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凡的世界》为视角看现状文学教育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平凡的世界》为现代文学增加了一条新的教育思路——文学阅读。书中所处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一方面激发了人们的超脱性想象能力,一方面使得文学教育趋于“内卷化”。现状文学教育就是要从感性阅读作品开始,引导人们对作品的体会由“领悟不通”向“能讲明白”乃至“清楚了解”进步,最后使得文学变成改造现实的生产力。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 文学教育 现状文学
  引言
  20世纪80年代有一股文学热潮,在当时文学阅读成了一种全民的生活习惯。在此环境下的一些文学作品,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铁凝所著的《哦,香雪》等,其中主角都是喜爱文学之人,这也是作品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本文以《平凡的世界》为视角,分析现状文学教育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文学教育中的阅读教育
  阅读教育一直都是文学教育中的重要手段,教育界对于文学教育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着重于文学教育的定义、文学教育的目标与定位、寻找文学教育的新途径与方式,比如陈平原、陈思和教育家;一是着重于梳理经典的教育机构、文学作品发表刊物及著名学者的教育思想,比如李光荣、李蕾教育家。
  这两种研究方式主要是从知识、观念层面出发的,缺少对文学教育中的阅读教育的重视,人们在作品的阅读中沉淀心灵的过程,就是感性阅读的体现。文学教育的效果如何,除了对全民阅读情况进行普查外,还可以从全民的文学阅读程度来体验。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是一部与文学阅读相关的作品,书中主角们阅读提到过的作品就很多,比如《红岩》《热爱生命》《欧也妮·葛朗台》《红与黑》《苦难的历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创业史》《白轮船》《复活》《简·爱》《艰难时世》和一些人物的传记。其中对主角孙少平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离家进城后的描写,都离不开文学阅读独有的超越性想象能力。这本书一经出版便很受人欢迎,根据农民工们最喜爱的现当代文学图书调查显示,《平凡的世界》占据第一名。在2011年的读者最喜爱图书调查中,本书排在第八名,是一本全民畅销书。但本书却很少有文学界与主流文学研究专家关注,这为现代的文学教育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书中描写的主人公作为农民进城务工的情景,使得当下很多农民工产生共鸣,形成互动。因此把作品中的文学描绘与阅读者形成共鸣,以此提高文学教育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思路。
  二、文学教育培养了超脱性想象能力
  《平凡的世界》里文学的力量使主角产生了超脱性想象能力。本书中这方面的文学教育涉及四个方面:
  首先,本书对文学教育侧重于初始文学的阅读,甚至排斥旁人的文学理解。比如书中的田晓霞借给男主角书的时候,特意让他不要阅读书前的序言,说序言都是在胡说八道。而男主角最初的文学教育来源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书中主角的遭遇极大地触动了他的心灵。他也是阅读了这本书才意识到,在他们那个山川围绕的村庄外面,有一个更大的世界,更重要的是他因此明白,人不管在何种境遇下都可以活出生命的精彩。这种阅读体验使他超脱了现实中的农村生活,对外界加以想象,这就是超脱性想象的实例。
  其次,超脱性想象又可以让读者对现实产生超脱性的注意。书中主角对外界的超脱性想象最后印证于他村庄所在的县城,逛县城让他体会到对想象的印证,甚至县城上空的煤炭味道都让他极兴奋。这种对外界的想象让他对自己所熟悉的现实中的村庄产生超脱性的注意力,之前觉得有意义的事物,现在觉得没什么特别的了,而一些之前并没有留意过的事物却又鲜活起来。原来有意义的是集市,现在觉得有意义的是学校。这是一种对周边环境的发现,文学阅读使得主角有了向内的“主体性”,才会对自己破烂的初中母校生出感慨。
  其三,文学教育有一定的生产力。书中主角在阅读一定的作品后,开始进行文学创作:给自己的同学讲故事。通过这种创作手段,使主角不再自卑,甚至有了优越感。后来主角不止向自己的同学讲,还到实地参加“革命故事的调讲会议”,从农村到县城,再到市里,主角所讲的故事不断变化,主角的视野与眼光也在不断扩大。在其高中毕业后,他已经可以用“较为长远的目光”来看待周边事情与自身,之前他认为父亲与大哥所作所为都是对的,现在却能客观地评价他们。此外,文学教育的生产力还指的是对自己命运的改变。由于文学阅读独特的超脱性想象能力,使主角不甘心只在农村里面平庸得活一辈子,他觉得远方有东西在召唤他。而这种召唤也激发出主角改变现状的勇气,使主角决定离开村庄到城里去。写到此处,路遥还举了一个没有超脱性想象的田润叶的反面例子。这种生产力在主角进城务工后也体现出来,他不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农民工,而是想象自己当了包工头之后的日子。文学教育的生产力还指的是对世界的改变:书中主角解救小翠前,脑海里就出现了之前阅读过的《白轮船》内的场景。文学阅读促使主角对弱者的同情,宁愿丢掉工作,宁愿把所有的工资都给小翠,做这些时主角一点儿都不迟疑,并且有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感。
  最后,文学教育并不影响读者进行其他的教育。书中主角不止阅读文学著作,还阅读其他类型的书籍。女主角就常提醒其不能只看小说,还要阅读经济、政治、哲学方面的书籍,并经常带《参考消息》给他看。
  三、文学教育中的内卷化现象
  文学阅读使得主角对现实有了超脱性的想象,促使他离开偏远的家乡进城寻找更大的世界。在进城之后,主角虽然坚持夜晚读书,以保持与外界世界的精神联系。但这种超脱性的想象能力开始变化,缺少了对现实的批评能力。文学教育产生的生产力、对现实的改造能力慢慢消失,文学阅读逐渐趋向于消遣化,这就是文学教育中的内卷化现象。
  内卷化现象首先体现在主角没有了讲故事的能力。萝卜花讲的故事不具有文学价值,多是意淫所想。这种由于压抑自身情欲而产生的释放性快感的故事,没有一点精神超脱性。萝卜花讲故事中讲错了一个厂名,主角不禁开口纠正,这也是书中描写主角唯一参与讲故事的环节,值得探究。在农民工讲故事的时候,主角虽然一直在沉默,但这种不禁开口的状态也深深体现了主角压抑自己讲故事的冲动。曾经很擅长讲故事的主角在面对农民工时却沉默了,主角当晚失眠,一直都睡不着,这处描写生动刻画了主角无法再讲故事的痛苦,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其他文献
对50例患者行脑循环动力学(CVA)、血气分析、血流变学、纤维蛋白原(F)的检测,正常对照组30例行CVA检测,分别列表对照分析.结果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肺心病组较COPD组、缓解期患者
2005年10月~2007年10月,我们对10例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皮试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采用脱敏疗法,注射L—ASP,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文学经典之一。这部悲剧不仅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塑造和刻画了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还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
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我们对86例轻中度脂肪肝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86例,男60例、女26例,年龄24~58岁,均在健康查体中发现肝功
2000年6月以来,我们共收治精神病并发脑梗死患者11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例,男4例,女7例,46~67岁,平均56.5±8岁。既往均无糖尿病、心脏病,并排除出
近年来,我们应用尿激酶(UK)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50例,经精心护理,取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