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鲁迅演讲的艺术是多方面的。鲁迅演讲在选题、标题和点题上颇具匠心,艺术高超,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鲁迅演讲 选题 标题 点题 艺术
在中国现代史上,鲁迅无疑是一位极具号召力的特色鲜明的演讲家。现在存世的鲁迅演讲辞,得到公认的比较完整的总计16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均全文收录。这些篇什,首先通过口头演说发表,然后在他人记录基础上经过鲁迅本人的校改、订正和润饰。本文以此为蓝本和范围,就鲁迅演讲的选题、标题和点题艺术作一番探讨。
一、选题艺术:直面现实,既广且深
鲁迅的演讲艺术,首先体现在他演讲的选题上,足以见出他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三位一体、高出众人、特立独行的选题艺术。简言之,其演讲选题能够直面现实,范围广泛,然而又紧紧聚焦于他终其一生求解的国民性问题。
鲁迅演讲所涉及的题材、内容,显然是广泛的。例如,关于社会经济制度变革及妇女解放(《娜拉走后怎样》)、天才与民众(《未有天才之前》)、改革与破坏(《记谈话》)、革命文学(《革命时代的文学》)、文艺与政治(《文艺与政治的歧途》)、青年的使命(《无声的中国》《老调子已经唱完》等)、知识分子(《关于知识阶级》)、左倾的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上海文艺之一瞥》《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等)、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等)、读书方法(《读书杂谈》)等等问题,在其演讲中都有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剀切而又形象的创造性表达。
鲁迅的上述演讲均为应邀而作,有的甚至推托多次而不得只能前去演讲。他的这些选题,都是敢于直面现实的,哪怕在白色恐怖之中的广州滞留时期他也没有消极地回避现实,而是如《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一样巧妙地借题发挥、借古讽今。所有这些演讲,都凝聚着鲁迅作为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智慧才情,特别是对改造国民性的至死不渝的关怀。即使像《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这样的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演讲,也不例外。他在这次演讲中提到:
叙张生和莺莺到后来终于团圆了。这因为中国人底心理,是很喜欢团圆的,所以必至于如此,大概人生现实底缺陷,中国人也很知道,但不愿意说出来;因为一说出来,就要发生“怎样补救这缺点”的问题,或者免不了要烦闷,要改良,事情就麻烦了。而中国人不大喜欢麻烦和烦闷,现在倘在小说里叙了人生底缺陷,便要使读者感着不快。所以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里往往给他团圆;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互相骗骗。——这实在是关于国民性底问题。
鲁迅的演讲,无论其选题,还是实际内容,绝不仅仅是名人的侃谈,也不仅仅是学问的指点,就其根底而言更多的是“一个思想家和革命家对中国历史的与现实的深思与批判”。
演讲研究表明:演讲的“题目有大小的分别,又有轻重的分别,演讲者要选择大小合度的题目,同时又要随时随地随人,选择轻重得宜的题目。”仰赖醇厚的学养、渊博的见识、深广的阅历,鲁迅演讲,有备而来,有感而发,选题从不重复,其大小拿捏合度,轻重把握适宜,因而才能在具体演讲时从不发虚言空话,紧密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明情况,每一次都能叩击聆听者的心扉,引起共鸣,获得启迪。可以说,鲁迅高超的选题艺术为其演讲大受欢迎,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标题艺术:聚焦传神,摇曳多姿
李燕杰在《演讲美学初探》中提到演讲题目“可以起到传神的作用”。鲁迅的标题超拔于其上,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概括朴实的标题,如《读书杂谈》《记谈话》《今春的两种感想》《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等,谦逊地表明演讲或为杂谈,或为谈话,或为感想,或为概观,或为意见,不以堂皇、唬人的演讲自居。
简洁醒目的标题,突出主题者有之,如《革命时代的文学》《关于知识阶级》《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设问或暗含设问的标题,引发思考者有之,如《娜拉走后怎样》《未有天才之前》;比喻象征的标题,警策深刻者有之,如《文艺与政治的歧途》《无声的中国》《老调子已经唱完》《上海文艺之一瞥》。这些聚焦于当时热门的话题、听众关注度高的话题,颇能吸引听众,有收魂摄魄之效。
奇特别致的标题如《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以学术化的标题掩护借古讽今的主题。自立“帮忙文学”、“帮闲文学”等新词,演讲《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于对比之中隐含主题。
凡此种种,表明鲁迅演讲的众多标题风格多样,摇曳生姿,堪称至善至美。
三、点题艺术:亲切自然,不拘一格
