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陇川县耕地质量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耕地质量-保护的对策和建议,为陇川县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耕地质量;调查;对策
陇川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北纬24。08'24。40',东经-97。39'98。17'。陇川县南北最大纵距57.7km,东西最大横距63.8km,县界线长约206km,总面积1931km,总人口18.18万人。是以农业为主导的农业县,耕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陇川县经济的增长,深入了解陇川县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中取得的成果、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存在问题原因,为进一步加强陇川县耕地质量建设提供对策。
一、耕地数量变化及质量分布状况
1.耕地数量变化
陇川县2000年有耕地375806亩,人均耕地2.27亩,2005年有耕地406939亩,人均耕地2.34亩,2010年有耕地490853亩,人均耕地2.70亩。耕地后备资源,2005年有10.6万亩,至2010年有5.92万亩。承随着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和生活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耕地后备资源在逐步的减少,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是今后工地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详见表1
2.耕地质量分布”
(1)耕地肥力不均等
在村寨附近,由于精耕细作,水利条件好,交通便利,有机肥料、化肥肥料用量大,地力得到较好的补充,因而分布的是高肥、高产的园地;离村寨较远的耕地,水利条件不好,交通不便,耕作稍粗放,施肥少甚至不施肥,分布着中肥力中等产量甚至低肥力、低产园地。
(2)成土因素影响地力
在陇川境内,凡人口密集、灌溉条件相对较好的坝区,都有一条河流穿坝而过。陇川坝有南畹河,户撒坝有户撒河,因此水稻土就以河道为对称轴,沿河流两岸附近呈对称分布:沿河两岸附近积水难排的低凹田,因地下水位长期较高,多为潜育型水稻土的青河砂田、青砂泥田,产量偏低,宜耕性差;离河岸稍远、排灌条件较好,地势较平缓的,大多数为潴育型砂泥田,也有少数河砂田,还有个别黑泥田、红泥田,产量较高,宜耕性好;坝子边缘的平缓坡地带,排灌较差(易排难灌的较多),主要为淹育型水稻土的红泥田,产量较低,宜耕性差。
(3)山坝之间地力不一
山坝之间的山麓洪积扇、山麓及其以上的低山至中山,海拔由赤红壤升到红壤甚至黄壤地带。质地好,肥力高,产量高的海拔低;而质地差、肥力低,产量低的海拔高。
(4)各类等级耕地面积情况
陇川县2000年以来,各类耕地面积变化情况,详见表2
(5)配套设施建设和土地平整情况
截至2010年,陇川县合计平整土地17.19万亩,修建沟渠605条,长628.9千米,田间道路285条,长309.6千米,新建河堤1772m,河道清淤1816m,陇川县高稳农田由2000年8.94万亩,发展到2010年的14.94万亩,为陇川县的粮食生产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6)耕地环境质量
2005年陇川县化肥施用量为58083t,2010年化肥使用量80942t,由此可见,农业增产对化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大量施用化肥可造成土壤的酸化和板结,陇川县为热带雨林带,雨水冲蚀严重,大量施用化肥,势必有大量的肥料随雨水流失,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环境质量的安全。
根据陇川县城1982年土壤普查资料,陇川县各类土壤pH值在.内4.5~6.5间,土壤有机质529g/kg,碱解氮肥168mg/kg,速效磷.11.68mg/kg,速效钾163.5mg/kg。到2007年陇川县化验结果为pH值.在内3.8~6.76间,土壤有机质27.32g/kg,碱解氮肥124.54mg/kg,速效磷24.77mg/kg,速效钾79.88mg/kg。由此可见,土壤pH值域降低,有酸化的趋势,陇川县土壤养分除速效磷增加外,其余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土壤地力有所下降。
二、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建设
在坝区城镇附近的耕地,由于便利的交通和靠近政治经济中心,往往成为被占用的对象。
2.人为损毁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较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的条件,而农民不用负担任何费用,由于部分农民素质较低,对农田设施的爱护不够,边修边毁的现象一再发生,造成极大的浪费现象。
3.平整土地
自然灾害过后的土地平整和基本农田建设,构不可避免的会把生土翻到耕作层,平整后的土地耕作层有待熟化。
4.掠夺性经营
农户之间土地流转频繁,租种户进行掠夺性经营,不利于土地的培肥,不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力向城镇流动,留在农村的大多为老年和儿童,大牲畜的养殖量在逐年减少,大大削弱了农民对土地的力度,阻碍了土地的培肥。长期以来,农民重视氮磷肥的施用,轻施或不施钾肥,肥料施用配比不合理,不利于土地的培肥,造成陇川县耕地质量下降。
