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思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把课堂成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的场地,更应该让课堂成为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探究的实践地,课堂不应成为教师教学行为运作的车间,而应该是教师教学智慧集中展现的舞台。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当前形势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和谐师生关系
1.把微笑带进课堂。很多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著名特级教师斯霞有一次走进教室,只见几十个学生如野马归槽般奔进教室,个个满脸通红,手忙脚乱。斯霞老师并未着急,而是面带微笑:“同学们,有的小朋友可能还没有做好上课的准备,现在老师走出去,看谁先做好。”等斯霞老师再次走进教室,同学们个个坐得整整齐齐,全神贯注的等待老师上课。我想:如果斯霞老师板着面孔训斥学生,学生也会安静下来,但分散的心不会一下子收回来,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把鼓励带进课堂。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善思多问,我们可设立了“爱动脑筋的好学生”奖项,奖品是一本课堂作业本。对学生发言中,有新意,有独特见解的及时给予评价,课后颁发奖品。这样做不仅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能力,体验喜悦
传统教学中,往往忽略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压缩了探索问题的思维过程。如教师很少讲定理方法的由来,概念的产生、从哪里入手分析、解题的关键点是什么等等。而侧重于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记住,搞“满堂灌”“、题海战术”,结果使学生成了装知识的坛子,做题的机器,失去了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一遇到新知识、新问题就茫然不知所措。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主张留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过去是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至于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和其他图形面积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根本不讲。现在教师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用割补、拼摆等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已知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创设广阔的探究空间。学生学会的不仅是显性的面积计算公式,还有隐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样,在后续的学习中,他们就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概括以及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注重情感激发
不同的课堂,不同的预设,不同的教法,引发学生不同情感的产生。所以说,学生的情绪反应也是课堂生成的一部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表情,留心观察学生生成的情绪,通过孩子们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变化捕捉反馈信息,判断他们的心理活动,调节他们和自己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我在上“估算”一课时,发现一位学生情绪没有以往那么高涨,眼神里渐渐流露出迷惑的样子,眉头紧锁,一幅无精打采的样子。我猜想是这位学生对这堂课的知识点没有弄的很清楚,在练习时我让那位学生第一个回答问题,果然没有掌握大估和小估,于是我在练习时再举两个题目进行大估和小估的讲解并且特别提醒某些学生注意,接着再让这位学生回答,给予鼓励的眼神,虽然到最后进度是慢了些,但是看到学生重新活跃起来的样子,我觉得这还是很有必要的。
四、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例如 “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解答相对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总之,我认为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作者单位:贵州省赫章县辅处彝族苗族乡杨沟小学)
编辑/赵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思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把课堂成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的场地,更应该让课堂成为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探究的实践地,课堂不应成为教师教学行为运作的车间,而应该是教师教学智慧集中展现的舞台。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当前形势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和谐师生关系
1.把微笑带进课堂。很多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著名特级教师斯霞有一次走进教室,只见几十个学生如野马归槽般奔进教室,个个满脸通红,手忙脚乱。斯霞老师并未着急,而是面带微笑:“同学们,有的小朋友可能还没有做好上课的准备,现在老师走出去,看谁先做好。”等斯霞老师再次走进教室,同学们个个坐得整整齐齐,全神贯注的等待老师上课。我想:如果斯霞老师板着面孔训斥学生,学生也会安静下来,但分散的心不会一下子收回来,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把鼓励带进课堂。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善思多问,我们可设立了“爱动脑筋的好学生”奖项,奖品是一本课堂作业本。对学生发言中,有新意,有独特见解的及时给予评价,课后颁发奖品。这样做不仅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能力,体验喜悦
传统教学中,往往忽略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压缩了探索问题的思维过程。如教师很少讲定理方法的由来,概念的产生、从哪里入手分析、解题的关键点是什么等等。而侧重于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记住,搞“满堂灌”“、题海战术”,结果使学生成了装知识的坛子,做题的机器,失去了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一遇到新知识、新问题就茫然不知所措。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主张留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过去是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至于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和其他图形面积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根本不讲。现在教师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用割补、拼摆等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已知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创设广阔的探究空间。学生学会的不仅是显性的面积计算公式,还有隐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样,在后续的学习中,他们就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概括以及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注重情感激发
不同的课堂,不同的预设,不同的教法,引发学生不同情感的产生。所以说,学生的情绪反应也是课堂生成的一部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表情,留心观察学生生成的情绪,通过孩子们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变化捕捉反馈信息,判断他们的心理活动,调节他们和自己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我在上“估算”一课时,发现一位学生情绪没有以往那么高涨,眼神里渐渐流露出迷惑的样子,眉头紧锁,一幅无精打采的样子。我猜想是这位学生对这堂课的知识点没有弄的很清楚,在练习时我让那位学生第一个回答问题,果然没有掌握大估和小估,于是我在练习时再举两个题目进行大估和小估的讲解并且特别提醒某些学生注意,接着再让这位学生回答,给予鼓励的眼神,虽然到最后进度是慢了些,但是看到学生重新活跃起来的样子,我觉得这还是很有必要的。
四、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例如 “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解答相对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总之,我认为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作者单位:贵州省赫章县辅处彝族苗族乡杨沟小学)
编辑/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