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在核力量威慑下已经难以打起全面大战,进行局部战争的‘首战之军’便是空军和海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徐焰少将认为,当一个国家的国防范围扩大到远洋时,解决空中防御问题更要靠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的雏形出现于上个世纪初,受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各国改装或制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舰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某些设计与改造过程现在看来甚至沦为笑柄。然而,正是这些先驱为航空母舰后来的发展和成熟探索出了道路。
世界上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
英国“暴怒”号的人工拖拽降落法
1917年,英国将一艘正在建造中的“勇敢”级大型轻巡洋舰的3号舰改装为航空母舰,这艘被取名为“暴怒”号的航空母舰是历史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尽管英国皇家海军历时两年对其进行改装,但军舰中部高耸的塔式桅杆和烟囱并没有拆除,成为妨碍全通甲板的“钉子户”,舰上搭载的飞机要想返回母舰,全靠飞行员胆大心细技术高超,以及甲板人员的拖拽才能实现“返航”落地。
为了打破这个长期困扰飞行员的“飞机着舰”禁区,海军少校邓宁冒着生命危险在“暴怒”号上进行着舰试验。1917年8月2日,邓宁驾驶者“幼犬”式战斗机,用侧滑的方法艰难地降落到正在航行之中的“暴怒”号的前甲板上,在世界上首创了在航行中的军舰上降落的奇迹。不幸的是,僅仅几天后,邓宁在驾机重复这种具有高度危险的降落动作时,战斗机意外落水,邓宁不幸溺水身亡。
仅靠飞行员高超的技术与无畏的精神,无法弥补武器装备方面的根本性缺陷。付出血的代价后,英国人痛定思痛,决定对“暴怒”号进行第二次改装,后主炮和后桅被全部拆除,舰体的后半部加装了八十余米的飞行甲板。尽管如此,由于不具有“全通式”飞行甲板,飞机着舰仍然十分困难。飞行员们大多数时候宁可选择在水面上迫降后游泳,也不愿意冒着风险在甲板上尝试。
美国海军传统势力层层阻挠:
“木星”号运煤船的“逆袭之路”
美国海军在世界上最早完成了飞机在军舰上的起飞和着舰试验,并且最先实现了舰载飞机的“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堪称名副其实的舰载飞机“发祥地”,具有发展舰载航空兵的良好基础和高起点。然而美国海军对发展航空母舰并不热心,这导致在舰载航空兵的发展史上,曾经一度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海军,被当时的“后来者”——英国海军大幅超越。
国防大学房兵教授认为,个中原因复杂,或因受到美国本土海军中传统势力的阻挠,以及缺乏像英国海军那样来自于实战需求迫切的发展动力。一战中,美国海军战绩表现平平,英国海军开创的舰载机对岸攻击、对港攻击和对舰攻击的成功先例,都对美国海军产生了巨大的刺激。
1918年,美国海军曾数次提出建造2万吨级航空母舰的建议,但都遭到了美国国会的否决。直到次年,海军部才得到了一笔用于改装航空母舰的军事拨款。经过慎重挑选,美国海军选中了一艘排水量为5500吨的运煤船“木星”号,这一年的6月,它被开往诺福克的海军船厂等待“易容”。
一战中,“木星”号曾担负向欧洲运煤的任务。1920年3月,“木星”号迎来了对其命运带来“历史性转折”的改装。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美国海军今天的航空母舰编队,都起源于这艘前运煤船。
在改装过程中,“木星”号煤舱上甲板的上层建筑和起重机被全部拆除,在飞行甲板中心设置了一台飞机升降机,用于从机库将飞机运送到飞行甲板上。机舱设置在军舰的尾部,原有的6个煤舱中的4个被改为飞机库,其余两个则分别被改为汽油库、弹药库和升降机械室。
昔日无人理会的运煤船,历时两年易筋洗髓式的改造,于1922年建成服役,成为美国海军所拥有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它被重新命名为“兰利”号,编号CV-1。改装后的“兰利”号第一次出现在美国海军舰队中,引发美国海军官兵集体吐槽,他们讥讽它为丑陋的“带篷”马车。二战爆发后,“兰利”号获得参战机会,在一次执行运送战斗机的任务中,被日本海军的攻击机击沉。房兵表示,美国海军在“兰利”号改建和使用过程中所获得的第一手宝贵经验,对此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的大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借鉴与参考。
世界上第一艘“纯种”航母:
后发先制的日本“凤翔”号航母
经历一战的海战检验后,各国海军对航空母舰的建造、特点和使用要求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与经验,对未来航空母舰所应该具有的模式,也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房兵指出,此时,各国已充分意识到经过改装而成的第一代航空母舰,因原有舰体的限制而无法克服的先天劣势。因此,各国海军纷纷放弃了改装航空母舰的做法,转而按照本国对未来航母发展的思路,相继开始着手设计、建造新一代航空母舰。
