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文城市资源分析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贵州省六盘水市是一座“三线建设”时期建设的西部重工业能源城市,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六盘水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长期依赖化石能源,城市发展模式为不可持续的透支化石能源的恶性循环模式。由于城市产业长期处于生产链条末端,产品科技和资金附加值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也长期处于全国靠后的水平。如何摆脱落后发展的惯性,和全国其他地区同步实现小康,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和宜居环境,六盘水开始总结和反思。六盘水在全国率先提出“三变”政策,通过探索充分利用本土优势资源,变资源为资本,变资金为股金,变农民为股东,大力发展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和大体育产业,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注重人文关怀,建设国际标准旅游度假人文城市,后发直追实现弯道超车。发掘、整理和整合人文城市资源,摸清家底,为后续工作做好最基础的准备。
  【关键词】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文城市;资源
  【中图分类号】K901 【文献标识码】A
  六盘水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西部亚高原山地城市,是人类祖先曾经生活过的家园,这里诞生过三十多万年前早期智人、八万多年早期智人和一万多年智人。宽广的北盘江从六盘水境内奔腾而过,其流域是历史上的璀璨明珠夜郎古国的主要领地,多少惊心动魄的历史风云在此云涌而后被历史长河所淹没,流传下来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和神奇传说。六盘水地形地貌险恶、山高路险,由于历史上交通条件的限制,保存了良好的原生态山地自然生态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原生态遗产。六盘水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每年如期举行的消夏文化节迎来全国各地宾客,城市建设快马加鞭,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城市按既定目标坚定努力前行。通过2015年至2016年的调研和整理,我们总结六盘水市具有如下的人文城市资源。
  一、历史文化资源
  根据考古工作和相关研究成果,贵州省六盘水市是史前古人类的重要栖息地,是史前人类的重要发源地,考古发现的贵州省早期智人主要集中在六盘水辖区内。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大洞考古出土了距今约三十多万年的早期智人人牙化石[1],后续考古深入研究表明该地区的人群显示出从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进化演变过渡的特征,被学术界誉称为“大洞人”。在六盘水市水城县硝灰洞考古出土了距今约八万年的早期智人人牙化石,也具有显著的早期智人特征,被学术界誉称为“水城人”。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桃花洞出土了距今约一万多年的人股化石,也具有早期智人的特征,被称之为“桃花洞人”。云南省元谋县距离六盘水市直线约三百多公里,六盘水地区的史前古智人和云南元谋人存在诸多的联系,可以推论史前几十万年前云贵高原就生活着直立人群,该地区是亚洲重要的人类发源地。
  现今的六盘水市由以前的毕节地区水城县、安顺地区的六枝特区和兴义地区的盘县组成,其所辖范围在春秋时期为牂牁国的属地;其所辖范围在战国时期为夜郎古国的属地,夜郎是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比较强大的少数民族古国;其所辖范围在秦朝时期为巴郡汉阳县的属地;其所辖范围在汉代,设立了郡县,市行政区范围分属牂牁郡夜郎县、宛温县、平敕县和犍为郡汉阳县、鄢县。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彝族先民从滇东北向今市境内和黔西广大地区发展,逐步战胜了当地的濮人而占有其地,实行了封建领主制统治。三国时期,市境内分属“南中”的牂牁郡平夷县和兴左郡宛温县;魏仍分属牂牁郡平夷县和兴左郡宛温县;晋也属牂牁平夷县和兴左郡宛温县。隋时期,改郡为州,唐承隋制。唐代今市境内南为盘州地,北为汤望州地。中央王朝为了通过土官实施对其地的间接统治,将二州合并为羁縻州。唐后期至宋末,中央王朝对土酋封以王号,借助土酋力量对抗南诏和大理国。今市境内作为缓冲地带,南为于矢部地(自杞国),东北为牂牁国(后称罗殿国),北为罗氏鬼国,这三个藩国均为少数民族政权。
  元代,于矢部地(自杞国)被命为于矢万户,后改为普安路总府;罗殿国被命为普定万户,后改为普定府;罗氏鬼国被命为八番顺元宣慰司。二府一司任用“蛮夷官”,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在其领土上仍然“世有其土,世长其民”。
  明代,今市境内社会制度有了新的发展,中央王朝改土官间接统治方式为任命流官直接统治的方式,即改土归流。清雍正年间,今市境内改土归流基本结束,今市境内北设水城厅,东设郎岱厅,南设普安州。从此,中央政权实行了对县级政区的直接统治,延续千余年的领主制度被地主制度取而代之。地主制经济取代了过去领主制经济,实物地租取代了劳役地租,自耕农相对于农奴有较大的人身自由。民国时期,今市境内设水城县、盘县、郎岱县。
  随着流官统治制度的进一步推行,自清代以后市辖区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内外交通状况得到改善,教育文化事业得到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大为改进,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手工业和商业显著发展,采掘业和冶炼业逐步兴起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今市境内的盘县、郎岱县、水城县相继解放。紧接着就顺利地完成了“清匪、反霸、征粮、减租、退押”的五大任务,并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土地改革。到1956年今市境内各县基本完成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建立。