演讲之中,如何点题,其效果也有高下优劣。鲁迅的演讲收放自如,点题艺术特色是亲切自然,不拘一格,能够加深听众印象,增强演讲效果。纵观《鲁迅全集》收录的这16篇演讲辞,除了必要的过渡、铺垫,全都是尽速入题,并且在必要的时候,收尾还要总结点题。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的如《娜拉走后怎样》《上海文艺之一瞥》《革命时代的文学》《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等。《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开篇点题:“我今天所讲的,就是黑板上写着的这样一个题目。”这个题目本身是有些特别的,说起来也有些绕。如此开头并点题,简明而又能够收拢听众的注意力。《老调子已经唱完》劈头就说:“今天所讲的题目是‘老调子已经唱完’;初看似乎有些离奇,其实是并不奇怪的。”
必要的过渡、铺垫后尽速入题的相对略多一些。《未有天才之前》开头简叙不得不来此演讲的缘由之后,直奔主题,谈论文艺界对天才的产生之呼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天才究竟有没有?也许有着罢,然而我们和别人都没有见。倘使据了见闻,就可以说没有;不但天才,还有使天才得以生长的民众。”《记谈话》开头简叙自己昨晚校对译作《工人绥惠略夫》睡得太迟、想事想得太乱,到演讲的时候都还没有很醒、还是很混乱,所以恐怕不能有什么多的话可说。一番铺垫一番客套之后,从“提到我翻译《工人绥惠略夫》的历史,倒有点有趣”开始入题,侃侃而谈。《无声的中国》在谦虚、致谢等客套之后,直接亮出题目:“我现在所讲的题目是:《无声的中国》。”《读书杂谈》先简叙演讲来由,然后话锋一转:“不过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讲。”接着话锋再转,进入正题:“忽而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是我个人的意见,姑且供诸君的参考,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演讲。”《关于知识阶级》先一句话简叙自己到上海并无特别意义,再一句话带过自己没有什么学问和思想可以贡献给听众,然后又一句话讲明自己不得不来演讲的缘由。接着,用极简的语言表明自己对演讲的态度,谦称自己不会演讲,只能随便一谈,想对于知识阶级发表一点个人的意见,并强调“只是我并不是站在引导者的地位”。类似的还有《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等。 首尾都点题的有《文艺与政治的歧途》和《今春的两种感想》等。前者劈头就讲自己对演讲的态度和来此演讲的缘由,在说明自己“没有整篇的鸿论,也没有高明的见解,只能讲讲我近来所想到的”之后,就直接点题:“我每每觉到文艺和政治时时在冲突之中,文艺和革命原不是相反的,两者之间,倒有不安于现状的同一。”演讲结束时,再一次点题:“今天所讲的,就是这么一点点,给它一个题目,叫做……《文艺与政治的歧途》。”后者则从自己来北平奔忙匆匆未顾得及给青年们带礼物说起,强调“上海与北平不同,在上海所感到的,在北平未必感到”。然后正式入题:“今天又没豫备什么,就随便谈谈吧。”演讲末尾,鲁迅为加深印象,从今春的两种感想中简明总结道:“我希望一般人不要只注意在近身的问题,或地球以外的问题,社会上实际问题是也要注意些才好。”
综观鲁迅演讲的点题形式、内容和时机,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如朋友聊天般亲切,行乎其所当行,止乎其所当止。
与鲁迅的学术文本、文学文本和杂感创作相比,鲁迅的演讲,作为其重要的社会活动,既是他介入社会和时代的重要方式,也以其独特、鲜活、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参与构建了鲁迅的历史形象。鲁迅演讲的选题、标题和点题艺术只是鲁迅的演讲艺术的一个方面,鲁迅演讲艺术的研究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
[本文系湖南省2012年度高校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鲁迅的演讲思想与艺术研究》(课题编号:12C1041)和益阳市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2012年度立项课题《鲁迅演讲观和演讲艺术研究》(课题编号:2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26页.
[2]鲁迅,阎晶明.鲁迅演讲集[M].漓江出版社,2001年11月,编选者前言第1页.
[3]刘德强.演讲名篇鉴赏辞典(增补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第809页.
[4]李燕杰.大道有言——李燕杰演讲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286页.
[5][8][10]鲁迅.鲁迅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523页,第374—375页,第457页.
[6][12][13]鲁迅.鲁迅全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21页,第115—122页,第407—410页.
[7]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74页.
[9]鲁迅.鲁迅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1页.
[11]鲁迅.鲁迅全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23页.
