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中许多重要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来发现的。高考对于物理实验的考查,能够反映出考生物理学科素养水平的高低。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常规实验中有七个力学实验,分别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之间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除以上几个常规实验外,同学们还要留意一些创新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
下面笔者分别通过几道典型例题,分析一下高考中力学实验的解题思路与命题规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助益。
规律一:力学实验与主干知识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例1】空间站中不能利用天平测量质量,为此某同学为空间站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来测量小球质量。图中弹簧固定在挡板上,光滑轨道B处装有光电门,可以测量出小球經过光电门的时间。该同学设计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②将弹簧左端固定在挡板上。
③小球与弹簧接触并压缩弹簧,记录压缩量x。
④由静止释放小球,测量小球离开弹簧后经过光电门的时间t。
⑤改变弹簧的压缩量,重复步骤③④多次。
⑥分析数据,得出小球的质量。
已知弹簧弹性势能EP=kx2,k为劲度系数,x为形变量。
该同学使用了一个已知劲度系数为k0的弹簧进行了上述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b)所示,小球的直径d= cm;
(2)某一次在步骤④中测得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为5.00 ms,则此次小球离开弹簧的速度v= m/s;
(3)根据在实验中测得的物理量,可得小球的质量m= 。(用实验步骤①、③、④中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解析】(1)游标卡尺主尺与游标尺示数之和是游标卡尺示数,即11+4×0.1=11.4(mm)=1.14(cm)。 (2)已知小球的直径与小球经过光电门时的时间,应用速度公式可得
v==2.28m/s。(3)根据动能定理:k0x2=m,可得
m=。
【总结提升】高考中常见的读数问题涉及以下仪器: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弹簧秤、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等,其中游标卡尺和秒表不需要估读,其他仪器均需要估读。
本题属于创新实验题,针对此类问题,笔者提供以下备考建议:①考生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在遇到新颖的实验情景时不要畏惧,学会从陌生的情景中寻找熟悉的考点;②考生要学会联系上下文,对于新颖的实验题目,切记不要试图仅仅通过题干来弄明白整个实验情景和原理。题目一般会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来设置问题,考生要学会结合题目所给出的信息来找突破口;③在分析实验原理和进行数据处理时,要紧靠主干知识,结合运动学公式、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关系等来进行作答,不要脱离实际。
规律二:高考注重对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的考查
【例2】图2为“测量弹簧劲度系数”的实验装置图,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装有指针及挂钩,指针恰好指向一把竖直立起的毫米刻度尺。现在测得在挂钩上挂上一定数量钩码时,指针在刻度尺上的读数如下表所示:
钩码数n(个) 0 1 2 3 4 5
刻度尺读数xn(cm) 2.62 4.17 5.70 7.22 8.84 10.43
已知所有钩码的质量可认为是相同的,钩码的质量m0=50 g,当地重力加速度g=9.8 m/s2。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若考虑到在没有挂钩码时弹簧自身有重量,测量的弹簧劲度系数k的值与真实值相比较 。(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解析】(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利用题目中所给的6组数据进行计算,此时可以类比运动学中的逐差法,再结合胡克定律k(x-x0)=nm0g,计算得
k==31.5≈32(N/m)。
(2)因在计算形变量时把弹簧自身的重量引起的形变量减去了,故弹簧自有重量对测量值没有影响。
【总结提升】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逐差法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巧妙的数据处理方法。在此题中,我们同样面临着数据能否被充分利用的问题,此时可以将逐差法迁移过来,巧妙化解本题中的疑难问题。除此之外,探究胡克定律的实验中还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
①刻度尺和弹簧竖直放置并彼此靠近。
②测量弹簧原长时,若弹簧水平放置,然后再竖直放置进行实验,此时弹簧自身的重力会导致产生实验误差;如果弹簧的原长是在竖直状态下测量的,弹簧自身的重力就不会导致产生实验误差。
③数据处理时可以作弹簧弹力F和弹簧长度x的图像,利用图像的斜率即k=进行计算,如果测得的弹簧的原长
不准确也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④进行实验时,钩码不能挂太多,以免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规律三:图像是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中的常见工具
