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finity网络教育资源的组织及开发模式研究

来源 :电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ong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Thinkfinity是由美国Verizon基金会与其合作伙伴秉承“为学习创造无限机会”的理念、基于学习理论和学科教学标准而开发的开源教育资源网站。由于其规范性、适用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在国际教育资源应用领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文章通过研究和分析Thinkfinity网络教育资源的组织结构、内容特点以及网站运作模式,总结Thinkfinity网络教育资源开发的经验和规律,为我国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网络教育资源; Thinkfinity; 资源组织结构; 资源特点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蒋银健(1971—),女,湖南永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有技术支持的语言教与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
  一、引 言
  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如何增强网络教育资源开发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提高网络教育资源实践应用效率与效益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网络教育资源是指为教育目的而专门设计的或者能为教育目的服务的各种网上传播的信息资源、信息载体以及管理和服务体系,[1]它包括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具有开放、 互动、 共享、 传播速度快、 存储方便和内容丰富等特性,[2]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知识共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网络教育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网络教育的基础和核心。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定为战略目标之一,倡导通过“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手段,“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3]纲要规定了我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可供选择的路线和模式,对于促进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而起步,在近十几年的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研究者针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开展了不少相关研究,如黄琼珍等研究了高校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议建立网络教育资源管理部门和协调机构、资源建设开发与利用的规范管理、完善激励与保障机制等;[4]胡艺文等基于网络学习境脉的视角,认为网络资源建设可以从技术支持、知识组织、社会认知等三个层面展开;[5]曹卫真通过比较中美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机制、理念和策略,认为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可以按决策层、组织层、技术层来分层推进;[6]汪小刚从系统建设和内容建设两个方面探讨了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发展性问题,提出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应与特色专业和课程的学习机会整合、基于资源的学习应该从控制向生态转变等策略。[7]国内研究者对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研究,为提高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效益奠定了基础。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仍受制于理念、投资和环境等条件,虽然开发了大量的网络教育资源,但是大部分仍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无论从针对性、规范性,还是从实践应用效益和效果上看,都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根据张敬涛等的研究,现有网络教育资源存在着结构性短缺、资源类型少、内容不系统、形式呆板、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互动共享机制、更新速度慢、有效应用程度偏低等问题,高质量、易于使用和有效满足教学需求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仍然十分缺乏。[8][9]
  国外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方面,由于具有良好的投资和技术环境,重视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于网络教育资源开发过程中,进行了大量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研究。如Armatas和Rice通过对大学一年级学生运用基于网络的资源学习模式进行心理学课程学习过程的研究,建议学习环境的设计需要考虑学习者的特征,满足学习者个体差异和喜好。[10]Kirkwood调查了本科生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原因和方式,结果显示学习者使用基于网络的资源并不是技术本身的原因,而是基于各种情境因素的综合影响,特别是评价策略和教学模式的影响。[11]Napthine在研究中发现学生对网络教育资源持积极的态度,因为它们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在网络资源中能够获取课程大纲表示兴趣和支持。[12]Recker等人针对数学教师和科学教师如何搜索、获取和使用网络教育资源的案例研究发现,教师使用大量的策略搜索他们认为合适的资源,并且几乎不做改动地直接使用这些资源。[13]而Reinhard和Nelson的研究发现,教师使用网络教育资源主要是因为这个网站的特色与教师本人的教育哲学观念一致。[14]可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网络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都持有积极的态度。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应符合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能够支持教与学活动的网络教育资源最受欢迎。国外的相关研究对网络教育资源的设计取向、内容选择和组织、资源的质量保证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借鉴国外在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对于促进国内该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本文通过对美国开源网站Thinkfinity在网络教育资源的选择和组织、资源内容特点和网站运作模式等方面进行阐释和分析,为我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以及开发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Thinkfinity网络教育
