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多囊卵巢;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2-0243-02中图分类号:R 749.3文献标识码:B
病例介绍
患者,25岁,继发闭经8年,周期性促排卵治疗后腹胀、少尿11天入院。患者于8年前出现继发闭经,2年前始到外院就诊,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予克罗米芬及炔雌醇促排卵治疗7个周期,测基础体温为单相型。之后又予克罗米芬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治疗1周期,用达因35治疗3个月及口服三相避孕药1个月,测基础体温仍为单相型,用药期间有周期性撤药性出血。2月余前改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加HCG促排卵,测基础体温为双相型。注射HCG后第3天出现腹胀,1周后腹胀自然消失。入院前19天行第二周期治疗,予HMG 150 U共6天。入院前13天予HCG 10000 U促排卵。入院前11天即出现腹胀、少尿,尿量每日仅100 ml左右,之后患者症状逐渐加剧,感心慌气促不能平卧,即到本院就诊,B超提示:子宫内膜厚0.35 cm,双附件区见分隔状囊性占位,左侧13.0×9.0×10.0 cm,右侧14.0×9.0×11.0 cm,盆腹腔见大量液体深达6.2 cm,以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收治入院。
入院查体:T 36.5℃,P 80次/分,R 20次/分,BP 110/72 mmHg。腹部明显膨隆,张力较高,叩浊;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宫颈轻度糜烂,子宫及双附件未扪清。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 17.8×109/L,RBC 5.71×1012/L,HGB 160 g/L,HCT 47.7%,PLT 230×109/L;尿常规:比重1.030,pH值6.0,尿蛋白+,酮体+,管型2~5个/uL;肝功、肾功及电解质正常;血HCG 71 mIu/ml。入院2天后复查B超:右侧胸腔探及液性暗区,深1.8 cm;左侧胸腔未见明显积液。子宫内膜厚0.6 cm,盆腹腔内液性暗区深0.6 cm;入院后4天复查血HCG 456 mIu/ml;入院后10天复查血HCG 3575 mIu/ml。入院后15天B超提示:宫内早孕。入院后予严密监护,每日测腹围、血压、体重,监测尿量、输入量及摄入量、电解质、肝肾功等。每日除予20%白蛋白100 ml及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治疗外,还予以足够的晶体液以补充血容量。因患者腹胀、呼吸困难,反复多次行腹水引流,每次1000~1500 ml。确定系宫内早孕后,予黄体酮防止流产。入院后25天患者症状逐渐缓解,于入院治疗40天后回家休养。
讨论
随着近年来生殖助孕技术的开展,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也有增高趋势,作为一种医源性并发症,OHSS不但影响胚胎的着床发育,严重者还可危及患者生命。
1.OHSS的诱因[1] OHSS的发生机制还未完全阐明,但与下列高危因素有关:①易发生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体质虚弱者及年轻妇女等卵巢过度敏感的高危人群。②临床上常用的促性腺激素均可引起OHSS,尤其是用HCG诱导排卵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卵巢滤液及黄体的间质水肿而致体积增大,引起体液在胸腔、腹腔积聚,从而使血容量减少,反应性引起肾小管对原尿的吸收增加,同时出现肾前性及肾后性少尿,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调。
2.OHSS的分类 轻度:卵巢增大,直径<5 cm,有少量腹水。中度:卵巢增大,直径达5~12 cm,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度:卵巢明显增大,直径达12 cm以上或有卵巢破裂,有大量腹水,出现少尿,低血容量甚至休克,水及电解质平衡紊乱,血液浓缩,血凝异常甚至血栓形成。
3.OHSS的治疗 轻度OHSS具有自限性,只要严密观察,不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继发损害,但中、重度OHSS可危及患者生命,应高度重视。在OHSS的治疗中,补充血容量尤为重要。重度OHSS患者蛋白大量流失,首先应补充胶体溶液,可予白蛋白或血浆交替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可疏通微循环,预防血小板凝集,用量以每天500 ml为宜。同时因OHSS患者进食、进水量少,应注意晶体溶液的补充,若充分补液后,尿量仍少者,可应用氨茶碱。同时应严格记录出入量以保持体液平衡,不主张用利尿剂。出现休克时应用多巴胺,不但可升压,而且可以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使尿量增多,改善肾衰。对于严重腹水并发胸水患者出现压迫、呼吸困难等症状,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行腹腔穿刺放腹水以缓解症状。穿刺时应避免损伤卵巢,并控制引流量在1500 ml/日左右。由于妊娠后内源性HCG大量增加,会加重OHSS的症状或延长病程,导致OHSS流产率增加。患者妊娠后应使用黄体酮防止流产,避免使用外源性HCG。未妊娠者可应用前列腺素合成阻断剂,比如消炎痛等,可迅速改善OHSS的临床症状。
4.OHSS的预防 应注意排卵药物的选择及剂量,报道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HCG及HMG加
HCG方案者发生OHSS居多。在用药时,应根据卵泡发育情况随时调整剂量及应用时间,同时还应注意个体差异及对
卵巢的敏感性。应用促性腺激素必须从小剂量开始监测。
监测内容应以血清E2测定及B超检查为主。因为血清E2的浓度与卵泡的成熟程度呈正相关,B超可以直接测量卵巢的直径。动态观察这两个项目可以调节促性腺激素的用量,减少OHSS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郭晓玲,谢庆煌,马文敏,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51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2):97-98.
