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作 乐至谋划丘区农业未来

来源 :当代县域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2580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在丘陵起伏中晕染,活力在乡间田野里迸发。
  地处四川盆地中部的乐至县是四川省35个农产品主产区之一和首批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县,现代农业、现代林业、现代畜牧业共同发力,让乐至的县域经济特色凸显。
  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资同城化建设的发展机遇,乐至县研判农业发展形势,发挥成都东进“第一站”、重庆西向“必经地”区位优势,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全面推动农业特色和质效的快速提升。
  适度规模“金玉其中”
  2020年12月初,农业农村部发布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乐至县高寺镇清水村凭借葡萄产业名列其中。
  驶入高寺镇所在的阳化河种养循环产业区,连片的葡萄种植区已在秋季完成采摘,村民们正从容地进行土壤维护和道路翻修,为来年的丰收打好基础。传统的粮油、生猪出产县如何发展起了葡萄产业?乐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武辉为记者解答了疑惑——
  2010年前后,乐至县常住人口大量外出务工,大量的农村土地被闲置了出来。2012年,在周边县种植葡萄的业主杨向先为了扩大生产,来到乐至县高寺镇流转了50亩土地。结果发现,由于土壤中富含钾元素,产出的葡萄质量上乘。尝到了甜头的杨向先赶忙扩大生产,并召集亲友到乐至县一起发展。
  以此为契机,乐至县政府开始积极引导因成都向外开发而农业外迁的龙泉驿区、双流区和蒲江县等邻近地区的农业业主到本地投资,在土地流转、政策支持上给予帮助,乐至县农村土地闲置的情况得到有效改善。
  按照“大产业、小园区,大园区、小业主”的适度规模经营理念,截至2020年底,在阳化河种养循环产业区的葡萄种植业主已经有80余户,最小种植面积50亩、最大200多亩,所产出葡萄品种有20余种。此后,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应对风险能力,除葡萄产业外,柑橘、李子、桃、梨等也相继发展起来。
  如今,涵盖童家、高寺、中天3个乡镇45个行政村的乐至县阳化河种养循环产业区已整合利用发展主导产业的耕地6万余亩,投资1.45亿元建设“标准化优质水果种养循环生产基地”,通过建设现代设施葡萄示范基地、标准化柑橘产业示范基地,依托园区内生猪养殖基地,推进种养业有机衔接,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产业区在葡萄冷链物流中心的基础上新建农产品交易展示中心,并配套农产品冷库、农产品物流区、农产品检测中心、农产品电商产业园等功能板块,打响乐至作为成渝精品生态菜篮子工程供应基地的县域品牌。
  在农旅融合方面,产业区投资1.35亿元打造“田园诗歌主题公园”,在葡萄景观长廊、农旅服务中心基础上,建设包含水上乐园、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主题公园,布局游客接待中心,打造休闲观光综合乐园。截至2020年,当地已举办了六届葡萄采摘节,吸引了大量来自成都、资阳、简阳等地的游客前往体验。
  蚕桑产业开启新时代
  地域广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优越的自然条件赋予了乐至县蚕桑产业长久的生命力。
  而近年来,乐至县不仅大力发展丝绸加工,通过科技投入形成的桑叶叶绿素提取、培育白僵蚕中药材等副产物加工也赋予了乐至蚕桑产业新的时代特色。
  蒋锡武是西藏拉萨54团的退役军人,在学习药材生意的过程中,白僵蚕总会让他想到家乡乐至的蚕桑历史。
  “或许可以回到家乡做些什么”,2016年12月,蒋锡武的四川德仁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乐至县成立,并于2017年在高寺鎮老街村流转土地500余亩,专业培育中药材白僵蚕。他告诉记者,僵蚕是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具有祛风止痛、息风解痉、化痰散结的功效,在中医临床最常用的200种中药饮片中,僵蚕排在第81位,医院配方用药量排在约60位,在动物药中排名第5位。
  然而,白僵蚕在国内市场中始终处于来源短缺、供不应求的状态,在年需求量上万吨的情况下,平均年产量不足2000吨。蒋锡武无奈地说:“白僵蚕的市场价格很乱,每千克10-180元都有,而且没有规范化人工养殖标准,伪劣产品横行。以次充好、假冒的死蚕、病蚕、脓蚕多不胜数。”
  在此后的几年里,德仁源农业科技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农业大学 、中国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展开密切的科研合作,掌握了僵蚕养殖的关键技术参数、白僵菌规模化生产技术和人工接种操作流程,先后申请了5项专利。
  此外,经过4年的生产及验证,德仁源农业科技不仅制定了企业自身的白僵蚕生产技术标准,更参与了行业标准制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白僵蚕部分新增了质量控制指标——修订白僵菌接种龄期为5龄、丝腺环为2-4个以及白僵菌素含量测定、氨基酸薄层鉴别及有害元素检查,全面提升僵蚕药材质量控制。
