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介:吴如林,江苏省海安职业教育中心,中学高级教师,校长、书记。
摘要:适切社会的发展要求,中职教育同样需要培植创新型人才。如何打造中职创新型人才,文章基于中职教育特点,探索以“岗位、座位、工位”“三位一体”有效培植中职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从而搭建中职创新型人才培植新框架。
关键词:中职教育;三位一体;创新;人才培植
现代中职教育是着重传授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实用知识和技能,以培植中级技能型人才为主的专业性教育,它与创新教育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创新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植,即追求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培植,是现代中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最本质的体现,中职教育受教育群体的素质本身就应该而且必须包含创新素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受过良好的职业训练,具有一技之长,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与重视,所以中职教育除了要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外,更要注重培植中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这些基本认识,文章试图以“岗位、座位、工位”“三位一体”培植中职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从而搭建中职创新型人才培植新框架,打造中职创新型人才。
以“岗位”为目标培植中职生创新人格
“岗位”是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取向,中职教育也是就业教育,以“岗位”为目标,侧重从知、情、意、行四方面入手,对中职学生心理结构进行改造、重塑和升华,可使中职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求,为其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从而培植中职学生的创新人格。
1.加强认知教育明“知”
形成以科学精神为内蕴的人生观、世界观,这是创新人格教育的主旋律,创新活动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开拓性,需要创新者具有崇高的追求与远大目标,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职业观是中职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原动力。为此可通过科学的理论武装中职学生,有计划地开设职业道德以及就业与创业指导之类的课程和讲座,帮助中职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和岗位的平等观、平凡岗位的荣誉观等等,使中职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荣誉和价值并不在于其岗位的好坏,而在于其对社会的奉献和贡献,积极引导中职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立志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加强情感教育生“情”
积极的情绪是灵感产生的重要条件,它能够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提高创新效率。中职学生同样具有丰富的情感世界,为此可通过高尚的情操塑造中职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如校园网、广播站、电视台、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就我国新气候和新背景下不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开展广泛的宣传,或是在社会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贡献的英模人物事迹的宣传学习,或是更接近中职学生实际的职校毕业生的典型事迹,如对江苏职教科研中心所编的《路在脚下》一书中优秀毕业生的宣传学习等,用他们高尚的形象和情操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召唤激励中职学生,使之认识到在平凡的岗位上通过创造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从而萌发中职学生“敬岗、爱岗、乐岗”的意识。
3.加强意志教育强“意”
意志与创新水平的发挥有着密切关系,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才敢于攀登,结出创新之果。为此可通过丰富的精神充实中职学生,培植中职学生的敬业精神、刻苦精神、负责精神、自强精神和竞争精神。教育中职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真正掌握技术,实现一专多能。有意识地让中职学生吃苦耐劳,使其兢兢业业,勤学苦练,磨炼艰苦奋斗的意志。培植中职学生严谨、严肃、严格、严密的态度,教育中职学生报废一个工件就意味着浪费了劳动成果甚至是市场的丧失。针对一些中职学生做工件时开始不合格就容易产生畏难、急躁或厌烦之意,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挫折教育,使其坚定信念、自强不息。教育中职学生适应时代发展,不“竞”则退,时时促进中职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4.加强自我教育控“行”
开展创新活动,创新者必须具有正确的实践认识,有较强的实践调控和实现的能力。为此可通过宽泛的实践锻炼中职学生,一方面充分利用专业实践基地,给中职学生预备某个“岗位”,让中职学生直接参与或独立进行基地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了解产品成本和利润、价格和消耗、质量和数量等方面的关系,使中职学生认识到扮演好社会角色的不易。另一方面让中职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尝试某个“岗位”,感受到“岗位”中的甘苦,从而学会调控自己的实践行为。
以“座位”为中心培植中职生创新思维
“座位”是中职学生求知的“大本营”,以“座位”为中心,侧重从师生关系、课程架构、教学模式、学业评价四方面入手,可以营造创新思维的环境,打破创新思维的束缚,促进创新思维的生成,形成创新思维的导向,从而培植中职学生的创新思维。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这主要是利于营造中职学生创新思维的环境。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而这种安全和自由是建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能凸现良好的教育环境。传统的操纵——依附式的师生关系不利于中职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可以通过建立“三全”即全面、全程、全员关爱中职学生的制度建立起民主、平等、伙伴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全面”是指每一位教职工都要对中职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践、就业等方面全方位关爱;“全程”是指一位教职工从每一位中职学生进校到走上社会期间不间断关爱;“全员”是指每一位教职工都有责任和义务对每一位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予以最大的关爱。通过这“三全”式的关爱,给中职学生营构一种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精神世界,从而活跃和激荡中职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中职学生的个性。