三、建议对策
1.城镇建设向山坡地发展
城镇的建设尽可能性不要靠近良田布局,尽可能靠近产量低的旱地和山地布局。严格执行农用地管制规划:农用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和服务使用;鼓励农用地地内的其它用地经过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转为农用地;控制农用地区内的农田转变用途,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用地单位负责开垦相当数量的耕地或缴纳有关税费;禁止占用农用地区内耕地进行城镇、村镇、开发获工业小区建设,禁止占用农用地区内的耕地建砖瓦窑、建房、坟或擅自挖沙、采石,堆放固体废弃物。
2.提高认识
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素质,制定村规民约,加强农民对农田基础的维护意识。
3.注重发展绿肥生产
发展绿肥生产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强农业后劲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有效措施之一,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并加以重视,要广泛宣传发动,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和建立高产样板示范。
4.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加强当地乡镇企业的培植,吸引青壮年农民就近务工,这样可兼顾农田的管理,可加大农民对土地的投入力度,有利于土壤的培肥。
5.推广作物秸秆还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陇川县农机具的保有量也在逐年增加,可充分利用农业机械,加强作物秸杆还田技术的推广,增加土壤有机肥料的投入,提高土壤肥力。
6.完善土地法规
制定有关地力保养法规,要明确对农民承包的土地,既要有用地的权利,又要有养地的责任。在地力建设上要鼓励农民增加投入,对只用不养,掠夺地力的行为要给一定的处罚。
致谢:在文章的修改过程中得到陇川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王永和的帮助,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陇川县办2000-2010年农村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z].2000-2010
[2]《陇川土壤》隴川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
[关键词]耕地质量;调查;对策
陇川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北纬24。08'24。40',东经-97。39'98。17'。陇川县南北最大纵距57.7km,东西最大横距63.8km,县界线长约206km,总面积1931km,总人口18.18万人。是以农业为主导的农业县,耕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陇川县经济的增长,深入了解陇川县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中取得的成果、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存在问题原因,为进一步加强陇川县耕地质量建设提供对策。
一、耕地数量变化及质量分布状况
1.耕地数量变化
陇川县2000年有耕地375806亩,人均耕地2.27亩,2005年有耕地406939亩,人均耕地2.34亩,2010年有耕地490853亩,人均耕地2.70亩。耕地后备资源,2005年有10.6万亩,至2010年有5.92万亩。承随着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和生活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耕地后备资源在逐步的减少,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是今后工地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详见表1
2.耕地质量分布”
(1)耕地肥力不均等
在村寨附近,由于精耕细作,水利条件好,交通便利,有机肥料、化肥肥料用量大,地力得到较好的补充,因而分布的是高肥、高产的园地;离村寨较远的耕地,水利条件不好,交通不便,耕作稍粗放,施肥少甚至不施肥,分布着中肥力中等产量甚至低肥力、低产园地。
(2)成土因素影响地力
在陇川境内,凡人口密集、灌溉条件相对较好的坝区,都有一条河流穿坝而过。陇川坝有南畹河,户撒坝有户撒河,因此水稻土就以河道为对称轴,沿河流两岸附近呈对称分布:沿河两岸附近积水难排的低凹田,因地下水位长期较高,多为潜育型水稻土的青河砂田、青砂泥田,产量偏低,宜耕性差;离河岸稍远、排灌条件较好,地势较平缓的,大多数为潴育型砂泥田,也有少数河砂田,还有个别黑泥田、红泥田,产量较高,宜耕性好;坝子边缘的平缓坡地带,排灌较差(易排难灌的较多),主要为淹育型水稻土的红泥田,产量较低,宜耕性差。
(3)山坝之间地力不一
山坝之间的山麓洪积扇、山麓及其以上的低山至中山,海拔由赤红壤升到红壤甚至黄壤地带。质地好,肥力高,产量高的海拔低;而质地差、肥力低,产量低的海拔高。
