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萨迦格言》的思想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wei0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萨迦格言》是藏族著名的文学作品,也是藏族最早的一本集哲理与格言的诗集。其中包含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对藏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是一部思想内涵丰富,诗体结构别具一格的藏族文学作品,它所蕴含的教育意义、现实意义,以及社会历史意义远远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它
  确实毫不保留的彰显了藏文化所蕴含的无穷智慧!
  关键词:萨迦班智达 诗体 格言 思想内涵 结构特点 教育意义 现实意义 社会历史作用
  13世纪上半叶,在藏区出现了一部具有伟大意义的早期格言体哲理诗集,它以一种“警世训”、“海中灯塔”的角色出现在藏族文化中,流传至今700多年,在藏区,上至古稀之年的花叟,下至少龄儿童无人不知晓这部作品,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这部作品的作者,是西藏著名的学者、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1182—1251),出生于后藏萨迦王室,自幼天资过人,幼时投名于众多学者门下,青年时代拜当时佛学名流高僧跋陀罗为师,因而得以精通五明之学。当时的西藏社会,矛盾重重,教派繁多,形成“百派争鸣”局面,在这些教派中,萨迦派具有一定的权威,当然这部作品在宗教界也有了无可比拟的地位。
  《萨迦格言》的正文,是用七言四句的诗歌形式写成的,总共457首,总计1828句,12796字。全书分为九个章节,各章节所述内容尽不相同:第一章,论学者;第二章,论贤者;第三章,论愚者;第四章,论分辨是非;第五章,论恶行;第六章,论本性;第七章,论不合理行为;第八章,论处事;第九章,论佛法。从内容上看,《萨迦格言》不仅仅是一部藏族文学作品,更是研究藏族民族学、宗教学、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的珍贵参考资料,全书内容丰富,包含了政治理想、道德伦理、人生哲理、治学态度等。
  一、《萨迦格言》的思想内容
  (一)治国之策
  萨迦班智达作为西藏的代表,与蒙古王室首领阔端举行了著名的“凉州会谈”,此举进一步明确了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也结束了西藏四百多年的分裂割据的局面,他不仅是一个学富五车的班智达,也是西藏萨迦地方政权的宗教和政治领袖,根据当时的西藏社会,他提出了具有进步意义的安邦之策。他强调君主对于自己的臣民,要施行仁政,要宽厚仁德,要求执政者要搞好与群众的关系。在诗中,对于暴政者的形象也刻画得生动,体现出班智达对贤明君主出现的政治追求。
  (2)思想伦理道德及人生哲思
  《萨迦格言》中,作者使用大量的文笔强调了弘扬高尚的伦理道德的重要性。他从佛教的“仁慈”和“善良”出发,要求社会上的人要一心向善,并要求以惩恶扬善的道德水准来规范社会行为,提出了伟大高尚的精神品格,同时也对人性做出了思考,对人生进行了总结和思考,主张人要“自省”,要学会以人为镜,从而“内外兼修、虚怀若谷”,抱着这样的人生态度,来处事、为人。当然,在他的伦理道德观中,渗透着佛教色彩,他希望在神性光辉的照耀下,有一颗自由的心灵。
  (3)崇尚智慧
  《萨迦格言》中,有几个章节都是和智慧有关系,比如:“论智者”、与之相反的“论愚者”、“论明辨是非”等等。在萨迦班智达看来,对智慧的追求是不分男女、不分等級、不分老幼的,人的一生都是追求智慧的过程,而智慧的拥有者更是值得尊重和敬仰的。对学者的极力推崇,其实就是对知识的热爱和推崇,相反的,对轻视智慧、不学无术的现象也加以了批评。
  二、《萨迦格言》的现实意义
  (一)具有一定的教育启示价值
  全文以生动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启示,为藏族人民打开了通向生存智慧的大门,在内容方面,《萨迦格言》所涉及的内容,所运用的比喻与藏族社会经验密切相关。其中格言诗里许多的象征物和比喻体都
  来源于藏民族的日常生活。“毒蛇、乌鸦、狐狼”等等,这些都是在高原长期生成的动物,长期生活在高原的藏民族早已深知它们的习性,由于它们或正义或恶毒,或忠实或狡诈,所以将它们作为人格的比喻用于告诫人们是非与善恶的道理;其中“骏马、雪山、檀香、泉水”等事物,在藏区十分常见,与藏族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比喻来对学者、智者、贤者进行歌颂,从而呈现这类人的价值,让世人明白他们才是榜样和学习的目标,对恶人、愚人进行深刻揭示,警示大家务必学会自律自控,不要向此类人学习。《萨迦格言》中还宣扬“仁慈、崇善、利人”的社会伦理
  精神,从当时西藏社会的现实出发,他希望人人
  有志气、心地善良、服从命令、勇敢坚强,倡导将“乐善好施”作为美名要世代相传,他认为不管是富人或者穷人,吝啬是永远不可能致富的,当然布施也绝不可能会变穷。他还呼吁世人要尊重知识,积极求学好学,随时保持一种谦虚谨慎的求学态度。
  (二)弘扬了佛法,将佛法生活化展现在人们面前
  纵观全格言,作者对当时西藏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全面的观察,用佛法的原理告诉世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并得出结论,无论做什么,都应该符合佛法佛规。他从佛法的角度给世人了一个明辨是非善恶的道德标准。他用最简单的道理和例子向世人揭示;治国的最高手段是信佛,理民的最好手段就是遵法,为此提出了“为了世人有法可循,,而把高明之法宣传,”目的就是“使你圆满成佛”。
  总之,《萨迦格言》在西藏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内容美,诗体的语言也美,韵律和谐,节奏也明快,当然,它身上所带有的人文关怀确实它最独特的一面,让人无限新生美好。我想,它是优秀的藏族文化的象征,也是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它带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宗教色彩,世世代代流传下来,这种背负着我们祖先美好精神和向往的薪火,将亘古相传不朽!
