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数学操作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zha2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利用操作法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但操作法在具体运用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有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 幼儿园 数学教学 操作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中操作方法的研究是不够深入的。笔者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及对周边一些幼儿园的走访、实习,发现在幼儿数学操作方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幼儿数学操作方法仅是教师讲解演示的一种学习方法。
  一、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操作方法包括操作法、游戏法、比较法、讲解演示法等。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常常利用操作法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但操作法在具体运用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操作法只作为获得知识、巩固知识的手段。
  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在利用操作法进行教学时,只是把操作法作为一种获得知识、巩固知识的手段,使操作材料显得功能单一,用途不大。教师在进行操作时,也只限于桌面上的操作,把操作完全局限在活动室桌面上这一小范围之内。不仅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同时也阻碍了幼儿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虽然幼儿教师把幼儿园的墙面布置得多姿多彩,但是那些往往是幼儿教师的劳动成果,幼儿的作品则被装在一个个的小袋子里。
  2.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操作活动时间没有准确的把握。
  有的教师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时间不够充分,活动开始或幼儿自由游戏的时候,教师发给幼儿操作材料,但当幼儿刚刚开始操作起来,对操作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时,教师就急于把材料收回或活动结束,开始了下一环节的活动。这时,幼儿手中的操作材料就仅仅成为能否显示活动中有无师生互动这一环节的形式,失去了它本身应有的意义。而另有一些教师留的材料操作时间过长,远远超过自己所设定的时间。
  3.操作法与日常生活相脱节,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
  在人类数学的起源上,数学能力是为解决现实问题而产生的,幼儿获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教师在传授幼儿数学知识时,往往只是单一地传授知识,认为数学知识只是单纯的知识,没有意识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利用环境进行教育是幼儿教师常采用的方法。人的全部的生活(衣、食、住、用、行)都离不开数学。在幼儿生活的空间里同样也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在玩具的类别、大小、摆放的空间位置;小朋友有几只手;班上有几位小朋友;各种形状的模子、杯、碗做出各种形状的“糕点”,等等。这些都是较为隐蔽的,幼儿很难将其与数学联系起来,在这些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信息。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所接触的幼儿教师及幼儿园数学活动时发现:多数幼儿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往往喜欢采用童话情境,用小动物或童话中的人物来引导幼儿学习数学。幼儿教师不重视生活环境,没有在生活中捕捉信息,而使数学学习失去在幼儿生活环境中应有的意义。如笔者观察到小班幼儿在学习一一对应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往往采取让幼儿扮演游戏中的人物,让幼儿通过苹果与香蕉的一一对应,比较是苹果多还是香蕉多,多几个,少几个的问题。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问幼儿班中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的时候,幼儿往往不知从何说起。
  二、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有怎样的认识呢?
  1.教师对于教育教学过程的把握存在一定的偏差。
  一定的目的需要我们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我们明确了教育目的的前提下,如何把握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呢?对于操作方法的把握,我们绝不能走形式主义道路。方法的优劣不在于方法本身,而是实施者智慧与经验的体现。
  在幼儿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操作活动是为了发展幼儿的思维,是教师讲解演示的手段,还应该成为幼儿探索数学逻辑关系的方法之一。
  2.解决材料功能、方位单一的问题。
  让幼儿把操作材料仅局限于课堂桌面上同样是一个误区,我们的操作不能仅仅在课堂上、在桌面上,幼儿园有许多地方都可以为幼儿提供操作的空间。如教师在布置幼儿园的墙面时,可以请幼儿前来帮忙,这是幼儿非常喜欢做的一件事。让幼儿在墙上贴一些教师设计好的小贴饰或是专门留出一小块地方,告诉幼儿,这是幼儿自己的小园地,让幼儿随意地在自己的小园地中创造一些东西,然后让幼儿对自己的创意进行表述并演示操作的过程。这样幼儿对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能够更深地加以巩固和理解。
  我们同样可以成立一个数学角,把操作材料放在数学角,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的材料和活动的内容、方法。当然我们还要及时地观察幼儿的情况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操作材料,让我们的材料为我们的操作服务,以确保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3.充分考虑操作时间。
