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导学案”是针对教案所提出的一个概念,由教师根据学情特点设计,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知识与探究过程,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教学过程与实施步骤,可以切实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积极构建新型的教学互动模式。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设计并优化“导学案”,鼓励初中生自主利用“导学案”学习数学,切实突出初中生的学习活动,逐步优化初中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本文将从利用“导学案”完善课前预习指导、利用“导学案”优化课堂探究步骤、利用“导学案”丰富课后复习效果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利用“导学案”来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案”;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7-0113-01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教师都是以“知识的代言人”身份出现的,课堂也是学生获取学科知识的最重要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图书资源等都已经成为初中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渠道,而教师的角色身份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即由一开始的“知识代言人”转而成为指导者、调控者与组织者,负责借助自己的专业素养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使其自主归纳数学学科的客观规律,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充足准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借助“导学案”这一工具去优化教学结构,切实培养初中生的数学素养。
1.利用“导学案”完善课前预习指导
在新课改下,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变得十分重要,关系着学生的一生发展。其中,课前预习则是训练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活动,也关系着初中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利用“导学案”去完善课前预习指导,让初中生学会预习,使其形成良好的自学意识,为课堂教学做准备。例如,在“平行线及其判定”一课教学开始之前,笔者就围绕本课知识设计了“导学案”,以“自主学习任务”、“知识链接”、“习题检测”三个板块明确了预习步骤。“自主学习任务”反映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即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学习平行线判定定理,熟练利用这一定理展开几何证明与推导;掌握平行线的书写格式。“知識链接”则整理了一些可以反映出平行线性质的数学材料,由此引导学生展开数学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习题检测”则针对平行线的概念、判定定理知识设计了填空题、选择题与判断题,难度较低,便于学生及时反思预习效果。
2.利用“导学案”优化课堂探究步骤
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使得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活动备受批判,原因是这一教学模式违背了学生的成长规律,制约了学生的天性发展,也因此而让初中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探究教学则因此备受关注。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借助“导学案”来实施探究指导,通过明确的探究任务、探究问题与探究方式去优化初中生的有意义学习行为,使其经历观察、推导、解释、表达、阅读等多种思维活动,结合一定的动手操作优化初中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课教学中,笔者就以“导学案”明确了本节课的探究任务与步骤。首先,本班学生要思考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分析如何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存在全等关系。为此,学生要熟读课本,整理出理论概念。其次,学生要思考,判断两个三角形存在全等关系是否一定要满足六个条件,质疑只满足部分条件是否可以得出全等结论。这个探究任务十分重要,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所以笔者要求6名学生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去探究这一数学任务,合作整理出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条件,同时会整理一些数学习题,鼓励学习小组自主解题,积极展开全等三角形证明与推导,同时要鼓励学生利用全等三角形定理进行数学判断。
3.利用“导学案”丰富课后复习效果
复习本应是初中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盲区自觉展开的二次学习活动,有重点与针对性,也会因为初中生的知识内化效率而产生不同的复习需求。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导学案”去引导初中生自主展开课后复习,使其针对性地判断自己的知识疑问与学习不足,再以“导学案”调动学习记忆,由此优化复习结果,便于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例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1)—合并同类项”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围绕本课重点知识设计了“导学案”,详细整理了合并同类项的基本概念与解题思路,设计了一些需要利用合并同类项知识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题、应用题,以便本班学生积极复习本课重点知识。在“导学案”的引导下,本班学生可以直接回忆起数学探究步骤,也可积极迁移所学知识,及时丰富解题经验。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导学案”来突出初中生的学习本位需求十分可行,可以切实优化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发展,便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全面进步。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导学价值,切实发挥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便于学生真正实现学习进步。
参考文献
[1]林敬辉.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25
[2]杨小英.运用“导学案”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0):194-195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案”;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7-0113-01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教师都是以“知识的代言人”身份出现的,课堂也是学生获取学科知识的最重要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图书资源等都已经成为初中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渠道,而教师的角色身份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即由一开始的“知识代言人”转而成为指导者、调控者与组织者,负责借助自己的专业素养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使其自主归纳数学学科的客观规律,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充足准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借助“导学案”这一工具去优化教学结构,切实培养初中生的数学素养。
1.利用“导学案”完善课前预习指导
在新课改下,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变得十分重要,关系着学生的一生发展。其中,课前预习则是训练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活动,也关系着初中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利用“导学案”去完善课前预习指导,让初中生学会预习,使其形成良好的自学意识,为课堂教学做准备。例如,在“平行线及其判定”一课教学开始之前,笔者就围绕本课知识设计了“导学案”,以“自主学习任务”、“知识链接”、“习题检测”三个板块明确了预习步骤。“自主学习任务”反映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即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学习平行线判定定理,熟练利用这一定理展开几何证明与推导;掌握平行线的书写格式。“知識链接”则整理了一些可以反映出平行线性质的数学材料,由此引导学生展开数学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习题检测”则针对平行线的概念、判定定理知识设计了填空题、选择题与判断题,难度较低,便于学生及时反思预习效果。
2.利用“导学案”优化课堂探究步骤
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使得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活动备受批判,原因是这一教学模式违背了学生的成长规律,制约了学生的天性发展,也因此而让初中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探究教学则因此备受关注。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借助“导学案”来实施探究指导,通过明确的探究任务、探究问题与探究方式去优化初中生的有意义学习行为,使其经历观察、推导、解释、表达、阅读等多种思维活动,结合一定的动手操作优化初中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课教学中,笔者就以“导学案”明确了本节课的探究任务与步骤。首先,本班学生要思考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分析如何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存在全等关系。为此,学生要熟读课本,整理出理论概念。其次,学生要思考,判断两个三角形存在全等关系是否一定要满足六个条件,质疑只满足部分条件是否可以得出全等结论。这个探究任务十分重要,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所以笔者要求6名学生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去探究这一数学任务,合作整理出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条件,同时会整理一些数学习题,鼓励学习小组自主解题,积极展开全等三角形证明与推导,同时要鼓励学生利用全等三角形定理进行数学判断。
3.利用“导学案”丰富课后复习效果
复习本应是初中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盲区自觉展开的二次学习活动,有重点与针对性,也会因为初中生的知识内化效率而产生不同的复习需求。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导学案”去引导初中生自主展开课后复习,使其针对性地判断自己的知识疑问与学习不足,再以“导学案”调动学习记忆,由此优化复习结果,便于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例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1)—合并同类项”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围绕本课重点知识设计了“导学案”,详细整理了合并同类项的基本概念与解题思路,设计了一些需要利用合并同类项知识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题、应用题,以便本班学生积极复习本课重点知识。在“导学案”的引导下,本班学生可以直接回忆起数学探究步骤,也可积极迁移所学知识,及时丰富解题经验。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导学案”来突出初中生的学习本位需求十分可行,可以切实优化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发展,便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全面进步。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导学价值,切实发挥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便于学生真正实现学习进步。
参考文献
[1]林敬辉.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25
[2]杨小英.运用“导学案”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0):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