[14]贾海宁. 广场上的呐喊——鲁迅演讲及演讲辞创作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4月.
(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关键词:鲁迅演讲 选题 标题 点题 艺术
在中国现代史上,鲁迅无疑是一位极具号召力的特色鲜明的演讲家。现在存世的鲁迅演讲辞,得到公认的比较完整的总计16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均全文收录。这些篇什,首先通过口头演说发表,然后在他人记录基础上经过鲁迅本人的校改、订正和润饰。本文以此为蓝本和范围,就鲁迅演讲的选题、标题和点题艺术作一番探讨。
一、选题艺术:直面现实,既广且深
鲁迅的演讲艺术,首先体现在他演讲的选题上,足以见出他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三位一体、高出众人、特立独行的选题艺术。简言之,其演讲选题能够直面现实,范围广泛,然而又紧紧聚焦于他终其一生求解的国民性问题。
鲁迅演讲所涉及的题材、内容,显然是广泛的。例如,关于社会经济制度变革及妇女解放(《娜拉走后怎样》)、天才与民众(《未有天才之前》)、改革与破坏(《记谈话》)、革命文学(《革命时代的文学》)、文艺与政治(《文艺与政治的歧途》)、青年的使命(《无声的中国》《老调子已经唱完》等)、知识分子(《关于知识阶级》)、左倾的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上海文艺之一瞥》《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等)、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等)、读书方法(《读书杂谈》)等等问题,在其演讲中都有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剀切而又形象的创造性表达。
鲁迅的上述演讲均为应邀而作,有的甚至推托多次而不得只能前去演讲。他的这些选题,都是敢于直面现实的,哪怕在白色恐怖之中的广州滞留时期他也没有消极地回避现实,而是如《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一样巧妙地借题发挥、借古讽今。所有这些演讲,都凝聚着鲁迅作为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智慧才情,特别是对改造国民性的至死不渝的关怀。即使像《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这样的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演讲,也不例外。他在这次演讲中提到:
叙张生和莺莺到后来终于团圆了。这因为中国人底心理,是很喜欢团圆的,所以必至于如此,大概人生现实底缺陷,中国人也很知道,但不愿意说出来;因为一说出来,就要发生“怎样补救这缺点”的问题,或者免不了要烦闷,要改良,事情就麻烦了。而中国人不大喜欢麻烦和烦闷,现在倘在小说里叙了人生底缺陷,便要使读者感着不快。所以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里往往给他团圆;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互相骗骗。——这实在是关于国民性底问题。
鲁迅的演讲,无论其选题,还是实际内容,绝不仅仅是名人的侃谈,也不仅仅是学问的指点,就其根底而言更多的是“一个思想家和革命家对中国历史的与现实的深思与批判”。
演讲研究表明:演讲的“题目有大小的分别,又有轻重的分别,演讲者要选择大小合度的题目,同时又要随时随地随人,选择轻重得宜的题目。”仰赖醇厚的学养、渊博的见识、深广的阅历,鲁迅演讲,有备而来,有感而发,选题从不重复,其大小拿捏合度,轻重把握适宜,因而才能在具体演讲时从不发虚言空话,紧密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明情况,每一次都能叩击聆听者的心扉,引起共鸣,获得启迪。可以说,鲁迅高超的选题艺术为其演讲大受欢迎,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标题艺术:聚焦传神,摇曳多姿
李燕杰在《演讲美学初探》中提到演讲题目“可以起到传神的作用”。鲁迅的标题超拔于其上,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概括朴实的标题,如《读书杂谈》《记谈话》《今春的两种感想》《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等,谦逊地表明演讲或为杂谈,或为谈话,或为感想,或为概观,或为意见,不以堂皇、唬人的演讲自居。
简洁醒目的标题,突出主题者有之,如《革命时代的文学》《关于知识阶级》《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设问或暗含设问的标题,引发思考者有之,如《娜拉走后怎样》《未有天才之前》;比喻象征的标题,警策深刻者有之,如《文艺与政治的歧途》《无声的中国》《老调子已经唱完》《上海文艺之一瞥》。这些聚焦于当时热门的话题、听众关注度高的话题,颇能吸引听众,有收魂摄魄之效。
奇特别致的标题如《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以学术化的标题掩护借古讽今的主题。自立“帮忙文学”、“帮闲文学”等新词,演讲《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于对比之中隐含主题。
凡此种种,表明鲁迅演讲的众多标题风格多样,摇曳生姿,堪称至善至美。
三、点题艺术:亲切自然,不拘一格