【例3】如图所示,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关系”的实验中,选择小车为研究对象,用砝码和盘的重力作为拉力。
实验得到如图4所示的a-F关系图像:
(1)图像在水平轴上有明显的截距(OA不为零),可能的原因是 。 A. 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B. 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角偏大
C. 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未固定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
(2)图像中的AB段基本是一条直线,而BC段明显偏离直线,主要原因是 。
A. 小车的总质量过大
B. 开始砝码质量较小,后来砝码质量较大
C. 计算拉力时,忽略砝码盘的重力
【解析】(1)图像在水平轴上有截距,说明有拉力时小车加速度为零,小车受到的合力小于细线的拉力,可能是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未固定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造成的;实验时,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不影响小车受力情况;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角偏大会使小车受到的合力大于细线的拉力,故A、B错误,C正确。(2)当砝码质量较大时,小车受到的拉力明显小于砝码与砝码盘的重力,图像发生弯曲,故B正确。
【总结提升】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关于这个实验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
①平衡摩擦力时不需要挂砝码,当小车的质量改变时也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②小车要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由静止释放,以便充分利用纸带。
③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④用砝码的重力代替绳子上的拉力时,要满足小车的质量远远大于砝码的质量这一条件。
⑤当有力传感器或者弹簧秤时,可以直接显示出绳子的真实拉力,此时就不需要满足小车的质量远远大于砝码的质量这一条件了。
⑥把小车和砝码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时,也不需要满足小车的质量遠远大于砝码的质量这一条件。
⑦利用光电门测量速度,再根据运动学公式计算加速度时,由于中间位移的速度和中间时刻的速度不相等,因此会产生系统误差。
力学实验所考查的内容包括仪器读数、实验原理、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几个方面。用同一装置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而同一实验也可以用不同的实验装置来完成。在复习力学实验时,同学们要以考试大纲所要求的七个常规实验为出发点,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迁移,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
下面笔者分别通过几道典型例题,分析一下高考中力学实验的解题思路与命题规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助益。
规律一:力学实验与主干知识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例1】空间站中不能利用天平测量质量,为此某同学为空间站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来测量小球质量。图中弹簧固定在挡板上,光滑轨道B处装有光电门,可以测量出小球經过光电门的时间。该同学设计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②将弹簧左端固定在挡板上。
③小球与弹簧接触并压缩弹簧,记录压缩量x。
④由静止释放小球,测量小球离开弹簧后经过光电门的时间t。
⑤改变弹簧的压缩量,重复步骤③④多次。
⑥分析数据,得出小球的质量。
已知弹簧弹性势能EP=kx2,k为劲度系数,x为形变量。
该同学使用了一个已知劲度系数为k0的弹簧进行了上述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b)所示,小球的直径d= cm;
(2)某一次在步骤④中测得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为5.00 ms,则此次小球离开弹簧的速度v= m/s;
(3)根据在实验中测得的物理量,可得小球的质量m= 。(用实验步骤①、③、④中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解析】(1)游标卡尺主尺与游标尺示数之和是游标卡尺示数,即11+4×0.1=11.4(mm)=1.14(cm)。 (2)已知小球的直径与小球经过光电门时的时间,应用速度公式可得
v==2.28m/s。(3)根据动能定理:k0x2=m,可得
m=。
【总结提升】高考中常见的读数问题涉及以下仪器: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弹簧秤、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等,其中游标卡尺和秒表不需要估读,其他仪器均需要估读。
本题属于创新实验题,针对此类问题,笔者提供以下备考建议:①考生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在遇到新颖的实验情景时不要畏惧,学会从陌生的情景中寻找熟悉的考点;②考生要学会联系上下文,对于新颖的实验题目,切记不要试图仅仅通过题干来弄明白整个实验情景和原理。题目一般会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来设置问题,考生要学会结合题目所给出的信息来找突破口;③在分析实验原理和进行数据处理时,要紧靠主干知识,结合运动学公式、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关系等来进行作答,不要脱离实际。