  隨着国际形势发发展,党中央于1964年5月作出关于了“大三线”建设的宏伟决策部署,在贵州西部建立重点煤炭基地,选址在煤藏丰富的六枝、盘县、水城三县境内,同时设立了三个相应的政企合一矿区分别进行管理。
  1965年1月成立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同年3月成立支援三线建设领导小组。1965年11月29日设立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人民委员会,从贵州省的六枝、盘县、水城、威宁、普定、镇宁和云南省宣威划出部分区、社(队)归新成立的三个矿区,原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仍分别属安顺、兴义、毕节地区管辖。1966年2月22日,三个矿区改为特区。1966年4月成立六盘水地区工业建设总指挥部。1967年10月29日和1968年4月18日成立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和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1970年12月2日成立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为地区一级政权机关,撤销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原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特区分别与郎岱(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合并为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行使县一级职权,归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1978年12月18日六盘水地区改设为六盘水市(省辖市),下辖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1987年12月15日撤销水城特区,分设钟山区和水城县。1999年2月28日盘县特区更名为盘县。至此,六盘水市辖一特区两县一区,为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钟山区。   二、气候资源
  六盘水市地处中国西南贵州省的西部,六盘水市拥有得天独厚的的气候资源,经中国气象学会认证,夏季市区拥有“凉爽、舒适、清新、滋润、紫外线辐射适中”的特点,被誉为“中国凉都·六盘水”,六盘水市成为我国首个以气候特征著称的城市。
  六盘水市辖区大部分地区属北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区,多年的气象统计数据表明全市全年的整体气温变化幅度小,年平均气温仅为13.7℃,冬季一月的平均气温仅为3.0-6.3℃,夏季七月平均气温仅为19.8-22.0℃,全年无霜期为两百多天,宜居气候资源条件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旅游度假休闲避暑的绝佳胜地。六盘水市降雨雨量集中,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200-1500毫米,阴、雨、雾天气居多,拥有显著高原气候特点,由于岩溶作用和地形地势起伏明显,导致显著的立体气候特征和突出的局部地區小气候特征。正是由于良好的天然大空调气候资源环境,六盘水市拥有优良的空气质量,在2006年六盘水市被相关机构评誉为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之一。
  三、亚高原山地景观资源
  六盘水市的地理位置处于云南东部高原向贵州中部丘原、贵州西北高原向广西丘陵双重过渡地带,六盘水市全市境内地势总体呈现西高东低和北高南低,市域中部受到北盘江河流的切割和侵蚀,起伏比较大。市辖境内自然山体体量巨大、峰峦叠嶂、山高水转、河谷深邃。六盘水市境内山脉和山系沿地壳地质构造线发展,地质构造非常复杂,地貌组合显示出明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六盘水市境内海拔在海拔586~2900.3米之间,海拔最低点在六枝特区毛口乡北盘江河谷,地势最高点为乌蒙山脉的韭菜坪,境内其他地区海拔多在1400~1900米之间,其中六盘水市区政治文化中心的水城盆地海拔在1760至1820米之间。六盘水市乌蒙山脉的韭菜坪海拔2900.3米,享有“贵州屋脊”之称,是贵州省最高的山峰。
  四、水资源
  六盘水市全境处于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区。市内长度超过十公里的河流共有四十三条(长江水系九条,珠江水系三十四条)。市内地表水系网大多为河谷深切、河床狭窄、水流急和落差大等特征。由于喀斯特地形地貌的岩溶纵向较为发育,地下水资源水位比较深,浅处约为10~50米左右,深处甚至可达100米以上。
  六盘水市境内蕴含丰富的水资源,全市水资源蕴藏总量约为142.18亿米3,其中年平均天然产水量约为65.66亿米3,地下水量约为52.68亿米3,客水量约为23.84亿米3。按全市境内几大流域分为:一是三岔河汇水面积约为2043.2平方公里,年产水量约为13.351亿米3;二是北盘江汇水面积约为6645.2平方公里,年产水量约为51.513亿米3;三是南盘江汇水面积约为1225.6平方公里,年产水量约为0.796亿米3。全市境内,年河川径流量约为70.42亿米3,水能理论储藏量约为116.65万千瓦,可开发量约为70.68万千瓦。六盘水市境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5492米3,分别是全省与全国平均值水平的1.9倍和2.4倍。
  不过六盘水市水资源时空分布极其不均衡,降雨大部分是集中在5至10月,洪枯期变幅大;而且六盘水市水资源存在大量国土坡陡、土层较薄、植被覆盖率低,所以全市土地整体涵养水源能力较弱。
  五、经济植物资源