  资源的组织及开发模式
  Thinkfinity由美国Verizon基金会与其合作伙伴共同创建。Thinkfinity的意思是“为学习(创造)无限机会”。到目前为止,为了实现这个目标,Thinkfinity共开发了一个门户网站(www.thinkfinity.org)和十个子网站(见表1)。其中,ProLiteracy专门为培养成人的读写能力提供相关网络教育资源,其余网站则主要针对K-12的教师、学生和家长开发促进教与学的网络教育资源。   (一)Thinkfinity网络教育资源的组织结构
  Thinkfinity网站中教育资源数量大、涉及面广,为了给使用者提供良好的资源使用与操作环境,Thinkfinity按照主题分门别类地存储其资源,每个主题都是一个小型资源库。例如EDSITEment人文网站中的资源分别存储在 “教学设计方案”(Lesson Plans)、“网站”(Websites)和“学生资源”(Student Resources)三大类主题中。用鼠标点击任何一个主题,使用者即可获得与这个主题相关的大量信息。如果点击进入“教学设计方案”主题库,关于“艺术与文化”(Art & Culture)、“世界语言”(World Language)、“历史和社会学”(History & Social Studies)、“文学与语言艺术”(Literature & Language Arts)等针对具体人文内容的详细教学设计方案便可供使用者按需选择。点击进入“网站”主题库,使用者便可通过再次链接,获得更多支持相关教与学活动的有效资源。
  同时,基于对现代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与理解,Thinkfinity紧紧围绕促进课堂教学、课后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等三大类别进行资源组织。因此,教师、学生和家长可以从网站中的教学设计方案、交互式学习工具、录像、博客、游戏、阅读材料等获取课堂内外教学活动的支持。而教学策略、在线课程、直播/录像网络讨论会以及Thinkfinity社区论坛,则为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个性化的、适宜的条件和机会。
  但是,Thinkfinity中的网站并非一座座“信息孤岛”,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从技术上保证了其门户网站和所有子网站中的资源都能够实现高度共享。使用者只要在如图1所示的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或者资源类别、年级、学科科目、教育合作伙伴等,就可以快速、准确定位所需资源。
  Thinkfinity就如同一个大门一直处于开放状态的“电子图书馆”,馆内所储存的海量电子资源分门别类地储存在不同的“隔间”(门户网站和子网站)。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随时进入网站,使用馆中的资源,没有时空和地域的限制。
  (二)Thinkfinity网络教育资源的特点
  Thinkfinity网络教育资源除了具备开放性、多媒体性等优势外,还具备“基于标准的”(Standards-Based)和“符合具体学科内容的”(Discipline-Specific)两个典型特征。如同教师需要依据某个标准开展教学工作一样,Thinkfinity主要依据州标准、国家教育标准、21世纪技能框架(21st Century Skills Framework)和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倡导的要求等开发其网络教育资源。如科学NetLinks网站主要根据“科学素养的基准”(Benchmarks for Science Literacy)和“国家科学教育标准”(NSES)进行资源开发。ReadWriteThink则参照“全国英语教师理事会”(NCTE)和“国际阅读协会”(IRA)开发资源。建设基于标准的教育资源能够保证Thinkfinity资源的规范性、权威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实现资源的共享、重复使用, 提高资源管理、查询的效率。
  为了确保资源的合适性(特别是资源的有效性和效率),Thinkfinity分别为艺术、经济、人文、数学、地理、语言、科学、历史等国家核心课程开发具有针对性的网络教育资源,以促进具体课程的有效学习(如表1所示)。以Thinkfinity中的ReadWriteThink为例。ReadWriteThink主要针对K-12教师、学生和家长开发促进语言和阅读教学的网络教育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方案、学习交互工具、课内外阅读材料、教学策略和技巧、游戏、在线课程等,并且重视面向应用的范例。例如,目前网站中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方案共有814个,内容涉及与语言和阅读教学相关的听、说、读、写、词汇、批评性思维、跨文化意识、文本分析、媒体素养、元认知等大量具体内容。如果对词汇教学感兴趣,网站中98个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基于标准的词汇教学设计方案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其中,“Acquiring New Vocabulary Through Book Discussion Groups”是一份针对3~5年级学生设计、实施、评价英语词汇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该方案在“预览→标准依据→教学资源→教学设计→相关资源”不同模块都有着非常详细的描述和具体指导,具有典型的Thinkfinity资源特征。特别是方案中的“从理论到实践”部分,从理论上诠释了学生在阅读、参与小组讨论过程中所使用的语境策略、先前知识、运用资源促进词汇意义习得的原因,成为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
  基于具体学科内容开发的网络教育资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方面可以为具体学科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创设多样化的、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促进具体学科知识的深层次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教师、学生和家长在具体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采集资料的负担,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和效率。
  (三)Thinkfinity网站的运作模式
