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城市公共艺术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展开论述。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一、公共艺术的含义
公共艺术,顾名思义,指的是公共的艺术,其特点除了公共的(公众及公共领域)、艺术的以外还包含有城市的这一含义,即城市公共艺术,是在城市的公共领域内可被公众共同拥有和观赏的艺术,它反映的是城市居民对自己城市的思考及认同感,体现的是当代城市的文化形态。简而言之,公共艺术是指艺术家在城市中某个特定的公共空间里所进行的艺术创作或环境设计,而公众可以自由参与。
显而易见,公共艺术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最初的城市是随着部落的聚集尤其是农耕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在这一时期,由于城市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公共艺术显然是不存在的。也许有人会提到壁画,如原始社会里人类在洞壁上刻画的各种图形,指出这应该是最早的公共艺术,但这些壁画主要是为了人们记事用的,可以看做是文字的替代品,算不得公共艺术。至于之后出现的宫殿寺观壁画和墓室壁画等,其创作场所有限定且不是公众可以自由参与的,显然也不是公共藝术。
到了中世纪,随着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但这一时期属于城市发展的中级阶段,公共艺术无关紧要故而微乎其微。尽管在欧洲,艺术创作十分繁荣,如宗教壁画和雕塑等,但这些艺术品都带有浓厚的宗教意味,是为特定阶层服务的,与公共无关,因而也不属于公共艺术。
真正公共艺术的出现要等到两次世界大战后,这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部分人口都成了城市人口,现代城市文明也产生了。由于战争带来的巨大创伤,欧洲国家带着对城市文明的思考开始重建城市,同时在现代艺术尤其是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下,公共艺术作为人们对城市文明思考的产物而真正地诞生了,如现在人们最为熟悉的涂鸦、雕塑等。
二、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
公共艺术是从英语国家发展出来的一个概念,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也是跟随着西方发展的脚步。以涂鸦、雕塑这两大公共艺术类别来作说明:
涂鸦艺术起源于纽约外来移民混杂且贫穷的布朗克斯区。那时,布朗克斯的墙上到处是被黑帮混混们涂写得乱七八糟的帮派图案及一些不堪入目的猥亵图案。再往后,静止的墙壁就不能再满足涂鸦者们的“创作欲”了,有着全世界最为发达的纽约地铁开始成为了他们崭新的“创作天地”,由此他们“创作”出了一幅又一幅“流动”的图案,拓宽了涂鸦艺术的发展。与美国纽约这些现代意义上的涂鸦艺术相比,我国则有着历史悠久的“涂鸦文化”,即壁画。如上所述,早在原始社会我们就有了刻在洞壁上带有记事功能的“涂鸦”,后来又开始在墓室、宫殿、寺庙等处“涂鸦”,有了艺术欣赏的性质,到了近代,由于一波又一波革命运动的浪潮,到处可见的大字报和漫画成了新的“涂鸦”且开始带有批判性质,直到今天,在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或农村的公共厕所里,还有人们不知疲倦地进行着“某某到此一游”“某某某我爱你”等“涂鸦创作”,反映的却是我们国民文明素质的低下。至于从国外学来的正宗涂鸦艺术,与同样作为美国嘻哈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其他元素,如饶舌、打碟、街舞相比,我国的涂鸦文化十分匮乏,目前只在一线城市里体现较多,如北京的“北京之墙”、798艺术工厂,上海的莫干山涂鸦墙,广州的越秀南路等,其他城市如武汉、西安、成都等,涂鸦文化也有一定发展。
雕塑艺术我们也有悠久的历史,与西方国家早期的雕塑发展类似,都是为宗教服务的。例如我国的佛教雕塑,最有名的即四大石窟艺术,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佛教题材的雕塑,反映了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到了近代,同涂鸦一样,也由于政治原因,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建立后,开始出现了像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各大院校树立的毛主席纪念雕像等,至于目前,在我国作为公共艺术体现的雕塑则多是与当地城市的历史相关的历史人物雕塑或者是商业小区门口处由房地产开发商出资所建的仿西方建筑的雕塑,多无新意。
三、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
由上可见,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真正的公共艺术文化,但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的发展举世瞩目,成绩有目共睹,城市公共艺术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其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1.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
目前我国的公共艺术多是与当地城市的历史相关的,如上面提到的历史人物雕塑,现在正慢慢增加当地文化元素。举个例子,作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人间天堂”之一的苏州市,其老城区的公交站台目前已按照当地园林的式样,建造得别具一格,而站台的墙上也很少安放商业广告,贴的多是中小学生的书法作品,这些既反映了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又体现了其蓬勃发展的未来,可以作为我国公共艺术发展的的榜样。
2.由历史文化向现代生活发展
