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造成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诸多原因中,政府决策失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本文在对人造景观“三峡集锦”决策失误的个案研究为前提下从多方面深入分析了决策失误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解决思路。
关键词:行政成本;政府决策失误;人造景观“三峡集锦”
中共十六大工作报告把“降低行政成本”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则进一步把“降低行政成本”作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的重要举措,指出,要围绕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整合行政资源、加强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研究,继续推行行政体制改革。十七大工作报告中又提出要“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1]由此可见,我国的行政成本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有数据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成本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不断提高(见下表)。
1978-2004年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增长情况
注:上表数据分别引自《中国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年鉴》(2004)和《中国统计年鉴》(2005)
庞大的行政管理支出不仅加重了财政负担,影响了政府形象,也妨碍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政府作为节约型社会的积极倡导者,必须努力克服在现实工作中不计行政成本、不讲行政效率的现象。
一、行政成本的概念解析
行政成本是指政府行政活动对经济资源的消耗。从狭义的角度看,政府机构正常运行需要消耗資源,比如建筑物、办公设施、人员工资等,这一部分行政成本本身不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却是必需的。从广义的角度看,政府行政成本还包括政府行政决策所付出的代价,这部分代价是不是值得,取决于决策是否正确,如果决策失误,必然会导致不必要的行政成本支出。
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学术界也就解决行政成本过高这一问题各抒己见,但就目前来看仍然对有形的行政成本关注的较多,大多对有形的行政成本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现象给予了披露和批评,并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许多有效的解决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降低行政成本是有效的。但是另一种行政成本,有人称之为广义的行政成本,也有人称之为无形的行政成本,即决策失误导致的成本浪费现象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形”的资本流失可以用具体数字来说明,而“无形”的成本流失则无法用具体数字来衡量,而且无形成本的流失给社会和国家带来的损失却是重大的。国家审计长李金华在全国的审计工作会议上曾说:“有的领导干部贪污几百万元被判了刑,大家拍手称快,但有的领导大笔一挥造成决策失误,可能一下就损失十几个亿,比贪污腐败更可怕”。
二、决策失误与行政成本
2006年8月16日,湖北宜昌已开始拆除耗资4000万元、曾号称世界最大的人造缩微景观群的“三峡集锦”景区。拆除的直接原因是,三峡大坝截流后,三峡景观仍然雄姿犹在,秀色更添,游人对假三峡景观毫无兴趣。同时,景区建筑质量差,存在重大隐患,丧失了旅游功能,且修复价值不大。[2]其实,耗资4000万元的“三峡集锦”在设计之初就遭到了专家质疑,但遗憾的是没能引起有关部门领导的足够重视。“决策前拍脑袋、决策中拍胸脯、决策失误后拍屁股”,“三峡集锦”景区正是由个别领导如此“三拍”决策造成的恶果。
不难看出,“三峡集锦”的建设无疑是当地政府行政决策的一大败笔。第一,“三峡集锦”的建设前后投入了共计4000万的巨资,但在其昙花一现式的风光之后,随即门可罗雀,没有几个游人愿意舍弃不远处的真三峡而来欣赏这个“假三峡”,以至于难以继续支撑,在停业四年后而遭拆除,其产出的经济效应远远低于它的投入。第二,“三峡集锦”的运营效果与当初决策者的决策目标相差甚远。“假三峡”景区占用土地8万平方米,水域l7万平方米,人工缩建了从宜昌到重庆的沿江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故事传说等,有近百个观光景点,其目的是要再现三峡的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以期吸引更多的观光者,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三峡集锦”的实际执行效果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很显然,这一决策是一个重大的失误决策。
仅“三峡集锦”这一项工程就造成了4000万的经济损失,那么偌大的中国还有多少类似工程呢?据世界银行估计,“七五”到“九五”期间,投资决策失误率在30%左右,资金浪费及经济损失大约在4000-5OOO亿元。按照全社会投资成功率70%计,每年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在12OO亿元。2O年来,损失在24000亿元,相当于我们每人损失了2400元。仅仅是石油和化工行业,近2O年来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就达8OO亿元。还有国家审计署的数字表明,2002年1月到l1月,全国共查出违法违规问题金额超出2000亿元,其中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就达800亿元。国家审计局长李金华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披露,2004年原国家电力公司领导班子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在审计署抽查该公司的投资、借款、担保、大额采购和重大股权变动等6818个项目中,有损失或潜在损失的项目631个,金额达78.4亿元,而其中因个别领导人违反决策程序或擅自决策造成损失或潜在损失有32.8亿元,占42%。据媒体透露,去年在对10家央企原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有两个对比数字十分耐人寻味:经济犯罪金额16亿元,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损失145亿元。对比之下,多么的令人触目惊心!而决策性失误却由国家政府来买单,这是多大的浪费啊。[3]因此可以看出行政决策失误导致的后果非常可怕,克服行政决策失误刻不容缓。
