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中职教学重点科目之一,学生基础较为薄弱,教学难度也相对较大.如何摆正教学心态,让中职数学的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值得广大中职数学教师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心态
不少的中职数学教师感到数学科目的教学压力很大,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经常听到一些中职数学教师在抱怨班里的学生孺子不可教,如何的调皮捣蛋,上课不遵守纪律等等,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严重下滑,师生的思维和情绪不能统一到相同的教学轨道上,因此,教学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长此以往,师生之间难以产生良性互动,难以产生有效沟通,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教师对学生也感到失望,更别说融洽的師生关系和师生感情了.笔者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广大的中职数学教师没有摆正好自己的教学心态.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中职数学教学应该具备何种心态.
一、欲速则不达
古人说过: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循序渐进,稳打稳扎的心态同样适合于我们中职数学教学.笔者认为,中职数学教师首先要认清中职数学的教学现状,那就是所学知识相对于学生以前接触的难度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学生的基础大多较为薄弱,接受能力也相对较低.我们不能忽视了这些教学实际而开展中职数学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认清现状,更不能一味地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加快教学速度,忽视了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和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有些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因为各种原因而落下了教学进度,为了与其他班级同步,就“猛踩油门”,一堂课讲几个知识点,对于学生那种似懂非懂的表情视若无睹.学生对于这种忽然提高速度的方法肯定不适应,还来不及好好思考、好好消化就要跟着教师的步伐走到下一个环节.这种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心态,不仅是不可取的,也是极不负责任的.宁可在教学进度上稍稍落后,通过其他的方式补起来,也不能在教学时急功近利,盲目地追求数量而忽视了最重要的质量.我们平时教育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不能像狗熊掰棒子那样,最终一无所获,那么作为成年人,作为学生的老师,更要做好这方面的示范,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的深远影响.
二、走近学生,更要走进学生
要想中职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首先需要获得学生的认同感.实践证明,如果大部分学生都不认同教该科目的教师,那么这门学科基本上是难以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一个中职数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再高超,没有获得学生的认同感,那么在课堂上也终究是没有用武之地.这种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唾沫横飞,自己觉得都要累死在讲台,而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让人倍感失落,也会严重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笔者认为,要想获得学生的认同,我们就要贯彻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即师生教学地位平等.不少的中职数学教师在不自觉中,把自己摆在了高高在上的位置,认为学生的知识水平、人生阅历等方面都无法同自己相提并论,因此,多多少少在心态上认为学生的智慧是远不及教师本人的.只要细心,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学生尽管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不如重点高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强,解题速度快,但是他们的智慧也是不容小视的.这是因为学生是一个集体,而教师尽管有优势,但是看问题也难以保证完整、全面、深刻而透彻.所以,我们在同学生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动不动就给脸色看,让学生感觉我们难以亲近,难以沟通,让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变成了畏惧和漠视.
我们要走近学生.除了平常的教学工作之外,很少有中职数学教师主动找学生谈谈心,相互沟通交流.而这些交流不仅仅限于语言上,也可以在平时的课后活动中,比如一起打羽毛球、打篮球、踢足球等,通过体育活动,不仅放松了我们的身心,还培养了师生之间相互配合、互相协调的默契.这种默契也是开展中职数学教学所急需和必备的.走近学生,我们也可以在平时学生的生活上、心理上对他们进行辅导,找到他们学习上产生困难和畏惧情绪的原因,帮助他们查找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当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理解能力较差、思维能力缓慢的时候,不能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多多鼓励,往往比一些严厉的批评效果要来得好.
我们要走进学生.就是要同学生做朋友,真正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等的地位,听他们倾诉,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难,纠正不正确的想法和做法,解决他们的现实困难.同样是走到学生中去,一个是行动上,一个是心理上,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只有解决好了这些问题,我们才有可能达到中职数学教学的良好教学效果.至于我们是否真正走进了学生,可以从中职数学教学课堂的纪律和气氛那里找到答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态度端正,思维活跃性显著提高,这些都是师生之间获得良性互动的直接体现.
欲速则不达,循序渐进的教学心态,走近学生,更要走进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师生之间呈现良性互动,激发和挖掘师生对于数学教学、学习的积极性,是中职数学教学的成功之道.
【参考文献】
[1]陈永安.论如何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效果[J].中学时代,2012(6).