对于与英国一样同为岛国的日本来说,海军在其国家安全中的战略地位不言自明。近代日本海军的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却非常迅速。为了实现其称霸东亚,进而争霸世界的野心,日本海军一直将赶超世界主要海军强国作为奋斗目标。
1919年,日本海军着手设计,次年开工建造该国的第一艘“纯种航母”——“凤翔”号。
由于工程进展迅速,1922年年底这艘航空母舰便被建成并且开始服役。因此,日本海军早于英国皇家海军7个月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建成“纯种”航空母舰的国家。建成后的“凤翔”号最大航速达到25节,标准排水量为7470吨,可搭载飞机26架,全通式飞行甲板全长168米。“凤翔”号改变了第一代航空母舰的平原型结构,采用岛式上层建筑,一个小型塔式舰桥被设置在飞行甲板的右舷、岛式建筑的后面,另有三个矮小的烟囱,每个烟囱都配有铰链,当舰载机在甲板上起降时,烟囱被放倒置于外侧,避免烟尘影响舰载机的起降。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追赶潮流,导致“凤翔”号已出生却未领证,因此日本海军紧急安排试验任务,三菱公司聘用的飞行员、原英国海军上尉乔德,英国工程师史密斯参与其中。经过试验发现,岛式结构并不完全适合“凤翔”号,岛式上层建筑在舰载机起降时非常“碍事”,为了保证舰载机能够安全起飞、着陆,日本海军决定将其拆除,这样一来,“凤翔”号又退回了首代航母模式,成为了一艘典型的平原型航空母舰。
老牌军事劲旅在航空母舰研发的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精力,大国航母的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成为我国全面抗日战争的起点。时隔整整八十年,今年7月8日及9日,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在香港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引发香港市民及爱国志士的空前关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房兵认为,航空母舰诞生已逾百年,而我国航母才刚刚起步,还有太多的经验和技术需要去摸索、积累,有太多的难关需要攻克。“辽宁”号已经起航,“巨龙”号紧随其后。目前我们已经初步解决了“有木有”的问题,下一步是着力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一点一点的攒,一点一点的赶,建立一支大海军,不必着急,好饭不怕晚。”房兵坚信。
航空母舰的雏形出现于上个世纪初,受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各国改装或制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舰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某些设计与改造过程现在看来甚至沦为笑柄。然而,正是这些先驱为航空母舰后来的发展和成熟探索出了道路。
世界上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
英国“暴怒”号的人工拖拽降落法
1917年,英国将一艘正在建造中的“勇敢”级大型轻巡洋舰的3号舰改装为航空母舰,这艘被取名为“暴怒”号的航空母舰是历史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尽管英国皇家海军历时两年对其进行改装,但军舰中部高耸的塔式桅杆和烟囱并没有拆除,成为妨碍全通甲板的“钉子户”,舰上搭载的飞机要想返回母舰,全靠飞行员胆大心细技术高超,以及甲板人员的拖拽才能实现“返航”落地。
为了打破这个长期困扰飞行员的“飞机着舰”禁区,海军少校邓宁冒着生命危险在“暴怒”号上进行着舰试验。1917年8月2日,邓宁驾驶者“幼犬”式战斗机,用侧滑的方法艰难地降落到正在航行之中的“暴怒”号的前甲板上,在世界上首创了在航行中的军舰上降落的奇迹。不幸的是,僅仅几天后,邓宁在驾机重复这种具有高度危险的降落动作时,战斗机意外落水,邓宁不幸溺水身亡。
仅靠飞行员高超的技术与无畏的精神,无法弥补武器装备方面的根本性缺陷。付出血的代价后,英国人痛定思痛,决定对“暴怒”号进行第二次改装,后主炮和后桅被全部拆除,舰体的后半部加装了八十余米的飞行甲板。尽管如此,由于不具有“全通式”飞行甲板,飞机着舰仍然十分困难。飞行员们大多数时候宁可选择在水面上迫降后游泳,也不愿意冒着风险在甲板上尝试。
美国海军传统势力层层阻挠:
“木星”号运煤船的“逆袭之路”
美国海军在世界上最早完成了飞机在军舰上的起飞和着舰试验,并且最先实现了舰载飞机的“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堪称名副其实的舰载飞机“发祥地”,具有发展舰载航空兵的良好基础和高起点。然而美国海军对发展航空母舰并不热心,这导致在舰载航空兵的发展史上,曾经一度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海军,被当时的“后来者”——英国海军大幅超越。
