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华慈:真正的学术与真正的学者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f0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的人爱中国,有的人恨中国,我尊敬中国。
  ——史华慈
  本杰明?I?史华慈(1916~1999)诞生于美国一个犹太人家庭。他掌握12种语言,曾师从费正清先生,后任教于哈佛大学。在美国,他最早展开对中共发展史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并将中国作为思考人类问题的坐标。他对中国问题研究的成就举世瞩目,影响直逼“中国学之父费正清”。 1999年11月14日,被学人称为“人类良知”的史华慈因病与世长辞。
  
  2006年是史华慈教授诞辰90周年。史华慈对中国现当代史、中国思想史和人类文明的比较研究,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他是我结识较早而且非常敬重的美国学者之一,这不仅因他长我整整10岁,而且还因我从他那里获得教益甚多。
  时间可以回溯到1979年深秋。朱政惠教授的新著《史华慈学谱》曾有记述:“(10月26日)收到哈佛大学东亚研究委员会备忘录。备忘录告知,中国章开沅教授等将在10月30日下午到哈佛大学访问。11月1日纽英伦中国讲座将邀请其作讲座……”
  我当时有简要笔记,后收入1998年出版的《实斋笔记》。其中“访美日记”一节亦有相关记述。如1979年10月12日,访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期间,杜维明曾向我介绍美国史学界情况,特别推崇史华慈:“汉学真正有成就的是史华慈,有研究严复和毛泽东思想产生等著作,‘毛主义’(Maoism)一词即始于他。史为犹太人,基本训练很好,现在哈佛任教。”10月30日下午2时我离开耶鲁,乘火车于晚6时50分到达波斯顿,宿哈佛大学校内宾馆,据说前不久中国科学院代表团(包括钱钟书等)即住此处。10月31日正式访问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孔飞力(Philip Kuhn)主任介绍中心基本情况说:“费正清学派注重政治制度与中外关系,史华慈学派则注重思想史,继承发展传统汉学。”他曾师从史华慈攻读博士学位,当然知之更为深切。
  当天中午与中心同行餐叙,史华慈也赶来参加。他与我谈话甚多,具体内容已记不清,主要是说古代中国思想史内容非常丰富,并列举若干思想家及其著作,认为情况比较复杂,不宜简单地给以唯物、唯心截然两分。其实当时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反思这个重大问题,所以他与我的对话堪称融洽顺畅。此外,与某些西方学人的倨傲偏執不同,也可能是研究中国古代典籍甚为投入,他已经有蔼然儒者之风。即令有不同意见,也是以平等姿态从容讨论,决不强加于人。以后我才知道,他正在撰写那部《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大著作,所以抓紧一切机会与中国学者交换意见。
  至于我对某些美国研究生历史学学位论文选题过窄的批评,史华慈也有同感。其实他比我考虑得更为深刻,因为我只是走马观花得来的印象,而他却是长期亲身体验并有深思熟虑的见解。史华慈曾特地在《亚洲研究》杂志发表过一篇文章:《学科拜物教》,提倡学术根基必须广博深厚,反对把学科变成狭隘的自我封闭的文化“模式”或“体系”。
  史华慈是一个气象恢闳的大学者。他从研究毛泽东思想开始,经由严复研究进入更为丰富多彩而又百家纷陈的古代中国思想世界,而其晚年最为关心的则是整个人类文明与跨文化的研究。他留下的深沉忧虑,是与人类物质文明迅猛发展相伴随的全球性精神文明的堕落。正如他的几位高足(柯文、戈德曼、麦克法夸尔)所说:“尽管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身体衰弱,但始终目光炯炯,思考能力丝毫不减。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他的到场仍然能够令任何讨论从琐碎平庸的层次朝思想道德的深刻层面提升……他是一个人格魅力与思想魅力都同样杰出的人,这样的人物真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怀念史华慈》,载于《史华慈学谱》卷首)
  真正的学术与真正的学者是超越国界的。史华慈属于美国,也属于世界;而就他终身以中国研究作为学术的起点与主干而言,也可以说是属于中国。他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颇为丰厚的历史遗产,其中最可贵的就是他那锲而不舍的真理追求与客观冷静的科学精神。我们已经并应继续向他学习许多有益的东西。但是令我深感遗憾的是,我在20多年前曾向他批评过的美国历史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过窄的偏向,于今在中国许多高校却愈演愈烈。至于在学科建设中自我封闭乃至画地为牢的不良倾向,也严重妨碍了通识与通才的形成,乃至多学科相互之间的融通。
  现今更为严重的是有关学术的管理与导向存在着严重缺陷。最近有的高层人士又在以重话批评高校科研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浮躁现象,但我却要再一次郑重追问:“孰令致之”?放眼环顾,现今哪一所大学,哪一所研究机构,不是为争取所谓“重点项目”而苦心经营?有了项目,就有了经费与地位,也包括项目承担者自身的名利。项目的花色品种越来越多,含金量与含“名”量也与日俱增。
  在很多高校教师与研究人员心目中,有了项目就有了一切,没有项目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基。项目本来是一种手段,如今却成为目标,成为梦寐乃至千方百计的营求,甚至可以称之为“项目拜物教”。人们整天围着项目转,还谈得上什么潜心治学,学风怎能不日趋颓废。加以项目要求高,时限短,管理程序极为繁琐而评估又虚有其表,于是便形成投入极多而效益甚差的恶果,甚至出现大批量文字垃圾。很多恶行劣迹,已经难以用“浮躁”二字概括。相关部门至今除讲空话外,仍然我行我素,丝毫没有表现出改弦更张的意向,而这正是问题最为关键之所在。
  很难想象后世的真正学者如何评估我们现今的学术界。或许将来又会出现一个史华慈似的外国学者,又会出现一本研究我们这一代学者的专著,而书名可能就是《没有思想的思想世界》!
