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我有幸被学校派到上海、深圳、广州等沿海发达城市的中学听课、学习,感触颇多,收获也很多。仔细对比了沿海城市英语课堂教学与内地英语课堂教学,我发现了诸多不同,这些不同分别是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堂内外等方面进行比较的。下面我将一一阐述。
第一、沿海城市英语课堂形式虽单一却注重实效,内地英语课堂形式多样,有时甚至可以说花哨,但内容、目的却单一。在沿海城市的课堂上,我发现大多数老师的课堂教法主要是反复跟读磁带、自编对话、理解后综合运用,一堂课后学生们通常对这节课内容已经熟记于心,运用熟练了。而在内地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方法常常是千姿百态,有把魔术带进课堂的,有把果汁制作搬进课堂的,还有在课堂上进行T台走秀的。花样繁多,令人惊叹这些老师的“奇思妙想”。但老师们煞费苦心编排的这种趣味教学,留给学生更多的是别样的兴奋、激动,而不是获得新知识和掌握语言运用技能的喜悦,从这一点来看,沿海的课堂教学的目的性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第二、沿海城市英語课堂更注重语法的习得与情境中的运用,而内地课堂注重语法规则的传授与难度拓展。在沿海城市课堂中老师们也教授语法,但他们不是把固有的语法规则直接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反复的对话训练中去体会语境,从而得出自己对语法的认知,再生成新的对话。在内地的英语课堂上,老师们不光直接把语法规则告知学生,要求学生背诵,而且常常拓展一些语法特例去扩大学生对语法的认知面,使得原本枯燥的语法规则变得更加庞大,令学生苦不堪言。其实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于绝大多数学生只需掌握一些常用的基本语法规则就行了。
第三、沿海城市课堂中对学生的参与要求远高于内地课堂。在沿海城市课堂中,学生发言、参与课堂活动要求很多,学生要反复听、读、说,有全体的,有分组的,有个人的,整堂课听下来,老师的声音很少,几乎全是学生们的声音。他们时而跟读,时而对话,时而编剧表演,时而吟诵自编的小诗,一直是在交流运用中掌握语言。而内地课堂一节课不能说是老师“满堂灌”,但老师的语言时间还是远高于学生的语言时间,而且常有大量的笔头练习,听力练习、填词练习、短文补充完整练习、甚至还有作文练习。大量的笔头练习占用了学生的课堂时间,让原本就缺少口头练习机会的学生不愿、不敢、也不习惯口头表达英语了。这也是内地学生形成“哑巴英语”的根源所在。
第四、沿海城市课堂更关注全体学生。他们关注每个学生的良好语言表达习惯和书写习惯的养成,进而营造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要归功于沿海城市经济发达,教育经费充足,所以能真正实现小班化教学,每个班不超过30个学生。老师的精力、时间分配给每个学生相对就多了,学生在课堂展现自己的机会也就多了。常常一节课,耳边听到的是老师轻柔的、语速稍快的口语和学生们轻声的快速流利的英语,真是悦耳啊。而内地的课堂往往是五六十人一个班,多的甚至超过七十人。学生人数众多,但英语能力却参差不齐。老师们为了顾及全体学生,教学中不得不使用扩音器,但扩音器发出的声音音量大,且容易造成音质变化,学生听得不是很清楚,所以老师又得放慢语速,这样的英语就听起来不是很地道、标准了。而且学生人数众多,老师工作量大,压力大,就很容易顾此失彼,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好的学生更愿意当众发言表现自己,而英语能力稍弱的学生则不愿开口。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也就只能顾及大多数而忽略少数同学继续往前赶了。但这些能力稍弱的人群数量随着教学内容和难度的加大就慢慢增长了,最后导致班级的整体水平下降。我想这也是内地学生英语总体水平低于沿海城市学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五、沿海英语教研活动贴近课堂,走进课堂,服务课堂,延伸课堂,而内地英语教研活动多流于形式,而且形式单一封闭。这次去上海有幸参加了黄浦区开展二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在会上教研员作了《初中英语写作现状调研与思考》的调研报告,这份报告是她亲自调查了470多位学生、92位老师,走进29所中学的英语课堂所撰写的,内容非常真实,而且针对性强,对老师的日常教学帮助很大,对于教学改革启发也很大。而在内地城市,很多教研活动流于形式,老师只是简单地分析某个单元如何教学,或者是针对某次考试作成绩分析。不少老师都觉得这样的活动没有什么收获,不愿意参加这样的教研活动。还有些学校,甚至连正常的教研活动都无法保证。我觉得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一个学校的力量也是不够的,只有把更多的力量融合在一起才是最强有力的。所以我非常盼望这种来源于真实的一线课堂的教研成果也能走进我们内地英语教研活动,帮助我们的课堂教学。
