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德育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当今社会各界对教育体系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在小学这个德育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灵活、高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吸收德育知识,在其人生道路中起到关键作用。
关键词: 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 教育理念 情感体验
一、德育教育对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1.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德育教育在每一个学生的求学生涯中都占到相当大的比例,从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到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课,每一个阶段都受到教育主体高度重视。德育要从小抓起,让小学生从最初思维形成之时就受到德育教育,对其未来心理状态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小学阶段是最容易接受外来教育的时期,最容易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
2.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人才的发展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双向进步,教育的职责除了教会学生基本的理论及应用知识外,还要按照社会的发展培养相应素质的人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时期,教育主体制定符合这个制度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从小学时期就加大德育教育的培养力度,宣传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有利于培养适应本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往往对很多是非曲直辨别不清,他们无法站在多种立场思考及解决问题。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日常和父母及祖父母的接触更多一些,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的影响自然更多一些。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用不同于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在对错判断上培养其理性主观的辨别思维,能够更好地孩子的辨别是非能力。
二、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
1.语文教育者在教学中常常忽略以身作则。师者最关键的教育手段是以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从事教育活动,从而使学生更加信服教育者,使傳授知识及经验的过程更加顺利。小学生是最具有模仿意识的,他们在日常行为及思维模式上,习惯于跟随老师及家长,语文教育者对自身的行为规范,是给学生在生活及学习态度上的一种无形的引导,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并对孩子未来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打下根基。
2.语文教育者在备课阶段德育部分准备不够充分。德是立人之本,在小学课程中,语文课程在所有科目中与德育教育关系最紧密,教育者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向受教育者传授德育思想。然而,语文教育者在平时根据课程要求备课时,往往只重视课内内容的准备,习惯性地将课本上的内容全部讲授,为了谋求效率,在备课过程中很少将有关课本知识的德育经验渗透在教案里。在当前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很难激发教师自发地关注课本之外的德育教育。
3.语文的课程教育与德育延伸的手法不够完善。除了上述的语文教育者在备课时很少涉及德育知识外,课堂上将语文课程与德育教育的链接手法不够完善,不能让学生很好地吸收理解。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思维模式还不能完全稳定,所有接收的知识及经验都靠教育者形象生动地讲解,才能很好地吸收并记忆。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育者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这一点,将语文课程与德育教育完美结合需要自身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并加上严格的职业培训,在这些方面,很多小学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三、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渠道
1.借用德育典故使学生们深入理解。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的选取过程中,往往都是以爱国、有爱、明理、诚信、尊师、重道为题材的,教育者根据这些内容,借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典故,使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自己应该怎样遵守日常的行为规范及做出怎样的价值判断。在一般教育手法中,典故教育是最能深入学生内心的,将语文课程与典故事例较好地结合,给小学生单纯的思维模式打下深刻的烙印,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好地发展。
2.教育者在传授过程中要把握好学生心理。语文教育者在传授知识及经验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观察孩子行为模式及心理状态。小学生并没有稳定的性格,他们情绪和心理上的波动都比较明显,贪玩、好动、天真、可塑是这个时期的特点,教育者需要时时观察,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心理异常反应,能在教育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们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消除逆反心理作用,还能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3.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要抓准时间点。任何教育过程,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升华时都要把握好时间点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同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也需要抓好时间点给予适当的升华,才能在孩子的心灵中形成一定深刻的影响,为他们树立好人生信标。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只是告诉孩子们应该怎么做,而忽视了教育孩子们为什么这样做出抉择。形象生动的德育授课模式会让孩子们了解到自己做出抉择的原因动机,帮助学生在以后的人生抉择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4.在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多以感性为出发点,小学的语文课程多含有丰富的情感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以孩子的角度理解世界。教育者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如果结合感性素材,就会更加深刻地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从根源上理解德育的意义并贯彻于自身活动中。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会带动课上氛围,感染效果更好,比起单纯的说教灌输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深入孩子内心,让他们更容易接受。
小学时期是每个学生培养良好德育观念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心性善良,能够主动接受外界传播给他们的东西,教育者在这个时期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学很好地结合,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及经验的重要性,并且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愿,帮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判断是非,如何在自身塑造过程中使自己更加完善。德育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根基,在小学时期渗透德育教育能够为教学过程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朱荣.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D].上海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 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 教育理念 情感体验
