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根本任务,结合课程教学实际,对建设“金课”进行了初步探讨,从“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水课”内涵、“金课”内涵、打造“金课”、评价“金课”几方面进行阐述,以促进我国高校课程的教育改革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金课;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长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JG2019105)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0-02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我国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开放,多元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我国高校的教育带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1]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传统的低水平的课程教学已不能适应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高阶性的“金课”建设必将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金课”建设也迫在眉睫。
一、“互联网+”时代的教育
在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中国社会形态步入信息化,同时,伴随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表现在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教学互动的多维化。[2]虽然传统的教科书和教案等教育资源形态仍然必要,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MOOC、SPOC、微课等是在信息化时代发展起来的教学新模式,它们能让不同地区学生在线学习不同地域学校的课程。[3]同时,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使用,可以脱离授课教师主体,打破教育中的时空限制,使得每个学习的孩子都能坐到教室的第一排聆听优质课。所以,“互联网+”时代的课程教学是一个具有无中心、无边缘、超时空、虚拟化特征的教育革命。
二、“金课”的建设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也是以本为本、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
(一)“水课”的内涵
“水课”就是教学效能低下、学习收获少的教学课程,也即老师在授课时挑战度低、讲解难度不足、讲授内容浅显、期末一次考试就定成绩的课程。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水课”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教师、学生与管理者对课程的意義和价值认识不到位,教师缺乏责任心、教学技能不足,大班讲授课程缺少教学互动,课程内容与时代脱节等等。
(二)“金课”的内涵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中将学生认知分为初级认知和高级认知,其中初级认知由记忆上升为理解,再上升为应用;高级认知是在初级认知的基础上由分析上升为评价,再上升为创造,其创造为最高阶段。“金课”的标准就是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由此,“金课”的内涵就是课程设计贯彻“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效果;课程目标明确,并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具有内在逻辑关系;课程内容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塑造、人格养成、思维训练、能力培养和知识探究,课程内容组织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现代教育发展规律;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智慧互动;课程评价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4]
(三)“金课”的建设
1.打造“金课”
在信息化时代,在线课程是“金课”的一种品牌体现,要打造“金课”,就要大力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和方法改造教学,提升教育质量。由此,如何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就成为建设“金课”的关键问题。要建好在线开放课程,就要用好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以此来升级课堂,特殊课程并采用与传统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目前,混合式课堂教学新形式多种多样,借助的网络平台也很多。比如,在课堂上借助蓝墨云班课平台,课堂上可增加随堂测验、学生讨论、头脑风暴、学生抢答、弹幕等环节,提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感,同时也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雨课堂建立智慧课堂,在课件中引入多媒体动画教学,可以使微观概念及理论形象化。借助网络平台,采用符合课程特征的混合式教学能大大提升教学质量,是“金课”建设不可少的环节。
2.评价“金课”
课堂教学的合理考核也是建设“金课”的关键之一。课程评估是考核课堂教学质量的科学方法和手段。[5]课程评估可以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投入教学;可以诊断课程教学的薄弱环节,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采取措施支持课程与教学的改进完善;也可以使学校、学院、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者围绕课程相关问题,研讨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改进课程结构,使课程设置适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还可以整体把握全校课程的质量和水平,遴选一批优质课程进行推广示范,带动提高全校的课程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协同发展。通过课程评估,可以剔除“水课”,从而建设“金课”。
三、结语
本文针对“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总结了目前“互联网+”时代给教育教学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和转变,指出了什么是“水课”,如何打造“金课”。提出可以通过课程评估来剔除“水课”、建设“金课”。并指出建设“金课”,能为全面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做出新贡献,并为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施茂荣.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教改探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2):16-18.
[2]张瑞,李静芳.“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变革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考试周刊,2016,(4):10-11.
[3]张广君.“互联网+教学”的融合与超越[J],教育研究,2016,37(6):12-14.
[4]于卫兵,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研讨课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2,(9):22-24.
[5]刘紫玉,李优.高校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与应用——以河北科技大学为例[J],教育观察,2018,7(11):59-62.
