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真切感受的表达出来,变成书面语言,這便是狭义上的“作文”概念。广义上的“作文”应是只要把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自己的思想感受、情绪体验等说出来或写出来,变成能够与别人沟通交流的信息这一过程。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改的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学生写出思想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通顺合乎逻辑规范、布局谋篇精巧、立意新颖时尚的一篇好作文来,应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一、养成自觉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如果我们把写作文比做修一座房子的话,那么语言材料就好比是修房子用的砖和瓦。只有备好很充足的材料之后,在修房子的时候才能 要砖有砖要瓦得 瓦,不至于出现“意未尽而词已穷”的情况。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我们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其目的是扩大词汇量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词句是组成作文的基本材料,因此,课文中的词语、教材中的成语、谚语不仅要会写,还需要掌握其义,作文时才能驾驭于自己的作文之中,生动传神的表情达意。在作文时需要表达的意思如若改用成语的话往往可以收到言简意骇、隽永深长的效果。古诗词及优美的段篇在理解的基础上,还需要学生背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读的多,才能做到写作自如,信手拈来。因此,积累语言材料,还要引导学生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积累。教师可推荐古今中外名家名篇来丰富、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从中积累名言名句、典故、对联、警句。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分类整理,把课内外的语言材料与表达有机结合,通过同学间复述、诵读等交流活动,加工、改造变成学生自己语言,作文时就教能做到意到笔随,遣词造句准确传神脱离了语言材料,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如若不够,即使有表达写作的欲望,也只能是“茶壶里煮饺子——吐不出。”
二、养成处处留意、认真观察自主写作的习惯。
观察和实践是写作的准备和基础,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或无话可说,主要原因是没有写自己经历过的事,或虽是身边事,但没有仔细观察,写作内容不真实而导致的。因此,要身体力行的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积累人生阅历。“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就是这个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闭门造车,瞎编乱造,也只能是漏洞百出,不合乎事理。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习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不限体裁的写出来,通过作文、日记等形式跟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体验写作所带来的成就感、愉悦感。二是要鼓励学生投身于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激发学生的热情。亲身经历过的一件小事,游览过的一处风景,跟别人的一次谈话,往往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很好材料。鼓励学生大胆写作,经过提炼、加工,转换成作文题材,达到自我表达与别人交流的目的。
三、养成有感而发,自由表达真情实感的习惯。
主题是作文的中心,表达思想感情是一篇作文的灵魂。学生在对积累的写作材料加入自己的情绪体验,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形成个性化感悟,就会构思出独特的文章立意。学生在有了以吐为快的欲望后,写出的就会是有感而发、真情流露的作文,而不是无病呻吟的做作。要养成表达真情实感的习惯,教师要把作文课当成一门语言课来上,多一分表达艺术的指导,少一分强带政治色彩的干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多方位的思考,写出具有个性的想法。例如:在学完《景阳岗》这篇课文后,学生写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读后感。有的为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勇猛而折服,称赞其为胆识过人的英雄;有的为武松打虎这一段精彩的细节描写所打动,激发了想读《水浒传》的热情;有的则认为,武松打死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老虎,应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些个性鲜明的不同观点,都是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的结果,这不正是学生个性的张扬吗?对此,教师不应单纯的用“对错”来评价,而应以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否得到提高为准则进行评价。否则,得到的结果只能是教师硬逼着学生说瞎话,胡编乱造。学生一旦养成了自由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习惯,往往会写出立意新颖独特的作文来。
四、养成反复修改作文的习惯。
俗话说得好,“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我们先不说这句话的客观性如何,从这句话中足可以看出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名家、文豪也都十分重视对文章的修改。昔日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这首诗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曾先后修改了好多次才确定的。此事也被后人传为佳话。小仲马也在经过精心修改出版了著名的《茶花女》。一篇作文经过反复地推敲、斟酌后,无论是从谴词造句还是写作手法都会更上一层楼。修改作文可以有多种形式。一是自主修改。自主修改作文不仅可以让学生自觉发现存在的问题,提高写作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生活作风。二是同学间的互改。“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修改,不仅可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三是老师的批改。教师修改学生的作文,可采用“多就少改”“多批少改”的原则。作文是思想认识和内心活动的体现。教师如若大笔修改的话,那么学生的作文面目全非,失去童真味。教师的修改将会是越俎代庖,劳而无益。