[2]莫奎新.浅谈中职数学教学效率提高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9).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心态
不少的中职数学教师感到数学科目的教学压力很大,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经常听到一些中职数学教师在抱怨班里的学生孺子不可教,如何的调皮捣蛋,上课不遵守纪律等等,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严重下滑,师生的思维和情绪不能统一到相同的教学轨道上,因此,教学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长此以往,师生之间难以产生良性互动,难以产生有效沟通,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教师对学生也感到失望,更别说融洽的師生关系和师生感情了.笔者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广大的中职数学教师没有摆正好自己的教学心态.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中职数学教学应该具备何种心态.
一、欲速则不达
古人说过: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循序渐进,稳打稳扎的心态同样适合于我们中职数学教学.笔者认为,中职数学教师首先要认清中职数学的教学现状,那就是所学知识相对于学生以前接触的难度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学生的基础大多较为薄弱,接受能力也相对较低.我们不能忽视了这些教学实际而开展中职数学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认清现状,更不能一味地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加快教学速度,忽视了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和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有些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因为各种原因而落下了教学进度,为了与其他班级同步,就“猛踩油门”,一堂课讲几个知识点,对于学生那种似懂非懂的表情视若无睹.学生对于这种忽然提高速度的方法肯定不适应,还来不及好好思考、好好消化就要跟着教师的步伐走到下一个环节.这种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心态,不仅是不可取的,也是极不负责任的.宁可在教学进度上稍稍落后,通过其他的方式补起来,也不能在教学时急功近利,盲目地追求数量而忽视了最重要的质量.我们平时教育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不能像狗熊掰棒子那样,最终一无所获,那么作为成年人,作为学生的老师,更要做好这方面的示范,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的深远影响.
二、走近学生,更要走进学生
要想中职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首先需要获得学生的认同感.实践证明,如果大部分学生都不认同教该科目的教师,那么这门学科基本上是难以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一个中职数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再高超,没有获得学生的认同感,那么在课堂上也终究是没有用武之地.这种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唾沫横飞,自己觉得都要累死在讲台,而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让人倍感失落,也会严重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笔者认为,要想获得学生的认同,我们就要贯彻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即师生教学地位平等.不少的中职数学教师在不自觉中,把自己摆在了高高在上的位置,认为学生的知识水平、人生阅历等方面都无法同自己相提并论,因此,多多少少在心态上认为学生的智慧是远不及教师本人的.只要细心,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学生尽管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不如重点高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强,解题速度快,但是他们的智慧也是不容小视的.这是因为学生是一个集体,而教师尽管有优势,但是看问题也难以保证完整、全面、深刻而透彻.所以,我们在同学生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动不动就给脸色看,让学生感觉我们难以亲近,难以沟通,让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变成了畏惧和漠视.
我们要走近学生.除了平常的教学工作之外,很少有中职数学教师主动找学生谈谈心,相互沟通交流.而这些交流不仅仅限于语言上,也可以在平时的课后活动中,比如一起打羽毛球、打篮球、踢足球等,通过体育活动,不仅放松了我们的身心,还培养了师生之间相互配合、互相协调的默契.这种默契也是开展中职数学教学所急需和必备的.走近学生,我们也可以在平时学生的生活上、心理上对他们进行辅导,找到他们学习上产生困难和畏惧情绪的原因,帮助他们查找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当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理解能力较差、思维能力缓慢的时候,不能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多多鼓励,往往比一些严厉的批评效果要来得好.
我们要走进学生.就是要同学生做朋友,真正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等的地位,听他们倾诉,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难,纠正不正确的想法和做法,解决他们的现实困难.同样是走到学生中去,一个是行动上,一个是心理上,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只有解决好了这些问题,我们才有可能达到中职数学教学的良好教学效果.至于我们是否真正走进了学生,可以从中职数学教学课堂的纪律和气氛那里找到答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态度端正,思维活跃性显著提高,这些都是师生之间获得良性互动的直接体现.
欲速则不达,循序渐进的教学心态,走近学生,更要走进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师生之间呈现良性互动,激发和挖掘师生对于数学教学、学习的积极性,是中职数学教学的成功之道.
【参考文献】
[1]陈永安.论如何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效果[J].中学时代,2012(6).
[2]莫奎新.浅谈中职数学教学效率提高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