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底期末,又到了新一年培训班的“续费期”。在对孩子教育这件事上,不少家长很舍得投入。据媒体报道,在杭州下沙,一位从事行政工作的王女士收到了孩子培训班的续费通知,一下子通過网络转账了四万多元。有教师认为,培训班太多太杂效果并不好,要从中选择孩子真正感兴趣有潜力的课程,有所规划。在续费时不要盲目,也要有所考虑。
新的一年到底为孩子续多少培训费用合适,这与家长的经济实力有关,某种程度上更是由家长的教育观念决定,而并非是交得越多越好。一来,为孩子报太多的班,不仅可能累坏孩子,教育效果也往往适得其反;二来,近年来一些教育机构跑路的事情时有发生,一次性交费太多,实际上也是一种经济上的“冒险”。
但是,合理、稳健地为孩子续培训费用,又不仅仅只需要家长的慎重可以决策。中小学课外培训市场的整体生态如何,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大背景。此前有机构统计,2016年我国中小学辅导机构市场规模已超8000亿元。然而,市场总规模虽大,行业集中度却很低,弄虚作假、乱收费,为签单胡乱承诺、卷款倒闭等现象时有发生,每年都有大量学生及家长受骗。
可以说,目前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培训市场,整体仍处于低门槛、良莠不齐的“初级阶段”。而具有针对性的监管标准缺乏,包括收费标准不明,就是重要原因。家长在年底期末遭遇培训班的催续费,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问题的一种现实表征。并且提前续费的安全纠纷,很容易陷入“无人管”的境地。比如,有些地方工商部门明确指出不再处理教育培训类的投诉纠纷,而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又只对申报了办学许可证的教育培训机构负责,而事实上,不少课外培训机构都没有办法申报办学许可证。如此一来,家长遭遇消费纠纷无法有效维权,就成了大概率问题。单从这个角度,家长在为孩子续费时多花点心思,不急于追求“一步到位”,很有必要。
而要规范中小学培训机构的收费,让家长不再“冒险”,从根儿上说,还是要通过加强监管、明确规则,来改善整个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市场的生态。有人大代表就曾撰文呼吁,无论从满足社会对多样化教育的需要,还是从培育教育服务业、促进教育文化市场的繁荣,都需要中小学校外教育,但必须不断规范和引领。如明确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准入主管部门,加强监管,规范引导;出台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准入标准,制定办学条件、师资、课程标准准入、收费标准等要求;加强对中小学校外教育的监管,防止虚假宣传,防止校外教育机构绑架中小学正常教育,等等。这种建议值得重视。
当然,规范培训机构的收费,不是说要完全搞行政定价,而是说在交费标准和监管上,应有大体的规则框架和明确的责任落实,不能让培训机构漫天要价,更不能让家长维权无门。这就考验监管部门在“管好”与“盘活”之间的拿捏和平衡。不过,一些家长怀着育儿心切的心情,往往来不及多想,就交钱了事,甚至把多花钱、多上培训班纯粹当作缓解自身教育焦虑的一种方法,也是不可取的。如此既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强化作为“卖方”市场的培训机构的“任性”底气。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8年1月19日;作者:朱昌俊)
新的一年到底为孩子续多少培训费用合适,这与家长的经济实力有关,某种程度上更是由家长的教育观念决定,而并非是交得越多越好。一来,为孩子报太多的班,不仅可能累坏孩子,教育效果也往往适得其反;二来,近年来一些教育机构跑路的事情时有发生,一次性交费太多,实际上也是一种经济上的“冒险”。
但是,合理、稳健地为孩子续培训费用,又不仅仅只需要家长的慎重可以决策。中小学课外培训市场的整体生态如何,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大背景。此前有机构统计,2016年我国中小学辅导机构市场规模已超8000亿元。然而,市场总规模虽大,行业集中度却很低,弄虚作假、乱收费,为签单胡乱承诺、卷款倒闭等现象时有发生,每年都有大量学生及家长受骗。
可以说,目前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培训市场,整体仍处于低门槛、良莠不齐的“初级阶段”。而具有针对性的监管标准缺乏,包括收费标准不明,就是重要原因。家长在年底期末遭遇培训班的催续费,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问题的一种现实表征。并且提前续费的安全纠纷,很容易陷入“无人管”的境地。比如,有些地方工商部门明确指出不再处理教育培训类的投诉纠纷,而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又只对申报了办学许可证的教育培训机构负责,而事实上,不少课外培训机构都没有办法申报办学许可证。如此一来,家长遭遇消费纠纷无法有效维权,就成了大概率问题。单从这个角度,家长在为孩子续费时多花点心思,不急于追求“一步到位”,很有必要。
而要规范中小学培训机构的收费,让家长不再“冒险”,从根儿上说,还是要通过加强监管、明确规则,来改善整个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市场的生态。有人大代表就曾撰文呼吁,无论从满足社会对多样化教育的需要,还是从培育教育服务业、促进教育文化市场的繁荣,都需要中小学校外教育,但必须不断规范和引领。如明确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准入主管部门,加强监管,规范引导;出台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准入标准,制定办学条件、师资、课程标准准入、收费标准等要求;加强对中小学校外教育的监管,防止虚假宣传,防止校外教育机构绑架中小学正常教育,等等。这种建议值得重视。
当然,规范培训机构的收费,不是说要完全搞行政定价,而是说在交费标准和监管上,应有大体的规则框架和明确的责任落实,不能让培训机构漫天要价,更不能让家长维权无门。这就考验监管部门在“管好”与“盘活”之间的拿捏和平衡。不过,一些家长怀着育儿心切的心情,往往来不及多想,就交钱了事,甚至把多花钱、多上培训班纯粹当作缓解自身教育焦虑的一种方法,也是不可取的。如此既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强化作为“卖方”市场的培训机构的“任性”底气。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8年1月19日;作者:朱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