习惯成自然,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将会受用终身。
一、养成自觉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如果我们把写作文比做修一座房子的话,那么语言材料就好比是修房子用的砖和瓦。只有备好很充足的材料之后,在修房子的时候才能 要砖有砖要瓦得 瓦,不至于出现“意未尽而词已穷”的情况。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我们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其目的是扩大词汇量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词句是组成作文的基本材料,因此,课文中的词语、教材中的成语、谚语不仅要会写,还需要掌握其义,作文时才能驾驭于自己的作文之中,生动传神的表情达意。在作文时需要表达的意思如若改用成语的话往往可以收到言简意骇、隽永深长的效果。古诗词及优美的段篇在理解的基础上,还需要学生背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读的多,才能做到写作自如,信手拈来。因此,积累语言材料,还要引导学生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积累。教师可推荐古今中外名家名篇来丰富、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从中积累名言名句、典故、对联、警句。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分类整理,把课内外的语言材料与表达有机结合,通过同学间复述、诵读等交流活动,加工、改造变成学生自己语言,作文时就教能做到意到笔随,遣词造句准确传神脱离了语言材料,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如若不够,即使有表达写作的欲望,也只能是“茶壶里煮饺子——吐不出。”
二、养成处处留意、认真观察自主写作的习惯。
观察和实践是写作的准备和基础,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或无话可说,主要原因是没有写自己经历过的事,或虽是身边事,但没有仔细观察,写作内容不真实而导致的。因此,要身体力行的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积累人生阅历。“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就是这个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闭门造车,瞎编乱造,也只能是漏洞百出,不合乎事理。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习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不限体裁的写出来,通过作文、日记等形式跟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体验写作所带来的成就感、愉悦感。二是要鼓励学生投身于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激发学生的热情。亲身经历过的一件小事,游览过的一处风景,跟别人的一次谈话,往往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很好材料。鼓励学生大胆写作,经过提炼、加工,转换成作文题材,达到自我表达与别人交流的目的。
三、养成有感而发,自由表达真情实感的习惯。
主题是作文的中心,表达思想感情是一篇作文的灵魂。学生在对积累的写作材料加入自己的情绪体验,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形成个性化感悟,就会构思出独特的文章立意。学生在有了以吐为快的欲望后,写出的就会是有感而发、真情流露的作文,而不是无病呻吟的做作。要养成表达真情实感的习惯,教师要把作文课当成一门语言课来上,多一分表达艺术的指导,少一分强带政治色彩的干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多方位的思考,写出具有个性的想法。例如:在学完《景阳岗》这篇课文后,学生写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读后感。有的为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勇猛而折服,称赞其为胆识过人的英雄;有的为武松打虎这一段精彩的细节描写所打动,激发了想读《水浒传》的热情;有的则认为,武松打死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老虎,应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些个性鲜明的不同观点,都是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的结果,这不正是学生个性的张扬吗?对此,教师不应单纯的用“对错”来评价,而应以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否得到提高为准则进行评价。否则,得到的结果只能是教师硬逼着学生说瞎话,胡编乱造。学生一旦养成了自由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习惯,往往会写出立意新颖独特的作文来。
四、养成反复修改作文的习惯。
俗话说得好,“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我们先不说这句话的客观性如何,从这句话中足可以看出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名家、文豪也都十分重视对文章的修改。昔日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这首诗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曾先后修改了好多次才确定的。此事也被后人传为佳话。小仲马也在经过精心修改出版了著名的《茶花女》。一篇作文经过反复地推敲、斟酌后,无论是从谴词造句还是写作手法都会更上一层楼。修改作文可以有多种形式。一是自主修改。自主修改作文不仅可以让学生自觉发现存在的问题,提高写作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生活作风。二是同学间的互改。“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修改,不仅可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三是老师的批改。教师修改学生的作文,可采用“多就少改”“多批少改”的原则。作文是思想认识和内心活动的体现。教师如若大笔修改的话,那么学生的作文面目全非,失去童真味。教师的修改将会是越俎代庖,劳而无益。
习惯成自然,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将会受用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