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流失≠知识流失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v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不能阻止你的员工跳槽,但你能够抓住他们的知识,以保证你的竞争力不会随之流失。
  
  中国繁荣的经济加上短缺的人才,意味着那些具备热门职位所需技能的人会不停地调换他们的工作,这对于人力资源部门来说是个相当头疼的问题——总是有培训好的员工不断离职。今天的年轻一代,不同于他们的父辈,
  他们不会把自己和公司紧紧绑在一起,而且他们总是在寻找下一个工作机会。
  因此,在中国很多公司正在非常积极地努力保留他们的人才,而成效却各不相同。事实上,对于这种高离职的状态,许多外国和本土的公司才刚刚觉悟并着手解决,有时候甚至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就属于最爱跳槽的那群人。很少有公司能完全保留住他们的核心员工。因此如果公司能辨别出哪些员工掌握着重要知识,留住他们或者至少在他们决定离开之前能将他们的知识传授给公司的其他员工,那么相比于那些还没有觉悟的组织,公司就从中获得了竞争优势。
  为了获得这种竞争优势,公司需要保证他们不仅积极地思考了有关即将离开的员工问题,也考虑了相关知识的流失问题。知识中最具有价值的部分通常是员工在工作中学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知识往往不会以书面形式出现在培训手册中,也不会在正式的知识保留体系中体现出来,甚至常常以错误的形式出现。
  
  识别谁知道什么
  
  为了保留这些信息,公司必须识别出重要知识持有者和哪些人被同事们认为有影响力、有技能,并且能够帮助他们提高生产率的专业知识的员工。总的来说,有四种雇员的突然离开会给公司带来预料不到的困难:
  ●重要知识持有者,他们拥有公司绝大部分工作所依赖的专业知识和信息。
  这些员工可能有专门的技巧或流程知识,也可能有重要的供应商或顾客关系。重要知识持有者不一定是个人,也可能是小组或团队。并不是所有的重要知识持有者创造的价值都是相等的。大约有10%的关键知识持有者的离开将会使公司的业务遭受严重的影响。公司需要创造流程以便至少获取这些人员的部分知识。尤其是在中国,公司需要创造非常严格的规则和合同,以减少特定知识流向竞争对手的风险。
  ●问题解决者,他们能帮助其他员工解决障碍或者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想法。他们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他们会帮助其他员工排除困难从而使工作得以继续进行。通常他们对于如何“运作系统”以完成任务或取得商业目标尤其擅长。
  ●导师,同时是拥有指导能力,政治头脑和沟通技巧的人。正由于他们对其他员工具有影响力,所以他们应该作为优秀的个人被纳入人员变更计划中。
  ●中间人,他们可以把本来没有关系的两个人联系起来。他们可能仅仅是出色的网络工作者或者在两个相关但是通常不合作的部门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例如:销售部和工程部)。中间人也可能是那些理解文化的灵敏性和工作前提的人。
  这些员工分布在公司的各个角落——不仅仅出现在高层,高技能职位可能在那些被认为是表现很好或很具有潜力的员工中。领先的公司已经创造出相关的机制,来分析雇员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类型。
  这些企业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呢?管理者总是把给他们留下良好印象的雇员当作是重要知识的拥有者,但通过调查却发现,员工们通常会指出一群完全不同的人。这些人是他们日常工作所依赖的对象。因此管理者如果将“自上而下”的分析——这是管理者的视野,与这样的调查结果结合起来,就会发现“自下而上”的观点。调查可以帮助标记出几项重要的因素和关系:
  ●谁知道什么
  ●谁有权做决定
  ●谁是被认为可以信赖的
  ●谁是有效的
  通过网络调查,结果被证明是非常有效和有启发意义的。公司可以询问员工他们在需要不同的知识和支持时会去找哪些人,寻找的频率如何,然后让他们评价这种互动的价值。透过结果,公司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流动和知识的主要来源渠道。
  


