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安排在高中语文第一册序言单元,本课虽然要了解它与众不同的风格,但更重要的是把握其折射出的深刻哲理--提倡思想自由,对异见宽容。然而一般的人理解本课的宽容仅仅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角度来理解,但本人认为房龙在此处所讲的宽容更应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角度来谈,从这看应是对推动社会与科学进步的新思想、新事物的宽容,这样才是真正理解了这篇序言。基于这一思考,故把本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并对文中的一些形象进行分析;
2、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理解文章主旨;
3、通过本文主旨,进行创造人格的熏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正确、全面、透彻地看待问题;培养其对新事物理解、宽容的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难点
1、在整体感知全文内涵的基础上,把握故事蕴含的哲理。
2、培养学生对抽象内容的阐发能力和对含蓄内容的解释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为课内自读课文,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分析评价、鉴赏吸收”,故教师拟以点拨为主,采用CAI(电脑辅助教学)的手段提高课堂密度,引发学生自主性。本课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辅助课件采用Powerpoint编写。
教学步骤
一、导语
纵观人类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总是曲折而坎坷的;这是因为推动历史前进的新思想,促进社会进步的新举措总是遭到残酷的镇压,如谭嗣同为寻找富国强民之路,倡导变法最终被杀头。但真理的光芒是掩盖不住的,历史前进的车轮是谁也无法阻挡的。
对于这些冲击传统的新思想,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呢?是凶残的扼杀,还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今天,让我们来倾听房龙的《宽容》序言,在作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中来体验宽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我们知道序言一般是说明自己写书的宗旨及经过的,或是介绍作者,或是评论书的内容;请大家速读课文,思考这篇序言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用散文诗的形式讲述一个寓言故事。
2、初读一遍后,你能否说出这个寓言故事大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多媒体展示插图)
明确:在一个无知山谷里,有一群守旧的人们,他们固守着传统,愚昧、落后、固执,决不允许新生力量出现,面对敢于向外界探索、寻求自由的漫游者,他们加以残酷的杀害,而这些愚昧的人们也遭到自然的报应。最终,他们踏寻着漫游者的足迹,找到理想的家园,在深深的自责中为漫游者立起了纪念的石碑。
三、提出问题,深入讨论课文
1、作者笔下的“无知山谷”是个怎样的地方?从哪些语言可以表现出来?
(1)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第一部分首尾两次出现)
所谓“宁静”,是死水般的停滞(空间闭塞,物质贫乏);所谓“幸福”是麻木不仁的满足(视野狭窄、知识浅薄、愚昧落后)
由此可见,无知山谷是一个封闭、保守、陈旧,没有生气,没有希望的所在。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观念、意识、一切封闭的制度、秩序,一切的传统、法则、定律。
(2)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
“知识的小溪”是指无知山谷的文明程度(智慧,创新思想)仅仅像一条小溪,浅陋贫乏。这里的“深邃破败”象征无知山谷古老守旧,没有知识的更新机制,没有新知识的汇流,心如死水,了无生气;“缓缓地流着”,说明这里的文化发展非常缓慢,社会停滞不前。理解了这句话,更加深了我们对无知山谷那种闭塞、保守、愚昧、单调的特点的认识。
(这两句关于无知山谷的描写至关重要,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力求准确理解无知山谷封闭、保守、陈旧、落后的特点。)
拓展:这样一个地方让你联想到历史上的哪些时期?(此处让学生畅所欲言,如可联想到清朝末年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国人的愚昧、国家的落后;文革十年动乱时期;欧洲中世纪教皇统治时期等。)这样封闭、无知的社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追往者,思来者。纵观中外历史,封闭只能导致落后,甚至灭亡。)如何才能使这样的社会获得生机呢?(不闭关锁国,不夜郎自大,而是勇敢地、大度地开放大门,融入世界文化,自立于民族之林,它就有无限强大、蓬勃的生命力。)
2、无知山谷这样令人窒息的环境里,住着哪些人?各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四人一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1)守旧老人: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尊崇古老的律法,是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可以任意决定他人生死,是无知山谷里权威与权力的象征。 顽固、虚伪,仇视一切革新,欺骗无知的人们,陷害先驱者,因而他们的行为阻碍了人们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最终遭到人们谴责。
象征旧事物、旧律法,处处阻碍着新事物的发展。
(2)村民们: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么一类人,他们愚昧、无知,迷信古人,盲从守旧老人,视先驱者和真理为异端邪说,无形中作了守旧老人的帮凶,用沉重的石块砸死了先躯者。但是真理是不可抗拒的,一场生存危机,迫使人们推翻了传统秩序,走上了先驱者开辟的道路,终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园,人们这才悔悟,认识到先驱者是对的,这才懂得尊重智慧。
象征从愚昧、无知走向悔悟、寻求幸福。
(3)漫游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怀疑祖先铁定的律法,敢于对人们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战,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水般的旧世界发出反叛的声音。他有坚定的信念,有无畏的精神,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他不畏艰险,敢于冒险。他勇敢无私,为唤醒麻木沉睡的心灵,宣告真理的存在,传播美好希望,不惜牺牲生命重返山谷。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剧,留给人们永恒的回味。而当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他最终成了人们永远爱戴、敬仰、歌颂和感恩的先驱。这里,有一个让人永久回味的结论:探索者、先驱者的名字叫——不朽!