总而言之,两地的英语课堂是有很多不同的,只要细心,我们还能找到许多这样那样的差异。但是两地的英语课堂都在根据各自的区域特点进行积极地改革前进中,都在寻求一种更适合当前社会的需求,更适合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各地的英语课堂都将百家争鸣,大放光彩。
第一、沿海城市英语课堂形式虽单一却注重实效,内地英语课堂形式多样,有时甚至可以说花哨,但内容、目的却单一。在沿海城市的课堂上,我发现大多数老师的课堂教法主要是反复跟读磁带、自编对话、理解后综合运用,一堂课后学生们通常对这节课内容已经熟记于心,运用熟练了。而在内地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方法常常是千姿百态,有把魔术带进课堂的,有把果汁制作搬进课堂的,还有在课堂上进行T台走秀的。花样繁多,令人惊叹这些老师的“奇思妙想”。但老师们煞费苦心编排的这种趣味教学,留给学生更多的是别样的兴奋、激动,而不是获得新知识和掌握语言运用技能的喜悦,从这一点来看,沿海的课堂教学的目的性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第二、沿海城市英語课堂更注重语法的习得与情境中的运用,而内地课堂注重语法规则的传授与难度拓展。在沿海城市课堂中老师们也教授语法,但他们不是把固有的语法规则直接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反复的对话训练中去体会语境,从而得出自己对语法的认知,再生成新的对话。在内地的英语课堂上,老师们不光直接把语法规则告知学生,要求学生背诵,而且常常拓展一些语法特例去扩大学生对语法的认知面,使得原本枯燥的语法规则变得更加庞大,令学生苦不堪言。其实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于绝大多数学生只需掌握一些常用的基本语法规则就行了。
第三、沿海城市课堂中对学生的参与要求远高于内地课堂。在沿海城市课堂中,学生发言、参与课堂活动要求很多,学生要反复听、读、说,有全体的,有分组的,有个人的,整堂课听下来,老师的声音很少,几乎全是学生们的声音。他们时而跟读,时而对话,时而编剧表演,时而吟诵自编的小诗,一直是在交流运用中掌握语言。而内地课堂一节课不能说是老师“满堂灌”,但老师的语言时间还是远高于学生的语言时间,而且常有大量的笔头练习,听力练习、填词练习、短文补充完整练习、甚至还有作文练习。大量的笔头练习占用了学生的课堂时间,让原本就缺少口头练习机会的学生不愿、不敢、也不习惯口头表达英语了。这也是内地学生形成“哑巴英语”的根源所在。
第四、沿海城市课堂更关注全体学生。他们关注每个学生的良好语言表达习惯和书写习惯的养成,进而营造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要归功于沿海城市经济发达,教育经费充足,所以能真正实现小班化教学,每个班不超过30个学生。老师的精力、时间分配给每个学生相对就多了,学生在课堂展现自己的机会也就多了。常常一节课,耳边听到的是老师轻柔的、语速稍快的口语和学生们轻声的快速流利的英语,真是悦耳啊。而内地的课堂往往是五六十人一个班,多的甚至超过七十人。学生人数众多,但英语能力却参差不齐。老师们为了顾及全体学生,教学中不得不使用扩音器,但扩音器发出的声音音量大,且容易造成音质变化,学生听得不是很清楚,所以老师又得放慢语速,这样的英语就听起来不是很地道、标准了。而且学生人数众多,老师工作量大,压力大,就很容易顾此失彼,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好的学生更愿意当众发言表现自己,而英语能力稍弱的学生则不愿开口。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也就只能顾及大多数而忽略少数同学继续往前赶了。但这些能力稍弱的人群数量随着教学内容和难度的加大就慢慢增长了,最后导致班级的整体水平下降。我想这也是内地学生英语总体水平低于沿海城市学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五、沿海英语教研活动贴近课堂,走进课堂,服务课堂,延伸课堂,而内地英语教研活动多流于形式,而且形式单一封闭。这次去上海有幸参加了黄浦区开展二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在会上教研员作了《初中英语写作现状调研与思考》的调研报告,这份报告是她亲自调查了470多位学生、92位老师,走进29所中学的英语课堂所撰写的,内容非常真实,而且针对性强,对老师的日常教学帮助很大,对于教学改革启发也很大。而在内地城市,很多教研活动流于形式,老师只是简单地分析某个单元如何教学,或者是针对某次考试作成绩分析。不少老师都觉得这样的活动没有什么收获,不愿意参加这样的教研活动。还有些学校,甚至连正常的教研活动都无法保证。我觉得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一个学校的力量也是不够的,只有把更多的力量融合在一起才是最强有力的。所以我非常盼望这种来源于真实的一线课堂的教研成果也能走进我们内地英语教研活动,帮助我们的课堂教学。
总而言之,两地的英语课堂是有很多不同的,只要细心,我们还能找到许多这样那样的差异。但是两地的英语课堂都在根据各自的区域特点进行积极地改革前进中,都在寻求一种更适合当前社会的需求,更适合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各地的英语课堂都将百家争鸣,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