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府前路麻园巷,位于建德市中心的黄金地带,与市政府所在地仅隔着一条马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新安江水电站移民的安置地块。60多年来,府前路未能得到很好的改造和建设,成了闹市区里的“城中村”:屋内阴暗潮湿,雨水经常渗漏进来;房屋紧挨着房屋,最窄的巷弄不过一米多。
2015年6月,为了顺应群众改善生活品质的强烈呼声,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府前路旧城改造,先后从各部门、单位抽调40人到指挥部进点工作。指挥部遵循“阳光法则”,肩扛责任担当,用真情服务被征收户。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征收相关法律手续、调查摸底、未登记建筑确权认定、征收补偿方案制定等前期工作,一个半月时间完成入户评估工作,又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全面完成了房屋征收签约等工作,创造了建德市旧城改造房屋征收的“府前路速度”,成为弘扬“拆违治水”精神的生动典范。
“没想到城区还有这么破旧的房子”
征收一组组长王炎荣,今年58岁,曾参加过四次征收工作,是征收战线上的一名“元老”。用老王的话说,征收就是“跑断腿、磨破嘴、受委屈”的苦差事,然而走进麻园巷,满目破旧不堪的泥墙房、摇摇欲坠的楼板、昏暗的光线、曲折的巷道,这样的生活环境让老王心头一阵发酸,他无法想象,在新安江主城区如今还有如此破旧的地方,“这个地方怎么能住人,我在退休前一定要把这件事办成办好”。
老王很快进入角色,与同事一道起早贪黑调查摸底,经过统计,这个区块内有216户被征收户,其中,一套房子有多个产权共有人的就有33户,产权人已故的有26户,需要确权未登记的建筑有169处。问题相当棘手,矛盾复杂交织。
和老王一样,下涯镇城管中队队长翁小军曾在某区块征收中担负未登记建筑的确权工作,被征收户的违法建筑大部分由他负责调查,“因为确权工作触及被征收户的核心利益,也最容易不被群众理解,甚至引发矛盾”。
“一旦被确认为违法建筑,就意味着触及到被征收户的核心利益,被征收户未登记建筑的一毫一厘都要摸清,甚至比住户自己还要清楚,这样才能依据定性、以理服人。”翁小军进入指挥部后,干的还是确权的老本行,为了对这个老小区进行准确确权,往往要翻阅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的省市测绘部门的航拍图和地籍清查资料,大到房屋结构,小到房外不起眼的水池,面积、结构、使用性质、建设时间、是否有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及相关档案记载等等。
翁小军在指挥部二楼的办公室,是来人最多、声音最嘈杂的地方,有时上班刚打开门住户就来“骂娘”,下班了电话还追着打来要解释。翁小军被大家公认为指挥部里挨骂最多、受气最多的干部,他所做的工作也是整个征收环节中难度相对较大的工作。
“不把难啃的硬骨头留给下一任”
“不能不改了!社会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原府东社区党委书记王英姿有着切身感受:卫生环境差、消防隐患多、违章搭建密布、公共设施不全、停车难上加难……“城市病”在府前路区块愈演愈烈。
群众的呼声,就是政府工作的第一信号。2015年6月底,一项针对府前路区块改造的民意调查在麻园巷地块全面铺开。调查显示,203户接受调查的住户中,有198户同意旧城改建,支持率达97.53%。
常务副总指挥、新安江街道办事处主任刘国金介绍,几轮走访下来,该区块征收工作有“四多三难一高”的特点,“四多”指产权共有人多、产权已故户数多、需要确权登记建筑多、历史遗留问题多;“三难”指确权认证工作难、整体评估平衡难、住户家庭矛盾调解难;“一高”指区块内居民群众认为该地段位于老城区市中心,对获得征收补偿期望值高。
“府前路区块要改造,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工作人员心里打鼓,这里许多居民,祖孙三代都生活在几十平方米的房子里,房屋产权继承更替频繁,“尤其是在麻园巷地块,房屋共有权证最多的一户居民,有9本分证。”
