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已经受到了教师们的普遍关注,笔者以为,要想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就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语用意识的培养,所谓意识决定行为,在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方面也是这样,只有当学生真正具有一定的语用意识的时候,其语用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语用意识并不是生来就具有的,而是需要进行培养的,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从而为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设恰当的情境,让语用成为内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新形式的语文课堂中,只有改变课堂的行走姿态,也就是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想说,想用,那么,这样的课堂才能称之为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会有学生语用意识的萌芽,而创设情境就是一个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语用意识的平台。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秋天》一课时,作为一首儿童诗,作者主要以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在教学这一课时,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在学生对“苹果嚷着冷了……葡萄嚷着冷……”以及“……乐了……笑了……”等等这样的句式正确把握的基础上,我又借机向学生展示了秋天里各种优美的图片,并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一说,有的说“枫树嚷着冷了,要穿红杉”有的说……就这样,在教师精心营造的媒体情境中,学生迫切地想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与大家分享……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语用意识得到了萌芽,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提升,起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在关于“秋天”一课的教学上,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表达需要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学,在鲜明生动美丽的插图中,学生会不由地被感染,进而在语言表达上有了极大的提升,起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选择合适的内容,让语用落地生根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形式正是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学生在阅读时,一些形象生动的语言就很容易引起学生心灵上的触动,作为一名教师,要精心选择恰当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自然之需,使其迫切地想进行练习,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语用意识的形成。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时,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過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在这句话中,一个“赶”字动词活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蝴蝶飞来的情形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教学的时候,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这个词的精妙呢?我主要从语用意识的培养方面启发学生展开联想:看到这个“赶”字,你会想到些什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曾经“赶”着去做过什么吗?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很快就想到了“快迟到了,我赶着去上学。”“我赶着和朋友去玩。”“妈妈赶着去上班,不停地催我快点。”……就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用意识,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用实践能力。
从这个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在“赶”字的教学上,我主要从词义的理解出发,让学生在头脑中展开关于“赶”的联想,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关于“赶”的印象,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有意识地启动联想去表达,去解释,去运用,从而使学生的语用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三、及时的言语实践,让语用走向澄明
对于小学生来说,何谓及时的言语实践呢?就是指在课堂中学生新学到一个特殊的词语或者特别的句式等等,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及时为学生提供言语实践的范例,让学生进行言语练习,这样的训练目标明确,学生在进行言语实践时有了具体的“尺子”为标准,自然促进了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在教学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获得对丹顶鹤更多的了解与认识,我特意从网上下载了一部分丹顶鹤自由活动时的视频资料给学生观看,在学生观看完毕以后,我让学生说说丹顶鹤都在做些什么,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大都比较随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为了使学生感受到词语表达在句子运用上的优势,我启发学生用四个字来概括,在教师的鼓励与启发下,于是有了丹顶鹤在“追逐嬉戏,低头觅食,自由奔跑,单脚独立”等等一些准确生动,应用价值极高的词语的出现,对于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主要根据文本语言特点,及时引领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言语实践活动,这样借助视频指导学生学习,可以使学生观看的表象与学生已经积累到的词语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给学生指明了仿写的路径,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模仿与表达。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从小能够注重对学生进行语用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一个个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慢慢领悟,逐渐掌握语言运用的特点与规律,那么,学生的语用能力一定会得到真正的提升与发展!
一、创设恰当的情境,让语用成为内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新形式的语文课堂中,只有改变课堂的行走姿态,也就是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想说,想用,那么,这样的课堂才能称之为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会有学生语用意识的萌芽,而创设情境就是一个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语用意识的平台。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秋天》一课时,作为一首儿童诗,作者主要以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在教学这一课时,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在学生对“苹果嚷着冷了……葡萄嚷着冷……”以及“……乐了……笑了……”等等这样的句式正确把握的基础上,我又借机向学生展示了秋天里各种优美的图片,并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一说,有的说“枫树嚷着冷了,要穿红杉”有的说……就这样,在教师精心营造的媒体情境中,学生迫切地想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与大家分享……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语用意识得到了萌芽,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提升,起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在关于“秋天”一课的教学上,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表达需要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学,在鲜明生动美丽的插图中,学生会不由地被感染,进而在语言表达上有了极大的提升,起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选择合适的内容,让语用落地生根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形式正是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学生在阅读时,一些形象生动的语言就很容易引起学生心灵上的触动,作为一名教师,要精心选择恰当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自然之需,使其迫切地想进行练习,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语用意识的形成。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时,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過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在这句话中,一个“赶”字动词活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蝴蝶飞来的情形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教学的时候,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这个词的精妙呢?我主要从语用意识的培养方面启发学生展开联想:看到这个“赶”字,你会想到些什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曾经“赶”着去做过什么吗?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很快就想到了“快迟到了,我赶着去上学。”“我赶着和朋友去玩。”“妈妈赶着去上班,不停地催我快点。”……就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用意识,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用实践能力。
从这个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在“赶”字的教学上,我主要从词义的理解出发,让学生在头脑中展开关于“赶”的联想,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关于“赶”的印象,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有意识地启动联想去表达,去解释,去运用,从而使学生的语用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三、及时的言语实践,让语用走向澄明
对于小学生来说,何谓及时的言语实践呢?就是指在课堂中学生新学到一个特殊的词语或者特别的句式等等,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及时为学生提供言语实践的范例,让学生进行言语练习,这样的训练目标明确,学生在进行言语实践时有了具体的“尺子”为标准,自然促进了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在教学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获得对丹顶鹤更多的了解与认识,我特意从网上下载了一部分丹顶鹤自由活动时的视频资料给学生观看,在学生观看完毕以后,我让学生说说丹顶鹤都在做些什么,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大都比较随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为了使学生感受到词语表达在句子运用上的优势,我启发学生用四个字来概括,在教师的鼓励与启发下,于是有了丹顶鹤在“追逐嬉戏,低头觅食,自由奔跑,单脚独立”等等一些准确生动,应用价值极高的词语的出现,对于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主要根据文本语言特点,及时引领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言语实践活动,这样借助视频指导学生学习,可以使学生观看的表象与学生已经积累到的词语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给学生指明了仿写的路径,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模仿与表达。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从小能够注重对学生进行语用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一个个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慢慢领悟,逐渐掌握语言运用的特点与规律,那么,学生的语用能力一定会得到真正的提升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