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翁。教师在教学中要意识到学生的这一特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框架,有序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而问题教学恰能满足教师的这一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地理;问题教学;有效融合
初中地理是一门研究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社会要素学科,学生学习地理能够建立完善的知识系统,形成多角度思考的地理思维,健全自己的价值观。问题教学法是通过对学生设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将问题教学应用于初中地理,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最终取得1+1>2的效果。因此,本文就基于初中地理展开问题教学法的有效实践探究。
一、课堂导入――启发学生地理思考意识
课堂导入是教师教学的第一道关卡,考验着教师的教学能力,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是教师开展课堂导入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应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到地理课堂,跟随教师的脚步探索问题的答案,丰富地理知识。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课堂导入的作用,认为课堂导入并不能体现教师的真正教学水平,不需要花大力气去进行设计,导致学生在导入环节的表现不佳,影响了学生下一环节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应用问题教学时,要端正态度,立足学生,启发学生地理思考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这部分内容时,我先引导学生思考: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大海变成桑田有没有可能?喜马拉雅山中出现了海洋生物化石,是不是真的?谁还能举出一些海陆变迁的实证来?学生看到问题后,马上与同桌讨论,商讨答案,对存在分歧的地方,共同翻阅资料,查找证据,期望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趁着学生讨论的热闹劲,我顺势将学生导入新课《海陆的变迁》这部分内容中来,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背后的原理。這样,我通过在课堂导入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引发了学生对地理新的思考。
二、课堂教学――建立学生地理思考逻辑
课堂教学是教师展示自身教学风采的主战场,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对所学问题进行正确思考,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思考体系,建立严谨的逻辑思维。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重视学生的自主性,虽然对学生进行了疑问,但是实际上还是教师回答了问题,没有学生的参与,使得问题教学法流于形式,无法发挥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应用提问教学法时,要反手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思维与逻辑思考意识。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灾害》这部分内容时,我借助以下问题将整堂课串联了起来: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我国发生过哪些重大的自然灾害?面对灾害,人类做了些什么?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熟悉了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在我国常发生的自然灾害,并且对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表现等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形成了完整的逻辑链条。这样,我通过在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引发了学生的深思,增强了学生建立逻辑思考的能力。
三、作业实践――强化学生地理解题能力
作业实践作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所学知识的必经之路,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在作业实践方面应用问题教学法,能够使学生逐步敞开心扉,主动与教师的交流,发动自己的头脑,积极探索答案,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对答案进行反诉验证,直至正确,缓解了学生日益成长的学习需求与教师教学差距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有的教师在作业实践这一环节,不是很认真,没有针对学生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设计,影响了学生的判断与理解。因此,教师在作业实践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刺激学生不断思考,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自然特征与农业》这部分内容时,我依据课堂所教内容为学生设计了课堂随练,期望借助这些练习题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学生在完成练习题后,及时发现了自身学习的不足,在我的指导下进行了弥补,熟悉了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关系等内容,提高了自己的解题能力。这样,我通过采用问题教学法来设计作业实践,为学生创设了自由的思考空间,提升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合作交流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合作学习依托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课间时间内,虽然笔者观察到学生之前一直在说话,但是很少有沟通学习情况的时候。那么,为了避免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效率低下,教师需要完善合作交流学习的实施策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要求和限制,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中树立团队意识,敢于表现自己,挖掘自己的优势与长处,促进自己的个性发展。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自己对学生的掌控,不肯放手给学生,偏离了合作教学的教学目的,使得学生无法获得合作学习的真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这部分内容时,我将学生按照就近原则分组,让学生观察地图,总结世界不同语言的主要分布区及宗教的主要类型,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学生在分组后,由于组内都是较为熟识的同学,很快就放下了学习包袱,融入到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学生在讨论中确定了汉语、英语、法语等语言的主要分布区,总结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的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这样,我通过采用合作交流法,推动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加强了学生的观点表达,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之,初中地理问题教学的有效应用,离不开教师的努力与实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途中,发现更好的自己,提高自身的地理素养,在地理的学习道路上变得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1]圣杰.问题意识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17):93-94.