此外,共有人之间不能达成一致安置意向;产权人已故,房产分割不清;非住宅房屋产权人和承租人达不成共识;很多改制企业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一道道现实难题摆在了工作人员面前。
“为官一任要迎难而上,不把难啃的硬骨头留给下一任。”建德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真情服务化解‘天下第一难题’”
因为产权纠纷或是家庭内部矛盾,最后由指挥部来协调处理的案例很多,有一户让工作人员印象特别深刻,就是被征收户徐某、洪某等同母异父五兄弟。这五兄弟在麻园巷有一套外婆留下的老房子,外婆去世后,兄弟之间对房子产权归属问题一直存有争议。房子的問题直到母亲去世依然没有解决。
虽然由五兄弟共同继承,但房屋的产权分割不清,成了兄弟间几十年心里都过不去的一道“坎”。指挥部将五兄弟召集在一起,希望能够调解兄弟间的矛盾,可大家一见面就拍桌子。在现场,大家僵持不下,最终调解不欢而散。
工作人员又一次次分头找兄弟五人协商,甚至还邀请了律师参加,讲清法理、算亲情账、明晰政策,五兄弟最终对继承房屋份额达成一致意见,并在《财产分割及征收补偿相关事项协议》上签了字,几十年的矛盾终于化解,在征收区块内传为一段佳话。老三的妻子还曾多次将自己的经历告诉其他被征收户,劝解有内部矛盾的家庭要信任指挥部,反过来帮指挥部做工作。
“老百姓心中有杆秤,只要用真心真情一定能换来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在区块内,有一对外地来的老夫妇租用了被征收户的房屋经营小吃,随着征收工作的推进,这家小吃店的户主已经与指挥部签约,但是老夫妇觉得合同还没有到期,提前搬出去的话会有损失,于是迟迟不动。针对老夫妇提出希望能够获得一些补偿的诉求,指挥部店面组组长胡小平再次将户主与这对老夫妇召集在一起,成功说动户主将奖励的一部分补助给老夫妇。这样的结果让老夫妇非常满意,第二天就开始腾空房屋。
“不让任何一户落下,不让任何一户吃亏。”这是指挥部在工作中一直秉承的信念。工作是硬性的,但是真情服务却可以是暖心的。“虽然指挥部的主要工作是做房屋征收,但每项工作都有一个以心交心、以理服人的过程,只有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拿群众当亲人、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是指挥部工作人员总结出的一条基本经验。
2015年6月,为了顺应群众改善生活品质的强烈呼声,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府前路旧城改造,先后从各部门、单位抽调40人到指挥部进点工作。指挥部遵循“阳光法则”,肩扛责任担当,用真情服务被征收户。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征收相关法律手续、调查摸底、未登记建筑确权认定、征收补偿方案制定等前期工作,一个半月时间完成入户评估工作,又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全面完成了房屋征收签约等工作,创造了建德市旧城改造房屋征收的“府前路速度”,成为弘扬“拆违治水”精神的生动典范。
“没想到城区还有这么破旧的房子”
征收一组组长王炎荣,今年58岁,曾参加过四次征收工作,是征收战线上的一名“元老”。用老王的话说,征收就是“跑断腿、磨破嘴、受委屈”的苦差事,然而走进麻园巷,满目破旧不堪的泥墙房、摇摇欲坠的楼板、昏暗的光线、曲折的巷道,这样的生活环境让老王心头一阵发酸,他无法想象,在新安江主城区如今还有如此破旧的地方,“这个地方怎么能住人,我在退休前一定要把这件事办成办好”。
老王很快进入角色,与同事一道起早贪黑调查摸底,经过统计,这个区块内有216户被征收户,其中,一套房子有多个产权共有人的就有33户,产权人已故的有26户,需要确权未登记的建筑有169处。问题相当棘手,矛盾复杂交织。
和老王一样,下涯镇城管中队队长翁小军曾在某区块征收中担负未登记建筑的确权工作,被征收户的违法建筑大部分由他负责调查,“因为确权工作触及被征收户的核心利益,也最容易不被群众理解,甚至引发矛盾”。
