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胰腺癌移植瘤不可逆电穿孔(IRE)术后肿瘤细胞凋亡情况,探讨IRE技术对胰腺癌移植瘤的抗肿瘤效果及其安全性。
方法12只荷载VX2胰腺癌移植瘤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IRE治疗组(10只)和对照组(2只)。治疗组胰腺移植瘤行IRE治疗,对照组不进行处理。治疗后第1、3、5、7、14 d各处死2只,取血分离血浆或血清检测血肝肾功能及淀粉酶、肌酸激酶、caspose-3、TNF-α、VEGF、肌钙蛋白I水平。取移植瘤行常规病理学检查,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Bcl-2、HSP70、VEGF表达。
结果对照组及IRE 1、3、5、7、14 d组移植瘤平均最大径分别为2.0、2.0、1.8、1.7、1.5、1.3 cm。治疗组移植瘤的治疗坏死区域和正常区域边界清晰,坏死区边缘可见大量红细胞及炎症细胞,治疗后14 d治疗区边缘出现肿瘤再生迹象。对照组瘤组织及IRE 1、3、5、7、14 d组移植瘤治疗区边缘组织TUNEL阳性细胞数分别为52、78、98、135、196、217个/每200倍视野,随时间延长而增加;Bcl-2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为39.3%、37.5%、51.9%、17.7%、31.0%、34.5%,总体呈下降趋势;HSP70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为12.6%、33.6%、27.4%、24.3%、31.4%、23.4%,术后均升高;VEGF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为28.3%、27.2%、12.3%、8.7%、32.2%、12.2%,术后有所下降;血caspase-3水平分别为0.185、0.345、0.312、0.210、0.558、0.173 μg/L,术后不同程度升高,7 d达峰值;血TNF-α水平分别为24.48、60.54、61.83、28.59、44.71、64.78 ng/L,术后维持在较高水平,14 d达峰值;血VEGF水平分别为75.18、123.76、178.66、58.2、68.68、64.09 ng/L,术后3 d达峰值,之后下降;血淀粉酶活性于术后1 d升高,3 d开始下降,14 d恢复正常;血肌酸激酶有不同程度升高;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血浆肌钙蛋白I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IRE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产生特异抗肿瘤免疫效应及抑制血管生成来抑制胰腺移植瘤的生长,治疗方法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