  六盘水市具有高原地貌结合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降水丰沛的同时日照辐射程度处于全国较低水平,这为种植多种经济植物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制定“三地同城”和建设“美丽乡村”政策时,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本地域的植物资源,可以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吸引外地游客、形成良性循环产业链。六盘水拥有丰富的经济植物,如茶、天麻、刺梨、板栗、苦荞、红米、高原玉米、高原土豆等。
  以茶叶为例,茶叶的生长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苛刻,需要山清水秀、环境状况优异的自然生态环境才能培育出好品质的茶叶。六盘水市多山多谷多雨水的地质状态是发展茶树种植的有利条件,同时显著高原山地地质地貌便于建设生态茶环境。六盘水市境内民族众多,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同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一套不同的茶树种植、采摘、炮制和饮用的传统文化习俗。六盘水市的各民族在长期历史环境和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缔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茶文化特色,相对原始、质朴的茶文化资源得以较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人文城市的重要资源。[2]
  六、矿产资源
  六盘水市境内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主要能源资源有煤炭、水能、煤层气和风能,其中煤炭储量最为丰富,被誉为“江南煤都”和“西南煤海”。六盘水市全市煤炭远景储量为829.7亿吨,探明储量为137.6亿吨,占全省累计探明储量的26.9%;保有储量134.8亿吨,占全省煤炭保有储量的26.6%;炼焦用煤储量为87.0亿吨,占全省炼焦用煤储量的88.0%。全市煤层气(200-1500米深)资源储量11548.8亿立方米,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此外,六盘水市已发现矿种有煤、铁、铅、黏土等3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有煤、铁、铅、石膏等,其中以煤、铁、铅、锌储量为多。
  七、非物质文化资源
  六盘水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高原山地地区,全市现有三十多个少数民族,其中彝、苗、布依、白、回、仡佬族六个少数民族为六盘水市本地域的世居民族。六盘水市拥有悠久的历史,这里三十多万年前就生活着古智人,有史记载以前就有古人居住,数千年前就是濮人的家园,战国时期是夜郎王国故土,西汉以后汉文化逐步融入并入中国中央政权领土。漫长的历史缔造出内涵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形式和种类独特多样。六盘水市地域的非物质文化是与各族人民群众的长期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经过历史洗礼和沉淀过后的非物质文化,至今鲜活存在于六盘水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对城市产生深远影响,形成独具特色的凉都非物质文化资源。   八、传统村落文化资源
  六盘水市境内史前既是古人类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六盘水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有三十多个少数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六盘水地域文化,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彝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回族、仡佬族六个世代居住民族谱写了壮丽的历史诗歌。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长期从事农耕生产生活,创造和传承着优秀的文化,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典型的六枝特区梭戛乡长角苗彩色服饰艺术、盘县布依族八音坐唱盘歌、水城县苗族滚山珠芦笙舞、盘县淤泥乡彝族唱经歌、水城县布依族民族特色服饰等五个项目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盘县的“老厂土法造纸”传统二十七个项目列入省级名录,公布市级项目八十四项,县级项目一百二十七项。
  民族传统村落是承载和体现我市优秀历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和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全市人民的宝贵遗产。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髓、民族文化的家园,传承与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六盘水市新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迫切需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防止过度商业开发,使传统村落成为展示和弘扬六盘水市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一)盘县石桥镇妥乐村
  该村主要为路、卜、蒋、顾、王五大姓,五姓均为明洪武调北征南时迁移定居于此的汉族,多为南京籍,语言属北方方言区系,中原语音痕迹明显。现有398户, 1580多人, 农耕为主。民居建筑为木结构穿斗式,多系硬山顶,少数悬山,面阔三间,明间有“香口”。