2.构建新型课程架构
这主要是利于打破中职学生创新思维的束缚。课程是教学的载体,中职教育要发展中职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要有相适应的课程架构。根据中职教育的需求,从有利于中职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出发,公共课体现基础性、工具性、发展性,德育课体现针对性、渗透性、有效性,文化课体现浅显性、生活性、宽泛性,专业课体现“三以一化”性,即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构建综合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课程目标关联职业需求,课程内容关联职业能力,课程实施关联职业活动,课程评价关联职业素质,课程管理关联职业标准。基于课程改革给中职学生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其创新思维的能动性。
3.构建新型教学策略
这主要是利于促进中职学生创新思维的生成。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可建立“分类定向、分步探疑、分向反馈、分层习练”这一有利于中职学生创新思维的“四分”教学策略。分类定向主要指根据中职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水平把其划分为后等生、中等生与优等生三类,应对这三类学生,帮助制定和明晰各自能达成的目标,即设计出从易到难的三级梯度目标: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体验目标。分步探疑主要指围绕教学目标的实施,根据中职学生的可接受性程度,把教学内容逐步分解成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化的教学内容的推进按照由易到难的程度,相应分成大步子、中步子、小步子三种步子的思维节奏予以层次化化解,让学生于逐步探疑中思维呈以螺旋式升级。分向反馈主要指对中职学生学习活动的反应即其对问题的所思、所答进行现堂诊断评价,告诉他们学习的恰当、充分、改进和正确的程度,或是单向反馈,或是双向反馈,或是多向反馈,与反馈中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调控后继学习行为。分层习练主要指应对三类不同层次的中职学生对其每一堂课的习得结果进行分层习练及时消化巩固,实现课课有得。通过这一策略,不但能巩固中职学生的基础力,而且能提升中职学生的发展力,激发中职学生的创新力。
4.构建新型学业评价
这主要是利于形成中职学生创新思维的导向。在中职学生学业评价中,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以承认和尊重中职学生的个性为前提,用多样化的的尺度,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中职学生。一方面在中职学生正常的课业学习和测试中,提倡思路有新意,学习方法有创新;另一方面鼓励中职学生通过参加多种发明创造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在评价中增加肯定创新意识、褒奖创新实绩的指数,并使其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对不同层次的中职学生采用不同的客观标准,即分层评价,以消除用同一标准衡量中职学生的弊端,使中职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更利于激发中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以“工位”为平台培植中职生创新技能
“工位”是中职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之地,这也是中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以“工位”为平台,侧重从科技专题、技能比武、专业实践、创业扶持四方面入手,可对中职学生的创新技能加以引导、激励、夯实和开发,从而培植中职学生的创新技能。
1.通过科技专题引导
科技创新对中职学生来说并不显得高高在上,通过科技专题引导,开发中职学生创新潜能,让中职学生同样能获得创技创新成功。一方面可定期举办传统的活动——科技节,通过举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系列评比,以极大地激发中职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另一方面教师可引领中职学生在科技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2.通过技能比武激励
为了给中职学生一个展现自我专业技能的机会,发展中职学生开发专业产品的技能,可定期举行特色活动——技能大比武,为中职学生搭建培植创新技能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中职学生们可一展创新才能,不论是电子产品的开发、网页的制作、时装的设计还是烹饪技艺的推陈出新等等,都能充分展现中职学生的风采,并产生良好的社会声誉。
3.通过专业实践夯实
由于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人们的职业能力构成也必将有大的改变,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能形成新方案、新产品、新创意,这方面的能力要求将凸显出来,创新技能日益成为职业能力中关键部分,而这种技能的形成与培植与中职学生的专业实践无疑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专业实践环节可为中职学生营造出一个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环境,将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办产业、关联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实际困难与具体问题交给中职学生和老师共同解决,以之培植中职学生的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
4.通过创业扶持开发
培植中职学生创新技能,鼓励和扶持中职学生创业也不失为培植中职学生创新技能的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扶持中职学生承包学校部分生产实习基地,或是走上社会生产经营,使之能有效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并能创造性地解决产品经营、开发中的难题,在创业征程中,中职学生的创新技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创造潜能能得到最大的开发。
总之,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和中职学生的实际,让中职学生立足“岗位”、“座位”和“工位”,“三位一体”可有效地培植中职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从而培植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实践证明:只要中职人共同精心浇灌培育,中职教育创新之树同样会枝繁叶茂,花艳果硕。
参考文献
[1]吴如林,沈志美.“五位一体”构建职中德育工作新网络[J].中国德育,2002,(12).
[2]杨小靖.对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评论,2001,(4).
[3]强光峰.创新教育要结合现实贴近市场[N].中国教育报,2006-10-9.
