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因素及控制途径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zc2009c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首先对森林病虫害爆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在林业发展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其次重点分析加强森林病虫害防防治管理的有效技术方法,针对传统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帮助提升森林系统的发展稳定性,将病虫害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
  关键词:森林培育;病虫害;控制途径
  一、影响和导致森林病虫害出现的原因
  1、缺乏专业系统的监控体制
  森林病虫害爆发区域大,传播速度非常快。在这样的环境下所开展的管理任务要在更新时间上达到标准,但由于监管控制体系尚未完善,因此对监控区域的森林情况并不能全面了解,虫害发生初期仍然不会及时的采取措施,只有在灾害更加严重时,才会采取解决措施。对于前期预防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高,大部分管理体系都是针对已经存在的虫害来进行的,这样的管理现状已经造成了树木损伤,并且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十分明显。提升病虫害的防范管理重视程度,需要从基层开展,在此期间遇到的问题更应当提高重视程度,通过技术方法来规避。
  2、对天然树林的滥砍滥伐严重
  人工培育种植的森林在病虫害防御能力上要远远低于天然的森林。但近年来对天然森林砍伐使用严重,一些高价值的生态林区也受到了破坏,森林系统的平衡被打破后,病虫害爆发的几率也有所增大,甚至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受病虫害影响树木生产速度达不到使用的需求标准,但各行业生产对木材的需求仍然很大,因此天然林区遭受到了乱砍乱伐的破坏。这种环境失衡现象已经逐渐影响到了人工种植林区的安全性,常常会出现林区受到环境影响而出现病虫害的问题,也增大了防御管理的难度。
  3、病虫害的传染
  上述文章中提到病虫害在人工种植的林区内传播速率更快,原因在于森林系统的防御能力偏低。除此之外,还与害虫产生抗药性有很大关系,所采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都是通过喷洒农药来解决的,长时间采用这样的方法会造成森林虫害对药物产生抗体,很难通过药物被杀死。并且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也会将有益的菌类杀死,使病虫害传播有了更大空间。在此期间也并没有应用有效的物理防御方法,技术人员要针对这一现象进行重点的防范,在所应用的技术上不断创新进步。
  4、过量的使用化学制剂
  我国的造林工程中,对防治虫害的技术缺乏创新,一直引用传统的技术成果,使用大量批发的化学制剂对树木进行喷洒,第一次喷洒时可以在根本上对病虫的繁衍有所控制,随之而来,病虫已经增强了抗药能力,在对其进行喷洒也没有任何的作用,还会导致树林受到化学药剂的污染,出现大幅度的破损情况。这就要求在对病虫的农药研究上有所创新,借鉴国外典型林业工程中防治虫灾的经验,加以研发新型技术,在对病虫的治理上,做到较少化学药剂的加入,不允许在消灭病虫的基础上出现破坏森力资源的情况;寻找出与林业特征一致的治理药剂,提高防治效率。
  二、森林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1、对森林植被的检查和预防
  检查植被是避免森林资源受危害作用大的病虫侵蚀。对进行检查的区域加以控制;从种子、幼苗和其余木材的运送上做到监管和处理,保证进入到种植区域的作物都是安全健康的;运用科学技术对病虫严格审查,与天气状况、当地种植环境相结合,判断是否有病虫出现,要在病虫出现的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2、有效的生物治理措施
  对待森林的病虫害我们要预防为主,并辅以有效的治理,生物治理则是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生物农药。
  3、昆虫病原细菌
  苏云金芽胞杆菌(简称BT)是我国工业化和生产水平最高的生物农药之一,广泛用于防治松毛虫和其他森林食叶害虫的防治。
  4、昆虫病原真菌
  在森林害虫防治中,以白僵菌应用最为广泛,特别是我国南方许多省份,利用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森林生态环境,在松毛虫低虫口密度下施放白僵菌,实现有虫不成灾,同时,还用于防治松褐天牛等蛀干害虫。设施建设不完善,防治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基础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原始创新能力不强,一些重大、危险性病虫害因缺乏防治技术,导致防治效果不佳,效率不高。
  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现行基层服务体系不能适应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相关资源普遍短缺。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工作责任制,外来有害生物的管理等相关防治技术和行业标准急需补充,对于有害生物引起的责任,也没有明确的惩罚规定。
  三、对森林病虫害的主要对策
  1、加强体系建设,提高应对能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从减轻危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为此,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
  2、建立健全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体系
  要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尽快建立健全预测预报网络体系。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要达到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使监测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
  3、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提高防治工作科技能力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持。针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进。组织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战略、气候变化对病虫害的影响等研究,着力解决监测预报、快速检疫检验、天敌繁育、病虫害评估、无公害防治等技术难题。
  4、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突出抓好病虫害防治
  建立外来病虫害风险评估体系,森林病虫害检疫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逐步建立和健全统一领导、各负其责、处置果断的应急机制,有效地处置突发森林病虫害事件。
  结语:在对森林虫害的治理工作上,要实行合理有效的方案,预防为主,防止联合的目标进行实施。杜绝森林病虫是我们的目标,但是最根本的要旨还是要营林造林,防治病虫害也是为其奠定基础和营造和谐的环境。因此,在不破坏环境的条件下,可以使用纯天然的力量对害虫容易出现在何种环境下加以研究,得出结论后,对其进行处理,使用合理的手段及措施在经济条件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获得最大的经济、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衡,潘洁,廖振峰.森林病虫害高光谱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J].中国森林病虫,2014(03).
  [2] 潘洁,廖振峰,张衡,顾晓丽,王胜.基于高光谱数据与网络GIS应用的森林病虫害监测系统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2015(02).
其他文献
[摘 要] 农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挽回了农户们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同时蔬菜上农药的使用量大,农药残留超标事件频发也给蔬菜生产造成困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了如何减少蔬菜上农药的使用量,使农药使用更高效的几个办法,供农户参考。  [关键词] 蔬菜生产 施药方式 防治指标 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
彩椒是指春季播种育苗,进行夏秋生产的一种茬口安排。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原本的一些高端蔬菜也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大众菜,彩色甜椒因味美质段、营养丰富而备受大家青睐。但因受品种对环境适应能力的限制,在高温季节很难生产。因此每到秋冬交替、元旦前夕价格高涨。许多大棚种植户看准了这个时机,进行大面积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品种选择  彩椒的生长期主要是在夏秋季节,高温多雨容易引
立足于高校管理,从多方面考察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建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分析,为寻求提高教学质
讨论了知识工作者创造力的3个构成要素,提出了对知识工作者实施内部激励的6种方法.
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新产品扩散的博弈行为,构建了新产品扩散的微分博弈模型,并研究了耐用新产品的最优定价战略.
进一步搞好长江治理开发,要按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在更高的层次上修订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进一步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把长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摆在突
阜阳是安徽省人口最多、农业规模最大的市,常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在1800万亩以上。近年来,阜阳农业紧紧围绕“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调整结构,提升效益,为广大农民
阐述了国有军工企业的企业文化内涵及意义;通过对某国有军工企业的企业文化调查,建立了新时期国有军工企业使命的企业文化支持系统;并针对国有军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普遍
欧亚经济联盟(EEU)作为俄罗斯重返世界一极的重要平台,对俄罗斯有着重大战略意义;中亚一直是俄罗斯的战略后院,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员国虽然只有哈斯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但对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