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萨迦格言》是藏族著名的文学作品,也是藏族最早的一本集哲理与格言的诗集。其中包含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对藏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是一部思想内涵丰富,诗体结构别具一格的藏族文学作品,它所蕴含的教育意义、现实意义,以及社会历史意义远远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它
确实毫不保留的彰显了藏文化所蕴含的无穷智慧!
关键词:萨迦班智达 诗体 格言 思想内涵 结构特点 教育意义 现实意义 社会历史作用
13世纪上半叶,在藏区出现了一部具有伟大意义的早期格言体哲理诗集,它以一种“警世训”、“海中灯塔”的角色出现在藏族文化中,流传至今700多年,在藏区,上至古稀之年的花叟,下至少龄儿童无人不知晓这部作品,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这部作品的作者,是西藏著名的学者、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1182—1251),出生于后藏萨迦王室,自幼天资过人,幼时投名于众多学者门下,青年时代拜当时佛学名流高僧跋陀罗为师,因而得以精通五明之学。当时的西藏社会,矛盾重重,教派繁多,形成“百派争鸣”局面,在这些教派中,萨迦派具有一定的权威,当然这部作品在宗教界也有了无可比拟的地位。
《萨迦格言》的正文,是用七言四句的诗歌形式写成的,总共457首,总计1828句,12796字。全书分为九个章节,各章节所述内容尽不相同:第一章,论学者;第二章,论贤者;第三章,论愚者;第四章,论分辨是非;第五章,论恶行;第六章,论本性;第七章,论不合理行为;第八章,论处事;第九章,论佛法。从内容上看,《萨迦格言》不仅仅是一部藏族文学作品,更是研究藏族民族学、宗教学、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的珍贵参考资料,全书内容丰富,包含了政治理想、道德伦理、人生哲理、治学态度等。
一、《萨迦格言》的思想内容
(一)治国之策
萨迦班智达作为西藏的代表,与蒙古王室首领阔端举行了著名的“凉州会谈”,此举进一步明确了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也结束了西藏四百多年的分裂割据的局面,他不仅是一个学富五车的班智达,也是西藏萨迦地方政权的宗教和政治领袖,根据当时的西藏社会,他提出了具有进步意义的安邦之策。他强调君主对于自己的臣民,要施行仁政,要宽厚仁德,要求执政者要搞好与群众的关系。在诗中,对于暴政者的形象也刻画得生动,体现出班智达对贤明君主出现的政治追求。
(2)思想伦理道德及人生哲思
《萨迦格言》中,作者使用大量的文笔强调了弘扬高尚的伦理道德的重要性。他从佛教的“仁慈”和“善良”出发,要求社会上的人要一心向善,并要求以惩恶扬善的道德水准来规范社会行为,提出了伟大高尚的精神品格,同时也对人性做出了思考,对人生进行了总结和思考,主张人要“自省”,要学会以人为镜,从而“内外兼修、虚怀若谷”,抱着这样的人生态度,来处事、为人。当然,在他的伦理道德观中,渗透着佛教色彩,他希望在神性光辉的照耀下,有一颗自由的心灵。
(3)崇尚智慧
《萨迦格言》中,有几个章节都是和智慧有关系,比如:“论智者”、与之相反的“论愚者”、“论明辨是非”等等。在萨迦班智达看来,对智慧的追求是不分男女、不分等級、不分老幼的,人的一生都是追求智慧的过程,而智慧的拥有者更是值得尊重和敬仰的。对学者的极力推崇,其实就是对知识的热爱和推崇,相反的,对轻视智慧、不学无术的现象也加以了批评。
二、《萨迦格言》的现实意义
(一)具有一定的教育启示价值
全文以生动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启示,为藏族人民打开了通向生存智慧的大门,在内容方面,《萨迦格言》所涉及的内容,所运用的比喻与藏族社会经验密切相关。其中格言诗里许多的象征物和比喻体都
来源于藏民族的日常生活。“毒蛇、乌鸦、狐狼”等等,这些都是在高原长期生成的动物,长期生活在高原的藏民族早已深知它们的习性,由于它们或正义或恶毒,或忠实或狡诈,所以将它们作为人格的比喻用于告诫人们是非与善恶的道理;其中“骏马、雪山、檀香、泉水”等事物,在藏区十分常见,与藏族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比喻来对学者、智者、贤者进行歌颂,从而呈现这类人的价值,让世人明白他们才是榜样和学习的目标,对恶人、愚人进行深刻揭示,警示大家务必学会自律自控,不要向此类人学习。《萨迦格言》中还宣扬“仁慈、崇善、利人”的社会伦理