象征新思想、新事物。
拓展:像漫游者这样的人古今中外有很多,你能举些这样的事例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的确像这样的事很多,如商鞅变法遭车裂,王安石变法遭贬谪,布鲁诺坚持真理遭火焚,达尔文的进化论遭到世人嘲笑;爱因斯坦最初提出光量子论,遭到几乎所有老一辈物理学家的反对,甚至连最早提出量子概念并第一个支持狭义相对论的普朗克也反对他的理论;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及革命活动遭到各国政府的嫉恨。但人类思想的发展、历史与科学的进步正是由这无数位先驱者来推动的,而房龙的《宽容》也正是阐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言思想的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反动势力镇压新思想的罪恶。
3、从推动社会进步与历史发展角度看,这篇序言给你哪些哲理上的启示呢?
(多媒体展示)
(1)贫穷、落后、反动的根源在于无知、愚昧和闭塞。
(2)历史的进步要靠知识的进步,靠真理的发展。
(3)人类追求真理的脚步是不可阻挡的,真理是一定要发展的;一切新的进步的事物,最终要登上历史舞台,以胜利而告斗争的结束。
(4)要想真理发展畅通无阻,就要提倡思想自由,就要对异见宽容。
4、文中最后说“那样的事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为何加上“我们希望”呢?
明确:这是因为顽固的守旧势力总是要镇压创新者的,有些善良的人们由于传统的束缚、认识的局限,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创新者;“希望”只是人们美好的心愿,事实上,这样的事情伴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新与旧的斗争将永远继续。
四、思维延伸
1、既然,新与旧的斗争将永远继续,那么,面对新思想、新事物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做呢?
(谈认识,谈感想,要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我们思想自由,宽容异见。如果像村民那样,对先驱者不但不予以鼓励、支持,反而倒行逆施,那么,就只能造成我们自身的悲剧。我们要有像雨果所说的比天空更广阔的胸怀,对新事物、新思想进行宽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扼杀真理,才能不阻挡社会进步;而对于旧思想,也要宽容。新的思想,要在发展中以宽容的精神改变人的旧思想,并吸收旧思想中合理的因素。而就我们这个时代而言,宽容就是要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人类思想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与科学的进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自主探究,宽容有没有限度?是不是无条件的?
(让学生讨论后发言,不求统一答案)观点一: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要有宽容的反省精神——以德报怨。纵观历史,蔺相如对廉颇“引车避匿”的退让,宽容维护了赵国的安定和团结;诸葛亮面对关羽和张飞两兄弟“如鱼得水”之说的挖苦,宽之待之,结果“新野之战”大获全盛;唐太宗对魏征的屡次直谏抱以“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宽容之心,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中国的孔孟之道是有它的道理的。说到这,有人就会产生疑问,那现在我们对待社会上的犯罪分子要不要宽容?难道还要以德报怨吗?的确,就事论事,该制裁的要制裁,该处罚的要处罚,但是从更全面、更历史的角度看,还是要有宽容精神,以德报怨。这些人之所以去偷去抢,难道社会就没有责任吗?收入分配的不公、司法的不畅通、教育的不普及、社会风气的错误引导都对此有一定的责任。所以,从这方面看以德报怨是有道理的。初看是过于纵容,于事无补。但是从历史的眼光看这是解决问题更为根本的办法。全世界反恐怖之所以无效,正因为缺乏宽容的反省精神。
观点二:宽容并不是无限度的,过度的宽容等于纵容,它要以是否推动社会与科学进步为标准,逾越了这个界限,就谈不上宽容。像那些制造9.11惨案的恐怖分子,我们能宽容吗?那引人走入歧路、让人引火自焚的法轮功,我们能宽容吗?一个犹太人能对满手沾满血污的纳粹分子宽容吗?归根结底,宽容不是个情感问题,而是个理智问题。单凭恻隐之心、以德报怨、忠恕之道是不够的。正如房龙所说,我们要实行最大限度的宽容,只对不宽容的行为不宽容。
单位:湖北赤壁一中高中部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并对文中的一些形象进行分析;
2、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理解文章主旨;
3、通过本文主旨,进行创造人格的熏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正确、全面、透彻地看待问题;培养其对新事物理解、宽容的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难点
1、在整体感知全文内涵的基础上,把握故事蕴含的哲理。
2、培养学生对抽象内容的阐发能力和对含蓄内容的解释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为课内自读课文,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分析评价、鉴赏吸收”,故教师拟以点拨为主,采用CAI(电脑辅助教学)的手段提高课堂密度,引发学生自主性。本课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辅助课件采用Powerpoint编写。
教学步骤
一、导语