(4)各类等级耕地面积情况
陇川县2000年以来,各类耕地面积变化情况,详见表2
(5)配套设施建设和土地平整情况
截至2010年,陇川县合计平整土地17.19万亩,修建沟渠605条,长628.9千米,田间道路285条,长309.6千米,新建河堤1772m,河道清淤1816m,陇川县高稳农田由2000年8.94万亩,发展到2010年的14.94万亩,为陇川县的粮食生产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6)耕地环境质量
2005年陇川县化肥施用量为58083t,2010年化肥使用量80942t,由此可见,农业增产对化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大量施用化肥可造成土壤的酸化和板结,陇川县为热带雨林带,雨水冲蚀严重,大量施用化肥,势必有大量的肥料随雨水流失,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环境质量的安全。
根据陇川县城1982年土壤普查资料,陇川县各类土壤pH值在.内4.5~6.5间,土壤有机质529g/kg,碱解氮肥168mg/kg,速效磷.11.68mg/kg,速效钾163.5mg/kg。到2007年陇川县化验结果为pH值.在内3.8~6.76间,土壤有机质27.32g/kg,碱解氮肥124.54mg/kg,速效磷24.77mg/kg,速效钾79.88mg/kg。由此可见,土壤pH值域降低,有酸化的趋势,陇川县土壤养分除速效磷增加外,其余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土壤地力有所下降。
二、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建设
在坝区城镇附近的耕地,由于便利的交通和靠近政治经济中心,往往成为被占用的对象。
2.人为损毁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较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的条件,而农民不用负担任何费用,由于部分农民素质较低,对农田设施的爱护不够,边修边毁的现象一再发生,造成极大的浪费现象。
3.平整土地
自然灾害过后的土地平整和基本农田建设,构不可避免的会把生土翻到耕作层,平整后的土地耕作层有待熟化。
4.掠夺性经营
农户之间土地流转频繁,租种户进行掠夺性经营,不利于土地的培肥,不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力向城镇流动,留在农村的大多为老年和儿童,大牲畜的养殖量在逐年减少,大大削弱了农民对土地的力度,阻碍了土地的培肥。长期以来,农民重视氮磷肥的施用,轻施或不施钾肥,肥料施用配比不合理,不利于土地的培肥,造成陇川县耕地质量下降。
三、建议对策
1.城镇建设向山坡地发展
城镇的建设尽可能性不要靠近良田布局,尽可能靠近产量低的旱地和山地布局。严格执行农用地管制规划:农用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和服务使用;鼓励农用地地内的其它用地经过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转为农用地;控制农用地区内的农田转变用途,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用地单位负责开垦相当数量的耕地或缴纳有关税费;禁止占用农用地区内耕地进行城镇、村镇、开发获工业小区建设,禁止占用农用地区内的耕地建砖瓦窑、建房、坟或擅自挖沙、采石,堆放固体废弃物。
2.提高认识
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素质,制定村规民约,加强农民对农田基础的维护意识。
3.注重发展绿肥生产
发展绿肥生产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强农业后劲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有效措施之一,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并加以重视,要广泛宣传发动,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和建立高产样板示范。
4.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加强当地乡镇企业的培植,吸引青壮年农民就近务工,这样可兼顾农田的管理,可加大农民对土地的投入力度,有利于土壤的培肥。
5.推广作物秸秆还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陇川县农机具的保有量也在逐年增加,可充分利用农业机械,加强作物秸杆还田技术的推广,增加土壤有机肥料的投入,提高土壤肥力。
6.完善土地法规
制定有关地力保养法规,要明确对农民承包的土地,既要有用地的权利,又要有养地的责任。在地力建设上要鼓励农民增加投入,对只用不养,掠夺地力的行为要给一定的处罚。
致谢:在文章的修改过程中得到陇川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王永和的帮助,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陇川县办2000-2010年农村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z].2000-2010
[2]《陇川土壤》隴川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