精神,从当时西藏社会的现实出发,他希望人人
有志气、心地善良、服从命令、勇敢坚强,倡导将“乐善好施”作为美名要世代相传,他认为不管是富人或者穷人,吝啬是永远不可能致富的,当然布施也绝不可能会变穷。他还呼吁世人要尊重知识,积极求学好学,随时保持一种谦虚谨慎的求学态度。
(二)弘扬了佛法,将佛法生活化展现在人们面前
纵观全格言,作者对当时西藏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全面的观察,用佛法的原理告诉世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并得出结论,无论做什么,都应该符合佛法佛规。他从佛法的角度给世人了一个明辨是非善恶的道德标准。他用最简单的道理和例子向世人揭示;治国的最高手段是信佛,理民的最好手段就是遵法,为此提出了“为了世人有法可循,,而把高明之法宣传,”目的就是“使你圆满成佛”。
总之,《萨迦格言》在西藏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内容美,诗体的语言也美,韵律和谐,节奏也明快,当然,它身上所带有的人文关怀确实它最独特的一面,让人无限新生美好。我想,它是优秀的藏族文化的象征,也是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它带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宗教色彩,世世代代流传下来,这种背负着我们祖先美好精神和向往的薪火,将亘古相传不朽!
参考书目:
藏文版《萨迦格言》 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著
《萨迦格言》 萨迦班智达·贡噶坚参著,王尧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1.11
《萨迦格言》思想内涵及其民族教育价值初探 王毅、吴颖,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2.1
《萨迦格言》中的伦理道德思想 周莹 西藏研究 2009.8
《萨迦格言》哲理三题 黄得莲 青海民族学院 1994.1
唐珠卓玛(1991—):女,24,四川石渠人,藏族,西南民族大学藏学院2014级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藏汉翻译。
确实毫不保留的彰显了藏文化所蕴含的无穷智慧!
关键词:萨迦班智达 诗体 格言 思想内涵 结构特点 教育意义 现实意义 社会历史作用
13世纪上半叶,在藏区出现了一部具有伟大意义的早期格言体哲理诗集,它以一种“警世训”、“海中灯塔”的角色出现在藏族文化中,流传至今700多年,在藏区,上至古稀之年的花叟,下至少龄儿童无人不知晓这部作品,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这部作品的作者,是西藏著名的学者、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1182—1251),出生于后藏萨迦王室,自幼天资过人,幼时投名于众多学者门下,青年时代拜当时佛学名流高僧跋陀罗为师,因而得以精通五明之学。当时的西藏社会,矛盾重重,教派繁多,形成“百派争鸣”局面,在这些教派中,萨迦派具有一定的权威,当然这部作品在宗教界也有了无可比拟的地位。
《萨迦格言》的正文,是用七言四句的诗歌形式写成的,总共457首,总计1828句,12796字。全书分为九个章节,各章节所述内容尽不相同:第一章,论学者;第二章,论贤者;第三章,论愚者;第四章,论分辨是非;第五章,论恶行;第六章,论本性;第七章,论不合理行为;第八章,论处事;第九章,论佛法。从内容上看,《萨迦格言》不仅仅是一部藏族文学作品,更是研究藏族民族学、宗教学、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的珍贵参考资料,全书内容丰富,包含了政治理想、道德伦理、人生哲理、治学态度等。
一、《萨迦格言》的思想内容
(一)治国之策
萨迦班智达作为西藏的代表,与蒙古王室首领阔端举行了著名的“凉州会谈”,此举进一步明确了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也结束了西藏四百多年的分裂割据的局面,他不仅是一个学富五车的班智达,也是西藏萨迦地方政权的宗教和政治领袖,根据当时的西藏社会,他提出了具有进步意义的安邦之策。他强调君主对于自己的臣民,要施行仁政,要宽厚仁德,要求执政者要搞好与群众的关系。在诗中,对于暴政者的形象也刻画得生动,体现出班智达对贤明君主出现的政治追求。
