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内容多是些抽象的符号、刻板的法则和枯燥的公式,难懂难学,不少学生对数学可以说是既害怕又反感。兴趣是一种激励学习的巨大潜在力量,在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问题情境;数学史教育;结合实际;动手实践 ;一题多解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好和乐的意思就是愿意学,喜欢学。作为一名教师应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上多下功夫。在初中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的关键,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需要。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发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所以教师要从多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体会。
1.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催化剂。老师在讲新课之前,应该讲一些有关将要学习内容的例子,让学生感到好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加深他们课堂上学习的印象。例如:在讲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可以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古代印度国王舍罕褒赏他的宰相、国际象棋发明者达依尔,达依尔只要求国王在国际象棋的64个格中放入小麦、各格颗粒依次是20、21、22……263, 国王很觉可笑。可是当国王命令人扛来一袋又一袋小麦还是不够时,顿时目瞪口呆。学生也感到惊讶,小小棋盘能放多少小麦?这个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寻求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浓厚兴趣。新鲜、好奇的情境,使学生的兴趣能随着教师的授课内容被充分调动,学习效果自然就好。
2. 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兴趣 熟悉数学史,结合教材内容,如黄金分割,圆周率的计算,勾股定理等,恰当地选插有关生动事例,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数学家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了解他们的光辉成就,激励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勇于吃苦的精神,教学效果自然会提高。
例如,讲黄金分割时,介绍一下华罗庚的故事,把 0.618(最佳点)运用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趣闻,能激发学生思考在踢足球何时进球率比较高,还可以讲如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如讲圆周率时,讲一讲祖冲之的成就。通过对数学史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同时,了解了数学公式、概念等理论的创始,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所取得的成就,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兴奋,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提高综合素质,课堂上做到深入浅出,思路清晰,运用自如。教师知识丰富,学识渊博,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造了条件。教师还要注意提高语言表达水平,注意谈话艺术,把故事讲得娓娓动听,令人回味无穷。对于概念、定理、公式等,有些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教师讲课力求清楚生动、富有感染力,学生自然会对课程内容感兴趣。教师还要注意板书设计,字体优美、结构合理,可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其次,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开动学生脑筋,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制造悬念,让学生猜想结果,使学生因疑而学,为解疑而思。教师在课上要求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时予以啟发引导。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表扬鼓励。教师也可以通过设陷井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趣味性。教师要认真研究学习,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更有效地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
4. 结合实际,强调数学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学科。学习数学可以提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从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的实际问题出发进行科学的抽象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还要注意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更自觉、更主动地学习。
5.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习兴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组织一些有趣的实验,适当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例如:在教平移的特征时,要求学生每人剪一个纸三角形,然后将此三角形沿着正东方向平移2厘米,观察平移后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对应线段,对应角关系,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有没有发生变化。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与同伴交流,很容易得出结论。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真理,然后再来探讨它们的理论根据。例如在讲三角形的重心时,可让学生每人先用硬纸片任意剪一个三角形,再作出三角形各边的中线,学生会惊奇地发现,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时再要求学生用圆规的针尖顶住交点,学生会看到纸片成水平状态,至此引出三角形重心的定义。接着再要求学生度量,每条中线被重心分成两条线段的长度,并求出两条线段的比值,学生会发现比值是同一常数,然后引出重心定理并加以证明。
6. 提高自学能力,培养长期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习素质的提高。传统教学教学中教师只强调传授知识,偏重于满堂灌,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不重视。教育改革要求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是中学生进行创造性再学习的基础条件。创造是需要灵感的,但所谓灵感,不过是知识、技能和技巧长期积累的一种突破。学生的任何深入学习,都是在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开始的。这就如同建筑高楼大厦一样,没有基石、钢筋、水泥、砖瓦等基本的物质条件和建筑工程人员的娴熟的技能技巧,任何高楼大厦都是建筑不起来的。一般说来,基础知识学习掌握得愈扎实,基本技能技巧愈熟练,思维就愈灵活,思路就愈开阔,创造和发现能力就越强。
7. 开放作业形式,巩固学习兴趣 将学习的内容放到具体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数学,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激起创新激情,促使学生向更高目标挑战。例如:在学完平均数时,我给学生留下作业:请比较我们班六个组的平均身高,找出哪一个组高一些,它比最低组高多少?这个作业实际操作中要测量出每个人的身高,一个人往往完不成,要多人合作测量。这是学生身边的事,他们就激起了完成作业的兴趣。
综上所述,兴趣的培养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证明自己的价值有很大的帮助。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学上有成就的人,都是以兴趣为动力,如饥似渴、历经艰辛、又充满乐趣地学习,而后逐步登上科学高峰的。
参考文献
[1] 李求来主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
[2] 张奠宙、唐瑞芬、刘鸿坤著.数学教育学[M].江西教育出版.1997
