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先进文化建设面临挑战的剖析,论述了“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科学论断对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就全球化背景下用科学发展观加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 全球化背景 中国先进文化建设 消极影响 加强对策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胡锦涛同志有关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精辟论述,深刻阐发了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先进文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应该如何面对全球化的冲击,又如何进行先进文化的建设,都是我们所关心的。
一、我国先进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全球化背景
“全球化”一词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术语,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都面临着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在加入WTO后,先进文化的建设也同样面临全球化的趋势。
1.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先进文化建设的主流。21世纪的人类社会,虽然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但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当前世界各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最大时代背景。应该说,人类对和平与发展的共同认识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为我国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基本框架,也成为世界各国先进文化建设的主流,这个框架为人类先进文化建设的多样化提供了融合、交流、相互促进和发展的广阔空间。和平与发展给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也给世界各国先进文化建设开辟了崭新的领域。
2.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给世界各国先进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变革。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是全球化的重要标志,它正在迅速地改变着全球的生存方式。以计算机的应用,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的突破,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克隆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代表,科学技术已成为人类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主导力量。人类对于自身更为深刻的认识,将有更大的自由把握;对于自己的命运,将有更多的机会思考。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所衍生出来的新文化、新知识、新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认识世界的能力,给人类先进文化建设带来了观念的冲击与变革。
3.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使人类先进文化建设具有先导性作用进一步体现。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生产活动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之中,越来越成为人类共同的实践活动。人类共同的实践活动要求共同的规范、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等共同的精神理念。经济全球化不仅要求摆脱民族分工和地域性生产,而且必然要求抛弃与之相联系的地域道德文化的狭隘性。比如,经济全球化必然会使人们在生态环境、反腐倡廉等方面达成相同或相似的道德规范,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推进,一种世界性的道德规范的出现完全是可能的,这种道德规范更加体现着当今人类的共同利益和要求。
二、全球化给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
面对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并给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消极的影响。
1.全球化的发展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带来巨大的冲击。全球化不仅使中国卷入了经济的全球化,而且使中国的教育卷入了全球化的竞争中。教育全球化的竞争表现为:外国学校通过网络教育、函授教育等形式向中国提供教育服务,国外办学机构直接来华办学、外籍教师来华任教,等等,这在某种程度上使我们更容易吸取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有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但是西方的一些文化垃圾、腐朽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和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潮也由种种渠道渗透到我国,对我国长期构造的意识形态造成巨大的冲击,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过,贸易是美国“能够在全世界推广美国的核心价值观的工具”。同时,随着国外办学机构来华办学的增多,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也将不断在我国传播开来,特别是西方那种实用主义的功利主义思想在某些高校有抬头之势。这种功利主义的思想在我国还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可能会扭曲,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全球化对我国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在不可抗拒的全球化过程中,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撞击乃至冲突是必然的。西方文化挟其强势发挥主导影响也是客观事实。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大的忧虑不在于被全盘西化,因为这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最大的忧虑在于舍本逐末,取其糟粕,弃其精华。西方国家的强盛之道是深深植根于它的历史文化之中,经过长期演变而形成的,这是其精华。而现在辐射到发展中国家的,甚至被趋之若鹜地吸收的大多却是糟粕。如社会风气中的重物轻人、崇富嫌贫、享乐纵欲、急功近利、追求高消费、文化快餐化、审美低俗化,还有日益升级的公开展示暴力,等等,这些为西方自己所诟病的精神堕落表现,却在发展中国家沉渣泛起,这些以个人主义、物质利益为中心特别对青年一代有吸引力的西方文化的强力扩张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的注重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和家庭作用,以及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和“诚实守信”的人伦观等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长此以往,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将会丧失其独特的价值。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忧虑,这些新问题、新情况迫切要求我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3.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寻求发展和稳定局面面临新的困难。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先进文化建设上奉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教育合作和交流。然而在不断深入的全球化进程中,必然会受到更多的全球性制约。中国面临众多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即中国作为全球化进程中的后来者承受着来自全球化背景的沉重压力,同时也面临自身独特的问题,即中国必须在短时期内实现自身的发展强大,赶上曾经主导、现在依然控制全球化进程的西方国家,自身的发展又需要接受主要由西方国家制订的国际制度、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特别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发展和稳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外国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入我国的教育市场。但是很显然,中国对此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我国的教育从总体上看还比较封闭,如“工厂化”的培养模式、“科层化”的管理体制、“工具式”的育人方式等比比皆是。其次,我国教育管理方式尚缺乏足够的灵活性。目前政府的教育管理方式基本上还没有脱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全球化的节奏。最后,我国的教育立法特别是有关外国机构来华办学的立法工作仍比较滞后。因此在上述背景下,我国先进文化建设进程中,宏观教育的稳定性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宏观调控的任务相当艰巨。