(2)思想伦理道德及人生哲思
《萨迦格言》中,作者使用大量的文笔强调了弘扬高尚的伦理道德的重要性。他从佛教的“仁慈”和“善良”出发,要求社会上的人要一心向善,并要求以惩恶扬善的道德水准来规范社会行为,提出了伟大高尚的精神品格,同时也对人性做出了思考,对人生进行了总结和思考,主张人要“自省”,要学会以人为镜,从而“内外兼修、虚怀若谷”,抱着这样的人生态度,来处事、为人。当然,在他的伦理道德观中,渗透着佛教色彩,他希望在神性光辉的照耀下,有一颗自由的心灵。
(3)崇尚智慧
《萨迦格言》中,有几个章节都是和智慧有关系,比如:“论智者”、与之相反的“论愚者”、“论明辨是非”等等。在萨迦班智达看来,对智慧的追求是不分男女、不分等級、不分老幼的,人的一生都是追求智慧的过程,而智慧的拥有者更是值得尊重和敬仰的。对学者的极力推崇,其实就是对知识的热爱和推崇,相反的,对轻视智慧、不学无术的现象也加以了批评。
二、《萨迦格言》的现实意义
(一)具有一定的教育启示价值
全文以生动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启示,为藏族人民打开了通向生存智慧的大门,在内容方面,《萨迦格言》所涉及的内容,所运用的比喻与藏族社会经验密切相关。其中格言诗里许多的象征物和比喻体都
来源于藏民族的日常生活。“毒蛇、乌鸦、狐狼”等等,这些都是在高原长期生成的动物,长期生活在高原的藏民族早已深知它们的习性,由于它们或正义或恶毒,或忠实或狡诈,所以将它们作为人格的比喻用于告诫人们是非与善恶的道理;其中“骏马、雪山、檀香、泉水”等事物,在藏区十分常见,与藏族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比喻来对学者、智者、贤者进行歌颂,从而呈现这类人的价值,让世人明白他们才是榜样和学习的目标,对恶人、愚人进行深刻揭示,警示大家务必学会自律自控,不要向此类人学习。《萨迦格言》中还宣扬“仁慈、崇善、利人”的社会伦理
精神,从当时西藏社会的现实出发,他希望人人
有志气、心地善良、服从命令、勇敢坚强,倡导将“乐善好施”作为美名要世代相传,他认为不管是富人或者穷人,吝啬是永远不可能致富的,当然布施也绝不可能会变穷。他还呼吁世人要尊重知识,积极求学好学,随时保持一种谦虚谨慎的求学态度。
(二)弘扬了佛法,将佛法生活化展现在人们面前
纵观全格言,作者对当时西藏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全面的观察,用佛法的原理告诉世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并得出结论,无论做什么,都应该符合佛法佛规。他从佛法的角度给世人了一个明辨是非善恶的道德标准。他用最简单的道理和例子向世人揭示;治国的最高手段是信佛,理民的最好手段就是遵法,为此提出了“为了世人有法可循,,而把高明之法宣传,”目的就是“使你圆满成佛”。
总之,《萨迦格言》在西藏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内容美,诗体的语言也美,韵律和谐,节奏也明快,当然,它身上所带有的人文关怀确实它最独特的一面,让人无限新生美好。我想,它是优秀的藏族文化的象征,也是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它带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宗教色彩,世世代代流传下来,这种背负着我们祖先美好精神和向往的薪火,将亘古相传不朽!
参考书目:
藏文版《萨迦格言》 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著
《萨迦格言》 萨迦班智达·贡噶坚参著,王尧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1.11
《萨迦格言》思想内涵及其民族教育价值初探 王毅、吴颖,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2.1
《萨迦格言》中的伦理道德思想 周莹 西藏研究 2009.8
《萨迦格言》哲理三题 黄得莲 青海民族学院 1994.1
唐珠卓玛(1991—):女,24,四川石渠人,藏族,西南民族大学藏学院2014级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藏汉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