[3] 曾峥著.数学教育的现代发展与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张奠宙著.数学教育研究导引[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关键词】问题情境;数学史教育;结合实际;动手实践 ;一题多解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好和乐的意思就是愿意学,喜欢学。作为一名教师应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上多下功夫。在初中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的关键,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需要。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发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所以教师要从多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体会。
1.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催化剂。老师在讲新课之前,应该讲一些有关将要学习内容的例子,让学生感到好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加深他们课堂上学习的印象。例如:在讲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可以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古代印度国王舍罕褒赏他的宰相、国际象棋发明者达依尔,达依尔只要求国王在国际象棋的64个格中放入小麦、各格颗粒依次是20、21、22……263, 国王很觉可笑。可是当国王命令人扛来一袋又一袋小麦还是不够时,顿时目瞪口呆。学生也感到惊讶,小小棋盘能放多少小麦?这个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寻求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浓厚兴趣。新鲜、好奇的情境,使学生的兴趣能随着教师的授课内容被充分调动,学习效果自然就好。
2. 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兴趣 熟悉数学史,结合教材内容,如黄金分割,圆周率的计算,勾股定理等,恰当地选插有关生动事例,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数学家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了解他们的光辉成就,激励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勇于吃苦的精神,教学效果自然会提高。
例如,讲黄金分割时,介绍一下华罗庚的故事,把 0.618(最佳点)运用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趣闻,能激发学生思考在踢足球何时进球率比较高,还可以讲如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如讲圆周率时,讲一讲祖冲之的成就。通过对数学史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同时,了解了数学公式、概念等理论的创始,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所取得的成就,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兴奋,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提高综合素质,课堂上做到深入浅出,思路清晰,运用自如。教师知识丰富,学识渊博,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造了条件。教师还要注意提高语言表达水平,注意谈话艺术,把故事讲得娓娓动听,令人回味无穷。对于概念、定理、公式等,有些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教师讲课力求清楚生动、富有感染力,学生自然会对课程内容感兴趣。教师还要注意板书设计,字体优美、结构合理,可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其次,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开动学生脑筋,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制造悬念,让学生猜想结果,使学生因疑而学,为解疑而思。教师在课上要求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时予以啟发引导。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表扬鼓励。教师也可以通过设陷井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趣味性。教师要认真研究学习,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更有效地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
4. 结合实际,强调数学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学科。学习数学可以提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从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的实际问题出发进行科学的抽象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还要注意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更自觉、更主动地学习。
5.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习兴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组织一些有趣的实验,适当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例如:在教平移的特征时,要求学生每人剪一个纸三角形,然后将此三角形沿着正东方向平移2厘米,观察平移后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对应线段,对应角关系,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有没有发生变化。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与同伴交流,很容易得出结论。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真理,然后再来探讨它们的理论根据。例如在讲三角形的重心时,可让学生每人先用硬纸片任意剪一个三角形,再作出三角形各边的中线,学生会惊奇地发现,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时再要求学生用圆规的针尖顶住交点,学生会看到纸片成水平状态,至此引出三角形重心的定义。接着再要求学生度量,每条中线被重心分成两条线段的长度,并求出两条线段的比值,学生会发现比值是同一常数,然后引出重心定理并加以证明。
6. 提高自学能力,培养长期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习素质的提高。传统教学教学中教师只强调传授知识,偏重于满堂灌,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不重视。教育改革要求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是中学生进行创造性再学习的基础条件。创造是需要灵感的,但所谓灵感,不过是知识、技能和技巧长期积累的一种突破。学生的任何深入学习,都是在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开始的。这就如同建筑高楼大厦一样,没有基石、钢筋、水泥、砖瓦等基本的物质条件和建筑工程人员的娴熟的技能技巧,任何高楼大厦都是建筑不起来的。一般说来,基础知识学习掌握得愈扎实,基本技能技巧愈熟练,思维就愈灵活,思路就愈开阔,创造和发现能力就越强。
7. 开放作业形式,巩固学习兴趣 将学习的内容放到具体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数学,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激起创新激情,促使学生向更高目标挑战。例如:在学完平均数时,我给学生留下作业:请比较我们班六个组的平均身高,找出哪一个组高一些,它比最低组高多少?这个作业实际操作中要测量出每个人的身高,一个人往往完不成,要多人合作测量。这是学生身边的事,他们就激起了完成作业的兴趣。
综上所述,兴趣的培养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证明自己的价值有很大的帮助。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学上有成就的人,都是以兴趣为动力,如饥似渴、历经艰辛、又充满乐趣地学习,而后逐步登上科学高峰的。
参考文献
[1] 李求来主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
[2] 张奠宙、唐瑞芬、刘鸿坤著.数学教育学[M].江西教育出版.1997
[3] 曾峥著.数学教育的现代发展与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张奠宙著.数学教育研究导引[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