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空两个维度的英美文化研究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nim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英美文化
  主编:李景琦,等
  出版单位:天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
  ISBN:9787561836200
  定价:15元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一步深入,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如何看待和理解英美文化的问题,早已从学术领域逐渐成为大众普遍关注和思考的热点。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李景琦等主编的《英美文化》一书,便是在汇集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著而成的。
  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不同维度,对英美文化作了比较全面的诠释。
  第一章,作者由被史学界公认的英国文明史开端的1066年开始,介绍了自“征服者”威廉入侵英格兰,建立诺曼王朝,从而使英格兰成为首个与欧陆王国形态不同的封建集权国家的历史。第二章,如同是對第一章内容的注解。作者通过聚焦文学,并以英国中古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乔叟等作家的作品为分析对象,向读者展示了英国文化在这一历史时期里,受文艺复兴浪潮的影响,开始脱离僵化的宗教神话题材,表现出明显的现实主义和人文思想,启发大家去理解体会现代英美文化特点的历史根源。不同于其他同类作品机械地将内容划分为英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两大部分,本书的第三章和第四章便切换到了美国文化的主题,形成与其母体英国文化的直观对照。被称作“美国的出生证明”的《五月花号公约》为美国精神和“美国梦”拉开了序幕。而好莱坞作为美国文化两百年成长结出的最有说服力的硕果,也进一步引导读者对美国文化何以成为当今世界主流文化的原因进行思考。第五章再次回到英国文化的主题。作者抓住“莎士比亚与萧伯纳”这两位英国文学史上的巨匠,对他们所代表的英国文化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时代,即处于文艺复兴浪潮中的伊丽莎白一世时代和作为大英帝国鼎盛时期的维多利亚时代,展开了深入的解读,引发读者去发掘其中的因果联系。作者通过两位作家而非君主去呈现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可见文化发展在历史变迁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作者还强调了即便是美国文化所表现出的多样性与英国文化突出的现实主义之间在风格和思想上形成各具特色而又日趋统一的趋势,英国文化在英语世界里始终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这也是“英美文化”这一概念所包含的意义所在。第六、七、八、九章,将研讨的范围扩大到了整个英语世界,分别对爱尔兰、加拿大、澳洲、新西兰、非洲、印度和其他使用英语的亚洲国家在英美文化圈里的地位和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并探讨了英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以及给不同文化带来的冲击,由此引申出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对待和处理文化冲突的问题。在第十章中,作者通过介绍英语国家中的顶尖大学,表达了教育是在不同文化间以理解融合代替误读与对抗的最有效手段的观点。而这些大学在学术和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对于我国的教育革新也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总体而言,《英美文化》一书立意深刻,构思巧妙,能够帮助读者了解并正确解读英美文化,是一本面向大众读者的知识性图书。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张林凤)
其他文献
【摘要】寓意理解是目前寓言解读及阅读教学的基本范式,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故事情节解读寓意。寓言解读必须走向寓意深层文化阐释范式,深入探究作者言说背后的文化基因。寓言的专业解读必须研究寓言独特的文体特征与叙事特征,建构寓言阅读教学的叙事艺术解码系统。寓言真正专业的教学内容,并不是解读与阐释寓意、叙事解码,而是应该教给学生解读与阐释寓意、叙事解码的方法与策略,培养学生自觉的解读能力,从感性的业余解读者成长
作为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方式,成语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不仅远远超越了其字面意义本身,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乃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综合反映。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成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可以成为语言教育和国民文化素养提升的有利抓手。尤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成语典故为基点,使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传统风俗、传统道德、传统美学等各个层面的传统文化,甚至可以引导学生
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美国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是对自己童年时代一件往事的回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以孩子的口吻叙事,讲述了自己从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全过程,语言平白,耐人品味。在统编本教材中,这篇文章从译文形式到教学要求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可以称得上是一篇新课文。该文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拥有美好而充实的人生”。这个单元继续
高中诗歌教学陷入一种困境,高三学生在课外和考试时,面对一首陌生的诗歌,能熟练记忆“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却不能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只能套用模式应付考试答题。究其因,学生知识积累较少不可忽视,教师“以结论推原因”的教学思路和方式也有重要影响。  要走出这样一个诗歌教学的困境,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必须“裸备裸教”。以自身读诗、鉴赏诗歌的方法、思维和规律指导学生,才符合学生读诗的实际,才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
书名:英美文学散论  作者:陈光明  出版单位: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  ISBN:9787533736286  定价:18元  《英美文學散论》是将作者陈光明教授有关英美文学的二十篇随笔性文论汇整而成的著作。所谓“散论”,在行文上更接近于漫谈,相比于常见的以时代为经、以流派为纬的英美文学论著,该书在内容上更侧重于拾遗补阙。另外,该书贴近英美文学的教学实际,牢牢抓住了英美文学阅
书名:文化研究视野中的英美文学  作者:徐颖果  出版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  ISBN:9787020063642  定价:22元  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大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断深化,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文化碰撞及融合也日益加剧。近几十年间,文化研究成为一种非常活跃的学术思潮,其范畴也逐渐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以大众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发展为跨学科的在理论和方法上开
目前,“烎”这个词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人们把它念yí n,用它形容一个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百折不挠。它来源于一个叫“烎队”的团队,在2D09联想IEST大师赛预选赛中,这个队向冠军EHOME团队发起“开火”的宣言,并表现出极其无惧的精神风貌,从此“烎”便流行起来。    一、以“烎”为代表的网络生僻词流行的原因     除了“烎”,网络上还流行着其他一些生僻词,如  囧jiǒng:指郁闷、窘迫、尴
语文教育历来被社会所关注,这不仅仅因为语文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所占课时最多、授课教师最多,还因为社会生活与交流都离不开语文,更因为语言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语文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毋庸讳言,当下语文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无论是语文教育界还是全社会都不满意。缘于此,三年前,在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之际,在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之时,语文出版社联合全
【关键词】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解读,基本定位,基本特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即是其中之一,和“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习任务群”“思辨”等一样已经成为语文学科的热词。但很多教师反映对它的理解还不得要领,似乎也还缺少非常权威和明确的解说。本文试表达笔者对这一概念的困惑和理解。  一、对“真实情境”的几种解读  整
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我们大都集中在对林冲如何被“逼”上反抗之路、细节描写、环境描写、明暗线设置等问题的探讨和教学上。在此,笔者从中国古典小说追求故事情节的角度出发,就其情节设置最突出的两大特点——悬念与伏笔作些探讨。  中国古典小说源于民间的“说话”艺术,讲究谋篇布局,情节结构上大都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追求构思的精妙,情节的曲折生动、首尾完整;讲究波澜、悬念、转换、穿插、分合等。悬念与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