一个城市的公共艺术如果只是与具有当地特色的历史文化相关,不仅显得单调而且会造成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有鉴于此,目前大多數城市也开始在人们平时聚集较多的地方,如公园、商场等地投入建设一些亲情题材、公共文明题材的公共艺术作品,除了使人们在闲暇时可以进行观赏外,还起到了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的作用。
3.由中国特色主题向西方现代艺术主题发展
公共艺术既然是作为一个西方概念由西方国家最先提出且发展的,就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反映我们国家或是当地城市的特色,还应该紧跟西方文化潮流,向着西方近现代如存在主义、表现主义等多种思潮方向发展,在适当场所建些反映这些西方特色主题的作品,从而让我们的人民能及时了解西方社会的发展,开阔眼界,提高现代艺术及文化的欣赏水平。
4.由专业艺术家创作向公众创作发展
公共艺术总是离不开公众的参与,以往公共艺术都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及指示下,由专业艺术家结合专门主题所进行的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公众几乎没有参与,只是作为最后成品的欣赏者和评论者,即被动的接受者。要让公众成为主动的参与者,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将为某处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方案向公众提前公布,请公众提出建议、参与方案设计决定等,只有公众积极参与了,公共艺术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共,真正的为公众服务。
5.由私下向公开透明发展
我国的公共艺术体制目前还具有官僚化的特点,不仅艺术设计方案公众参与不了,就是建设公共艺术的资金流动等状况公众也一无所知,从而造成了公众无法参与监管,一些公共艺术作品不可避免地沦为政府业绩考察的试验品,最终使得艺术品难以贴近大众,造成了资金的极大浪费。政府只有做到真正的公开透明,多让公众参加管理,才能将公共艺术做大做强,提高当地精神文明建设。
综上所述,公共艺术不是简单的在墙上涂鸦或是在某处树立雕塑等一般静态视觉上的呈现,还要通过人们可以进行自由沟通交流的平台,多让公众参与对话,让公众意见得到聆听采纳。只有这样,我们的公共艺术才不只是盲目地跟随西方城市文明的建设,而能更好地反映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文明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谭巍. 浅析我国公共艺术艺术形式的发展与趋势[J].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6(4):57-59.
[2]姜亚平. 初探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J]. 艺术科技, 2016, 29(6).
[3]张国宏.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现状分析[J]. 知识文库, 2016(10).
[4]刘珊珊. 议现当代城市公共艺术的审美发展趋势[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5):75-76.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一、公共艺术的含义
公共艺术,顾名思义,指的是公共的艺术,其特点除了公共的(公众及公共领域)、艺术的以外还包含有城市的这一含义,即城市公共艺术,是在城市的公共领域内可被公众共同拥有和观赏的艺术,它反映的是城市居民对自己城市的思考及认同感,体现的是当代城市的文化形态。简而言之,公共艺术是指艺术家在城市中某个特定的公共空间里所进行的艺术创作或环境设计,而公众可以自由参与。
显而易见,公共艺术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最初的城市是随着部落的聚集尤其是农耕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在这一时期,由于城市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公共艺术显然是不存在的。也许有人会提到壁画,如原始社会里人类在洞壁上刻画的各种图形,指出这应该是最早的公共艺术,但这些壁画主要是为了人们记事用的,可以看做是文字的替代品,算不得公共艺术。至于之后出现的宫殿寺观壁画和墓室壁画等,其创作场所有限定且不是公众可以自由参与的,显然也不是公共藝术。
到了中世纪,随着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但这一时期属于城市发展的中级阶段,公共艺术无关紧要故而微乎其微。尽管在欧洲,艺术创作十分繁荣,如宗教壁画和雕塑等,但这些艺术品都带有浓厚的宗教意味,是为特定阶层服务的,与公共无关,因而也不属于公共艺术。
真正公共艺术的出现要等到两次世界大战后,这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部分人口都成了城市人口,现代城市文明也产生了。由于战争带来的巨大创伤,欧洲国家带着对城市文明的思考开始重建城市,同时在现代艺术尤其是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下,公共艺术作为人们对城市文明思考的产物而真正地诞生了,如现在人们最为熟悉的涂鸦、雕塑等。
二、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
公共艺术是从英语国家发展出来的一个概念,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也是跟随着西方发展的脚步。以涂鸦、雕塑这两大公共艺术类别来作说明:
涂鸦艺术起源于纽约外来移民混杂且贫穷的布朗克斯区。那时,布朗克斯的墙上到处是被黑帮混混们涂写得乱七八糟的帮派图案及一些不堪入目的猥亵图案。再往后,静止的墙壁就不能再满足涂鸦者们的“创作欲”了,有着全世界最为发达的纽约地铁开始成为了他们崭新的“创作天地”,由此他们“创作”出了一幅又一幅“流动”的图案,拓宽了涂鸦艺术的发展。与美国纽约这些现代意义上的涂鸦艺术相比,我国则有着历史悠久的“涂鸦文化”,即壁画。如上所述,早在原始社会我们就有了刻在洞壁上带有记事功能的“涂鸦”,后来又开始在墓室、宫殿、寺庙等处“涂鸦”,有了艺术欣赏的性质,到了近代,由于一波又一波革命运动的浪潮,到处可见的大字报和漫画成了新的“涂鸦”且开始带有批判性质,直到今天,在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或农村的公共厕所里,还有人们不知疲倦地进行着“某某到此一游”“某某某我爱你”等“涂鸦创作”,反映的却是我们国民文明素质的低下。至于从国外学来的正宗涂鸦艺术,与同样作为美国嘻哈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其他元素,如饶舌、打碟、街舞相比,我国的涂鸦文化十分匮乏,目前只在一线城市里体现较多,如北京的“北京之墙”、798艺术工厂,上海的莫干山涂鸦墙,广州的越秀南路等,其他城市如武汉、西安、成都等,涂鸦文化也有一定发展。