  教师要考虑操作所用的时间,要给幼儿以充分的时间,千万不要让幼儿的操作活动如“蜻蜓点水”似的流于形式,幼儿还没有完成操作,教师就急忙把幼儿叫回来,幼儿这时的思维还处于操作活动之中,接下来教师要讲什么幼儿往往不会注意听,心里一直想着那个操作活动或是左右乱动影响教学继续进行。
  因此在操作过程中时间的运用,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如果时间来不及干脆就不要插入蜻蜓点水似的操作活动。在实践操作这个过程中要做到收放自如,心中有数,要让操作法真正地为数学教育教学服务,不能为操作而操作。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依据幼儿的动手能力、智力水平、思维能力、任务难度等多种因素加以分析,充分准备,以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不良状况,影响教学。
  4.操作法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选择与我们日常生活紧紧相关的教学案例,使幼儿能够学以致用。教师的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使幼儿无法把课堂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无法学以致用。在教师创设情境时,可以设置一些幼儿身边的情景,如午餐分餐具的情景,让幼儿自己动脑想办法怎样才能解决老师要准备多少碗和小勺,准备多少才能够分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既包括了让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又能够让所学知识联系实际情况,还能启发幼儿在自己生活的周围寻找数学知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幼儿以后遇到此类问题就不会毫无反应。
  部分教师比较重视操作法与生活相联系,但运用的效果并不好。如幼儿园中有一些盆景花卉,教师让幼儿把它们一盆盆地搬进教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进行特别的提示。教师这时应抓住进行数学教育教学的时机,讲授一一对应的原则,让幼儿数花盆中开了几朵花,最多的有几朵?最少的有几朵?一样多的有多少?几朵黄色的花?几朵红色的花?可以让幼儿把花盆摆成所学过的图案,等等。幼儿的操作法可以通过游戏、数学角、日常渗透等多种方式进行,不要把操作法仅限于教室内课堂中,应该说处处是课堂,处处都有操作法。
  如何解决幼儿园数学教学操作法中存在的误区还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笔者抛出引玉之砖希望能够与同行共同探索,为幼儿园阶段的数学教育能够得到充分的实施,为进一步提高幼儿数学教育中操作法的地位,以及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春榕.我国数学教育的改革探索.学前教育研究,2003,(10):48-49.
  [2]林泳海.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向(1).山东教育,2001,(11):4-6.
  [3]林泳海.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向(2).山东教育,2001,(12):4-6.
  [4]曹能秀.引导幼儿发现数学知识.幼儿教育,2004,(2):8-9.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全面加强自身知识产权的应用质量将会对于中国的科技创新带来非常重要的影响.高校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产出地,更好地实现知识产权运
作为一名辅导员,秉持高校是一个“育人共同体”理念.在协同育人视域下从协同主题与目标互通性、协同内容与实践方向的互补性、协同方式与育人方法互鉴性角度审视如何实现双向
文章介绍了利用FOXBASE+开发的大屏幕彩色电视机检修软件系统。该系统操作简便,可有效地展现故障的检修过程,再现故障点及相应器件部位的正常电压值和波形图。 The article introduces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老师必备的前提条件之一,更是班主任必备的因素之一,而在中职院校这个特殊的集体里,作为班主任,爱显得更为重要。 Without love there is no educati
多年来的幼儿学前教育,我坚持以幼儿教育工作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新的纲要精神,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发展幼儿个体差异、培养和张扬幼儿个性为主题,注重发散幼儿思维,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1.尊重幼儿的个性,创造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  教师要在学会倾听、解读中理解欣赏孩子。瑞吉欧有句名言:“接过孩子抛来的球!”幼儿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作为孩子的大朋友、大伙伴的我,必须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学
本试验对临床分离的61株鸭源鸡杆菌进行了耐药性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部分耐药基因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耐药基因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对61株鸭源鸡杆菌利用K-B法进行了1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能充分反映新课程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的课程,展现了其应有的课程价值和独特魅力,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包括如何及时关注和跟进学生的
<正> 传播学研究在我国开展的时间并不长,到现在也不过十余年。传播学从介绍到我国开始之日起就引起了我国新闻实践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以及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的注意和重视。虽然对
鼻气管鸟杆菌(Ornithobacterium rhinotracheale, ORT)是一种不运动、高度多形性、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G-)小杆菌。在血液琼脂上生长缓慢,5%-10%CO2条件下,于5%绵羊血液琼脂3
近年新闻界有一个现象相当显著,这就是新闻的“软化”。它的具体表现,一是对软新闻的重视,另一个表现,是对硬新闻的软处理。透过新闻“软化”这一现象,我们看到的其实是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