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黄帝内经》针刺理论探讨新九针疗法的优势与特色

来源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ta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九针首见于《黄帝内经》,被历代医家推崇。后师怀堂先生对古九针进行了继承与创新,创立了“新九针疗法”。“新九针”在针具、针法、治疗思路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均有所创新。锋勾针将锋针、勾针、毫针三者结合于一体,泻热放血、松解粘连;火针增加了种类,还将应用范围扩展到痹证、皮肤病、脾胃病及内科杂病;员利针改进针具规格为0.6 mm×125 mm的长针,针尖直抵病所;芒针将长针和毫针相结合,有效应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新九针疗法”的治疗思路从“从颈治头”“从腹治腰”和“从腰治膝”3个方面展示了新九针在临床应用中的继承
其他文献
总结1例劈离式肝移植术后并发小肝综合征的护理.应用容量评估流程动态评估容量管理目标,确保移植肝的血液灌注;严格执行免疫抑制期间的感染防范措施,避免术后感染;早期识别、
总结1例胃癌患者术后并发吻合口瘘致膈下动脉出血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胃癌术后出血的评估与急救,二次手术后的早期肠内外营养联合支持治疗、早期个体化活动、腹胀腹泻的中西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临床上往往先有气病,后有血病,由于气血相互影响最终出现气血同病。气病常见气虚和气机失调;血病常见血虚、瘀血、出血;气血同病,常见气血两虚、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通过梳理、分析气病、血病、气血同病的病机及临床表现,旨在为中医气血辨证及论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