[4]杨九俊,吴永军.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5]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摘要:适切社会的发展要求,中职教育同样需要培植创新型人才。如何打造中职创新型人才,文章基于中职教育特点,探索以“岗位、座位、工位”“三位一体”有效培植中职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从而搭建中职创新型人才培植新框架。
关键词:中职教育;三位一体;创新;人才培植
现代中职教育是着重传授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实用知识和技能,以培植中级技能型人才为主的专业性教育,它与创新教育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创新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植,即追求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培植,是现代中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最本质的体现,中职教育受教育群体的素质本身就应该而且必须包含创新素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受过良好的职业训练,具有一技之长,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与重视,所以中职教育除了要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外,更要注重培植中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这些基本认识,文章试图以“岗位、座位、工位”“三位一体”培植中职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从而搭建中职创新型人才培植新框架,打造中职创新型人才。
以“岗位”为目标培植中职生创新人格
“岗位”是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取向,中职教育也是就业教育,以“岗位”为目标,侧重从知、情、意、行四方面入手,对中职学生心理结构进行改造、重塑和升华,可使中职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求,为其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从而培植中职学生的创新人格。
1.加强认知教育明“知”
形成以科学精神为内蕴的人生观、世界观,这是创新人格教育的主旋律,创新活动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开拓性,需要创新者具有崇高的追求与远大目标,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职业观是中职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原动力。为此可通过科学的理论武装中职学生,有计划地开设职业道德以及就业与创业指导之类的课程和讲座,帮助中职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和岗位的平等观、平凡岗位的荣誉观等等,使中职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荣誉和价值并不在于其岗位的好坏,而在于其对社会的奉献和贡献,积极引导中职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立志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加强情感教育生“情”
积极的情绪是灵感产生的重要条件,它能够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提高创新效率。中职学生同样具有丰富的情感世界,为此可通过高尚的情操塑造中职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如校园网、广播站、电视台、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就我国新气候和新背景下不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开展广泛的宣传,或是在社会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贡献的英模人物事迹的宣传学习,或是更接近中职学生实际的职校毕业生的典型事迹,如对江苏职教科研中心所编的《路在脚下》一书中优秀毕业生的宣传学习等,用他们高尚的形象和情操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召唤激励中职学生,使之认识到在平凡的岗位上通过创造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从而萌发中职学生“敬岗、爱岗、乐岗”的意识。
3.加强意志教育强“意”
意志与创新水平的发挥有着密切关系,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才敢于攀登,结出创新之果。为此可通过丰富的精神充实中职学生,培植中职学生的敬业精神、刻苦精神、负责精神、自强精神和竞争精神。教育中职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真正掌握技术,实现一专多能。有意识地让中职学生吃苦耐劳,使其兢兢业业,勤学苦练,磨炼艰苦奋斗的意志。培植中职学生严谨、严肃、严格、严密的态度,教育中职学生报废一个工件就意味着浪费了劳动成果甚至是市场的丧失。针对一些中职学生做工件时开始不合格就容易产生畏难、急躁或厌烦之意,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挫折教育,使其坚定信念、自强不息。教育中职学生适应时代发展,不“竞”则退,时时促进中职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4.加强自我教育控“行”
开展创新活动,创新者必须具有正确的实践认识,有较强的实践调控和实现的能力。为此可通过宽泛的实践锻炼中职学生,一方面充分利用专业实践基地,给中职学生预备某个“岗位”,让中职学生直接参与或独立进行基地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了解产品成本和利润、价格和消耗、质量和数量等方面的关系,使中职学生认识到扮演好社会角色的不易。另一方面让中职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尝试某个“岗位”,感受到“岗位”中的甘苦,从而学会调控自己的实践行为。
以“座位”为中心培植中职生创新思维
“座位”是中职学生求知的“大本营”,以“座位”为中心,侧重从师生关系、课程架构、教学模式、学业评价四方面入手,可以营造创新思维的环境,打破创新思维的束缚,促进创新思维的生成,形成创新思维的导向,从而培植中职学生的创新思维。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这主要是利于营造中职学生创新思维的环境。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而这种安全和自由是建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能凸现良好的教育环境。传统的操纵——依附式的师生关系不利于中职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可以通过建立“三全”即全面、全程、全员关爱中职学生的制度建立起民主、平等、伙伴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全面”是指每一位教职工都要对中职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践、就业等方面全方位关爱;“全程”是指一位教职工从每一位中职学生进校到走上社会期间不间断关爱;“全员”是指每一位教职工都有责任和义务对每一位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予以最大的关爱。通过这“三全”式的关爱,给中职学生营构一种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精神世界,从而活跃和激荡中职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中职学生的个性。