(收稿日期:2007-12-28 修回日期:2008-04-15)
(编辑:凌 琼)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2-0243-02中图分类号:R 749.3文献标识码:B
病例介绍
患者,25岁,继发闭经8年,周期性促排卵治疗后腹胀、少尿11天入院。患者于8年前出现继发闭经,2年前始到外院就诊,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予克罗米芬及炔雌醇促排卵治疗7个周期,测基础体温为单相型。之后又予克罗米芬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治疗1周期,用达因35治疗3个月及口服三相避孕药1个月,测基础体温仍为单相型,用药期间有周期性撤药性出血。2月余前改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加HCG促排卵,测基础体温为双相型。注射HCG后第3天出现腹胀,1周后腹胀自然消失。入院前19天行第二周期治疗,予HMG 150 U共6天。入院前13天予HCG 10000 U促排卵。入院前11天即出现腹胀、少尿,尿量每日仅100 ml左右,之后患者症状逐渐加剧,感心慌气促不能平卧,即到本院就诊,B超提示:子宫内膜厚0.35 cm,双附件区见分隔状囊性占位,左侧13.0×9.0×10.0 cm,右侧14.0×9.0×11.0 cm,盆腹腔见大量液体深达6.2 cm,以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收治入院。
入院查体:T 36.5℃,P 80次/分,R 20次/分,BP 110/72 mmHg。腹部明显膨隆,张力较高,叩浊;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宫颈轻度糜烂,子宫及双附件未扪清。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 17.8×109/L,RBC 5.71×1012/L,HGB 160 g/L,HCT 47.7%,PLT 230×109/L;尿常规:比重1.030,pH值6.0,尿蛋白+,酮体+,管型2~5个/uL;肝功、肾功及电解质正常;血HCG 71 mIu/ml。入院2天后复查B超:右侧胸腔探及液性暗区,深1.8 cm;左侧胸腔未见明显积液。子宫内膜厚0.6 cm,盆腹腔内液性暗区深0.6 cm;入院后4天复查血HCG 456 mIu/ml;入院后10天复查血HCG 3575 mIu/ml。入院后15天B超提示:宫内早孕。入院后予严密监护,每日测腹围、血压、体重,监测尿量、输入量及摄入量、电解质、肝肾功等。每日除予20%白蛋白100 ml及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治疗外,还予以足够的晶体液以补充血容量。因患者腹胀、呼吸困难,反复多次行腹水引流,每次1000~1500 ml。确定系宫内早孕后,予黄体酮防止流产。入院后25天患者症状逐渐缓解,于入院治疗40天后回家休养。
讨论
随着近年来生殖助孕技术的开展,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也有增高趋势,作为一种医源性并发症,OHSS不但影响胚胎的着床发育,严重者还可危及患者生命。
1.OHSS的诱因[1] OHSS的发生机制还未完全阐明,但与下列高危因素有关:①易发生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体质虚弱者及年轻妇女等卵巢过度敏感的高危人群。②临床上常用的促性腺激素均可引起OHSS,尤其是用HCG诱导排卵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卵巢滤液及黄体的间质水肿而致体积增大,引起体液在胸腔、腹腔积聚,从而使血容量减少,反应性引起肾小管对原尿的吸收增加,同时出现肾前性及肾后性少尿,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调。
2.OHSS的分类 轻度:卵巢增大,直径<5 cm,有少量腹水。中度:卵巢增大,直径达5~12 cm,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度:卵巢明显增大,直径达12 cm以上或有卵巢破裂,有大量腹水,出现少尿,低血容量甚至休克,水及电解质平衡紊乱,血液浓缩,血凝异常甚至血栓形成。
3.OHSS的治疗 轻度OHSS具有自限性,只要严密观察,不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继发损害,但中、重度OHSS可危及患者生命,应高度重视。在OHSS的治疗中,补充血容量尤为重要。重度OHSS患者蛋白大量流失,首先应补充胶体溶液,可予白蛋白或血浆交替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可疏通微循环,预防血小板凝集,用量以每天500 ml为宜。同时因OHSS患者进食、进水量少,应注意晶体溶液的补充,若充分补液后,尿量仍少者,可应用氨茶碱。同时应严格记录出入量以保持体液平衡,不主张用利尿剂。出现休克时应用多巴胺,不但可升压,而且可以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使尿量增多,改善肾衰。对于严重腹水并发胸水患者出现压迫、呼吸困难等症状,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行腹腔穿刺放腹水以缓解症状。穿刺时应避免损伤卵巢,并控制引流量在1500 ml/日左右。由于妊娠后内源性HCG大量增加,会加重OHSS的症状或延长病程,导致OHSS流产率增加。患者妊娠后应使用黄体酮防止流产,避免使用外源性HCG。未妊娠者可应用前列腺素合成阻断剂,比如消炎痛等,可迅速改善OHSS的临床症状。
4.OHSS的预防 应注意排卵药物的选择及剂量,报道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HCG及HMG加
HCG方案者发生OHSS居多。在用药时,应根据卵泡发育情况随时调整剂量及应用时间,同时还应注意个体差异及对
卵巢的敏感性。应用促性腺激素必须从小剂量开始监测。
监测内容应以血清E2测定及B超检查为主。因为血清E2的浓度与卵泡的成熟程度呈正相关,B超可以直接测量卵巢的直径。动态观察这两个项目可以调节促性腺激素的用量,减少OHSS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郭晓玲,谢庆煌,马文敏,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51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2):97-98.
(收稿日期:2007-12-28 修回日期:2008-04-15)
(编辑:凌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