雕塑艺术我们也有悠久的历史,与西方国家早期的雕塑发展类似,都是为宗教服务的。例如我国的佛教雕塑,最有名的即四大石窟艺术,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佛教题材的雕塑,反映了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到了近代,同涂鸦一样,也由于政治原因,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建立后,开始出现了像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各大院校树立的毛主席纪念雕像等,至于目前,在我国作为公共艺术体现的雕塑则多是与当地城市的历史相关的历史人物雕塑或者是商业小区门口处由房地产开发商出资所建的仿西方建筑的雕塑,多无新意。
三、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
由上可见,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真正的公共艺术文化,但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的发展举世瞩目,成绩有目共睹,城市公共艺术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其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1.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
目前我国的公共艺术多是与当地城市的历史相关的,如上面提到的历史人物雕塑,现在正慢慢增加当地文化元素。举个例子,作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人间天堂”之一的苏州市,其老城区的公交站台目前已按照当地园林的式样,建造得别具一格,而站台的墙上也很少安放商业广告,贴的多是中小学生的书法作品,这些既反映了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又体现了其蓬勃发展的未来,可以作为我国公共艺术发展的的榜样。
2.由历史文化向现代生活发展
一个城市的公共艺术如果只是与具有当地特色的历史文化相关,不仅显得单调而且会造成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有鉴于此,目前大多數城市也开始在人们平时聚集较多的地方,如公园、商场等地投入建设一些亲情题材、公共文明题材的公共艺术作品,除了使人们在闲暇时可以进行观赏外,还起到了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的作用。
3.由中国特色主题向西方现代艺术主题发展
公共艺术既然是作为一个西方概念由西方国家最先提出且发展的,就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反映我们国家或是当地城市的特色,还应该紧跟西方文化潮流,向着西方近现代如存在主义、表现主义等多种思潮方向发展,在适当场所建些反映这些西方特色主题的作品,从而让我们的人民能及时了解西方社会的发展,开阔眼界,提高现代艺术及文化的欣赏水平。
4.由专业艺术家创作向公众创作发展
公共艺术总是离不开公众的参与,以往公共艺术都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及指示下,由专业艺术家结合专门主题所进行的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公众几乎没有参与,只是作为最后成品的欣赏者和评论者,即被动的接受者。要让公众成为主动的参与者,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将为某处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方案向公众提前公布,请公众提出建议、参与方案设计决定等,只有公众积极参与了,公共艺术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共,真正的为公众服务。
5.由私下向公开透明发展
我国的公共艺术体制目前还具有官僚化的特点,不仅艺术设计方案公众参与不了,就是建设公共艺术的资金流动等状况公众也一无所知,从而造成了公众无法参与监管,一些公共艺术作品不可避免地沦为政府业绩考察的试验品,最终使得艺术品难以贴近大众,造成了资金的极大浪费。政府只有做到真正的公开透明,多让公众参加管理,才能将公共艺术做大做强,提高当地精神文明建设。
综上所述,公共艺术不是简单的在墙上涂鸦或是在某处树立雕塑等一般静态视觉上的呈现,还要通过人们可以进行自由沟通交流的平台,多让公众参与对话,让公众意见得到聆听采纳。只有这样,我们的公共艺术才不只是盲目地跟随西方城市文明的建设,而能更好地反映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文明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谭巍. 浅析我国公共艺术艺术形式的发展与趋势[J].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6(4):57-59.
[2]姜亚平. 初探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J]. 艺术科技, 2016, 29(6).
[3]张国宏.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现状分析[J]. 知识文库, 2016(10).
[4]刘珊珊. 议现当代城市公共艺术的审美发展趋势[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5):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