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各级工会积极顺应“互联网+”发展形势,不断改革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构建网上工会建设体系,努力提升服务职工的效率与质量。但工会组织在主动拥抱互联网、建设网上服务平台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漯河网上工会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为基础,通过座谈、调研,立足提升工会服务效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网上工会;服务;研究
一、加强网上工会建设的意义
对“互联网+”一般的说法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应用在工会领域,简单地说,就是给工会工作加上信息化的翅膀,全面提升工作效能。
一方面,互联网日益成为职工群众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日益成为职工群众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聚集在网上、活动在网上。据统计,98.1%的职工有上网的习惯,仅有1.9%的职工基本不上网。职工群众在哪里,工会组织的手臂就要延伸到哪里;职工群众的行为方式及其习惯偏好发生变化,工会开展维权服务工作的手段方法就要及时改进完善。不如此,工会组织就有被时代淘汰、被职工抛弃的危险。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颠覆了传统产业,社会经济形态发生了深刻变革。互联网思维在商业领域的成功,为工会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提供了借鉴。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为转变工作思维、重组组织结构、优化服务流程提供了技术支撑,加强了各部门之间互联互通与协同合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勃兴赋予了广大职工参与的广阔空间。“互联网+”蕴含的尊重人性、开放共享等特征高度契合工会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竭诚为职工服务的理念,二者的融合也将进一步推动工会更精准地向职工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更广泛地面向职工开展服务。
二、网上工会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以漯河市为例。2018年以来,漯河市总工会主动顺应信息时代新形势,以“引导职工跟党走、帮助职工解忧愁”为主线,坚持职工在哪里、工会服务到哪里,积极建设面向职工、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互相联动的工作平台,建成了“两端一库一中心”(PC端、手机端,工会云数据库、职工服务中心)基础服务体系,并利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了职工社保、医保、房屋、车辆等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关联比对。以手机微信端为例,目前完成的“网上工会”一期建设,已上线的功能有入会转会、在线咨询、就业创业、困难帮扶、法律援助、县区服务等模块。职工只需使用移动终端提出诉求,工会专职工作人员通过系统进行业务分派,形成纵向数据流通,實现网上受理、云端分派、多级联动、完善扁平化业务处理机制,职工“在指尖”就能与工会联通服务。同时,通过与民政、公安、房产、工商、人社等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关联比对,实现职工信息的动态更新,为精准帮扶、精准脱困提供数据支撑。以前,申请成为困难职工,需要层层申报、层层核实,现在,只需在网上服务平台上传户口本、身份证等个人身份信息,就能对其收入、车辆、房产、工商等信息进行核查,实时比对,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腿、职工少跑路。
三、建设网上工会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创新工作理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渗透到每一个工作领域当中,“互联网+”的全新工作模式已经成为了一股无法阻挡的时代大潮。工会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提高科学认识,通过在工作模式上实现“互联网+工会”的转变,在新时代里更好地推动工会工作的开展。要树立互联网的用户思维。在“互联网+”的时代,用户至上是一条不变的真理,掌握用户也就掌握了工作发展的契机。对于每个工会干部来说,培养用户思维成了势在必行的事,只有以职工为中心,网上工会进程才能更好、更快地迈开步伐;职工需要什么就做什么,给用户最好的体验,才能赢得信任。要树立互联网的连接思维。要加强工会系统内外各类工作、服务资源的有机整合,切实连接职工群众,切实连接政府、社会及工会系统上下,共同推动网上工会建设。要争取党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有效利用各类数据信息资源服务网上工会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网上工会建设,采取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利用第三方数据资源与应用平台,在职工就医、心理咨询、法律服务、培训教育、电子书库等领域加强合作,丰富服务职工、服务基层项目,提升工会工作专业化水平,实现网上工会工作的共建共享;要整合工会系统内部资源,推动建立扁平化的服务模式,加强工会系统内部的沟通协调,实现上下级工会之间的互联互通,助推加强上级工会对下级工会的指导、支撑和服务,助推加强不同行业和地区、行业工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
二要打造完善平台。数据信息平台是“互联网+”服务职工体系建设的基础,没有真实有效的信息,精准服务就无从谈起。要坚持因地制宜、务实管用的原则,建立以工会工作和会员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会员实名制服务综合管理系统为核心、以“两微一端”为主体的网上服务职工平台,为高效、便捷、精准服务职工群众奠定坚实基础。要整合工会系统网站、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网络平台,与主平台互为支撑,推动工会内网系统、职工服务系统、公众微信系统有效运行,打造工会服务职工的新媒体矩阵。要加快推动工会内部网上平台对接、工会网上平台与企业党政信息平台对接、网上平台与业务工作对接,实现网上工作“三联通”,实现工作网、联系网、服务网“三网合一”,发挥大数据、新媒体作用,让互联网成为工会开展服务工作的新途径。