“一旦被确认为违法建筑,就意味着触及到被征收户的核心利益,被征收户未登记建筑的一毫一厘都要摸清,甚至比住户自己还要清楚,这样才能依据定性、以理服人。”翁小军进入指挥部后,干的还是确权的老本行,为了对这个老小区进行准确确权,往往要翻阅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的省市测绘部门的航拍图和地籍清查资料,大到房屋结构,小到房外不起眼的水池,面积、结构、使用性质、建设时间、是否有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及相关档案记载等等。
翁小军在指挥部二楼的办公室,是来人最多、声音最嘈杂的地方,有时上班刚打开门住户就来“骂娘”,下班了电话还追着打来要解释。翁小军被大家公认为指挥部里挨骂最多、受气最多的干部,他所做的工作也是整个征收环节中难度相对较大的工作。
“不把难啃的硬骨头留给下一任”
“不能不改了!社会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原府东社区党委书记王英姿有着切身感受:卫生环境差、消防隐患多、违章搭建密布、公共设施不全、停车难上加难……“城市病”在府前路区块愈演愈烈。
群众的呼声,就是政府工作的第一信号。2015年6月底,一项针对府前路区块改造的民意调查在麻园巷地块全面铺开。调查显示,203户接受调查的住户中,有198户同意旧城改建,支持率达97.53%。
常务副总指挥、新安江街道办事处主任刘国金介绍,几轮走访下来,该区块征收工作有“四多三难一高”的特点,“四多”指产权共有人多、产权已故户数多、需要确权登记建筑多、历史遗留问题多;“三难”指确权认证工作难、整体评估平衡难、住户家庭矛盾调解难;“一高”指区块内居民群众认为该地段位于老城区市中心,对获得征收补偿期望值高。
“府前路区块要改造,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工作人员心里打鼓,这里许多居民,祖孙三代都生活在几十平方米的房子里,房屋产权继承更替频繁,“尤其是在麻园巷地块,房屋共有权证最多的一户居民,有9本分证。”
此外,共有人之间不能达成一致安置意向;产权人已故,房产分割不清;非住宅房屋产权人和承租人达不成共识;很多改制企业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一道道现实难题摆在了工作人员面前。
“为官一任要迎难而上,不把难啃的硬骨头留给下一任。”建德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真情服务化解‘天下第一难题’”
因为产权纠纷或是家庭内部矛盾,最后由指挥部来协调处理的案例很多,有一户让工作人员印象特别深刻,就是被征收户徐某、洪某等同母异父五兄弟。这五兄弟在麻园巷有一套外婆留下的老房子,外婆去世后,兄弟之间对房子产权归属问题一直存有争议。房子的問题直到母亲去世依然没有解决。
虽然由五兄弟共同继承,但房屋的产权分割不清,成了兄弟间几十年心里都过不去的一道“坎”。指挥部将五兄弟召集在一起,希望能够调解兄弟间的矛盾,可大家一见面就拍桌子。在现场,大家僵持不下,最终调解不欢而散。
工作人员又一次次分头找兄弟五人协商,甚至还邀请了律师参加,讲清法理、算亲情账、明晰政策,五兄弟最终对继承房屋份额达成一致意见,并在《财产分割及征收补偿相关事项协议》上签了字,几十年的矛盾终于化解,在征收区块内传为一段佳话。老三的妻子还曾多次将自己的经历告诉其他被征收户,劝解有内部矛盾的家庭要信任指挥部,反过来帮指挥部做工作。
“老百姓心中有杆秤,只要用真心真情一定能换来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在区块内,有一对外地来的老夫妇租用了被征收户的房屋经营小吃,随着征收工作的推进,这家小吃店的户主已经与指挥部签约,但是老夫妇觉得合同还没有到期,提前搬出去的话会有损失,于是迟迟不动。针对老夫妇提出希望能够获得一些补偿的诉求,指挥部店面组组长胡小平再次将户主与这对老夫妇召集在一起,成功说动户主将奖励的一部分补助给老夫妇。这样的结果让老夫妇非常满意,第二天就开始腾空房屋。
“不让任何一户落下,不让任何一户吃亏。”这是指挥部在工作中一直秉承的信念。工作是硬性的,但是真情服务却可以是暖心的。“虽然指挥部的主要工作是做房屋征收,但每项工作都有一个以心交心、以理服人的过程,只有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拿群众当亲人、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是指挥部工作人员总结出的一条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