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8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3-000-01
摘 要 训练中疲劳的产生是一种特别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仅是生理上的问题。因此,教练员、运动员能否客观准确地判断疲劳并利用有效的恢复手段,促进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和比赛都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对提高运动能力具有决定的意义。
关键词 田径 训练 恢复
随着体育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田径运动训练更加科学化。往常我们一直把训练的重点放在身体素质、提高专项能力和改进技术动作上,其实这是不全面的,还应该把放松、恢复作为田径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
“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这是教练员、竞技场上常说的一句话。训练和恢复是一个统一的两个方面。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之后,恢复问题被认为是进行有效训练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疲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绝不仅仅是生理问题。尤其对运动员来说讲,疲劳在很大程度上和心理因素有关。为此,要根据具体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各种不同的恢复手段。恢复方法是多方面的,现仅从教育学、心理学和医学生理学、营养学几个方面简述如下,供同仁参考。
一、教育学恢复手段
(一)教育学手段,运动员应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提高睡眠质量。睡眠是人在24小时内发生的周期性需要,在生理学上说是意识活动停止的状态。一定时间睡眠对消除疲劳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须考虑足够的睡眠时间和深度。
(二)积极性休息:采用肌肉伸展练习。在的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中,由于缺氧和代谢产物的积累,引起部分纤维过多而又得不到完全放松或局部痉挛,故在整理活动中做些肌肉伸展、牵拉操(个人或双人)、慢跑、步行、放松体操等,可使全身器官得到恢复。有研究表明,积极性休息的最适宜强度是最大吸氧量强度的20%—60%之间。
(三)合理安排训练:科学地安排大小训练周期和负荷的变化,广泛采用各种训练手段、根据训练器材和场地条件,严格遵守训练与场地的合理顺序(综合训练、力量训练、耐力训练),建立运动员正确的生活节奏和训练节奏。
二、心理学恢复手段
近些年来在训练和比赛后,运用心理学手段作为恢复工作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借助心理学作用可以降低神经心理的紧张度,减小心理抑制状态,更快地恢复所耗损的神经能量,对加速机体及其他系统和器官的恢复过程起着重大的作用。
对心理影响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重要的有:暗示性的睡眠休息、肌肉松弛(放松练习和呼吸调整)、心理调节训练(个人或集体),在舒适的环境中参加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另外,音乐可以减弱田径训练后的枯燥单调刺激,消除疲劳。特别是轻音乐和节奏很强的音乐,对运动员的工作能力和恢复有良好的影响。
实际证明,恐惧和紧张情绪会直接影响技术动作的发挥。相反,清醒的头脑,坚强的意志。热情愉快的精神状态,对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都非常重要。
三、医学生理学恢复手段
为了使运动员尽快地恢复,利用光、电、温度、压力等物理刺激加速体内微循环,进而达到活血散淤的作用。
(一)关于按摩:按摩是有效的恢复手段,它可以提高肌肉韧带的工作能力,加速从机体内消除“渣滓”的过程,减轻心脏的负荷,改善血液循环和心脏收缩功能,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按摩有局部按摩、全身按摩和足部反射区按摩,采用先轻后重,由重到轻,适当调整强度的方法。手法采用:按摩、揉搓、按压牵拉和抖动,每种手法可进行5分钟。局部、足部反射区按摩可在训练过程中或结束后进行,时间为5—15分钟(夏日,训练后有人总喜欢用凉水冲脚,这是不卫生的很可能会使脚遇寒,引起各种疾病。时间长了也可诱发关节炎、风湿病等)。全身按摩一般在训练后淋浴前进行,也可在训练后1.5—2小时淋浴后进行,先从大肌肉群开始放松再到小肌肉群放松,时间为20—35分钟。
(二)关于淋浴:淋浴也是理疗恢复手法的一种,方便、快捷。利用水的浮力、压力,水流所产生的机械力刺激,起到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热水浴(40—44度)8—15分钟,温水浴(36—39度)10—20分钟,冷水浴(0—20度)8—15分钟。热水浴和冷水浴都对交感神经有刺激作用,还可达到血压上升,血糖升高,白血球数量增加的目的。而温水浴对副交感神经有刺激作用,即有镇静作用,从入浴时氧的消耗量来看,36度时最低,如果温度增高,则促进体内的化学过程新陈代谢加剧,其结果体温升高10度,脉搏增加10次/分。入浴时间长,次数过频,将因消耗能量而更加疲劳。
四、营养学恢复手段
营养恢复是田径运动员训练后消除疲劳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膳食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配比失调,对运动能力恢复有极大的影响。
掌握好补水和进食的时机及质量,对身体恢复也十分重要。补水最好量少次多,隔10分钟左右补水一次。进食应注意多食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含维生素B1、维生素C多的食物,有条件可服用专业的运动饮料健身饮,有利于提高力量,减轻精神疲劳,对恢复肌力有明显的效果。
以上几种方法,是田径运动员训练后有效恢复手段。在训练过程中,根据运动员个体差异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处理好负荷和恢复的关系,可为运动员提高运动员成绩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许俊柱等.浅谈运动中的疲劳与恢复[J].安徽体育科技.1994.4.
[2]夏季.正确对待和尽快消除疲劳[J].田径.1998.2 .
[3]吴汉芳等.足部反射区按摩治疗感冒70例[J].湖北体育科技.2000.2.
