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37例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w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7例既往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3天,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可评价的37例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19例.稳定12例,进展6例,总有效率51.4%.中位肿瘤进展时间7.8个月.1年生存率64.5%,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脱发.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疗效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估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对晚期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方法 22例晚期复发卵巢癌患者注入预热的氯化钠溶液(Ns)+顺铂(DDP)+依托泊苷(VP16),同时采用NRL-002内生场热疗机热疗60~120 min,每周热灌注化疗1次,单纯热疗1次.结果 总有效率(CR+PR)63.6%,CA125明显下降,CD4/CD8比值及NK细胞数较治疗前升高,临床受益反应81.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
目的 研究肋骨骨髓微转移检测技术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远处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6年3月168例NSCLC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行肋骨骨髓微转移检测.计算该技术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168例NSCLC中50例患者骨髓微转移阳性,其中术后24例(29.76%)肺癌患者出现远处转移;118例骨髓微转移阴性患者中术后
目的 探讨电化学疗法治疗儿童体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ZAY-6B及BK-2000型电化学治疗仪对266例患儿实施电化学治疗.结果 其中252例随访6个月~10年,共8例复发,有效率100%,首次治疗Ⅰ级(完全缓解率)98.8%(249/252).结论 利用电化学疗法治疗儿童体表血管瘤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安全可靠、对全身干扰小、治疗较彻底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面积较大,手术无法切除者,或特
目的 探讨Bmi-1、Mdm2和Ki-67蛋白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肝外胆管癌组织中和10例正常胆管上皮组织中Bmi-1、Mdm2和Ki-67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mi-1在正常胆管上皮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而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18例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60.0%.明显高于正常胆管上皮组织(P<0.05).胆管癌组织中Mdm
目的 探讨影响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转移瘤的疗效的因素.方法 115例肝转移瘤患者共经肝动脉介入治疗274次,化疗药物依原发肿瘤组织类型确定,肿瘤血供丰富者行栓塞治疗,栓塞剂采用超液化碘油和(或)明胶海绵,对可能影响经肝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因素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转移瘤单发或多发、经肝动脉介入治疗前是否有其他部位转移、肿瘤血供状况、介入治疗后是否行辅助化疗、原发
目的 探讨12项肿瘤标志物及DNA倍体分析与胃癌病程进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蛋白芯片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临床分期的560例胃癌患者及2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12种肿瘤标志物及DI、SPF水平,对体检阳性者隔月复查.结果 560例胃癌患者中,不同临床分期的肿瘤标志物阳性(其中有一项指标异常即规定为阳性)率分别为:0~Ⅰ期68.5%,Ⅱ期71.7%,Ⅲ期75%,Ⅳ期73.1%,不同临床分期的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与传统术式在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转移率和远期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评价三野淋巴结清扫的优劣.方法 同期入组的9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6例行食管癌淋巴结三野清扫(三野清扫组),另外50例接受传统术式(传统手术组).结果 三野清扫组扫除淋巴结39.28枚/例,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13.30枚/例(P<0.01);三野清扫组患者淋巴结阳性率7
患者 女,43岁,2004年11月23日行右肾癌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肾混合细胞癌。2005年11月5日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ET-CT)检查发现双肺转移,相继经过干扰素联合白细胞介素-2、HIA部分相合异基因单个核细胞输注和索拉非尼治疗。2007年10月14日,在索拉非尼治疗中肿瘤进展,PET—CT提示双肺、肝、骨、腹腔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多发转移,并发右肺感染、右侧胸腔积液。患者有明显的咳
期刊
目的 探讨贲门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分别检测56例贲门癌患者、15名健康人外周血中CD4+CD25hiCD127lowc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血清IL-10、TGF-β1水平,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6例贲门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CD127lowTreg细胞占CD4+淋巴细胞的比例为(5.73±1.5
目的 探讨经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对肿瘤患者骨断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平面骨显像的基础上加作SPECT局部断层骨显像来分析患者骨病变情况.结果 平面骨显像探测到病灶数为227个,断层骨显像探测发现病灶数为284个;SPECT断层较平面骨显像多探测到57个病变部位.20.1%(57/284)的病变在平面骨显像时漏诊.结论 平面骨显像时一些隐匿性病灶或很难确定异常或正常的病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