三、全球化背景下切实加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对策
全球化给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确实带来了一系列消极的影响,这是我们必须看到的社会现实。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用积极的姿态面对全球化的趋势,努力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坚定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更是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代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要高举马列主义的伟大旗帜,用科学理论去教育、武装人民群众的头脑,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因此,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破除腐朽、封建的东西,回归我国教育的本真性,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但是在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中,虽然也非常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但是并没有将此落实于实践中,这实际上是远离人的本性。因此在先进文化建设中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意义。
2.用科学发展观加强对传统美德的批判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传统美德是当代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当代先进文化教育的最基本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培养,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中国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积淀了丰厚的内容,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并通过大量经书诗文、生活习俗、人物典范等流传下来,其中有许多虽产生于封建社会,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例如“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抱负,“天下为公”、“先忧后乐”的集体情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仁爱孝悌”、“谦和好礼”的人伦原理,“见利思义”、“先义后利”的个人价值取向,“诚实守信”、“勤俭廉正”的道德品质,“修身养性”、“慎独律己”的修养态度;“厚德载物”、和合思想、“仁爱”社会价值取向等都是促进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是建立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所不可缺少的,对于人类社会的和平和发展都具有现实的意义。因此,在先进文化建设中,要加强祖宗文化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我们要吸取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精华,并使之与我国当代先进文化建设实践需要结合起来,对传统道德有选择地加以吸收、改造和发展。
3.用科学发展观的标准,积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先进文化建设的成果。纵观人类文化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一种文化绝不能靠排斥其他文化而得到真正的发展;有没有接受外来文化挑战的勇气,有没有容纳外来文化成分的气魄,能不能吸收和消化新的成分而又不机械搬用、盲目崇外,正是另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的标志。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先进的文化不是故步自封的,而是面向世界的、开放的;不是宗派主义的,而是集人类优秀文化之大成。”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因此,我们应在人类的思想文化的宝库中开阔视野,充实自己,洋为中用,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丰富自己,这是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德]雅斯贝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
[2][日]A.J.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
[4]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10,第1版.
[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10,第2版.
[7]杨明.教育全球化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教育发展研究,2003-02-10.
关键词: 全球化背景 中国先进文化建设 消极影响 加强对策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胡锦涛同志有关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精辟论述,深刻阐发了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先进文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应该如何面对全球化的冲击,又如何进行先进文化的建设,都是我们所关心的。
一、我国先进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全球化背景
“全球化”一词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术语,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都面临着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在加入WTO后,先进文化的建设也同样面临全球化的趋势。
1.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先进文化建设的主流。21世纪的人类社会,虽然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但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当前世界各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最大时代背景。应该说,人类对和平与发展的共同认识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为我国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基本框架,也成为世界各国先进文化建设的主流,这个框架为人类先进文化建设的多样化提供了融合、交流、相互促进和发展的广阔空间。和平与发展给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也给世界各国先进文化建设开辟了崭新的领域。
2.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给世界各国先进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变革。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是全球化的重要标志,它正在迅速地改变着全球的生存方式。以计算机的应用,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的突破,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克隆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代表,科学技术已成为人类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主导力量。人类对于自身更为深刻的认识,将有更大的自由把握;对于自己的命运,将有更多的机会思考。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所衍生出来的新文化、新知识、新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认识世界的能力,给人类先进文化建设带来了观念的冲击与变革。
3.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使人类先进文化建设具有先导性作用进一步体现。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生产活动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之中,越来越成为人类共同的实践活动。人类共同的实践活动要求共同的规范、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等共同的精神理念。经济全球化不仅要求摆脱民族分工和地域性生产,而且必然要求抛弃与之相联系的地域道德文化的狭隘性。比如,经济全球化必然会使人们在生态环境、反腐倡廉等方面达成相同或相似的道德规范,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推进,一种世界性的道德规范的出现完全是可能的,这种道德规范更加体现着当今人类的共同利益和要求。
二、全球化给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
面对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并给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消极的影响。