规律二:高考注重对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的考查
【例2】图2为“测量弹簧劲度系数”的实验装置图,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装有指针及挂钩,指针恰好指向一把竖直立起的毫米刻度尺。现在测得在挂钩上挂上一定数量钩码时,指针在刻度尺上的读数如下表所示:
钩码数n(个) 0 1 2 3 4 5
刻度尺读数xn(cm) 2.62 4.17 5.70 7.22 8.84 10.43
已知所有钩码的质量可认为是相同的,钩码的质量m0=50 g,当地重力加速度g=9.8 m/s2。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若考虑到在没有挂钩码时弹簧自身有重量,测量的弹簧劲度系数k的值与真实值相比较 。(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解析】(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利用题目中所给的6组数据进行计算,此时可以类比运动学中的逐差法,再结合胡克定律k(x-x0)=nm0g,计算得
k==31.5≈32(N/m)。
(2)因在计算形变量时把弹簧自身的重量引起的形变量减去了,故弹簧自有重量对测量值没有影响。
【总结提升】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逐差法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巧妙的数据处理方法。在此题中,我们同样面临着数据能否被充分利用的问题,此时可以将逐差法迁移过来,巧妙化解本题中的疑难问题。除此之外,探究胡克定律的实验中还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
①刻度尺和弹簧竖直放置并彼此靠近。
②测量弹簧原长时,若弹簧水平放置,然后再竖直放置进行实验,此时弹簧自身的重力会导致产生实验误差;如果弹簧的原长是在竖直状态下测量的,弹簧自身的重力就不会导致产生实验误差。
③数据处理时可以作弹簧弹力F和弹簧长度x的图像,利用图像的斜率即k=进行计算,如果测得的弹簧的原长
不准确也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④进行实验时,钩码不能挂太多,以免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规律三:图像是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中的常见工具
【例3】如图所示,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关系”的实验中,选择小车为研究对象,用砝码和盘的重力作为拉力。
实验得到如图4所示的a-F关系图像:
(1)图像在水平轴上有明显的截距(OA不为零),可能的原因是 。 A. 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B. 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角偏大
C. 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未固定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
(2)图像中的AB段基本是一条直线,而BC段明显偏离直线,主要原因是 。
A. 小车的总质量过大
B. 开始砝码质量较小,后来砝码质量较大
C. 计算拉力时,忽略砝码盘的重力
【解析】(1)图像在水平轴上有截距,说明有拉力时小车加速度为零,小车受到的合力小于细线的拉力,可能是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未固定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造成的;实验时,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不影响小车受力情况;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角偏大会使小车受到的合力大于细线的拉力,故A、B错误,C正确。(2)当砝码质量较大时,小车受到的拉力明显小于砝码与砝码盘的重力,图像发生弯曲,故B正确。
【总结提升】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关于这个实验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
①平衡摩擦力时不需要挂砝码,当小车的质量改变时也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②小车要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由静止释放,以便充分利用纸带。
③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④用砝码的重力代替绳子上的拉力时,要满足小车的质量远远大于砝码的质量这一条件。
⑤当有力传感器或者弹簧秤时,可以直接显示出绳子的真实拉力,此时就不需要满足小车的质量远远大于砝码的质量这一条件了。
⑥把小车和砝码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时,也不需要满足小车的质量遠远大于砝码的质量这一条件。
⑦利用光电门测量速度,再根据运动学公式计算加速度时,由于中间位移的速度和中间时刻的速度不相等,因此会产生系统误差。
力学实验所考查的内容包括仪器读数、实验原理、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几个方面。用同一装置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而同一实验也可以用不同的实验装置来完成。在复习力学实验时,同学们要以考试大纲所要求的七个常规实验为出发点,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迁移,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