  银杏树生长于古生代三叠纪,距今约3亿年,到中生代三登纪侏罗纪前极为昌盛,遍及全球。第四冰期后,仅中国境内有存,为中国特产树种,是现存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被称为“活化石”。它生长期长,结果慢,有“三十而生”和“公植树而孙得食”之说,故又称“公孙树”。果因形小,核白色,故名白果。又因叶状如鸭掌,故又称“鸭掌树”。果实营养丰富,做菜口感极佳。用其入药,有健肺定喘的功能。叶还可提取珍贵药物。银杏木质细密,是建筑和器材之上材。妥乐银杏村集自然与人文文化于一体,上千株古银杏树成片成林,为全省全国罕见,吸收了众多游客和艺术家们前往探访赏玩。
  (二)盘县羊场乡大中村
  大中村位于羊场乡东南部,全村总户数近1000户,总人口约为3700多人,是一个纯农业村,收入靠种养殖业、种植业和外出打工。大中村是典型的屯堡村寨,村子靠山而建,面向田坝,河流穿田壩而过,是典型的依据风水选址和建设的村寨。
  (三)盘县保基乡陆家寨
  陆家寨位于盘县东北部保基苗族彝族乡境内,陆家寨是盘县全县海拔最低的村寨,村民为布依族。陆家寨以布依族建筑、纺织、靛染、刺绣、小桥、流水和古榕树等景色为主。陆家寨布依族村寨居住着80户人家,325位布依族人民。村寨至今保留着古朴的建筑,和一整套原始的纺纱、织布、腊染、刺绣等传统民族工艺。全手工制作的布依族服饰,刺绣精美、造型独特,体现出布依族姑娘的勤劳和智慧。
  陆家寨周围长有五十多株古榕树,榕树树龄多在600年以上,最大的一株榕树胸径为10.5米,古榕树树冠面积约为1700平方米,好似一把巨伞,树高约为20多米,根茎发达且盘根错节,树上生树且茎上缠藤。陆家寨还有一对夫妻古榕树,根连相连且枝壮叶茂,几百年来历经风雨融为一体,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爱情永恒”的见证,被村民拜为神树,是陆家寨祭拜山神的主要场所。每年六月六布依村民在此祈求风调雨顺,其他时间农闲纳凉,也是年轻男女“赶表”的绝佳宝地。陆家寨村庄周围有上万亩水田,每年金秋时节,丰收季节的稻花飘香十分醉人,吸引了省内外大批客人到此光顾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
  (四)水城县天门村
  天门村位于花戛乡政府所东北部,全村有228户1180人。以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寨。全村平均高海拨810米,年平均气温18.8℃,无霜期达345天,气候温热,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主产水稻、玉米、太子参、小麦等粮食作物。天门村位于北盘江南岸,高原峡谷垂直地形景观丰富。全村布依族文化保存完整,布依族吊脚楼民居、布依族纺织、刺绣和歌舞均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五)六枝高兴村
  高兴村是梭戛乡长角苗集居的少数民族村,位于梭戛乡东北部,距乡政府驻地4.5公里,全村403户,总人口1617人。长角苗是我国人数最少的民族,现在全国只有5000人左右,该村保留了长角苗独特的生产和生活习俗,村内建有“中国贵州梭戛高兴生态博物馆”,截止目前,先后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到长角苗社区考察、观光、旅游,已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
  参考文献:
  [1]沈冠军,刘军.贵州盘县大洞遗址年代位置初探[J].人类学学报,1997(3):221-230.
  [2]肖波.贵州茶文化资源在旅游规划中的开发与利用[J].福建茶叶,2016,38(9).
其他文献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企业管理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企业管理过程中,激励
重庆市是一个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直辖市,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5%.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重庆
近日,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与澳洲会计师公会联合主办的“‘互联网+’背景下的财务转型之路--中国财务共享服务探索论坛”在北京举行。澳洲会计师公会中国华北区委员会会长吴嘉
This paper relaxes two assumptions on the traditional augmented Solow model:strict concavity of production functions and dual capital goods.It generalizes tradi
中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北京的黄金地段复兴门内大街101号,作为2000年10月刚成立的公司,人们或许有些陌生,但提起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或者百盛购物中心,不知道的人可就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预制节段拼装梁在高架桥工程中应用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预制节段拼装法的优点,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就预制节段拼装梁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预制节段拼装梁;高架桥;工程;应用  1.前言  作为高架桥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时代的列车已驶入新的世纪。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有的人因毫无准备,被历史的潮水所淹没,有的人却如同一只雄鹰,在这辽阔无垠的天空中遨翔。杭州市西湖区民用爆破器材公司总
指导思想rn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突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要作用,以供给侧结构性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