纵观人类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总是曲折而坎坷的;这是因为推动历史前进的新思想,促进社会进步的新举措总是遭到残酷的镇压,如谭嗣同为寻找富国强民之路,倡导变法最终被杀头。但真理的光芒是掩盖不住的,历史前进的车轮是谁也无法阻挡的。
对于这些冲击传统的新思想,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呢?是凶残的扼杀,还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今天,让我们来倾听房龙的《宽容》序言,在作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中来体验宽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我们知道序言一般是说明自己写书的宗旨及经过的,或是介绍作者,或是评论书的内容;请大家速读课文,思考这篇序言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用散文诗的形式讲述一个寓言故事。
2、初读一遍后,你能否说出这个寓言故事大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多媒体展示插图)
明确:在一个无知山谷里,有一群守旧的人们,他们固守着传统,愚昧、落后、固执,决不允许新生力量出现,面对敢于向外界探索、寻求自由的漫游者,他们加以残酷的杀害,而这些愚昧的人们也遭到自然的报应。最终,他们踏寻着漫游者的足迹,找到理想的家园,在深深的自责中为漫游者立起了纪念的石碑。
三、提出问题,深入讨论课文
1、作者笔下的“无知山谷”是个怎样的地方?从哪些语言可以表现出来?
(1)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第一部分首尾两次出现)
所谓“宁静”,是死水般的停滞(空间闭塞,物质贫乏);所谓“幸福”是麻木不仁的满足(视野狭窄、知识浅薄、愚昧落后)
由此可见,无知山谷是一个封闭、保守、陈旧,没有生气,没有希望的所在。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观念、意识、一切封闭的制度、秩序,一切的传统、法则、定律。
(2)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
“知识的小溪”是指无知山谷的文明程度(智慧,创新思想)仅仅像一条小溪,浅陋贫乏。这里的“深邃破败”象征无知山谷古老守旧,没有知识的更新机制,没有新知识的汇流,心如死水,了无生气;“缓缓地流着”,说明这里的文化发展非常缓慢,社会停滞不前。理解了这句话,更加深了我们对无知山谷那种闭塞、保守、愚昧、单调的特点的认识。
(这两句关于无知山谷的描写至关重要,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力求准确理解无知山谷封闭、保守、陈旧、落后的特点。)
拓展:这样一个地方让你联想到历史上的哪些时期?(此处让学生畅所欲言,如可联想到清朝末年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国人的愚昧、国家的落后;文革十年动乱时期;欧洲中世纪教皇统治时期等。)这样封闭、无知的社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追往者,思来者。纵观中外历史,封闭只能导致落后,甚至灭亡。)如何才能使这样的社会获得生机呢?(不闭关锁国,不夜郎自大,而是勇敢地、大度地开放大门,融入世界文化,自立于民族之林,它就有无限强大、蓬勃的生命力。)
2、无知山谷这样令人窒息的环境里,住着哪些人?各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四人一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1)守旧老人: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尊崇古老的律法,是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可以任意决定他人生死,是无知山谷里权威与权力的象征。 顽固、虚伪,仇视一切革新,欺骗无知的人们,陷害先驱者,因而他们的行为阻碍了人们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最终遭到人们谴责。
象征旧事物、旧律法,处处阻碍着新事物的发展。
(2)村民们: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么一类人,他们愚昧、无知,迷信古人,盲从守旧老人,视先驱者和真理为异端邪说,无形中作了守旧老人的帮凶,用沉重的石块砸死了先躯者。但是真理是不可抗拒的,一场生存危机,迫使人们推翻了传统秩序,走上了先驱者开辟的道路,终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园,人们这才悔悟,认识到先驱者是对的,这才懂得尊重智慧。
象征从愚昧、无知走向悔悟、寻求幸福。
(3)漫游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怀疑祖先铁定的律法,敢于对人们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战,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水般的旧世界发出反叛的声音。他有坚定的信念,有无畏的精神,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他不畏艰险,敢于冒险。他勇敢无私,为唤醒麻木沉睡的心灵,宣告真理的存在,传播美好希望,不惜牺牲生命重返山谷。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剧,留给人们永恒的回味。而当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他最终成了人们永远爱戴、敬仰、歌颂和感恩的先驱。这里,有一个让人永久回味的结论:探索者、先驱者的名字叫——不朽!