三、行政决策失误的原因分析
(一)权力过分集中的管理体制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形成和确立了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使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经过近30年的改革,我国对高度集中的权力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但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权力过分集中于领导者个人手里,必然导致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有家长式的人物,他们的权力不受限制,别人都要惟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4] “三峡集锦”在动工前曾遭到专家的质疑,三峡公司也曾多次公开纠正“告别三峡游”这一说法的错误,然而决策者依然是我行我素,全然不顾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要求,独断专行,在一片质疑声中,这一“假三峡”工程得以顺利上马。
(二)我国行政决策者的能力有待提高
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公共事务日趋复杂,行政决策涉及的因素日益增多,行政决策的难度日益加大,而相应的行政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尚在进程中,行政决策主体的认识、行为能力有一定的限度。有时,即使决策主体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但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及客观情况的复杂,也有可能会做出失误的决策。
(三)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不高
为防止决策失误,中央明确提出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这是防止决策失误的重要途径。但在现实中,一些领导机关只是将这句话作为一句口号,并未认真地去落实。表现在:一是许多领导机关至今未制定科学、严密的决策程序。需要决策时,不管大事小事,仍然是一把手说了算或看一把手眼色行事。二是一些领导机关在决策前,虽然也请了一些专家进行“咨询”,但往往只愿意听专家的顺耳之言,不愿听专家的逆耳之语,从而使专家咨询流于形式。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缺乏严格的制度性规定,使之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成为装点门面的花瓶,使决策仍然是领导者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决策的失误。
(四)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政府是行使公共权力的重要主体之一。政府决策过程,实际上就是公共权力的运用过程。对这一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就难免使公共权力脱离正确的运行轨道。而决策一旦失误,又无人承担责任。据《人民日报》披露,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案件29351件,涉案35011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这仅仅是冰山的一角。最高人民检察院分管反渎职侵权案件的副检察长王振川指出,从全国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工作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发现和查办渎职侵权犯罪的数量与实际的发案状况相差悬殊。[5]
四、解决行政决策失误的思路分析
(一)树立科学决策的意识和观念
赫伯特·西蒙指出:“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就是由一系列决策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6]行政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决策的过程。决策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行动能否取得成效以及成效的大小。作为决策者,要树立科学决策的意识和观念,既要摒弃决策的主观随意性、盲目性,又要避免机械、僵化的行政决策方式,就必须自觉、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努力学习管理科学、现代决策等科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决策过程中;及时了解、掌握、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使决策的每一过程都做到有的放矢;充分依靠专家,发挥专家的作用,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同时要积极支持开展软科学研究,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服务。
(二)大力推进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公开化和社会化
决策民主化是指在作出决策尤其是重大决策过程中要经过咨询、论证、协商、听证、审议及集体讨论等环节,这是保证决策科学、有效的必然要求。在现代社会,决策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方面。决策民主化又与科学化密不可分,决策科学化是决策民主化的目标,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保证。决策科学化是指用科学的观点、程序、方法、工具及手段进行决策。有学者指出,作为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行政决策者,应当具备民主的作风;虚心听取不同意见的雅量;冷静思考、判断并果断决策的能力;对决策失误承担主要责任的勇气。[7]这也是对领导者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要求。
