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提升学生理解能力、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发挥思维导图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视角,针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思维导图;审美教育;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却并没有认识到数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情况,尝试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表现能力、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四个层面,探讨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实现审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
一、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审美感知能力,是人的审美能力中最基本也最核心的部分。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能够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以及如何发现美。然而,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简单的“对称图形欣赏”、“曲线欣赏”等方式,让学生欣赏数学中蕴藏的美感。然而,这些只是图形在人脑中的机械“输入”,只能培养学生“了解美”的能力,却不能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尝试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美”,更加能够“发现美”。
例如,在学习“圆”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圆”为关键词,以“特点”、“构图”和“应用”为脉络,绘制思维导图。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圆”的特点和构图,能够更深层次的发现“圆”中蕴含的圆润之美、对称之美和和谐之美。同时,通过分析““圆”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从生活的视角再次对于“圆”的美感进行审视,从而使学生不仅“了解美”,能够“发现美”。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得到培养与锻炼,实现审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
二、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小学生的联想力十分的丰富,任何一个平淡无奇的事物在他们的脑海中都有可能产生色彩斑斕、奇形怪状的映像。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没有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内心想象空间的机会,使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受到了压制。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帮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美感”与“智慧”的天空翱翔。
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提出了基本要求:以“位置与方向”为核心词,以“确定方位”、“标记位置”和“描述线路”为脉络,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想象,绘制思维导图。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绘制了“网状图”,并用不同的颜色,将各个脉络中的内容进行了区分;有的学生绘制了“树状图”,把核心词画成“树干”,把三个脉络画成“树枝”,把每个脉络中的具体内容画成“树叶”;还有的学生绘制了“辐射图”,以核心词为“太阳”,以三个脉络为“光线”,以各个脉络中的具体内容为“光芒”……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表达自己内心对于“位置与方向”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的过程,是展示自己思想、袒露自己内心的过程。可见,通过引用思维导图,教师不仅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数学知识、构建了知识体系,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使学生能够“发现美”,同时也能够“表达美”。
三、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审美能力,指的是人感受、表现、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而审美教育的宗旨,就是促进学生这四项能力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审美教育的重点都放在了其他三项能力的培养上,缺乏对于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和课堂评价结合起来:一方面,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加以点评,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加以熏陶。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分数”为核心词,以“认读”、“书写”、“概念”、“应用”为脉络,绘制思维导图。在学生的思维导图绘制完毕之后,教师可以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要求学生进行对比和点评。为了提高学生评价的效率,教师需要给出评价标准,除了“作品”的条理性、完整性、科学性等基本标准之外,教师还可以增加“构图的美观性”、“色彩的和谐性”等标准,使学生学会从审美的角度对于“作品”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审美评价能力的提升。
四、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指的是具备一定的审美感受、鉴赏和评价能力的基础上,运用某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创造美的艺术形象的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是审美教育中最难、最高端的一个环节,是将审美由思想落实到现实的能力。为了提高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效率,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将思维导图和审美创造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实现审美教育的渗透与融合。
例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概念”、“特点”、“形状”和“制作”为脉络,绘制思维导图。在学生思维导图绘制完成之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班级学生身高”、“班级学生月均零用钱分配”、“班级学生兴趣爱好”等内容,制作条形统计图,并强调要重视条形统计图的设计感与独创性。从而让学生将思维导图中的构想落实到动手实践当中,使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与锻炼。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情况,尝试发掘思维导图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从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视角,从审美教育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四个层面,针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研究与探索。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广大教师的数学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修焕然.以图导教 以图导学——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J].西藏教育, 2016(10).
[2]崔灵灵.概念图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圆”概念的教学为例[D].河南大学,2014(06).
[3]刘学慧.小学数学教学中美感经验的建构研究——以小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16(05).