  
  留下那些掌握知识的人
  
  重要知识拥有者的分析可以成为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中一个关键因素,例如:知识转移项目。其他需要注意的步骤包括以下几项:
  ●对于哪些地方的知识需要保留,而哪些地方的知识可以忽略,以及哪些地方需要减少知识的流失,分出不同的优先级。
  ●通过记录、培训、指导、跟踪或再设计过程来确定和实施切实的方法以保留知识或减少其流失。
  ●管理和评价知识保留和培训计划,确保不断地更新必须的信息和流程。
  ●根据重要知识的流失来发展和管理招聘及保留战略,职业生涯和职位设计,以及培训和发展计划。
  当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变得更具战略意义,他们必须预期到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并且他们还要主动地为那些由突发事件引起的知识流失问题做准备,尤其是在中国。将这种分析与人力资源生命周期结合起来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利用重要知识持有者、问题解决者、导师和中间人,公司可以更成功地策划和掌控变化,并且更好管理和发展人才。
  中国的公司应该继续发展人力资源政策以减少人员的流动率,
  不可避免的人员流失将使直接的有关如何保留员工与公司相关知识的计划变得不可或缺。
  (本文作者系波士顿咨询公司旧金山办公室的资深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是波士顿咨询公司北京办公室的资深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
  责任编辑:李源
其他文献
当大开眼界的中国企业,面临不知道该向谁学习的窘境时,“邻居”三星的选择很值得我们玩味。    如何在新的一轮国内外竞争中持续不断地创新和变革,增加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效率,在世界上真正打造中国企业的品牌,是每个中国企业家当今所遇到的严峻问题。而答案,必须要以一种全新的国际视野来思考。  今年10月,作为BiMBA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带领北大国际学员赴韩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企业考察,对韩国企业国际化
期刊
松弛和懈怠是最危险的敌人    哲理的故事  居住在印度热带森林里的一些土著居民长期以捕蟒为生。他们一般是俩人一组在森林里搜寻蟒蛇的踪迹,发现猎物后,他们并不急于下手——谁都知道,这种庞然大物发起威来可不是好对付的,就连彪悍的豹子和凶残的鳄鱼都不是它们的对手。有经验的捕蟒人往往会选择盯梢策略,有时候他们甚至会守候上几天几夜。  他们到底要等待什么呢?答案很简单,他们要等待蟒蛇完成一次捕食活动。一般
期刊
山坡上开满了美丽的鲜花,而在牛羊的眼中,那只是饲料;国学应该是人心中超越生活的优雅、从容,而不是“救命稻草”。    似乎是一夜之间,国学又火了。这次助燃国学的不是寒窗苦读的学者,也不是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而是似乎从来被国学所“不齿”的商界!  是中国企业家们为了突破西式管理的瓶颈去寻求传统管理之道吗?还是因为这些先富阶层们太急于为解决自己的精神无助寻找最终的归宿?真的能在国学中得到管理学上的启示
期刊
不妨考虑换一种活法。    [故事里的事]  陈仲的夕阳春  陈仲是从报纸上得知公司被并购的消息的。他曾是孙国平的同事和下属,一年前刚刚退休。因为一向很是看好孙国平这个后辈,陈仲现在也很是为他的状况感到担忧。  当然,老陈本人的日子颇为滋润,孩子早已经成家,工作也不错,无须太操心。自己和老伴的身体也不错。一年的退休日子里,他每天和邻居老金头一起,去公园打太极、下棋、画画、写书法、养鱼,只等着有孙子
期刊
职场江湖中充满沟沟坎坎。2007年,都有哪些问题,最令哪些职场人士头疼困惑?    常有人将职场称之为“江湖”。一旦进入,往往身不由己。  而在这个每个人都无法绕过的“江湖”中充满了沟沟坎坎,一不留神就会被卡住。而且,明确地判断自己究竟卡在了哪儿,却并不容易。  又到一年年终。业绩考评、升职、薪酬、职业规划等具有深远影响的“大事”或“变动”,都可能发生在这个阶段。那么在2007年,职场人士最容易被
期刊
2007年11月3日上午8点30分,当激情澎湃的音乐随着一轮徐徐升起的深秋红日,响彻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大宴会厅;当700多双官、产、学、媒四界精英的眼睛随着眩目的追光灯,聚焦到第16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的红地毯;当大会主持人铿锵念到13家令人激动的金榜新贵,2007年度暨第三届“管理中国”总评选在最后的揭晓时刻达到了高潮!  由《中外管理》杂志发起主办的本届评选,从筹划到启动,从启动到揭晓,
期刊
最终留住人才的,是你的公司形象。    2006年年底,当“2006CCTV中国雇主调查”活动如期推出的时候,大家发现活动的年度主题——“快乐工作”被另外一句话所替代——“发现最受尊敬的企业”。  这样一个变化来自于主办方对社会背景和价值取向的判断。    用荣誉和使命留住人心    当我们呼唤“快乐工作”的时候,它的背景是工作压力、社会心态的浮躁给人们带来的焦虑和不快乐,它所倡导和推动的是企业给
期刊
人力资源管理在新环境中遇到了新的挑战,领导力培养仍然是全球企业最受关注的问题。    现在的世界经济是人才经济的时代,随着经济发展向更加趋向于全球整合化的运营模式,人力资源管理也正在迅速发生变化。根据2007年10月IBM发布的一项最新调查研究报告:在对4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人力资源主管进行的调查访问表明,超过75%的被访者对培养企业未来的领导人才表示重视。  新兴市场在迅猛增长,而成熟市场的企
期刊
要改变人的思想和习惯是最难的,却是推进TPS所必须的,怎么办?    一汽学习丰田生产方式时间已经很长了,但学了三十年,越学越深的同时,也越发感受到了TPS的高深,中国企业现在学到的依然是表皮,还没有学到真的核心。TPS并不仅仅是一套技术和工具,它是一种系统的思维方式,TPS与其说它是对生产流程等各个环节的改造,不如说是对人思想的改造。而要改变人的思想和习惯,恰恰是最难的。    改善,不仅在生产
期刊
对中年职场人来说,“惶者生存”有着更深的含义。    [故事里的事]  孙国平的两种结局  一向风度翩翩、神采奕奕的孙国平,最近少有地“蔫”。下班时,看着手下的员工依然谈笑风生,因不知情而一如既往地平和从容,他心里难以形容地难过。高层们已经开会通气,公司马上就要被竞争对手并购了。  从大局看来,这样的结果不能说不好,合并后的新公司显然规模更大,而且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实力更强,在同行业内会成为“巨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