  Thinkfinity是由Verizon基金会和11个教育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免费教育网站。美国Verizon 基金会旨在为解决教育、读写能力培养、网络安全等问题提供技术、资金和人力资源,通过加入国际教育技术协会100联盟(ISTE 100 Alliance)、国家教育技术协会(Stat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irectors Association)、全国教育协会(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和行政州立学习官员理事会(Council for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和面向21世纪技能的伙伴关系(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等多个国际教育组织和协会获得广泛社会支持。Verizon 基金会的合作伙伴也都是美国重要的教育组织,对美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和修改具有导向作用,有些组织甚至直接参与美国核心课程标准制定,如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就是一个对美国甚至全世界的科学政策、国际项目、科学教育等的制定、实施和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的非营利性组织。   Verizon基金会正是与这些重要的组织或机构在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建设方面达成共识,分工合作又相互依赖和支持,针对各类潜在用户的需求,利用技术优势解决“数字鸿沟”现象,让每一个人都能公平、免费使用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确保了Thinkfinity网站运作的良性循环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基于对Thinkfinity网络教育资源的组织结构、内容特点和网站开发的运作模式等方面的阐释和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Thinkfinity网络教育资源的类别和组织是对现代教育教学规律思考和理解的结果,符合社会现实需要。资源开发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Thinkfinity为课堂教学开发了多种呈现方式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真实的网络教学资源,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具吸引力的、更人性化的和更高效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根据沃尔伯格的观点,学习最直接地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智能、努力和教学。[15]课堂教学仅仅是学习等式中的一个方面。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特别是在21世纪学习型社会里,学习无处不在。课堂环境以外的学习(包括课后和家庭环境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延续和拓展,能够帮助学习者加深对课堂环境中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实现知识、技能迁移。有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学习产生的预期效果,是社会经济环境对学习所产生的预期效果的两倍”。[16]因此,Thinkfinity不仅开发和组织了正式学习资源,而且开发和组织了非正式学习资源,目的是为满足学习者不间断学习的需求。同时,教师“能提供成功学习所需的(教学方面的,尤其是动机方面的)条件”。[17]Thinkfinity网站提供了大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关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方法等方面的资源,能够满足教师终身学习的需要。
  第二,“一切教育资源的创造,包括教学材料的创造及教学系统的创造,都意在能为学习者所使用。”[18] Thinkfinity网络教育资源是基于标准的和基于具体学科内容学习的,确保了资源的使用性。首先,Thinkfinity网站中基于标准开发的资源具有规范性和权威性,是值得信任使用的资源;同时基于共同标准开发的资源能够保证资源共享。如Thinkfinity网站中为培养21世纪人才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创新能力而开发的网络教育资源不仅被广泛共享,而且还为类似资源的后续开发提供了导向作用。其次,Thinkfinity基于具体学科内容学习开发的资源,能够满足广泛的潜在使用者的期盼和需要。资源的有效性和效率是使用者选择资源的重要参考因素。Thinkfinity网站中针对具体学科学习开发的资源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和学生创设真实、复杂并且信息丰富的学习环境,并在教与学的活动中促进问题的解决及绩效的提高。如Thinkfinity网站中由学科专家开发的、经过试验成熟的教学设计方案,帮助教师(特别是新手教师)获得为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创设新型学习环境的方法和策略,省略直觉的体验和失误过程,更快捷地成为行家里手。而网站中基于网络资源探索的发现式学习活动、基于计算机的模拟游戏等激发了学习者的兴趣,满足了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要,促进了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深层次学习。
  第三,Thinkfinity网站的良好运行机制保证了其资源开发和建设的规模化、市场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正如黎加厚教授所言,“美国网络教育资源开发主体的多元化,为美国的网络教育资源提供了充足的经费,提供了多样化的视角,提供了丰富的内容”。[19]Thinkfinity教育资源“大家族”正是在充分发挥基金会的资金优势、重要学术组织和机构所具有的科研和决策优势的基础上联合开发成功的典型例子。
  Thinkfinity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建设的特点和经验为国内网络资源开发和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建议:(1)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建设需要建立在对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开发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满足21世纪社会人才培养的教育资源;(2)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建设需要使用相对统一的规范标准,如国内基础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可以依据新课标进行,从而避免教育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教育资源共享;(3)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建设应为促进核心学科内容的深层次学习和知识迁移创造条件和机会,从而提高教与学绩效;(4)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政策、法规、资金、硬件配置、人力统筹等各方面因素,需要全社会参与。只有充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工作才能够获得持续性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6] 曹卫真.中美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比较[J].电化教育研究,2007,(4):28~32.