  参考书目:
  藏文版《萨迦格言》 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著
  《萨迦格言》 萨迦班智达·贡噶坚参著,王尧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1.11
  《萨迦格言》思想内涵及其民族教育价值初探 王毅、吴颖,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2.1
  《萨迦格言》中的伦理道德思想 周莹 西藏研究 2009.8
  《萨迦格言》哲理三题 黄得莲 青海民族学院 1994.1
  唐珠卓玛(1991—):女,24,四川石渠人,藏族,西南民族大学藏学院2014级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藏汉翻译。
其他文献
摘要:四川松潘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黄龙寺庙会是其和谐共存最为集中的展示之一。通过对黄龙寺庙会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与尊重多民族宗教信仰并促进各民族的文化交融。  关键词:松潘县 黄龙庙会 多民族 文化交融  松潘,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里有汉、藏、羌、回四个少数民族,黄龙寺庙会是展示其和谐共处的方式之一。在黄龙寺里,人们尊崇的“黄龙真人”尽管是地方性的道教神,却能够在松潘地
期刊
摘 要: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作为宋代婉约词之冠绝,她以花自喻,写了很多与花有关的作品,但梅花却是她高贵灵魂的体现,是她人格魅力的抒发。古往今来咏梅的诗词歌赋众多,李清照评“世人作梅词,下笔并俗”。可见李清照的咏梅词有着自己的与众不同,故本文试图结合李清照的咏梅词来探析她的人格之美。  关键词:李清照;咏梅词;人格之美;探析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群山中的一座秀美山峰,她的出现是一个精
期刊
摘要: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一贯以强烈的个人风格著名,不论是强调对称美学的构图,干净利落的镜头,还是油画色调般的画面,这一次韦斯安德森《布达佩斯大饭店》靠着出色的配乐获得了金球奖最佳音乐和奥斯卡最佳配乐。  关键词:最佳配乐,叙事,背景音乐,气氛  韦斯安德森电影的配乐一直都非常出色,这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他一贯的搭档迪斯普拉特,迪斯普拉特除了为韦斯安德森的《月升王国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配乐之外,还为《戴
期刊
【摘要】当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正处于由静态保护向推动动态保护的探索阶段,2003年《公约》中社区参与保护理念的提出对于我国进一步理解非遗和解决动态保护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就目前来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保护方式,但是,在旅游与保护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本文以四川省汶川县水磨古镇为例,从社区参与的角度,试图去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期刊
摘要:“圆锁”习俗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成人礼,在山西地区的表现尤为突出。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当代“圆锁”习俗已同过去多有不同。本文主要探討“圆锁”习俗在山西晋东南这一地区的传承与演变。  关键字:晋东南地区;圆锁;成人礼  成人礼在世界众多地区是一项重要的通过仪式。每种成人礼在相似中又有自身的特点。“圆锁”是山西民间流传的一种习俗,是给十三岁左右的少年进行的一种心智启蒙活动。本文主要探讨山西省晋
期刊
戏曲脸谱是一种具有高度象征性的舞台化妆艺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体现了戏曲艺术的共同特征和美学观念。其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独有的艺术特色成为我国戏曲艺术的一朵奇葩,它以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人物的外貌,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造型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其中谱式最丰富、艺术最完美、影响最大的当属京剧脸谱。京剧脸谱共有百余种,
期刊
【摘要】 陈忠实在关中平原这块深厚的黄土地上用亲身经历为我们绘出了一幅独特历史画卷。从温柔敦厚的大儒精神到鬼怪乱神的阴阳文化,融汇了华夏民族智慧与愚昧并存的多样文化因素,传承百年特色的风俗习惯更是为关中平原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从现实关中平原原型到小说版土地白鹿原,作家用史诗的笔法记录了一代人的兴衰哀叹。  【关键词】 大儒文化;鬼怪乱神;独特习俗  关中平原处于支流泾河以及洛河冲击而成的肥沃盆地之
期刊
摘要: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得以延续,并以其源远流长的特点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受地理、历史、习俗等条件的制约,各个国家在文化方面展现出了不一样的特点,由此形成了文化的差异性,其中,文化差异对各国的文化评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各国文化呈现交融之势的情况下,充分了解文化差异对文化评论产生的影响,有利于促进本国文化走向世界,本文从语言差异、文化内涵
期刊
民俗化,是群体对他们的成员个体施以习俗管制的养成过程,即“使习俗化”过程;同时也是个人在习俗体制中学习并增长习俗知识、培养习俗意识和能力的过程。  人存在这个世界,从一出生开始,就有诞生仪礼。婴儿出生仅是生物意义上的诞生,只有为他举行诞生仪礼,他才在社会中获得地位,获得社会意义上的诞生。而举行的诞生仪礼就是他被民俗化的开始。成年仪礼的重要意义在于脱离母亲长辈的养护,然后经过考验而改造成为身心健全的
期刊
摘要:在向死而生的生存姿态下,死亡作为人的最终存在方式和生的最高虚无,成为盛开在文学艺术花园中的一朵妖娆之花。本文以古希腊悲剧为研究对象,试图挖掘其中普遍蕴含的死亡主题与死亡情结,并以具体文本的呈现,对其中的死亡做美学的关照,探寻古希腊悲剧在对死亡的超越过程中凸显的死亡美学。  关键词:古希腊悲剧 死亡 死亡美学 超越  海德格尔说:“人是向死的存在。”某种程度上,“生命因死亡而美丽,因死亡而变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