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生物资源为原料进行加工,制成以矿产资源为原料的燃料油的代用品。这种想法很早已经有人提出了。在1900年巴黎博览会上就有以花生油作为柴油机燃料的演示,新生的事物难免有些缺陷,如植物油的粘度较高,凝固点较高以及汽缸结垢等问题未能解决。成本也不能过关。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我国仅有玉门油矿有些采油及炼油工业,大后方的交通运输所需流体燃料只得以木炭、酒精、芳香油以及植物油高温裂化的产品来代替。当时大量桐油不能外销,正好用于高温裂化,成为制备石油代用品的主流。因为木炭炉发生的可燃气体热值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