(三)建立行政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这实际上涉及到行政决策制约权的建立和运用问题。决策权可分为选择权(从各种行动方案中选出一种的权力)和制约权(否定或增加某一行动方案)。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行政决策者的选择权(拍板)很充分、集中,但对其决策主观性、随意性、机械性的制约则远远不够,导致很多决策频频失误又无法追究,并形成恶性循环,这与长期以来我国的行政监督较弱有关。行政决策失误尤其是高层行政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可能比贪污腐败的危害更大,这种例子不胜枚举。长期以来,对这方面的责任追究并不多,大多是以“经验不足”、“情况变化”、“条件不成熟”等借口而将决策者或换岗或异地任职。因此,必须建立行政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谁决策谁负责”的责任制,尤其对重大事件的决策更应如此。如能按以上所述建立、健全完善的行政决策体系和决策程序,那么建立行政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是可行的,也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对于提高行政决策的有效性、针对性具有重大的意义。在这方面,我们应多向西方学习、借鉴,建立一套比较完整、有效的行政决策评估体系,以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进程。
五、结语
在以人造景观“三峡集锦”决策失误为个案研究了决策失误对行政成本造成的影响以及重点分析了决策失误的原因之后,我们不难看出在遏制行政成本增长过快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有一大段路要走。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仅靠一些常规的形式上的办法如裁减行政人员、反腐倡廉教育等是不够的,还必须从体制和制度层面加以约束才能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才能有效地解决行政决策失误给行政成本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减少社会和人民的负担。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十七大工作报告中的讲话
2.陈家兴.耗资4000万元的“假三峡”是如何上马的?[N] .人民日报,2006(6)
3.辛向阳.决策的新制度建设[EBIOL] .httP://www.bjdcyj.gov.cn
4.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A]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C] .人民出版社,1994
5.装智勇.共和国“反渎”在行政[N].人民日报,2007—05—23
6. [英]麦克尔·福特.管理决策分析[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5)
7.[美]彼得·杜拉克著.21世纪的管理新挑战[M].刘毓玲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4)
关键词:行政成本;政府决策失误;人造景观“三峡集锦”
中共十六大工作报告把“降低行政成本”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则进一步把“降低行政成本”作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的重要举措,指出,要围绕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整合行政资源、加强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研究,继续推行行政体制改革。十七大工作报告中又提出要“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1]由此可见,我国的行政成本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有数据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成本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不断提高(见下表)。
1978-2004年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增长情况
注:上表数据分别引自《中国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年鉴》(2004)和《中国统计年鉴》(2005)
庞大的行政管理支出不仅加重了财政负担,影响了政府形象,也妨碍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政府作为节约型社会的积极倡导者,必须努力克服在现实工作中不计行政成本、不讲行政效率的现象。
一、行政成本的概念解析
行政成本是指政府行政活动对经济资源的消耗。从狭义的角度看,政府机构正常运行需要消耗資源,比如建筑物、办公设施、人员工资等,这一部分行政成本本身不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却是必需的。从广义的角度看,政府行政成本还包括政府行政决策所付出的代价,这部分代价是不是值得,取决于决策是否正确,如果决策失误,必然会导致不必要的行政成本支出。
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学术界也就解决行政成本过高这一问题各抒己见,但就目前来看仍然对有形的行政成本关注的较多,大多对有形的行政成本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现象给予了披露和批评,并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许多有效的解决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降低行政成本是有效的。但是另一种行政成本,有人称之为广义的行政成本,也有人称之为无形的行政成本,即决策失误导致的成本浪费现象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形”的资本流失可以用具体数字来说明,而“无形”的成本流失则无法用具体数字来衡量,而且无形成本的流失给社会和国家带来的损失却是重大的。国家审计长李金华在全国的审计工作会议上曾说:“有的领导干部贪污几百万元被判了刑,大家拍手称快,但有的领导大笔一挥造成决策失误,可能一下就损失十几个亿,比贪污腐败更可怕”。