一、德育教育对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1.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德育教育在每一个学生的求学生涯中都占到相当大的比例,从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到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课,每一个阶段都受到教育主体高度重视。德育要从小抓起,让小学生从最初思维形成之时就受到德育教育,对其未来心理状态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小学阶段是最容易接受外来教育的时期,最容易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
2.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人才的发展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双向进步,教育的职责除了教会学生基本的理论及应用知识外,还要按照社会的发展培养相应素质的人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时期,教育主体制定符合这个制度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从小学时期就加大德育教育的培养力度,宣传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有利于培养适应本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往往对很多是非曲直辨别不清,他们无法站在多种立场思考及解决问题。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日常和父母及祖父母的接触更多一些,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的影响自然更多一些。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用不同于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在对错判断上培养其理性主观的辨别思维,能够更好地孩子的辨别是非能力。
二、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
1.语文教育者在教学中常常忽略以身作则。师者最关键的教育手段是以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从事教育活动,从而使学生更加信服教育者,使傳授知识及经验的过程更加顺利。小学生是最具有模仿意识的,他们在日常行为及思维模式上,习惯于跟随老师及家长,语文教育者对自身的行为规范,是给学生在生活及学习态度上的一种无形的引导,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并对孩子未来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打下根基。
2.语文教育者在备课阶段德育部分准备不够充分。德是立人之本,在小学课程中,语文课程在所有科目中与德育教育关系最紧密,教育者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向受教育者传授德育思想。然而,语文教育者在平时根据课程要求备课时,往往只重视课内内容的准备,习惯性地将课本上的内容全部讲授,为了谋求效率,在备课过程中很少将有关课本知识的德育经验渗透在教案里。在当前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很难激发教师自发地关注课本之外的德育教育。
3.语文的课程教育与德育延伸的手法不够完善。除了上述的语文教育者在备课时很少涉及德育知识外,课堂上将语文课程与德育教育的链接手法不够完善,不能让学生很好地吸收理解。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思维模式还不能完全稳定,所有接收的知识及经验都靠教育者形象生动地讲解,才能很好地吸收并记忆。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育者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这一点,将语文课程与德育教育完美结合需要自身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并加上严格的职业培训,在这些方面,很多小学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三、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渠道
1.借用德育典故使学生们深入理解。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的选取过程中,往往都是以爱国、有爱、明理、诚信、尊师、重道为题材的,教育者根据这些内容,借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典故,使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自己应该怎样遵守日常的行为规范及做出怎样的价值判断。在一般教育手法中,典故教育是最能深入学生内心的,将语文课程与典故事例较好地结合,给小学生单纯的思维模式打下深刻的烙印,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好地发展。
2.教育者在传授过程中要把握好学生心理。语文教育者在传授知识及经验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观察孩子行为模式及心理状态。小学生并没有稳定的性格,他们情绪和心理上的波动都比较明显,贪玩、好动、天真、可塑是这个时期的特点,教育者需要时时观察,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心理异常反应,能在教育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们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消除逆反心理作用,还能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3.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要抓准时间点。任何教育过程,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升华时都要把握好时间点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同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也需要抓好时间点给予适当的升华,才能在孩子的心灵中形成一定深刻的影响,为他们树立好人生信标。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只是告诉孩子们应该怎么做,而忽视了教育孩子们为什么这样做出抉择。形象生动的德育授课模式会让孩子们了解到自己做出抉择的原因动机,帮助学生在以后的人生抉择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4.在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多以感性为出发点,小学的语文课程多含有丰富的情感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以孩子的角度理解世界。教育者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如果结合感性素材,就会更加深刻地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从根源上理解德育的意义并贯彻于自身活动中。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会带动课上氛围,感染效果更好,比起单纯的说教灌输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深入孩子内心,让他们更容易接受。
小学时期是每个学生培养良好德育观念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心性善良,能够主动接受外界传播给他们的东西,教育者在这个时期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学很好地结合,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及经验的重要性,并且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愿,帮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判断是非,如何在自身塑造过程中使自己更加完善。德育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根基,在小学时期渗透德育教育能够为教学过程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朱荣.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D].上海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