三要提升用网能力。建立一支懂互联网、有新媒体技术同时也熟悉工会工作的人才队伍,是工会应用互联网的关键,要着力强化队伍建设,确保工会工作干部可以具备信息思维方式、增强其信息意识,确保运用网上工会平台服务于工会工作。一方面,要运用网络提升服务职工效率,通过网上工会平台,积极运用该平台的大数据、云计算优势,提升工会调研、响应的能力,服务工会的职工,提高工会服务职工效率。一方面,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要学会问计于网、问需于职工群众,以职工服务为导向,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和工作平台,建立工会普惠性服务项目,优化工会内部工作流程,提高服务的便利化和可及性。要学会并善于运用“网言网语”,使用职工群众愿意听、喜欢听的表达方式来做好职工群众工作,快速回应职工群众诉求,帮助解决职工群众困难,扎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该文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18YJS014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姚仰生.从载体到理念:中国工会新媒体应用的实践及发展趋势[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30(05):26-33.
[2]杨雄飞.建设“网上工会”推进高校工会工作创新[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29(06):43-48.
[3]赵鹏飞.构建“互联网+工会干部培训”机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29(04):50-52.
[4]封婉.“互联网+工会”模式下大数据综合运用分析[J].职大学报,2018(01):81-83.
[5]张雅雅.工会改革背景下的“互联网+工会”工作创新[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34(04):7-11.
[6]唐丽华,毛峰.“互联网+”时代工会管理服务新模式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4):21-23.
[7]王静.“互联网+”时代工会工作模式创新研究——以重庆市产业工会和区县工会为例[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7,31(03):119-124.
[8]黄新宾.顺应潮流,构建“互联网+”时代的工会服务职工新体系[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31(01):1-6.
[9]范丽娜:《“互联网+”背景下的工会工作创新》[J],北京: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31(3):18-21
[10]李芸.适应与超越:“互联网+”时代的工会改革[J].南京社会科学,2017(09):73-77.
该文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18YJS014研究成果。
关键词:网上工会;服务;研究
一、加强网上工会建设的意义
对“互联网+”一般的说法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应用在工会领域,简单地说,就是给工会工作加上信息化的翅膀,全面提升工作效能。
一方面,互联网日益成为职工群众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日益成为职工群众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聚集在网上、活动在网上。据统计,98.1%的职工有上网的习惯,仅有1.9%的职工基本不上网。职工群众在哪里,工会组织的手臂就要延伸到哪里;职工群众的行为方式及其习惯偏好发生变化,工会开展维权服务工作的手段方法就要及时改进完善。不如此,工会组织就有被时代淘汰、被职工抛弃的危险。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颠覆了传统产业,社会经济形态发生了深刻变革。互联网思维在商业领域的成功,为工会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提供了借鉴。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为转变工作思维、重组组织结构、优化服务流程提供了技术支撑,加强了各部门之间互联互通与协同合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勃兴赋予了广大职工参与的广阔空间。“互联网+”蕴含的尊重人性、开放共享等特征高度契合工会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竭诚为职工服务的理念,二者的融合也将进一步推动工会更精准地向职工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更广泛地面向职工开展服务。
二、网上工会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以漯河市为例。2018年以来,漯河市总工会主动顺应信息时代新形势,以“引导职工跟党走、帮助职工解忧愁”为主线,坚持职工在哪里、工会服务到哪里,积极建设面向职工、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互相联动的工作平台,建成了“两端一库一中心”(PC端、手机端,工会云数据库、职工服务中心)基础服务体系,并利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了职工社保、医保、房屋、车辆等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关联比对。以手机微信端为例,目前完成的“网上工会”一期建设,已上线的功能有入会转会、在线咨询、就业创业、困难帮扶、法律援助、县区服务等模块。职工只需使用移动终端提出诉求,工会专职工作人员通过系统进行业务分派,形成纵向数据流通,實现网上受理、云端分派、多级联动、完善扁平化业务处理机制,职工“在指尖”就能与工会联通服务。同时,通过与民政、公安、房产、工商、人社等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关联比对,实现职工信息的动态更新,为精准帮扶、精准脱困提供数据支撑。以前,申请成为困难职工,需要层层申报、层层核实,现在,只需在网上服务平台上传户口本、身份证等个人身份信息,就能对其收入、车辆、房产、工商等信息进行核查,实时比对,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腿、职工少跑路。