摘 要 训练中疲劳的产生是一种特别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仅是生理上的问题。因此,教练员、运动员能否客观准确地判断疲劳并利用有效的恢复手段,促进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和比赛都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对提高运动能力具有决定的意义。
关键词 田径 训练 恢复
随着体育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田径运动训练更加科学化。往常我们一直把训练的重点放在身体素质、提高专项能力和改进技术动作上,其实这是不全面的,还应该把放松、恢复作为田径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
“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这是教练员、竞技场上常说的一句话。训练和恢复是一个统一的两个方面。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之后,恢复问题被认为是进行有效训练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疲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绝不仅仅是生理问题。尤其对运动员来说讲,疲劳在很大程度上和心理因素有关。为此,要根据具体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各种不同的恢复手段。恢复方法是多方面的,现仅从教育学、心理学和医学生理学、营养学几个方面简述如下,供同仁参考。
一、教育学恢复手段
(一)教育学手段,运动员应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提高睡眠质量。睡眠是人在24小时内发生的周期性需要,在生理学上说是意识活动停止的状态。一定时间睡眠对消除疲劳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须考虑足够的睡眠时间和深度。
(二)积极性休息:采用肌肉伸展练习。在的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中,由于缺氧和代谢产物的积累,引起部分纤维过多而又得不到完全放松或局部痉挛,故在整理活动中做些肌肉伸展、牵拉操(个人或双人)、慢跑、步行、放松体操等,可使全身器官得到恢复。有研究表明,积极性休息的最适宜强度是最大吸氧量强度的20%—60%之间。
(三)合理安排训练:科学地安排大小训练周期和负荷的变化,广泛采用各种训练手段、根据训练器材和场地条件,严格遵守训练与场地的合理顺序(综合训练、力量训练、耐力训练),建立运动员正确的生活节奏和训练节奏。
二、心理学恢复手段
近些年来在训练和比赛后,运用心理学手段作为恢复工作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借助心理学作用可以降低神经心理的紧张度,减小心理抑制状态,更快地恢复所耗损的神经能量,对加速机体及其他系统和器官的恢复过程起着重大的作用。
对心理影响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重要的有:暗示性的睡眠休息、肌肉松弛(放松练习和呼吸调整)、心理调节训练(个人或集体),在舒适的环境中参加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另外,音乐可以减弱田径训练后的枯燥单调刺激,消除疲劳。特别是轻音乐和节奏很强的音乐,对运动员的工作能力和恢复有良好的影响。
实际证明,恐惧和紧张情绪会直接影响技术动作的发挥。相反,清醒的头脑,坚强的意志。热情愉快的精神状态,对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都非常重要。
三、医学生理学恢复手段
为了使运动员尽快地恢复,利用光、电、温度、压力等物理刺激加速体内微循环,进而达到活血散淤的作用。
(一)关于按摩:按摩是有效的恢复手段,它可以提高肌肉韧带的工作能力,加速从机体内消除“渣滓”的过程,减轻心脏的负荷,改善血液循环和心脏收缩功能,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按摩有局部按摩、全身按摩和足部反射区按摩,采用先轻后重,由重到轻,适当调整强度的方法。手法采用:按摩、揉搓、按压牵拉和抖动,每种手法可进行5分钟。局部、足部反射区按摩可在训练过程中或结束后进行,时间为5—15分钟(夏日,训练后有人总喜欢用凉水冲脚,这是不卫生的很可能会使脚遇寒,引起各种疾病。时间长了也可诱发关节炎、风湿病等)。全身按摩一般在训练后淋浴前进行,也可在训练后1.5—2小时淋浴后进行,先从大肌肉群开始放松再到小肌肉群放松,时间为20—35分钟。
(二)关于淋浴:淋浴也是理疗恢复手法的一种,方便、快捷。利用水的浮力、压力,水流所产生的机械力刺激,起到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热水浴(40—44度)8—15分钟,温水浴(36—39度)10—20分钟,冷水浴(0—20度)8—15分钟。热水浴和冷水浴都对交感神经有刺激作用,还可达到血压上升,血糖升高,白血球数量增加的目的。而温水浴对副交感神经有刺激作用,即有镇静作用,从入浴时氧的消耗量来看,36度时最低,如果温度增高,则促进体内的化学过程新陈代谢加剧,其结果体温升高10度,脉搏增加10次/分。入浴时间长,次数过频,将因消耗能量而更加疲劳。
四、营养学恢复手段
营养恢复是田径运动员训练后消除疲劳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膳食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配比失调,对运动能力恢复有极大的影响。
掌握好补水和进食的时机及质量,对身体恢复也十分重要。补水最好量少次多,隔10分钟左右补水一次。进食应注意多食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含维生素B1、维生素C多的食物,有条件可服用专业的运动饮料健身饮,有利于提高力量,减轻精神疲劳,对恢复肌力有明显的效果。
以上几种方法,是田径运动员训练后有效恢复手段。在训练过程中,根据运动员个体差异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处理好负荷和恢复的关系,可为运动员提高运动员成绩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许俊柱等.浅谈运动中的疲劳与恢复[J].安徽体育科技.1994.4.
[2]夏季.正确对待和尽快消除疲劳[J].田径.1998.2 .
[3]吴汉芳等.足部反射区按摩治疗感冒70例[J].湖北体育科技.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