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在创新教育中对中职学生的影响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hu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学生成长为创新型人才中起着重要作用。中职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技能人才的任务,更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质,成为一个跨世纪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创新教育 中职生
  一、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爱因斯坦说,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由此可见,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观察、认识和改造的程度,取决于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非智力因素不可忽视。智力是指人的各种知识能力的综合,主要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基本因素构成。而非智力因素则是指人们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等心理过程。2l世纪的人才是知识、能力和各种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可以说,拥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大学生未来走向成功的关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旦尼尔·戈尔曼花费50年的時间跟踪调查,最后完成了《情感智力》一书。书中首次使用了与智力相对应的非智力概念,并认为在对一个人成功起作用的要素中,智力因素占20%。而非智力因素占80%,个性与成就的关系远大于智能与成就的关系,继而提出了情商教育、开发非智力因素的理念。也就是说,注重和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教育的内容与任务包含和体现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创新教育的内容包含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创新教育的核心是着重研究与实施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中所采取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其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成为具有求新意识和相应的能力,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价值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从而具备创造新的成果的能力。
  创新教育的任务体现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成为整个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创新教育的任务就是根据创新原理,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系列方法与举措,从而使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在创新教育中加强对中职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个人成就的取得,智力因素的作用仅占25%。而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则占75%。中职教育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有深远影响,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中职院校应以人为本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要注重为新生创设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兴趣
  中职院校的发展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在招生过程中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特长、爱好、理想、家庭等情况。介绍学校的专业、管理、环境、就业等情况,并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努力方向和需要克服的困难等进行交流。首先要教育引导学生确定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短期内尽快完成个人角色的转换;明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自身的知识需求,拓宽知识视野,扩大知识信息量,从而树立远大理想和积极进取精神。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对于中职学生奋发学习有着显著的动力功能,它对中职学生的思维、创造、学习等智力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和激发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或缺乏兴趣,就没有学习动力和进取精神,就不可能有效地掌握知识。
  2.要注重激励和弘扬中职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个性教育的本质就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促进个体的智力、才干、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教育工作不能片面强调整体的一致性、忽视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一个人的个性与创造性是紧密相连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创造性),如果不从实际出发,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压抑个性自由,实际上就是抑制创作欲望,埋没创造性人才。这与创新教育的目标要求是背道而驰的。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去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内在的个性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和保护,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并给予热情支持、鼓舞和激励,强化其自信心,从而为学生良好的个性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内在驱动力。个性教育中,中职教师的德育教育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教师要重视情感活动,热情关爱学生。中职学生心理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各种情绪气氛的感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愉快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热情。其次,教师要正面引导,树立榜样。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多宣传“靠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而成才”的典型事例,给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和前途目标。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激励的过程是实现教师期望向学生自我期望良性发展的动态过程。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积极期望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能力的信任、发展的关心。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在积极情感作用下努力进步、体验成功,唤醒学生内心潜在的自我价值意识和奋发向上的要求,从而激励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3.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健康的心理,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着积极的激励作用;而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人,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必定会影响他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甚至会影响他的整个人生。中职生正处在心理问题的多发年龄段,在这一时期蕴涵着大量的心理矛盾冲突,比如独立意识与依赖意识,自豪感与自卑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情绪与理智,求知欲旺盛与识别能力有限,心理闭锁性与社交需要,性知识与婚恋观的矛盾等,他们往往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孤立无援”,意志脆弱,心理防线一触即溃。因此,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中职学校教育工作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一个课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通过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心理诊断治疗以及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标准,了解常见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等问题;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化解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冲突,缓解心理压力,优化心理素质,从而促中职学生人格的成熟及人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还应注重培养中职学生具备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坚强的意志、经得起失败的勇气、耐挫折的品质、开放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等良好非智力因素,为造就一代创新型人才而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春雷.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开发[J].科技信息,2008,(33):691.
  [2]仓定坤,袁东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班主任工作摭谈[J].小学教学参考,2006,(7):114.
  [3]许春生..开发非智力因素,促进素质教育[J].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张明,刘岩.学习困难学生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2):74.
  [7]向才毅,肖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76.
其他文献
1彈性势能取值和零势能面的判定  首先对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进行推导,假设存在一个弹簧,k为其劲度系数,构成如图1所示的弹簧振子。以ax为轴,原点a在ax轴上任取位置,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振子的坐标为x1,当弹簧发生某一形变后,振子的坐标设为x,根据弹性势能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振子位于x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px与振子位于原点a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pa之差ΔEp,如式(1)所示:  [ΔEp=Epx-Ep
那些杰出的、走在时代顶端的男人,往往不只是在某一行业或领域取得瞩目成绩,这份成功也包括他们在工作之外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和经营、对美的不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