作者简介:黄瑜(1978年11月-),女,汉族,籍贯为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2003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数学教育专业,现在深圳市福田区翰林实验学校任教,职称中教二级,研究方向是小学数学教学与教育。
(深圳市福田区翰林实验学校 广东深圳 518049)
关键词:思维导图;审美教育;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却并没有认识到数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情况,尝试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表现能力、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四个层面,探讨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实现审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
一、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审美感知能力,是人的审美能力中最基本也最核心的部分。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能够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以及如何发现美。然而,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简单的“对称图形欣赏”、“曲线欣赏”等方式,让学生欣赏数学中蕴藏的美感。然而,这些只是图形在人脑中的机械“输入”,只能培养学生“了解美”的能力,却不能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尝试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美”,更加能够“发现美”。
例如,在学习“圆”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圆”为关键词,以“特点”、“构图”和“应用”为脉络,绘制思维导图。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圆”的特点和构图,能够更深层次的发现“圆”中蕴含的圆润之美、对称之美和和谐之美。同时,通过分析““圆”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从生活的视角再次对于“圆”的美感进行审视,从而使学生不仅“了解美”,能够“发现美”。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得到培养与锻炼,实现审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
二、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小学生的联想力十分的丰富,任何一个平淡无奇的事物在他们的脑海中都有可能产生色彩斑斕、奇形怪状的映像。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没有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内心想象空间的机会,使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受到了压制。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帮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美感”与“智慧”的天空翱翔。
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提出了基本要求:以“位置与方向”为核心词,以“确定方位”、“标记位置”和“描述线路”为脉络,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想象,绘制思维导图。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绘制了“网状图”,并用不同的颜色,将各个脉络中的内容进行了区分;有的学生绘制了“树状图”,把核心词画成“树干”,把三个脉络画成“树枝”,把每个脉络中的具体内容画成“树叶”;还有的学生绘制了“辐射图”,以核心词为“太阳”,以三个脉络为“光线”,以各个脉络中的具体内容为“光芒”……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表达自己内心对于“位置与方向”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的过程,是展示自己思想、袒露自己内心的过程。可见,通过引用思维导图,教师不仅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数学知识、构建了知识体系,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使学生能够“发现美”,同时也能够“表达美”。
三、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审美能力,指的是人感受、表现、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而审美教育的宗旨,就是促进学生这四项能力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审美教育的重点都放在了其他三项能力的培养上,缺乏对于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和课堂评价结合起来:一方面,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加以点评,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加以熏陶。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分数”为核心词,以“认读”、“书写”、“概念”、“应用”为脉络,绘制思维导图。在学生的思维导图绘制完毕之后,教师可以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要求学生进行对比和点评。为了提高学生评价的效率,教师需要给出评价标准,除了“作品”的条理性、完整性、科学性等基本标准之外,教师还可以增加“构图的美观性”、“色彩的和谐性”等标准,使学生学会从审美的角度对于“作品”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审美评价能力的提升。
四、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指的是具备一定的审美感受、鉴赏和评价能力的基础上,运用某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创造美的艺术形象的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是审美教育中最难、最高端的一个环节,是将审美由思想落实到现实的能力。为了提高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效率,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将思维导图和审美创造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实现审美教育的渗透与融合。
例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概念”、“特点”、“形状”和“制作”为脉络,绘制思维导图。在学生思维导图绘制完成之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班级学生身高”、“班级学生月均零用钱分配”、“班级学生兴趣爱好”等内容,制作条形统计图,并强调要重视条形统计图的设计感与独创性。从而让学生将思维导图中的构想落实到动手实践当中,使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与锻炼。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情况,尝试发掘思维导图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从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视角,从审美教育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四个层面,针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研究与探索。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广大教师的数学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修焕然.以图导教 以图导学——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J].西藏教育, 2016(10).
[2]崔灵灵.概念图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圆”概念的教学为例[D].河南大学,2014(06).
[3]刘学慧.小学数学教学中美感经验的建构研究——以小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16(05).
作者简介:黄瑜(1978年11月-),女,汉族,籍贯为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2003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数学教育专业,现在深圳市福田区翰林实验学校任教,职称中教二级,研究方向是小学数学教学与教育。
(深圳市福田区翰林实验学校 广东深圳 518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