二、决策失误与行政成本
2006年8月16日,湖北宜昌已开始拆除耗资4000万元、曾号称世界最大的人造缩微景观群的“三峡集锦”景区。拆除的直接原因是,三峡大坝截流后,三峡景观仍然雄姿犹在,秀色更添,游人对假三峡景观毫无兴趣。同时,景区建筑质量差,存在重大隐患,丧失了旅游功能,且修复价值不大。[2]其实,耗资4000万元的“三峡集锦”在设计之初就遭到了专家质疑,但遗憾的是没能引起有关部门领导的足够重视。“决策前拍脑袋、决策中拍胸脯、决策失误后拍屁股”,“三峡集锦”景区正是由个别领导如此“三拍”决策造成的恶果。
不难看出,“三峡集锦”的建设无疑是当地政府行政决策的一大败笔。第一,“三峡集锦”的建设前后投入了共计4000万的巨资,但在其昙花一现式的风光之后,随即门可罗雀,没有几个游人愿意舍弃不远处的真三峡而来欣赏这个“假三峡”,以至于难以继续支撑,在停业四年后而遭拆除,其产出的经济效应远远低于它的投入。第二,“三峡集锦”的运营效果与当初决策者的决策目标相差甚远。“假三峡”景区占用土地8万平方米,水域l7万平方米,人工缩建了从宜昌到重庆的沿江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故事传说等,有近百个观光景点,其目的是要再现三峡的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以期吸引更多的观光者,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三峡集锦”的实际执行效果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很显然,这一决策是一个重大的失误决策。
仅“三峡集锦”这一项工程就造成了4000万的经济损失,那么偌大的中国还有多少类似工程呢?据世界银行估计,“七五”到“九五”期间,投资决策失误率在30%左右,资金浪费及经济损失大约在4000-5OOO亿元。按照全社会投资成功率70%计,每年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在12OO亿元。2O年来,损失在24000亿元,相当于我们每人损失了2400元。仅仅是石油和化工行业,近2O年来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就达8OO亿元。还有国家审计署的数字表明,2002年1月到l1月,全国共查出违法违规问题金额超出2000亿元,其中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就达800亿元。国家审计局长李金华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披露,2004年原国家电力公司领导班子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在审计署抽查该公司的投资、借款、担保、大额采购和重大股权变动等6818个项目中,有损失或潜在损失的项目631个,金额达78.4亿元,而其中因个别领导人违反决策程序或擅自决策造成损失或潜在损失有32.8亿元,占42%。据媒体透露,去年在对10家央企原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有两个对比数字十分耐人寻味:经济犯罪金额16亿元,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损失145亿元。对比之下,多么的令人触目惊心!而决策性失误却由国家政府来买单,这是多大的浪费啊。[3]因此可以看出行政决策失误导致的后果非常可怕,克服行政决策失误刻不容缓。
三、行政决策失误的原因分析
(一)权力过分集中的管理体制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形成和确立了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使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经过近30年的改革,我国对高度集中的权力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但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权力过分集中于领导者个人手里,必然导致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有家长式的人物,他们的权力不受限制,别人都要惟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4] “三峡集锦”在动工前曾遭到专家的质疑,三峡公司也曾多次公开纠正“告别三峡游”这一说法的错误,然而决策者依然是我行我素,全然不顾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要求,独断专行,在一片质疑声中,这一“假三峡”工程得以顺利上马。
(二)我国行政决策者的能力有待提高
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公共事务日趋复杂,行政决策涉及的因素日益增多,行政决策的难度日益加大,而相应的行政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尚在进程中,行政决策主体的认识、行为能力有一定的限度。有时,即使决策主体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但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及客观情况的复杂,也有可能会做出失误的决策。
(三)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不高
为防止决策失误,中央明确提出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这是防止决策失误的重要途径。但在现实中,一些领导机关只是将这句话作为一句口号,并未认真地去落实。表现在:一是许多领导机关至今未制定科学、严密的决策程序。需要决策时,不管大事小事,仍然是一把手说了算或看一把手眼色行事。二是一些领导机关在决策前,虽然也请了一些专家进行“咨询”,但往往只愿意听专家的顺耳之言,不愿听专家的逆耳之语,从而使专家咨询流于形式。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缺乏严格的制度性规定,使之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成为装点门面的花瓶,使决策仍然是领导者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决策的失误。
