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夏的一天,阳光明媚。在省散文学会组织的创作笔会上,我随着众多的文学爱好者,走进正定科技馆。
在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讲解中,我逐渐走进了一个未知的世界。观光游览、互动操作,真是既好玩又有趣。在这里,使我学到了物理、化学、天文、气象等许多知识。观赏之暇,不禁感慨,这个科技馆真是具有远见卓识,走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前列。
走着走着,突然眼前一亮。啊!不远处一架老水车静静地站在那儿,那么朴实、慈祥,像母亲,似有所等待,又似有所企盼。我激动地冲上前去,抚摸那木制的推杆,轻轻地摇撼那一个个汲水的长方形铁斗,凝视着她,像凝视着自己的亲人,那么爱怜,那么不忍舍她而去。我架起推杆——那推杆被多半个世纪的岁月磨蚀得光滑乌亮——轻轻地往前推着、推着,倾听着“车”出的水灌满一个个水斗,又有节奏地哗哗地翻出水斗,我闭上眼睛,心潮澎湃,时光将我带回到那年那月那日的那个田野的老水车旁。
也是初夏时节,麦苗抽穗,别人家的麦田绿得流油,而我们家的干枯萎缩。刚记事的我显得极不懂事,死活缠着母亲,要跟着去浇地。母亲一圈圈地推着水车,水汩汩地翻着细小的浪花往前涌着,时间不长,老水车吱吱扭扭地唱起了疲惫的歌,再看母亲,步履蹒跚,气喘嘘嘘,紧咬嘴唇,眉头微皱,仍用力地推着水车。她推得哪里只是水车啊,那分明是全家人的希望。
当时,有男劳力的家庭早已把地浇完,而我们家,父亲去外地干活,爷爷有哮喘的老病根,无法下地干活,我们姊妹尚小,里里外外全由母亲一人撑着,这小麦是全家人的命啊。看到母亲累极,我说:“娘,你歇会儿,我来推。”母亲欣慰地笑了:“傻孩子,你哪里干得动啊!”我用力地推,但水车纹丝不动。母亲又一圈圈地转起了年轮,我也将小手搭在那推杆上用力地向前、向前……
终于推得岁月流到了“电”的时代,那个时候浇地的井叫机井,旁盖一机房,电闸在里边,一扳,在电动机轰轰的音乐声中,水就从碗口粗的胶管里喷泻而出,哗哗地急速地顺着沟渠流向田野。就算缺电的时候,柴油机一开,水照样哗哗地流淌,禾苗要有多壮就有多壮。母亲常笑得满脸核桃纹:“这社会可真好啊!”
如今,母亲老得走不动了,在家享天伦之乐。她不知道这世界变化的奇妙。浇地看电表,浇地要插卡计水电费;更高明的是我们正定实施了喷灌实验,既节约水电,又高产创收。将来说不准用飞机施肥、喷灌呢!
“喂!想什么呢?”文友的一声呼唤打断了我的回忆。
在随后参观的其他展品中,似乎都勾不起我多大的兴趣,让我放不下的,始终仍然是那架老水车,因为那是时代的见证啊!
我到底抓空儿询问了老水车的来历。原来馆长秦瑞强先生设计近代水利展厅时,为了寻找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北方地区流行的八卦水车,发动亲朋好友三十多人,跑遍了附近县乡的一百多个村庄,终于分别在两个村子买到两辆旧水车,经过整修、合并、组装成了一架完整的水车。
感谢正定科技馆,感谢这次散文学会组织的科普创作笔会。如果没有这所有的一切,我怎么能有缘见到老母亲一样经历了沧桑岁月的水车?怎么能有幸勾起对逝去的酸甜岁月的思念?怎么能有意畅想中国水利发展的前景?
感谢老秦!感谢童年的老水车!
在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讲解中,我逐渐走进了一个未知的世界。观光游览、互动操作,真是既好玩又有趣。在这里,使我学到了物理、化学、天文、气象等许多知识。观赏之暇,不禁感慨,这个科技馆真是具有远见卓识,走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前列。
走着走着,突然眼前一亮。啊!不远处一架老水车静静地站在那儿,那么朴实、慈祥,像母亲,似有所等待,又似有所企盼。我激动地冲上前去,抚摸那木制的推杆,轻轻地摇撼那一个个汲水的长方形铁斗,凝视着她,像凝视着自己的亲人,那么爱怜,那么不忍舍她而去。我架起推杆——那推杆被多半个世纪的岁月磨蚀得光滑乌亮——轻轻地往前推着、推着,倾听着“车”出的水灌满一个个水斗,又有节奏地哗哗地翻出水斗,我闭上眼睛,心潮澎湃,时光将我带回到那年那月那日的那个田野的老水车旁。
也是初夏时节,麦苗抽穗,别人家的麦田绿得流油,而我们家的干枯萎缩。刚记事的我显得极不懂事,死活缠着母亲,要跟着去浇地。母亲一圈圈地推着水车,水汩汩地翻着细小的浪花往前涌着,时间不长,老水车吱吱扭扭地唱起了疲惫的歌,再看母亲,步履蹒跚,气喘嘘嘘,紧咬嘴唇,眉头微皱,仍用力地推着水车。她推得哪里只是水车啊,那分明是全家人的希望。
当时,有男劳力的家庭早已把地浇完,而我们家,父亲去外地干活,爷爷有哮喘的老病根,无法下地干活,我们姊妹尚小,里里外外全由母亲一人撑着,这小麦是全家人的命啊。看到母亲累极,我说:“娘,你歇会儿,我来推。”母亲欣慰地笑了:“傻孩子,你哪里干得动啊!”我用力地推,但水车纹丝不动。母亲又一圈圈地转起了年轮,我也将小手搭在那推杆上用力地向前、向前……
终于推得岁月流到了“电”的时代,那个时候浇地的井叫机井,旁盖一机房,电闸在里边,一扳,在电动机轰轰的音乐声中,水就从碗口粗的胶管里喷泻而出,哗哗地急速地顺着沟渠流向田野。就算缺电的时候,柴油机一开,水照样哗哗地流淌,禾苗要有多壮就有多壮。母亲常笑得满脸核桃纹:“这社会可真好啊!”
如今,母亲老得走不动了,在家享天伦之乐。她不知道这世界变化的奇妙。浇地看电表,浇地要插卡计水电费;更高明的是我们正定实施了喷灌实验,既节约水电,又高产创收。将来说不准用飞机施肥、喷灌呢!
“喂!想什么呢?”文友的一声呼唤打断了我的回忆。
在随后参观的其他展品中,似乎都勾不起我多大的兴趣,让我放不下的,始终仍然是那架老水车,因为那是时代的见证啊!
我到底抓空儿询问了老水车的来历。原来馆长秦瑞强先生设计近代水利展厅时,为了寻找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北方地区流行的八卦水车,发动亲朋好友三十多人,跑遍了附近县乡的一百多个村庄,终于分别在两个村子买到两辆旧水车,经过整修、合并、组装成了一架完整的水车。
感谢正定科技馆,感谢这次散文学会组织的科普创作笔会。如果没有这所有的一切,我怎么能有缘见到老母亲一样经历了沧桑岁月的水车?怎么能有幸勾起对逝去的酸甜岁月的思念?怎么能有意畅想中国水利发展的前景?
感谢老秦!感谢童年的老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