三、建设网上工会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创新工作理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渗透到每一个工作领域当中,“互联网+”的全新工作模式已经成为了一股无法阻挡的时代大潮。工会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提高科学认识,通过在工作模式上实现“互联网+工会”的转变,在新时代里更好地推动工会工作的开展。要树立互联网的用户思维。在“互联网+”的时代,用户至上是一条不变的真理,掌握用户也就掌握了工作发展的契机。对于每个工会干部来说,培养用户思维成了势在必行的事,只有以职工为中心,网上工会进程才能更好、更快地迈开步伐;职工需要什么就做什么,给用户最好的体验,才能赢得信任。要树立互联网的连接思维。要加强工会系统内外各类工作、服务资源的有机整合,切实连接职工群众,切实连接政府、社会及工会系统上下,共同推动网上工会建设。要争取党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有效利用各类数据信息资源服务网上工会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网上工会建设,采取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利用第三方数据资源与应用平台,在职工就医、心理咨询、法律服务、培训教育、电子书库等领域加强合作,丰富服务职工、服务基层项目,提升工会工作专业化水平,实现网上工会工作的共建共享;要整合工会系统内部资源,推动建立扁平化的服务模式,加强工会系统内部的沟通协调,实现上下级工会之间的互联互通,助推加强上级工会对下级工会的指导、支撑和服务,助推加强不同行业和地区、行业工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
二要打造完善平台。数据信息平台是“互联网+”服务职工体系建设的基础,没有真实有效的信息,精准服务就无从谈起。要坚持因地制宜、务实管用的原则,建立以工会工作和会员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会员实名制服务综合管理系统为核心、以“两微一端”为主体的网上服务职工平台,为高效、便捷、精准服务职工群众奠定坚实基础。要整合工会系统网站、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网络平台,与主平台互为支撑,推动工会内网系统、职工服务系统、公众微信系统有效运行,打造工会服务职工的新媒体矩阵。要加快推动工会内部网上平台对接、工会网上平台与企业党政信息平台对接、网上平台与业务工作对接,实现网上工作“三联通”,实现工作网、联系网、服务网“三网合一”,发挥大数据、新媒体作用,让互联网成为工会开展服务工作的新途径。
三要提升用网能力。建立一支懂互联网、有新媒体技术同时也熟悉工会工作的人才队伍,是工会应用互联网的关键,要着力强化队伍建设,确保工会工作干部可以具备信息思维方式、增强其信息意识,确保运用网上工会平台服务于工会工作。一方面,要运用网络提升服务职工效率,通过网上工会平台,积极运用该平台的大数据、云计算优势,提升工会调研、响应的能力,服务工会的职工,提高工会服务职工效率。一方面,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要学会问计于网、问需于职工群众,以职工服务为导向,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和工作平台,建立工会普惠性服务项目,优化工会内部工作流程,提高服务的便利化和可及性。要学会并善于运用“网言网语”,使用职工群众愿意听、喜欢听的表达方式来做好职工群众工作,快速回应职工群众诉求,帮助解决职工群众困难,扎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该文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18YJS014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姚仰生.从载体到理念:中国工会新媒体应用的实践及发展趋势[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30(05):26-33.
[2]杨雄飞.建设“网上工会”推进高校工会工作创新[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29(06):43-48.
[3]赵鹏飞.构建“互联网+工会干部培训”机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29(04):50-52.
[4]封婉.“互联网+工会”模式下大数据综合运用分析[J].职大学报,2018(01):81-83.
[5]张雅雅.工会改革背景下的“互联网+工会”工作创新[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34(04):7-11.
[6]唐丽华,毛峰.“互联网+”时代工会管理服务新模式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4):21-23.
[7]王静.“互联网+”时代工会工作模式创新研究——以重庆市产业工会和区县工会为例[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7,31(03):119-124.
[8]黄新宾.顺应潮流,构建“互联网+”时代的工会服务职工新体系[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31(01):1-6.
[9]范丽娜:《“互联网+”背景下的工会工作创新》[J],北京: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31(3):18-21
[10]李芸.适应与超越:“互联网+”时代的工会改革[J].南京社会科学,2017(09):73-77.
该文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18YJS01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