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立体几何学习障碍及对策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空间几何体是几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土木建筑、机械设计、航海测绘等大量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因而立体几何是高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然而学生普遍反映“几何比代数难”“立体几何比平面几何难”。针对这些现象,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及对部分学生访谈的基础上,谈谈立体几何学习中学生的主要障碍及相应的教学对策。
  一、基础差、缺乏自信
  本人在找学生访谈的时候,很大一部分学生便会一开头就说:“老师,我学习差,我肯定学不好立体几何。”或者:“我以前的几何就没有学好,现在的比以前的更难。”学生在学习这一模块的态度上是,看到思维性比较强题目,学生没有思路就不愿再多花时间去思考,跳过这些题去做其他的题或者其他科的作业;在学习这一模块的时间安排上,很多人都是在做完其他科的作业后再来写数学作业,于是在学习这一块写作业的时间严重不足甚至根本没有时间来写作业,更别说复习了和思维训练了。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的对策是:第一,培养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自信。首先,在立体几何学习之初告诉学生学习立体几何并不难,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学好立体几何。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还须不断给学生鼓励支持,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第二,培养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学习有了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获取知识,变被动为主动。
  二、空间想象能力的欠缺
  空间想象能力是高中数学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它包括几何关系与空间观念这两个相互联结又相互渗透的方面,在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对几何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而创造新的形象,从空间观念的感性思维上升到逻辑推理能力的理性思维。然而无论是在之前的章节中我们学习的函数的图像、解析几何、向量,还是学生初中学习的平面几何,研究的都是平面图形,这形成了学生二维空间思维模式,学生很难突破这种二位空间思维转到三维空间思维。体现在学生在接触到平面上画的立体图形中,仍然以“平面的眼光去看立体”,结果是学生看到的图形与空间中真实的空间关系是有差异的;还有就是学生看到几何体直观图时,往往不易建立空间概念,无法在头脑中将之转化为准确的几何模型映像,从而得出正确的图形性质。另一方面,对于空间中的几何结构关系,学生也不能在平面上画出完全标准的图形甚至画出的是错误的图形来。
  针对这个问题的教学对策是:第一,善于使用模型,加强形象直观。第二,教学中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三、初中平面几何的思维定势
  通过初中平面几何的学习,学生构建了比较扎实的平面几何理论,这对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在从二维的平面几何知识的学习上升到三维的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认知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作图与识图上,看到的与想到的不一样,平面几何中的平行四边形在立体图形中却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看到的显然长短不一的两条线段却要证明是相等的,看到的显然是钝角却要证明是直角等。
  第二,平面几何中的一些性质定理等,在立体几何中却不一定成立。
  因而,平面几何中的性质不能直接在立体几何中应用,这需要我们再认识与辨析。而往往学生在证明判断中却以平面几何的惯性思维来考虑立体几何问题,这正是反映了平面几何知识的负迁移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的教学对策:作图与识图通过上面的作图识图训练可以解决,而对于平面几何中的性质定理的再认识与辨析,立体几何的教学应该以平面几何为依托,注重平面与空间的结合,利用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处理立体几何问题的能力。在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来看待问题,这对学生来讲,其空间想象能力可以在平面几何的基础上得到训练和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在讲到相关的定理性质时,要多利用模型,让学生感受到平面中的一些定理在空间中不成立。
  四、逻辑推理能力差
  立体几何中的证明题对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很高,就是关于空间距离和角度的计算题,首先也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定位的线段或角进行严谨有序的论证,因而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就有较高的要求。
  針对这些问题的对策是:第一,教学中注重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化。
  第二,重视定理的教学。首先,重视定理本身的证明。其次,提高学生应用定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重视思维训练。分析法是立体几何解题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解题思路。其一般步骤是:首先从结论入手,用分析的方法,通过等价推理,寻求最终解题所需要的的条件;然后再在分析的基础上,用综合法把证明过程调理清楚的表现出来,即“逆推顺证”。当然,立体几何解题思路清晰要求对课本基本的定理公理特别的熟练及灵活运用。第四,总结规律,规范训练。
  还要注重规范训练,一些学生对作、证、求三个环节交待不清,表达不够规范、严谨,因果关系不充分,图形中各元素关系理解错误,符号语言不会运用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具体来讲就是按课本上例题的答题格式、步骤、推理过程等一步步把题目演算出来。答题的规范性在数学的每一部分考试中都很重要,在立体几何中尤为重要,因为它更注重逻辑推理。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中对学生要有严格的要求,从平时的每一道题开始培养这种规范性。