1.全球化的发展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带来巨大的冲击。全球化不仅使中国卷入了经济的全球化,而且使中国的教育卷入了全球化的竞争中。教育全球化的竞争表现为:外国学校通过网络教育、函授教育等形式向中国提供教育服务,国外办学机构直接来华办学、外籍教师来华任教,等等,这在某种程度上使我们更容易吸取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有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但是西方的一些文化垃圾、腐朽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和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潮也由种种渠道渗透到我国,对我国长期构造的意识形态造成巨大的冲击,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过,贸易是美国“能够在全世界推广美国的核心价值观的工具”。同时,随着国外办学机构来华办学的增多,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也将不断在我国传播开来,特别是西方那种实用主义的功利主义思想在某些高校有抬头之势。这种功利主义的思想在我国还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可能会扭曲,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全球化对我国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在不可抗拒的全球化过程中,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撞击乃至冲突是必然的。西方文化挟其强势发挥主导影响也是客观事实。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大的忧虑不在于被全盘西化,因为这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最大的忧虑在于舍本逐末,取其糟粕,弃其精华。西方国家的强盛之道是深深植根于它的历史文化之中,经过长期演变而形成的,这是其精华。而现在辐射到发展中国家的,甚至被趋之若鹜地吸收的大多却是糟粕。如社会风气中的重物轻人、崇富嫌贫、享乐纵欲、急功近利、追求高消费、文化快餐化、审美低俗化,还有日益升级的公开展示暴力,等等,这些为西方自己所诟病的精神堕落表现,却在发展中国家沉渣泛起,这些以个人主义、物质利益为中心特别对青年一代有吸引力的西方文化的强力扩张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的注重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和家庭作用,以及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和“诚实守信”的人伦观等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长此以往,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将会丧失其独特的价值。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忧虑,这些新问题、新情况迫切要求我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3.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寻求发展和稳定局面面临新的困难。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先进文化建设上奉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教育合作和交流。然而在不断深入的全球化进程中,必然会受到更多的全球性制约。中国面临众多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即中国作为全球化进程中的后来者承受着来自全球化背景的沉重压力,同时也面临自身独特的问题,即中国必须在短时期内实现自身的发展强大,赶上曾经主导、现在依然控制全球化进程的西方国家,自身的发展又需要接受主要由西方国家制订的国际制度、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特别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发展和稳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外国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入我国的教育市场。但是很显然,中国对此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我国的教育从总体上看还比较封闭,如“工厂化”的培养模式、“科层化”的管理体制、“工具式”的育人方式等比比皆是。其次,我国教育管理方式尚缺乏足够的灵活性。目前政府的教育管理方式基本上还没有脱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全球化的节奏。最后,我国的教育立法特别是有关外国机构来华办学的立法工作仍比较滞后。因此在上述背景下,我国先进文化建设进程中,宏观教育的稳定性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宏观调控的任务相当艰巨。
三、全球化背景下切实加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对策
全球化给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确实带来了一系列消极的影响,这是我们必须看到的社会现实。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用积极的姿态面对全球化的趋势,努力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坚定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更是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代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要高举马列主义的伟大旗帜,用科学理论去教育、武装人民群众的头脑,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因此,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破除腐朽、封建的东西,回归我国教育的本真性,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但是在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中,虽然也非常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但是并没有将此落实于实践中,这实际上是远离人的本性。因此在先进文化建设中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意义。
2.用科学发展观加强对传统美德的批判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传统美德是当代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当代先进文化教育的最基本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培养,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中国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积淀了丰厚的内容,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并通过大量经书诗文、生活习俗、人物典范等流传下来,其中有许多虽产生于封建社会,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例如“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抱负,“天下为公”、“先忧后乐”的集体情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仁爱孝悌”、“谦和好礼”的人伦原理,“见利思义”、“先义后利”的个人价值取向,“诚实守信”、“勤俭廉正”的道德品质,“修身养性”、“慎独律己”的修养态度;“厚德载物”、和合思想、“仁爱”社会价值取向等都是促进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是建立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所不可缺少的,对于人类社会的和平和发展都具有现实的意义。因此,在先进文化建设中,要加强祖宗文化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我们要吸取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精华,并使之与我国当代先进文化建设实践需要结合起来,对传统道德有选择地加以吸收、改造和发展。
3.用科学发展观的标准,积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先进文化建设的成果。纵观人类文化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一种文化绝不能靠排斥其他文化而得到真正的发展;有没有接受外来文化挑战的勇气,有没有容纳外来文化成分的气魄,能不能吸收和消化新的成分而又不机械搬用、盲目崇外,正是另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的标志。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先进的文化不是故步自封的,而是面向世界的、开放的;不是宗派主义的,而是集人类优秀文化之大成。”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因此,我们应在人类的思想文化的宝库中开阔视野,充实自己,洋为中用,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丰富自己,这是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德]雅斯贝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
[2][日]A.J.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
[4]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10,第1版.
[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10,第2版.
[7]杨明.教育全球化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教育发展研究,2003-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