象征新思想、新事物。
拓展:像漫游者这样的人古今中外有很多,你能举些这样的事例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的确像这样的事很多,如商鞅变法遭车裂,王安石变法遭贬谪,布鲁诺坚持真理遭火焚,达尔文的进化论遭到世人嘲笑;爱因斯坦最初提出光量子论,遭到几乎所有老一辈物理学家的反对,甚至连最早提出量子概念并第一个支持狭义相对论的普朗克也反对他的理论;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及革命活动遭到各国政府的嫉恨。但人类思想的发展、历史与科学的进步正是由这无数位先驱者来推动的,而房龙的《宽容》也正是阐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言思想的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反动势力镇压新思想的罪恶。
3、从推动社会进步与历史发展角度看,这篇序言给你哪些哲理上的启示呢?
(多媒体展示)
(1)贫穷、落后、反动的根源在于无知、愚昧和闭塞。
(2)历史的进步要靠知识的进步,靠真理的发展。
(3)人类追求真理的脚步是不可阻挡的,真理是一定要发展的;一切新的进步的事物,最终要登上历史舞台,以胜利而告斗争的结束。
(4)要想真理发展畅通无阻,就要提倡思想自由,就要对异见宽容。
4、文中最后说“那样的事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为何加上“我们希望”呢?
明确:这是因为顽固的守旧势力总是要镇压创新者的,有些善良的人们由于传统的束缚、认识的局限,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创新者;“希望”只是人们美好的心愿,事实上,这样的事情伴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新与旧的斗争将永远继续。
四、思维延伸
1、既然,新与旧的斗争将永远继续,那么,面对新思想、新事物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做呢?
(谈认识,谈感想,要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我们思想自由,宽容异见。如果像村民那样,对先驱者不但不予以鼓励、支持,反而倒行逆施,那么,就只能造成我们自身的悲剧。我们要有像雨果所说的比天空更广阔的胸怀,对新事物、新思想进行宽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扼杀真理,才能不阻挡社会进步;而对于旧思想,也要宽容。新的思想,要在发展中以宽容的精神改变人的旧思想,并吸收旧思想中合理的因素。而就我们这个时代而言,宽容就是要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人类思想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与科学的进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自主探究,宽容有没有限度?是不是无条件的?
(让学生讨论后发言,不求统一答案)观点一: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要有宽容的反省精神——以德报怨。纵观历史,蔺相如对廉颇“引车避匿”的退让,宽容维护了赵国的安定和团结;诸葛亮面对关羽和张飞两兄弟“如鱼得水”之说的挖苦,宽之待之,结果“新野之战”大获全盛;唐太宗对魏征的屡次直谏抱以“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宽容之心,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中国的孔孟之道是有它的道理的。说到这,有人就会产生疑问,那现在我们对待社会上的犯罪分子要不要宽容?难道还要以德报怨吗?的确,就事论事,该制裁的要制裁,该处罚的要处罚,但是从更全面、更历史的角度看,还是要有宽容精神,以德报怨。这些人之所以去偷去抢,难道社会就没有责任吗?收入分配的不公、司法的不畅通、教育的不普及、社会风气的错误引导都对此有一定的责任。所以,从这方面看以德报怨是有道理的。初看是过于纵容,于事无补。但是从历史的眼光看这是解决问题更为根本的办法。全世界反恐怖之所以无效,正因为缺乏宽容的反省精神。
观点二:宽容并不是无限度的,过度的宽容等于纵容,它要以是否推动社会与科学进步为标准,逾越了这个界限,就谈不上宽容。像那些制造9.11惨案的恐怖分子,我们能宽容吗?那引人走入歧路、让人引火自焚的法轮功,我们能宽容吗?一个犹太人能对满手沾满血污的纳粹分子宽容吗?归根结底,宽容不是个情感问题,而是个理智问题。单凭恻隐之心、以德报怨、忠恕之道是不够的。正如房龙所说,我们要实行最大限度的宽容,只对不宽容的行为不宽容。
单位:湖北赤壁一中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