2.构建新型课程架构
这主要是利于打破中职学生创新思维的束缚。课程是教学的载体,中职教育要发展中职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要有相适应的课程架构。根据中职教育的需求,从有利于中职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出发,公共课体现基础性、工具性、发展性,德育课体现针对性、渗透性、有效性,文化课体现浅显性、生活性、宽泛性,专业课体现“三以一化”性,即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构建综合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课程目标关联职业需求,课程内容关联职业能力,课程实施关联职业活动,课程评价关联职业素质,课程管理关联职业标准。基于课程改革给中职学生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其创新思维的能动性。
3.构建新型教学策略
这主要是利于促进中职学生创新思维的生成。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可建立“分类定向、分步探疑、分向反馈、分层习练”这一有利于中职学生创新思维的“四分”教学策略。分类定向主要指根据中职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水平把其划分为后等生、中等生与优等生三类,应对这三类学生,帮助制定和明晰各自能达成的目标,即设计出从易到难的三级梯度目标: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体验目标。分步探疑主要指围绕教学目标的实施,根据中职学生的可接受性程度,把教学内容逐步分解成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化的教学内容的推进按照由易到难的程度,相应分成大步子、中步子、小步子三种步子的思维节奏予以层次化化解,让学生于逐步探疑中思维呈以螺旋式升级。分向反馈主要指对中职学生学习活动的反应即其对问题的所思、所答进行现堂诊断评价,告诉他们学习的恰当、充分、改进和正确的程度,或是单向反馈,或是双向反馈,或是多向反馈,与反馈中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调控后继学习行为。分层习练主要指应对三类不同层次的中职学生对其每一堂课的习得结果进行分层习练及时消化巩固,实现课课有得。通过这一策略,不但能巩固中职学生的基础力,而且能提升中职学生的发展力,激发中职学生的创新力。
4.构建新型学业评价
这主要是利于形成中职学生创新思维的导向。在中职学生学业评价中,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以承认和尊重中职学生的个性为前提,用多样化的的尺度,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中职学生。一方面在中职学生正常的课业学习和测试中,提倡思路有新意,学习方法有创新;另一方面鼓励中职学生通过参加多种发明创造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在评价中增加肯定创新意识、褒奖创新实绩的指数,并使其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对不同层次的中职学生采用不同的客观标准,即分层评价,以消除用同一标准衡量中职学生的弊端,使中职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更利于激发中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以“工位”为平台培植中职生创新技能
“工位”是中职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之地,这也是中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以“工位”为平台,侧重从科技专题、技能比武、专业实践、创业扶持四方面入手,可对中职学生的创新技能加以引导、激励、夯实和开发,从而培植中职学生的创新技能。
1.通过科技专题引导
科技创新对中职学生来说并不显得高高在上,通过科技专题引导,开发中职学生创新潜能,让中职学生同样能获得创技创新成功。一方面可定期举办传统的活动——科技节,通过举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系列评比,以极大地激发中职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另一方面教师可引领中职学生在科技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2.通过技能比武激励
为了给中职学生一个展现自我专业技能的机会,发展中职学生开发专业产品的技能,可定期举行特色活动——技能大比武,为中职学生搭建培植创新技能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中职学生们可一展创新才能,不论是电子产品的开发、网页的制作、时装的设计还是烹饪技艺的推陈出新等等,都能充分展现中职学生的风采,并产生良好的社会声誉。
3.通过专业实践夯实
由于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人们的职业能力构成也必将有大的改变,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能形成新方案、新产品、新创意,这方面的能力要求将凸显出来,创新技能日益成为职业能力中关键部分,而这种技能的形成与培植与中职学生的专业实践无疑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专业实践环节可为中职学生营造出一个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环境,将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办产业、关联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实际困难与具体问题交给中职学生和老师共同解决,以之培植中职学生的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
4.通过创业扶持开发
培植中职学生创新技能,鼓励和扶持中职学生创业也不失为培植中职学生创新技能的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扶持中职学生承包学校部分生产实习基地,或是走上社会生产经营,使之能有效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并能创造性地解决产品经营、开发中的难题,在创业征程中,中职学生的创新技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创造潜能能得到最大的开发。
总之,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和中职学生的实际,让中职学生立足“岗位”、“座位”和“工位”,“三位一体”可有效地培植中职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从而培植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实践证明:只要中职人共同精心浇灌培育,中职教育创新之树同样会枝繁叶茂,花艳果硕。
参考文献
[1]吴如林,沈志美.“五位一体”构建职中德育工作新网络[J].中国德育,2002,(12).
[2]杨小靖.对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评论,2001,(4).
[3]强光峰.创新教育要结合现实贴近市场[N].中国教育报,2006-10-9.
[4]杨九俊,吴永军.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5]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