  [2] [4] 黄琼珍,黄颖.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探究[J].高教探索,2010,(3):60~63.
  [3] 教育资源建设标准(CELTS-4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B/OL].http://www.edu.cn/html/keyanfz/doc/d.DOC.
  [5] 胡艺文,陈绍东,杜超,陈美芳.网络学习境脉视角下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08,(9):80~83.
  [7] 汪小刚.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发展性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7,(9):52~55.
  [8] 张敬涛,李馨.论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6,(10):9~13.
  [9] 沈洪.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和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7):107~109.
  [10] Christine Armatas,Dale Holt & Mary Rice. Impacts of an Online-Supported, Resource-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Does One Size Fit All?[J].Distance Education,2003,(2):142~158.   [11] Kirkwood A. Getting It from the Web: Why and How Online Resources are Used by Independent Undergraduate Learners[J].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2008,(24):372~382.
  [12] Napthine, Peter. A Study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A Web Resource in Supporting Student Learning on A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Course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J].Technology, Pedagogy and Education,2006,15 (1):107~123.
  [13] Recker, M. M, Dorward, J, & Nelson, L.M. Discovery and Use of Online Learning Resources: Case Study Findings[J].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2004,7(2):93~104.
  [14] Reinhardt J.& Nelson,B. K. Instructor Use of Online Language Learningresources: A Survey of Socio-Institutional and Motivational Factors[J]. ReCALL,2004,16(2):292~307.
  [15] [16] Walberg,H.J. Improving the Productivity of America’s Schools[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84,41(8):19~27.
  [17] [18] 贾纳斯泽乌斯基,莫伦达.教育技术:定义与评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4,121.
  [19] 黎加厚,吴振华,陈双寅.美国教育资源门户及其对我国教育资源建设的启迪[J].电化教育研究,2003, (8) : 66~71.
其他文献
[摘 要] 知识建构成为一种新的学习隐喻,探究知识建构的微观动力学机制是提升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基于协作标注和可视化知识建构的新型协同学习技术系统,通过实验研究和口语报告法,分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建构动力学机制,探究学习技术系统在支持学习者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作用与效果。结果表明,协同学习机制在学习者个体和群体知识建构的不同阶段起着动力作用,协同学习技术系统较好地实现了知识的集体建构和集体记忆的
Distribu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Nd,and its effect on secretion of progesterone in mice were studied using radioisotope tracer( 147Nd)technique.Following single
[摘 要] 模型是对目标系统的简化的表征,模型建构是一种基于模型的学习活动。模型和模型建构是现代科学教学极为关注的课题。本文对国外关于模型与建模的内涵、计算机模拟与基于计算机的建模、计算机建模工具、计算机建模对科学教学的意义的研究作了概述,以期对我国的中小学科学教学改革有所启迪与借鉴。  [关键词] 模型; 计算机模型建构; 科学教学; 教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