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制一种肺功能检查专用一次性呼吸过滤器.方法 采用AutoCAD计算机辅助结构绘图软件,设计出由外部成形硬壳与内部纤维过滤膜组成的呼吸过滤器,并制备其样品,检测其性能.结果 成功设计、绘制并生产出肺功能检查专用一次性呼吸过滤器.经检测,其细菌过滤效率(99.99%)、密闭性能(无漏气)、气流阻力[(0.82±0.08)cm H2O·L-1·S-1]、死腔容积[(63±1)ml]均符合美国胸科
【机 构】
:
510120,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510120,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510120,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制一种肺功能检查专用一次性呼吸过滤器.方法 采用AutoCAD计算机辅助结构绘图软件,设计出由外部成形硬壳与内部纤维过滤膜组成的呼吸过滤器,并制备其样品,检测其性能.结果 成功设计、绘制并生产出肺功能检查专用一次性呼吸过滤器.经检测,其细菌过滤效率(99.99%)、密闭性能(无漏气)、气流阻力[(0.82±0.08)cm H2O·L-1·S-1]、死腔容积[(63±1)ml]均符合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学会(ATS/ERS)标准;并经临床试用表明其对肺通气功能指标无显著影响.结论 国产一次性呼吸过滤器在肺功能检测中应用,可有效阻隔患者呼出气体中的细菌,预防交叉感染,使用简便,价格较低,适于国内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人们对红外体温检测技术的初步认识源于SARS,在"非典"以及2009年全球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期间,许多公共场所诸如机场、口岸、医院均安装有红外热成像仪或红外点温仪测量体温,通过对体温的监测查找热源,隔离患病人群或疑似病例,阻断病源、防止传播,这为疫情的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与这些呼吸道病毒的防疫战中,红外技术以其独特的应用价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红外技术及其在发热测温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目的 探讨在鼻内镜手术的全身麻醉气道管理中使用可弯曲喉罩通气对术后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6至10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接受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喉罩通气组(LMA组,n=40)和气管导管通气组(RTT组,n=40).两组应用芬太尼1 μg/kg+丙泊酚2.5 mg/kg(RTT组加用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行麻醉诱导后,使用丙泊酚6
据1月20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一则研究显示,对冠心病患者来说,那些具有较高的欧米茄-3脂肪酸血浓度者,其端粒长度(端粒长度是生物学老化的一个染色体标记)缩短的相关比例也较低,从而为人们提出了这些脂肪酸对细胞老化具有保护作用的可能性。
科技日报报道,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对白血病干细胞的基因表达方式研究发现,癌症干细胞基因表达水平更高的病人比表达水平低的病人预后效果要差很多,该发现首次通过临床数据证明了癌症干细胞概念。医疗人员可据此预测群体病人的治疗结果,并帮助开发新的临床疗法。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宣布,所有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都会经历脑细胞的广泛死亡,从而导致大脑萎缩,但部分男患者却会在短期内病情迅速恶化。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北美放射学会年会上报告说,他们通过分析研究数据发现了这种差异,共有60名男性和49名女性患者参与这项研究。在研究开始时,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7岁,均患有遗忘型轻度认知损伤,即认知能力基本保持但记忆力受损。在5年的随访期间,所
目的 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体外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大鼠脑梗死,使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监测BMSC在脑内的分布与迁移.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BMSC,SPIO体外标记第3代BMSC,倒置显微镜及普鲁士蓝染色观察.改良Longa法制作大鼠左侧脑梗死模型,缺血对侧顶叶脑皮层移植SPIO标记的BMSC.分别在移植后1d、1周、2周和4周进行SWI序列MRI动态观察,移植后4周脑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肝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原发性肝癌死亡率已上升为我国城乡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2位.肝癌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肝癌外科治疗(肝切除和肝移植)、区域治疗(经肝动脉治疗)和局部微创治疗(消融治疗等)为主体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病毒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一种数学模型,可以预测机体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应答。这一成果将有助于研究人员找到有效的抗病毒疗法。当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其免疫系统会立刻作出反应——作为“侦察兵”的抗原提呈细胞会将病毒“相貌”提呈给特殊的白细胞,如T细胞。T细胞一方面会直接攻击和消灭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同时还会辅助B细胞等其
日本科学家5月27日宣布,他们已经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批可以复制人类疾病并且会发光的转基因灵长类动物。在一种基因的帮助下,他们让培育出的狨猴皮肤发出绿色荧光。这项研究刊登于英国《Nature》杂志上。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种最初从水母体内离析出的物质,现在通常被用作生物科技产业的一种指示器。在紫外光照射下,体内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动物会发出绿光,证明一个关键性基因序列已经“接通”。
目的 研究心室辅助泵-罗叶血泵(L-Y泵)的流场,并与BerlinHeart血泵(B-H泵)进行比较。方法本研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研究L—Y泵(80ml)和B—H泵(80ml)的流场,并从两种血泵的流线图和压力分布图中选择典型截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流线图显示,舒张早期,L—Y泵内流体呈现切线,舒张中期以高度连续流线状顺序在泵体内旋转形成旋涡;B—H泵在舒张早期泵内流体也呈切线状,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