(四)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政府是行使公共权力的重要主体之一。政府决策过程,实际上就是公共权力的运用过程。对这一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就难免使公共权力脱离正确的运行轨道。而决策一旦失误,又无人承担责任。据《人民日报》披露,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案件29351件,涉案35011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这仅仅是冰山的一角。最高人民检察院分管反渎职侵权案件的副检察长王振川指出,从全国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工作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发现和查办渎职侵权犯罪的数量与实际的发案状况相差悬殊。[5]
四、解决行政决策失误的思路分析
(一)树立科学决策的意识和观念
赫伯特·西蒙指出:“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就是由一系列决策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6]行政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决策的过程。决策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行动能否取得成效以及成效的大小。作为决策者,要树立科学决策的意识和观念,既要摒弃决策的主观随意性、盲目性,又要避免机械、僵化的行政决策方式,就必须自觉、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努力学习管理科学、现代决策等科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决策过程中;及时了解、掌握、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使决策的每一过程都做到有的放矢;充分依靠专家,发挥专家的作用,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同时要积极支持开展软科学研究,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服务。
(二)大力推进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公开化和社会化
决策民主化是指在作出决策尤其是重大决策过程中要经过咨询、论证、协商、听证、审议及集体讨论等环节,这是保证决策科学、有效的必然要求。在现代社会,决策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方面。决策民主化又与科学化密不可分,决策科学化是决策民主化的目标,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保证。决策科学化是指用科学的观点、程序、方法、工具及手段进行决策。有学者指出,作为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行政决策者,应当具备民主的作风;虚心听取不同意见的雅量;冷静思考、判断并果断决策的能力;对决策失误承担主要责任的勇气。[7]这也是对领导者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要求。
(三)建立行政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这实际上涉及到行政决策制约权的建立和运用问题。决策权可分为选择权(从各种行动方案中选出一种的权力)和制约权(否定或增加某一行动方案)。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行政决策者的选择权(拍板)很充分、集中,但对其决策主观性、随意性、机械性的制约则远远不够,导致很多决策频频失误又无法追究,并形成恶性循环,这与长期以来我国的行政监督较弱有关。行政决策失误尤其是高层行政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可能比贪污腐败的危害更大,这种例子不胜枚举。长期以来,对这方面的责任追究并不多,大多是以“经验不足”、“情况变化”、“条件不成熟”等借口而将决策者或换岗或异地任职。因此,必须建立行政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谁决策谁负责”的责任制,尤其对重大事件的决策更应如此。如能按以上所述建立、健全完善的行政决策体系和决策程序,那么建立行政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是可行的,也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对于提高行政决策的有效性、针对性具有重大的意义。在这方面,我们应多向西方学习、借鉴,建立一套比较完整、有效的行政决策评估体系,以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进程。
五、结语
在以人造景观“三峡集锦”决策失误为个案研究了决策失误对行政成本造成的影响以及重点分析了决策失误的原因之后,我们不难看出在遏制行政成本增长过快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有一大段路要走。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仅靠一些常规的形式上的办法如裁减行政人员、反腐倡廉教育等是不够的,还必须从体制和制度层面加以约束才能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才能有效地解决行政决策失误给行政成本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减少社会和人民的负担。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十七大工作报告中的讲话
2.陈家兴.耗资4000万元的“假三峡”是如何上马的?[N] .人民日报,2006(6)
3.辛向阳.决策的新制度建设[EBIOL] .httP://www.bjdcyj.gov.cn
4.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A]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C] .人民出版社,1994
5.装智勇.共和国“反渎”在行政[N].人民日报,2007—05—23
6. [英]麦克尔·福特.管理决策分析[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5)
7.[美]彼得·杜拉克著.21世纪的管理新挑战[M].刘毓玲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