  如今,德仁源农业科技采取“公司+合作社”的全产业链的模式经营,公司负责全面技术指导并全部回收僵蚕,并建立药材生产全产业追溯系统,先签下订单再生产,以保证市场价格稳定。2020年,公司在乐至县的示范基地吸纳季节农民技工80多人,提供劳务费160余万元,人均半年劳务费2万多元;产出僵蚕22080千克,产值达400万元。
  随着全产业链体系的不断外拓,乐至县蚕桑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县养蚕农户2.05万户,生产蚕茧4610吨;全县桑园面积13.5万亩,全县蚕桑产业农业部分综合产值达到5.05亿元。
  其中,占地15000亩的乐至县蚕桑利用产业区现已建成集约化优质桑园8000 余亩,年养蚕12000张,年蚕茧收入2100多万元,桑园间种、桑芽茶、果桑、桑枝利用(桑黄菌)、蚕茧加工(丝绵被)、农旅产业(蚕桑主题农家乐)等,蚕桑产业总产值超过1亿元。区内四川红旗丝绸有限公司、资阳丝绸之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桑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积极发挥带动作用,优质蚕茧生产、桑蚕资源开发、蚕桑文旅融合发展。
  产业特色鲜明、品牌影响独特、要素高度聚集,乐至县“中国桑都”的招牌越擦越亮。
  园区经济的现实与未来
  根据乐至县委县政府对县域乡村振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的总体思路,当前,乐至县正倾力打造“一园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阳化河种养循环产业区、孔雀农旅融合产业区、东山蚕桑利用产业区)。
  乐至县委副书记李文波告诉记者,将“一园三区”作为乐至现代农业未来园区化发展的方向,主要基于以下方面的考量:
  首先,乐至位于成渝轴线黄金分割点,上接成都、下联重庆,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两地的资源要素将加速流动,乐至借助两地的资源和技术,紧扣“餐桌经济”,优势对接成渝,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乐至正成为成渝两地优质农产品重要供给区。
  其次,经过多年的发展,乐至白乌鱼、天池藕粉、乐至黑山羊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0万亩桑园郁郁葱葱,蚕桑综合实力全省第一,10万亩蔬菜享誉川渝市场,70万只黑山羊远销国内20余个省市和东南亚、中东等地区,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帅青花椒、石佛挂面、桑叶鸡蛋等特色农产品成为互联网消费新宠,网络年销售额超3亿元,农业产业初具规模。
  最后,乐至县把基础条件改善作为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统筹推进以毗河供水工程为龙头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扎实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本完成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全面完成县乡道路提质改造,在村村通水泥路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社通水泥路;大规模推进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0万亩。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强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对临床免疫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昆山市第六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进行免疫检验的患者2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医院强化免疫质量管理
目的:探讨希望护理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是党的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苏区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起始语境,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建构逐步走向成熟。革命年代(本文所
目的掌握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大骨节病防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每年3~4月份按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监测点7~12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临床及右手X线拍片检查.结果 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