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翻转网络与实体世界的社群网站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当世人开始相信,Google将横扫网络世界,成为终极霸主的时候,一家成立不过六年,首席执行长年仅27岁[祖克博格(大陆译为扎克伯格),21岁创办Facebook,目前是富比士富豪排行榜第55名,身价约60亿美金,是全球最年轻的富豪],员工总人数不过两千人(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的新兴网络公司迅速窜起,挑战并且开始瓜分几乎被Google给寡占的网络商机,它就是崛起于美国哈佛大学某个男生宿舍的社群网站Facebook。
  截至2011年春天,Facebook在全球拥有75种语言的版本,经常使用的有效人数高达七亿(全球上网人口约20亿),在全球超过30个国家/地区拥有30%以上的用户,全球用户更以每个月2500万人的速度在飙冲。
  如此一家快速崛起壮大的网络公司,肯定会引起世人的广大关切。大卫·柯克派崔克(大陆译为大卫·柯克帕特里克)的《Facebook效应》,以二合一的手法,将Facebook的崛起与重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纳入书中来讨论。
  柯克派崔克在书的前半段,先以说故事的方法,带出Facebook如何从哈佛大学的某个男生宿舍中诞生,迅速赢得哈佛大学学子的好评与参与,将网站企业化,寻找资金,到逐渐站稳脚步,赢得第一个广告客户,公司创始成员闹内哄,建立营运模式,让风头主动找上门求着加入,风靡全球的照片分享机制上线、动态新闻上线、向全球扩张等等。
  
  后半段的重点放在Facebook之所以能从众多社群网站中崛起胜出的特点。像是真实性原则,柯克派崔克认为,Facebook之所以不只是一个社群网站,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壮大,在于它为网络世界建立了一个新标准“真实性”。
  在过往的网络世界,人们随意地以匿名的方式上线、登录并使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虽然因为匿名而畅所欲言,却也因为匿名让网络世界必须不断支付不必要的社会成本,不少人困在诈欺与羞辱的危机之中,使得一套可信任的网络世界游戏规则迟迟无法确立。
  然而,Facebook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他们的使用原则,使用者必须以真实姓名登录(不得匿名,否则会通不过使用审查),真实的自我揭露虽然会有妨害隐私权的争议问题(实际上也不断发生),但祖克博格相信,信息的透明化与真实性最终会替这个世界带来更宽容与更美好的未来,人类世界会变得更开放而美好。祖克博格创办Facebook且多次与风头交手,却都没有被高价收购给诱惑而坚持自行持有公司(祖克博格认为Myspace之所以失败就是被微软收购,在其它强大外力的干涉下扭曲了公司原本创办的目的与走向)。
  此外,Facebook还扭转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模式。从此人们可以透过Facebook将全世界的朋友聚集在一个犹如小部落的群体中,维持初级团体的互动质量。
  翻转了新闻与广告的定义。新闻从此由个人自己来写给朋友看,个人发生的事情,一经登录在Facebook,透过在线动态新闻发布出去,就是新闻了。新闻不再是由电视或报纸等媒体来发布。
  广告则变身为邀请使用者亲身参与使用的一种生活体验,广告主利用Facebook成立粉丝社团,和使用者面对面的互动、沟通,馈赠优惠折扣……柯克派崔克发现,Facebook是经营“品牌广告”(提升品牌形象)的最佳媒介,而这正是Google所无法做到的事情。
  改写了人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方法。Facebook使用者可以公开对Facebook所发表的新菜单表示不满,利用Facebook的功能进行串连抗议,让抗议的串连成本大幅下滑,从而改写了人们群聚行动的方式。
  开展出全新的网络企业营运模式。Facebook开放自己的平台,免费让所有想透过它向使用者贩卖产品的企业使用,不收分毫。当初此政策引发公司内部广大不满,但却意外带出日后让Facebook使用人数不断飙冲的重要应用程序:在线社群游戏,不少Facebook使用者承认是为了和朋友玩游戏才登录,台湾的Facebook在2009年迅速窜红也是因为越来越多人想在网站上玩一款名为“开心农场”的游戏。
  有人说,Facebook是网络世界的微软,它成为网民们的基本平台,让网民们自行添加组织自己需要的网络信息,并且与人分享。就像使用PC计算机一定要搭配微软的软件一样,上网,就一定要登录Facebook。
  而这也是Facebook之所以能在Google几乎一统网络世界的局势下窜起的原因。因为Facebook关心的是人与人的连结与互动(以及因此所延伸的各项事物),把人视为主体,而Google则重视数据,以计算性来排列组合世界。两者的营运模式截然不同且不会互抢客源(例如Facebook的广告模式就和Google ad完全不同,靠的是体验用户的招集而非点击次数的累积),因而能够杀出一片蓝海。
  不过,我认为读柯克派崔克的《Facebook效应》给我们更大的提醒应该是,为什么又是美国的大学生创办了一家无人可以阻挡其发展趋势的重要企业(为什么不是其它国家的大学生,或者是那些困于营收不断短少的网络公司)?为什么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美国大学生有了一个商业点子之后有那么多伯乐捧着钱抢着投资?造就好点子能够一飞冲天成为好生意的“创新商业平台”究竟是怎么运作的,能源源不绝地把好点子送上资本市场成为好生意?