演讲之中,如何点题,其效果也有高下优劣。鲁迅的演讲收放自如,点题艺术特色是亲切自然,不拘一格,能够加深听众印象,增强演讲效果。纵观《鲁迅全集》收录的这16篇演讲辞,除了必要的过渡、铺垫,全都是尽速入题,并且在必要的时候,收尾还要总结点题。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的如《娜拉走后怎样》《上海文艺之一瞥》《革命时代的文学》《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等。《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开篇点题:“我今天所讲的,就是黑板上写着的这样一个题目。”这个题目本身是有些特别的,说起来也有些绕。如此开头并点题,简明而又能够收拢听众的注意力。《老调子已经唱完》劈头就说:“今天所讲的题目是‘老调子已经唱完’;初看似乎有些离奇,其实是并不奇怪的。”
必要的过渡、铺垫后尽速入题的相对略多一些。《未有天才之前》开头简叙不得不来此演讲的缘由之后,直奔主题,谈论文艺界对天才的产生之呼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天才究竟有没有?也许有着罢,然而我们和别人都没有见。倘使据了见闻,就可以说没有;不但天才,还有使天才得以生长的民众。”《记谈话》开头简叙自己昨晚校对译作《工人绥惠略夫》睡得太迟、想事想得太乱,到演讲的时候都还没有很醒、还是很混乱,所以恐怕不能有什么多的话可说。一番铺垫一番客套之后,从“提到我翻译《工人绥惠略夫》的历史,倒有点有趣”开始入题,侃侃而谈。《无声的中国》在谦虚、致谢等客套之后,直接亮出题目:“我现在所讲的题目是:《无声的中国》。”《读书杂谈》先简叙演讲来由,然后话锋一转:“不过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讲。”接着话锋再转,进入正题:“忽而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是我个人的意见,姑且供诸君的参考,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演讲。”《关于知识阶级》先一句话简叙自己到上海并无特别意义,再一句话带过自己没有什么学问和思想可以贡献给听众,然后又一句话讲明自己不得不来演讲的缘由。接着,用极简的语言表明自己对演讲的态度,谦称自己不会演讲,只能随便一谈,想对于知识阶级发表一点个人的意见,并强调“只是我并不是站在引导者的地位”。类似的还有《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等。 首尾都点题的有《文艺与政治的歧途》和《今春的两种感想》等。前者劈头就讲自己对演讲的态度和来此演讲的缘由,在说明自己“没有整篇的鸿论,也没有高明的见解,只能讲讲我近来所想到的”之后,就直接点题:“我每每觉到文艺和政治时时在冲突之中,文艺和革命原不是相反的,两者之间,倒有不安于现状的同一。”演讲结束时,再一次点题:“今天所讲的,就是这么一点点,给它一个题目,叫做……《文艺与政治的歧途》。”后者则从自己来北平奔忙匆匆未顾得及给青年们带礼物说起,强调“上海与北平不同,在上海所感到的,在北平未必感到”。然后正式入题:“今天又没豫备什么,就随便谈谈吧。”演讲末尾,鲁迅为加深印象,从今春的两种感想中简明总结道:“我希望一般人不要只注意在近身的问题,或地球以外的问题,社会上实际问题是也要注意些才好。”
综观鲁迅演讲的点题形式、内容和时机,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如朋友聊天般亲切,行乎其所当行,止乎其所当止。
与鲁迅的学术文本、文学文本和杂感创作相比,鲁迅的演讲,作为其重要的社会活动,既是他介入社会和时代的重要方式,也以其独特、鲜活、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参与构建了鲁迅的历史形象。鲁迅演讲的选题、标题和点题艺术只是鲁迅的演讲艺术的一个方面,鲁迅演讲艺术的研究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
[本文系湖南省2012年度高校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鲁迅的演讲思想与艺术研究》(课题编号:12C1041)和益阳市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2012年度立项课题《鲁迅演讲观和演讲艺术研究》(课题编号:2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26页.
[2]鲁迅,阎晶明.鲁迅演讲集[M].漓江出版社,2001年11月,编选者前言第1页.
[3]刘德强.演讲名篇鉴赏辞典(增补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第809页.
[4]李燕杰.大道有言——李燕杰演讲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286页.
[5][8][10]鲁迅.鲁迅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523页,第374—375页,第457页.
[6][12][13]鲁迅.鲁迅全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21页,第115—122页,第407—410页.
[7]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74页.
[9]鲁迅.鲁迅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1页.
[11]鲁迅.鲁迅全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23页.
[14]贾海宁. 广场上的呐喊——鲁迅演讲及演讲辞创作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4月.
(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