作者简介:张福兰(1976-),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量子化学。
【关键词】互联网+;金课;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长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JG2019105)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0-02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我国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开放,多元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我国高校的教育带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1]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传统的低水平的课程教学已不能适应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高阶性的“金课”建设必将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金课”建设也迫在眉睫。
一、“互联网+”时代的教育
在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中国社会形态步入信息化,同时,伴随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表现在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教学互动的多维化。[2]虽然传统的教科书和教案等教育资源形态仍然必要,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MOOC、SPOC、微课等是在信息化时代发展起来的教学新模式,它们能让不同地区学生在线学习不同地域学校的课程。[3]同时,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使用,可以脱离授课教师主体,打破教育中的时空限制,使得每个学习的孩子都能坐到教室的第一排聆听优质课。所以,“互联网+”时代的课程教学是一个具有无中心、无边缘、超时空、虚拟化特征的教育革命。
二、“金课”的建设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也是以本为本、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
(一)“水课”的内涵
“水课”就是教学效能低下、学习收获少的教学课程,也即老师在授课时挑战度低、讲解难度不足、讲授内容浅显、期末一次考试就定成绩的课程。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水课”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教师、学生与管理者对课程的意義和价值认识不到位,教师缺乏责任心、教学技能不足,大班讲授课程缺少教学互动,课程内容与时代脱节等等。
(二)“金课”的内涵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中将学生认知分为初级认知和高级认知,其中初级认知由记忆上升为理解,再上升为应用;高级认知是在初级认知的基础上由分析上升为评价,再上升为创造,其创造为最高阶段。“金课”的标准就是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由此,“金课”的内涵就是课程设计贯彻“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效果;课程目标明确,并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具有内在逻辑关系;课程内容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塑造、人格养成、思维训练、能力培养和知识探究,课程内容组织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现代教育发展规律;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智慧互动;课程评价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4]
(三)“金课”的建设
1.打造“金课”
在信息化时代,在线课程是“金课”的一种品牌体现,要打造“金课”,就要大力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和方法改造教学,提升教育质量。由此,如何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就成为建设“金课”的关键问题。要建好在线开放课程,就要用好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以此来升级课堂,特殊课程并采用与传统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目前,混合式课堂教学新形式多种多样,借助的网络平台也很多。比如,在课堂上借助蓝墨云班课平台,课堂上可增加随堂测验、学生讨论、头脑风暴、学生抢答、弹幕等环节,提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感,同时也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雨课堂建立智慧课堂,在课件中引入多媒体动画教学,可以使微观概念及理论形象化。借助网络平台,采用符合课程特征的混合式教学能大大提升教学质量,是“金课”建设不可少的环节。
2.评价“金课”
课堂教学的合理考核也是建设“金课”的关键之一。课程评估是考核课堂教学质量的科学方法和手段。[5]课程评估可以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投入教学;可以诊断课程教学的薄弱环节,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采取措施支持课程与教学的改进完善;也可以使学校、学院、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者围绕课程相关问题,研讨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改进课程结构,使课程设置适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还可以整体把握全校课程的质量和水平,遴选一批优质课程进行推广示范,带动提高全校的课程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协同发展。通过课程评估,可以剔除“水课”,从而建设“金课”。
三、结语
本文针对“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总结了目前“互联网+”时代给教育教学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和转变,指出了什么是“水课”,如何打造“金课”。提出可以通过课程评估来剔除“水课”、建设“金课”。并指出建设“金课”,能为全面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做出新贡献,并为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施茂荣.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教改探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2):16-18.
[2]张瑞,李静芳.“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变革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考试周刊,2016,(4):10-11.
[3]张广君.“互联网+教学”的融合与超越[J],教育研究,2016,37(6):12-14.
[4]于卫兵,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研讨课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2,(9):22-24.
[5]刘紫玉,李优.高校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与应用——以河北科技大学为例[J],教育观察,2018,7(11):59-62.
作者简介:张福兰(1976-),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量子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