  但愿不会出现这样一本书。此所谓“盛世危言”,或可以“杞人忧天”视之。
  
  (作者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原召集人、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
其他文献
张乃丽 译    专注意识:假面表情    日本弓道对中靶率并不看重,但很看重“架势”,因为他们认为,只要能把握好姿势,箭就一定能中靶。写《菊与棒球棒》的赫瓦汀古在他的书中就说,美国的击球手一般不很在乎姿态、风度,而把是否能打出好成绩放于首位,而日本“优秀的棒球选手必须是能把自己身体的每一个动作做得完美无瑕的人,只要做到这点,其他的便可迎刃而解”。赫瓦汀古在此指出的姿态、风度,实际上就是“架势”。
期刊
剖析维权事件    《同舟共进》:近年来社区维权矛盾比较尖锐,甚至出现一些极端的例子,各位认为,引发冲突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谢凯:业主维权事件的发生有几大因素。首先,房地产和物业管理市场运作不规范,一些开发商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垄断经营,利用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漏洞牟取暴利。其次,业主在纠纷处理上胡子眉毛一把抓,不管什么问题,责任都归结于地产商;小部分人的利益带动羊群效应,造成所谓的维权。第三,从计
期刊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决定战后世界格局的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在波茨坦举行。同时,作为会议的副产品,中、美、英三国于7月26日联合签署发表《波茨坦宣言》,向日本发出无条件投降的最后通牒。抗战中的中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虽因成为美国的盟友而一度被视为“大国”,但却先后缺席了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正是在中国缺席和不知情的情况下,由三个大国决定了与中国主权相关的事宜。    波茨坦:斯大林得到
期刊
孙志刚惨案已经过去两年,由此而引发出几位法学家联名上书建议取消收容制,得到采纳,被认为当政者从善如流的一项善举。2006年,由于钟南山院士遭抢,又引起如何对待城市无业游民以及收容制是否应该恢复之争。就所看到的有关这个问题的正反双方的意见,我总感到始终没有触及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滥刑杀人!  姑且不论收容制度的存与废的问题,最关键的事实是孙志刚是被无端活活打死的。即使是已经判刑的监狱罪犯,生命也应受到
期刊
从刘少奇对秘书的三个要求说起    □ 林剑虹(广东·汕尾)  偶然看到刘少奇秘书吴振英、刘振德的一篇回忆文章,其中谈到刘少奇对刚来上任的秘书刘振德提出的三条工作要求,读后感慨颇多。原文不长,权且录下,与诸君共勉:  少奇同志说:“到我这里工作,第一是要如实地向我反映情况,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凡是要经过我办的、要请示我的事情,你们不要自作主张;对外要如实地传达我的意见、我的话;不要以我的名义干其
期刊
乍暖还寒时的莫斯科    2006年五六月间,笔者有幸参加了俄罗斯短期考察活动。5月28日莫斯科时间晚上10时左右,飞机降落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我们一行多为第一次踏上俄罗斯的土地,来到普希金的故乡,亲身感受“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心头涌起微微的激动。有人说,五六十岁以上的中国知识分子有一种“俄罗斯情结”,因为这些人青年时代往往学过俄语,读过旧俄和苏联的作品、唱过它的歌曲,还被灌输过“学习苏联
期刊
近日,波士顿咨询公司的《2006全球财富报告》出炉,报告显示,在中国大陆,富有家庭的管理资产额2005年比2004年增长18%,0.4%(约150万)的家庭占有了70%的财富。报告同时指出,在发达国家,一般情况下是5%的家庭占有50%—60%的财富,所以中国已经成为财富最为高度集中的国家之一。(《中国青年报》10月18日)  如果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数据准确,而我国政府部门或权威研究机构又拿不出有
期刊
近日,某省某市部分群众因听说计划改变行政区域,聚集火车站并拦堵铁路交通。由于领导层对此突发事件高度重视,官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处置,5小时内聚集群众疏散,铁路恢复通车运作。(新华网2007年3月21日电)  事件的发生固然令人不快,但该省领导层闻风而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直接指挥,疏导民众解决问题,这种敢于负责的精神令人欣慰。  堵路当然不值得提倡,因为会严重阻碍交通秩序,造成国家与公民不应有的损
期刊
大学经常被人批评,但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尽管这类批评的事实都存在,将大学作为靶子却是找错了对象。真正与大学有关,或者应该受到查处的,只是在这些过程中的腐败和犯罪行为,而这些事本身却都是政府的决策,或者是由此产生的直接结果。    当今中国,看什么问题都不能离开中国这个大环境,看中国大学的现状也是如此。  大学不是世外桃源,大学内的人——从书记、校长到学生,从专业人员到工人——不能不食人间烟火,社会
期刊
按户型征收物业税,这样一个看似“劫富济贫”的善良意愿,由于未广泛征集民意,一旦实施,很可能既劫不到“富”,又济不了“贫”,倒是处于贫富中间的中产阶级,极有可能成为“容易受伤的人”。    2007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预算报告中,对调控房地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国家相关部门将研究开征物业税的实施方案”倍受瞩目。“物业税”呼之欲出,据说将受其影响的房地产商已未雨绸缪,想要赶在新一轮“圈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