  除非我们能看见《Facebook效应》书中所谈的这些更关键的部分,否则我们永远只能羡慕美国年轻人又一次成为世界的霸主,而不是我们自己的年轻人!!
其他文献
提起绿色出版,人们就会联想起绿色和平组织报告里的一组数据:全球每年因纸浆伐树失去730万倾森林,相当于二秒钟一个足球场面积的森林被毁灭,因森林的减少造成温室气体增加,环境每况愈下。所以,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以森林为原材料的纸制品消耗,人类的生存环境将会面临灾难,而中国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耗纸国,无论从本国的利益出发,还是从世界的利益出发,都必须肩负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重任。我们出版人是用纸的大
期刊
地球上被砍伐的树木,其中有40%被加工为纸浆,成为书本、杂志和纸张。  如今,地球上每年失去730万公顷的森林,也就是说,每两秒钟,就有一片足球场大小的森林从地球上消失。森林的消失直接导致了动植物的灭绝,也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指出,每年由森林破坏而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到了总排放量的近1/5,这甚至超过了全球交通系统的排放量。  这就是国际环保组织“
期刊
浙江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为浙大社),植根于浙江大学这座著名高等学府和杭州这一历史文化名城,得古越文化的熏陶,日益凸显出文化的魅力与生命力。  创立于1984年的浙大社,是集图书、期刊、数字、电子音像全方位、立体化出版功能于一身的部属综合性出版单位。至2008年底,浙大社累计出版各类高层次、高质量的学术专著、高校教材、工具书和高品味文化普及类读物8000多种,电子音像出版物800余种;300多种浙大
期刊
我在2003年出版《蝶道》的时候,第一次向出版社要求,希望内文纸使用环保纸或再生纸。但最后被出版社否决了,我并不太记得当时被否决的理由,大约是使用再生纸会影响照片质量之类的吧。这件事一直在我心底,让我思考许久,我每回拿着书本,心中都有一种难以摆脱的沉重。就像我认为诸如《迷蝶志》、《蝶道》、《家离水边那么近》这类书的版税不应归我所有,而应归大地所有一样,我以为这样的书,每卖出一本就加重身为写作者的责
期刊
台北第一个文学馆“纪州庵文学森林”,九月底开幕了。  位于同安街与水源快速道路交口的纪州庵,是日治时代料理亭。来自日本纪州的平松家族还在新店溪畔建造了这二层楼木屋,文人雅士流连于此,1949年台湾光复后转为公家宿舍。后来担任台大外文系教授的王文兴随父母定居于此,这里也成为他的代表作《家变》的主要场景。  标下纪州庵五年经营权的是耕耘文学/文学史多年的《文讯》总编辑封德评。为让文学贴近生活,她投入文
期刊
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前身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成立于1978年11月18日,承担着《中国大百科全书》部分编辑任务和全部校对、印制和发行任务。1995年10月11日,更名为东方出版中心。“从初期做一套76卷的大辞书转变为做普通图书,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型。”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总经理祝君波介绍说。    经过了三十三年的不懈努力和开拓进取,东方出版中心逐渐形成了以人文、社科学术著作为
期刊
“有声电影专号”极其要紧,它表明默片时代的结束,电影会说话了。美国人说“嘉宝开口了”,嘉宝是默片时代的电影明星。我们曾有一批默片明星,而现在除了搞电影史料的专业人员,谁还记得他们,能知道胡蝶、金焰是曾经的影后影帝就该表扬了。电影不像小说,电影是必须到电影院这个特定场合去领受它的艺术感染,小说就简单得多,随时随地都可以,古人怎么看书我们今天还是怎么看书,形式上几乎毫无改变。八十年前的电影是没有声音的
期刊
《胡志颖作品集》辑录了中国重要当代艺术家胡志颖的100余件代表性作品和他艺术生涯的相关资料,以及国内外艺术批评家、学者、策展人、经纪人关于其艺术的研究成果。此次由海风出版社将胡志颖代表性的作品结集成极具学术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作品集,刊行于世。胡志颖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代表人物之一,其艺术风格借鉴和融合了东西文化的不同元素,在民族传统艺术样式及精神的现代转换上贡献卓然,建立了独特艺术形式和个人风格。同
期刊
严韵形容自己是一个很快的人。但她却用一种很慢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日光夜景》。  在20多年前,台湾书市上大部分的书还是活版印刷,这是陪伴严韵长大而让她感觉非常熟悉的东西。当书都转为电脑平版印刷后,她强烈地感觉到两者之间的落差,“电脑排出来的字,我觉得很丑”。  作为翻译者的严韵拥有四十多本译作,而写诗的严韵的历史则可追溯至1997年。诗作累积到一定数量,她开始考虑出书的事情,“活版印刷”也
期刊
凡是拥有自己事业的人,都有把这事业越做越大的意愿。在出版界,人人都希望拼尽全力制作出畅销书,且多多益善,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占一些份额,多圈几块地。当市场版图增大,出版实体也须随之扩大,招贤纳士,以应对越来越多的出版相关事务。这也许是多数出版人期待的一条主流路线。然而大千世界,亦存有他者,例如台湾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绪文化)。  地处台湾新北市的立绪文化,是台湾数千家出版社中的一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