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在优化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学科作为教学的基础学科,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本文着重探讨一下多元互动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元互动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人的综合素质、综合技能等全面发展有着推动作用,尤其对于教学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作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将多元互动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尤其是语文学科,内容涉及面广,形式多种多样,而多元互动正是善于从多个角度、实施多种形式来对资源进行整合。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多元互动策略来设计多元智能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由三方面组成,即学生、教师、教科书。教师想要运用多元互动策略,需将这三方面内容形成一个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具体操作有如下几条。
一、学生与教科書等信息资料之间形成互动
语文文化博大精深,意义深远,每个文本背后都隐含着哲学、道理、常规等意蕴,追求的是意境、内涵、韵味。初中生在学习方面已逐渐趋于成熟,对知识也有了基础的掌握,基本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与教科书或者信息资料之间形成一种互动,使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借助教科书或者其他信息资料来独立或者小组合作思考,揣摩文本的内涵、情感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学生与知识之间、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有效互动。例如,在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我先引导学生利用教科书或者其他信息工具分析总结与老舍以及济南的冬天相关的内容:作者老舍的信息;创作《济南的冬天》时的时代背景;收集有关描写济南或者冬天的文章、诗句;搜集适合《济南的冬天》文本内容的背景音乐以及名师朗诵;小组合作分析、总结阅读文本的语言特点、文章结构等。这样可使学生自主与知识之间形成一种多角度、多形式的互动,加强学生多元智能的自主参与性,在自主探究中加强对语文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二、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互动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做教学中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初中生思维敏捷,对事物有着足够的好奇心以及探究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大胆地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究。如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自由组合成组,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教师也共同参与到活动中去,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用真诚与学生沟通,激发学生在情感上与之形成共鸣,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例如,学习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学生分析、讨论一致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为“电影”,教师和学生分角色扮演文本中的皇帝、大臣、百姓、小孩、两个骗子,超越阅读本文原有的形式,以动态的、可视的、创新的表演方式来丰富语文学科的表现形式。这样一来,学生为了想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会自主地去学习,揣摩人物的形象,分析、总结人物的语言特色,逐渐地去感受作者创作时的情感,与作者之间形成一种对话,升华了师生互动的表现形式,形成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生活之间”这样一个循环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互动,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就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各不相同,迥然各异,各有各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学生更是如此,他们之间每个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个性特征、学习方式、人际关系、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都各不相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闪光点。而作为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去发现、挖掘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将其相整合,构成独特的多元智能结构体系。不同的独立体都有着其优势和差异所在,教师应合理开发、运用学生自身的特点,引导学生之间形成互动,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活动探究、讨论、交流、辩论等形式,进而形成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相互取长补短,推动个性特征的有效发展。例如,举办诗歌朗诵大赛,为学生提供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还可以举办辩论会,激励学生自主收集相关资料,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认识,拓展学生眼、手、心、口并用,开启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多元智能体系,引导学生对语文进行更深层的记忆和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实践证明,多元互动策略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开发学生的综合智能,同时,其教学策略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作用,以互动的形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将语文学科特点与学生的个性特征相结合,实施多元互动教学策略,凸显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 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的精彩》[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
[2] 李新宇主编,《语文教育学新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韦志成,《现代阅读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4] 朱绍禹主编,《美日苏语文教学》[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关键词:多元互动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人的综合素质、综合技能等全面发展有着推动作用,尤其对于教学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作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将多元互动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尤其是语文学科,内容涉及面广,形式多种多样,而多元互动正是善于从多个角度、实施多种形式来对资源进行整合。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多元互动策略来设计多元智能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由三方面组成,即学生、教师、教科书。教师想要运用多元互动策略,需将这三方面内容形成一个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具体操作有如下几条。
一、学生与教科書等信息资料之间形成互动
语文文化博大精深,意义深远,每个文本背后都隐含着哲学、道理、常规等意蕴,追求的是意境、内涵、韵味。初中生在学习方面已逐渐趋于成熟,对知识也有了基础的掌握,基本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与教科书或者信息资料之间形成一种互动,使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借助教科书或者其他信息资料来独立或者小组合作思考,揣摩文本的内涵、情感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学生与知识之间、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有效互动。例如,在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我先引导学生利用教科书或者其他信息工具分析总结与老舍以及济南的冬天相关的内容:作者老舍的信息;创作《济南的冬天》时的时代背景;收集有关描写济南或者冬天的文章、诗句;搜集适合《济南的冬天》文本内容的背景音乐以及名师朗诵;小组合作分析、总结阅读文本的语言特点、文章结构等。这样可使学生自主与知识之间形成一种多角度、多形式的互动,加强学生多元智能的自主参与性,在自主探究中加强对语文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二、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互动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做教学中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初中生思维敏捷,对事物有着足够的好奇心以及探究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大胆地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究。如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自由组合成组,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教师也共同参与到活动中去,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用真诚与学生沟通,激发学生在情感上与之形成共鸣,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例如,学习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学生分析、讨论一致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为“电影”,教师和学生分角色扮演文本中的皇帝、大臣、百姓、小孩、两个骗子,超越阅读本文原有的形式,以动态的、可视的、创新的表演方式来丰富语文学科的表现形式。这样一来,学生为了想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会自主地去学习,揣摩人物的形象,分析、总结人物的语言特色,逐渐地去感受作者创作时的情感,与作者之间形成一种对话,升华了师生互动的表现形式,形成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生活之间”这样一个循环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互动,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就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各不相同,迥然各异,各有各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学生更是如此,他们之间每个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个性特征、学习方式、人际关系、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都各不相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闪光点。而作为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去发现、挖掘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将其相整合,构成独特的多元智能结构体系。不同的独立体都有着其优势和差异所在,教师应合理开发、运用学生自身的特点,引导学生之间形成互动,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活动探究、讨论、交流、辩论等形式,进而形成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相互取长补短,推动个性特征的有效发展。例如,举办诗歌朗诵大赛,为学生提供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还可以举办辩论会,激励学生自主收集相关资料,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认识,拓展学生眼、手、心、口并用,开启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多元智能体系,引导学生对语文进行更深层的记忆和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实践证明,多元互动策略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开发学生的综合智能,同时,其教学策略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作用,以互动的形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将语文学科特点与学生的个性特征相结合,实施多元互动教学策略,凸显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 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的精彩》[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
[2] 李新宇主编,《语文教育学新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韦志成,《现代阅读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4] 朱绍禹主编,《美日苏语文教学》[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