  立体几何的教学,关键是要排除学生的学习障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会联想与转化。立体几何的许多定理、结论源自生活实际,源自平面几何,要教会学生联想实际模型,联想平面几何中已经熟悉的东西,借助可取之材来建立空间想象,加强直观教学,这样就容易让学生接受,让他们喜欢上这一门学科,从而更有效地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他们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能力,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其他文献
语言既是思维的外壳,又是文学创作的第一要素。文章内容各个组成部分不但要用语言来表现,同时也必须借助语言把它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如果文章的句子不通,语流不畅,语言不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不管其观点如何深刻、新颖,构思如何巧妙、严谨,也很难打动读者。古人早在两千年前就说过:“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苏联作家裴定:“有结构不完整的好作品,但语言失败而成为好作品的却不曾见够。”可见,语言
期刊
我觉得做一名农村的小学教师应该从两方面来做。  一、不同角色的转变  做为一名当代的小学教师必须认清教师的“角色”,所谓的角色就是戏剧、电影中的名词它是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依据剧本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同样如此扮演不同角色。  (一)“家长代理人”的角色  这一角色在教师身上的积极意义表现在,它激发教师产生一种对学生的父爱和母爱,从而无微不至的关注学生的细节变化,并对学生在学校安全和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中国古代文化对幼儿的熏陶和影响,寓言故事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很多孩子也通过碟片、图书等形式在了解着寓言故事。但是通过对幼儿对寓言故事了解程度的调查发现:有的幼儿知道许多的寓言故事,但是不理解故事的寓意;有的幼儿知道较多的寓言故事,也知道它们蕴含的道理,但是仅仅局限于在碟片上看过的这些,对新故事难以理解,而有的幼儿对寓言故事知之甚少,更加谈不上对寓意的理解。由此
期刊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听语文、说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实践活动,是学生练“语”习“文”的“训练场”。现如今,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充斥着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成了综合课,承载了太多的非语文的东西。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源汁源味来,我想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抛弃浮华,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
期刊
7月下旬至8月上旬,学校由副校长带队,组建近30人的教师队伍,前往华中师范大学,克服高温酷暑等困难,进行了十天的集中培训。这是学校第四次组织教师暑期赴武汉业务学习,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赴华中师大暑期培训。  培训中,武汉大学程斯辉教授纠正、讲解过一个版权应该属于他的教学故事。说的是前几年程教授应邀到鄂西参加小学评课讲学活动,所听课程是低段语文竞赛课《雪地上的小画家》。精心设计修改后的大致授课内容为:下
期刊
著名教育家张家麟先生曾经说过:“要教育一个孩子会动手做事。”就是指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做事能力。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意识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幼儿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越精细,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那如何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呢?五年的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一直坚持了以下几方面。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
期刊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意为树立高尚道德;“树人”意为培植成长、培养成才。立德树人,就是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教师培育我们的学生成为国家有道德的栋梁之才。而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这是我们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
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经常对自身教育行为进行反思,教中学,学中教,是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反思型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可以这样说:“没有反思就没有突破和发展”。所以,写教学反思是语文教师自身进步的起点。  我们将教学过程中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
期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磨练中成长,拼搏中进步。  我很喜欢这样一首诗:我不是迷人的桃花,无力为山川增添盛装;更不是国色天香的牡丹,无力为城市带去芬芳的美丽;我愿是一颗默默无闻的小草,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生根发芽,留下一缕芬芳,一片翠绿……带着这样的憧憬和梦想,1999年特师毕业的我背上行囊,踏上了三尺讲台。这一路走来,有初始时的困惑,也有收获时的喜悦;有探索时
期刊
一、家庭教育工作背景  中国家庭教育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标志是1980年第一个家庭教育团体——北京市家庭教育学会成立。15年之后,也就是1996年,全国妇联、教育部联合颁布第一个家庭教育五年计划,即家庭教育的95计划,其后三年,配套颁布了家长学校工作意见,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检查评估,标志着政府出面,承担起主导家庭教育工作的责任,这是家庭教育发展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由民间主导转变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