国防大学房兵教授认为,个中原因复杂,或因受到美国本土海军中传统势力的阻挠,以及缺乏像英国海军那样来自于实战需求迫切的发展动力。一战中,美国海军战绩表现平平,英国海军开创的舰载机对岸攻击、对港攻击和对舰攻击的成功先例,都对美国海军产生了巨大的刺激。
1918年,美国海军曾数次提出建造2万吨级航空母舰的建议,但都遭到了美国国会的否决。直到次年,海军部才得到了一笔用于改装航空母舰的军事拨款。经过慎重挑选,美国海军选中了一艘排水量为5500吨的运煤船“木星”号,这一年的6月,它被开往诺福克的海军船厂等待“易容”。
一战中,“木星”号曾担负向欧洲运煤的任务。1920年3月,“木星”号迎来了对其命运带来“历史性转折”的改装。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美国海军今天的航空母舰编队,都起源于这艘前运煤船。
在改装过程中,“木星”号煤舱上甲板的上层建筑和起重机被全部拆除,在飞行甲板中心设置了一台飞机升降机,用于从机库将飞机运送到飞行甲板上。机舱设置在军舰的尾部,原有的6个煤舱中的4个被改为飞机库,其余两个则分别被改为汽油库、弹药库和升降机械室。
昔日无人理会的运煤船,历时两年易筋洗髓式的改造,于1922年建成服役,成为美国海军所拥有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它被重新命名为“兰利”号,编号CV-1。改装后的“兰利”号第一次出现在美国海军舰队中,引发美国海军官兵集体吐槽,他们讥讽它为丑陋的“带篷”马车。二战爆发后,“兰利”号获得参战机会,在一次执行运送战斗机的任务中,被日本海军的攻击机击沉。房兵表示,美国海军在“兰利”号改建和使用过程中所获得的第一手宝贵经验,对此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的大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借鉴与参考。
世界上第一艘“纯种”航母:
后发先制的日本“凤翔”号航母
经历一战的海战检验后,各国海军对航空母舰的建造、特点和使用要求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与经验,对未来航空母舰所应该具有的模式,也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房兵指出,此时,各国已充分意识到经过改装而成的第一代航空母舰,因原有舰体的限制而无法克服的先天劣势。因此,各国海军纷纷放弃了改装航空母舰的做法,转而按照本国对未来航母发展的思路,相继开始着手设计、建造新一代航空母舰。
对于与英国一样同为岛国的日本来说,海军在其国家安全中的战略地位不言自明。近代日本海军的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却非常迅速。为了实现其称霸东亚,进而争霸世界的野心,日本海军一直将赶超世界主要海军强国作为奋斗目标。
1919年,日本海军着手设计,次年开工建造该国的第一艘“纯种航母”——“凤翔”号。
由于工程进展迅速,1922年年底这艘航空母舰便被建成并且开始服役。因此,日本海军早于英国皇家海军7个月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建成“纯种”航空母舰的国家。建成后的“凤翔”号最大航速达到25节,标准排水量为7470吨,可搭载飞机26架,全通式飞行甲板全长168米。“凤翔”号改变了第一代航空母舰的平原型结构,采用岛式上层建筑,一个小型塔式舰桥被设置在飞行甲板的右舷、岛式建筑的后面,另有三个矮小的烟囱,每个烟囱都配有铰链,当舰载机在甲板上起降时,烟囱被放倒置于外侧,避免烟尘影响舰载机的起降。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追赶潮流,导致“凤翔”号已出生却未领证,因此日本海军紧急安排试验任务,三菱公司聘用的飞行员、原英国海军上尉乔德,英国工程师史密斯参与其中。经过试验发现,岛式结构并不完全适合“凤翔”号,岛式上层建筑在舰载机起降时非常“碍事”,为了保证舰载机能够安全起飞、着陆,日本海军决定将其拆除,这样一来,“凤翔”号又退回了首代航母模式,成为了一艘典型的平原型航空母舰。
老牌军事劲旅在航空母舰研发的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精力,大国航母的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成为我国全面抗日战争的起点。时隔整整八十年,今年7月8日及9日,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在香港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引发香港市民及爱国志士的空前关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房兵认为,航空母舰诞生已逾百年,而我国航母才刚刚起步,还有太多的经验和技术需要去摸索、积累,有太多的难关需要攻克。“辽宁”号已经起航,“巨龙”号紧随其后。目前我们已经初步解决了“有木有”的问题,下一步是着力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一点一点的攒,一点一点的赶,建立一支大海军,不必着急,好饭不怕晚。”房兵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