[2]张慧.初中地理课堂有效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单位:冕宁县胜利学校)
【关键词】初中地理;问题教学;有效融合
初中地理是一门研究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社会要素学科,学生学习地理能够建立完善的知识系统,形成多角度思考的地理思维,健全自己的价值观。问题教学法是通过对学生设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将问题教学应用于初中地理,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最终取得1+1>2的效果。因此,本文就基于初中地理展开问题教学法的有效实践探究。
一、课堂导入――启发学生地理思考意识
课堂导入是教师教学的第一道关卡,考验着教师的教学能力,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是教师开展课堂导入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应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到地理课堂,跟随教师的脚步探索问题的答案,丰富地理知识。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课堂导入的作用,认为课堂导入并不能体现教师的真正教学水平,不需要花大力气去进行设计,导致学生在导入环节的表现不佳,影响了学生下一环节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应用问题教学时,要端正态度,立足学生,启发学生地理思考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这部分内容时,我先引导学生思考: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大海变成桑田有没有可能?喜马拉雅山中出现了海洋生物化石,是不是真的?谁还能举出一些海陆变迁的实证来?学生看到问题后,马上与同桌讨论,商讨答案,对存在分歧的地方,共同翻阅资料,查找证据,期望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趁着学生讨论的热闹劲,我顺势将学生导入新课《海陆的变迁》这部分内容中来,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背后的原理。這样,我通过在课堂导入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引发了学生对地理新的思考。
二、课堂教学――建立学生地理思考逻辑
课堂教学是教师展示自身教学风采的主战场,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对所学问题进行正确思考,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思考体系,建立严谨的逻辑思维。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重视学生的自主性,虽然对学生进行了疑问,但是实际上还是教师回答了问题,没有学生的参与,使得问题教学法流于形式,无法发挥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应用提问教学法时,要反手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思维与逻辑思考意识。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灾害》这部分内容时,我借助以下问题将整堂课串联了起来: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我国发生过哪些重大的自然灾害?面对灾害,人类做了些什么?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熟悉了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在我国常发生的自然灾害,并且对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表现等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形成了完整的逻辑链条。这样,我通过在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引发了学生的深思,增强了学生建立逻辑思考的能力。
三、作业实践――强化学生地理解题能力
作业实践作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所学知识的必经之路,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在作业实践方面应用问题教学法,能够使学生逐步敞开心扉,主动与教师的交流,发动自己的头脑,积极探索答案,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对答案进行反诉验证,直至正确,缓解了学生日益成长的学习需求与教师教学差距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有的教师在作业实践这一环节,不是很认真,没有针对学生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设计,影响了学生的判断与理解。因此,教师在作业实践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刺激学生不断思考,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自然特征与农业》这部分内容时,我依据课堂所教内容为学生设计了课堂随练,期望借助这些练习题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学生在完成练习题后,及时发现了自身学习的不足,在我的指导下进行了弥补,熟悉了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关系等内容,提高了自己的解题能力。这样,我通过采用问题教学法来设计作业实践,为学生创设了自由的思考空间,提升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合作交流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合作学习依托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课间时间内,虽然笔者观察到学生之前一直在说话,但是很少有沟通学习情况的时候。那么,为了避免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效率低下,教师需要完善合作交流学习的实施策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要求和限制,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中树立团队意识,敢于表现自己,挖掘自己的优势与长处,促进自己的个性发展。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自己对学生的掌控,不肯放手给学生,偏离了合作教学的教学目的,使得学生无法获得合作学习的真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这部分内容时,我将学生按照就近原则分组,让学生观察地图,总结世界不同语言的主要分布区及宗教的主要类型,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学生在分组后,由于组内都是较为熟识的同学,很快就放下了学习包袱,融入到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学生在讨论中确定了汉语、英语、法语等语言的主要分布区,总结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的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这样,我通过采用合作交流法,推动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加强了学生的观点表达,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之,初中地理问题教学的有效应用,离不开教师的努力与实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途中,发现更好的自己,提高自身的地理素养,在地理的学习道路上变得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1]圣杰.问题意识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17):93-94.
[2]张慧.初中地理课堂有效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单位:冕宁县胜利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