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悠悠洗车河,青青石板路;阡陌纵横的水稻田,错落有致的吊脚楼;沧桑的拉拉渡,古老的摆手舞;织锦奇葩西南卡普,戏剧活化石茅古斯;还有那古道热肠的淳朴民风在这里凝聚成一幅古风盎然山水画。这种原生态的风景、风情、风俗构成的桃源景观,就是上帝赐予土家人的一座活生生的民俗生态博物馆。
武陵土家第一寨
站在晃悠悠的拉拉渡上,村支书彭顺雄指着沿河两岸的吊脚楼一脸骄傲地说:“我们捞车河村可是土家文化和建筑保存最完好的村落,被称为武陵土家第一寨,还是一座活生生的民俗生态博物馆,你要了解土家族文化到我们村可是搞对头哒!”
在酉水流域行走了很多天,见过漂亮的吊脚楼和土家村落不计其数,但当捞车河村一片黑压压屋脊跃入眼帘的时候,我还是第一时间就被它震住。
洗车河一路奔腾而下,到靛房河与洗车河交汇的地方,形成了酉水流域少有的平川大坝。两条江将寨子一分为三,河西的惹巴拉,河东的捞车、梁家寨、耶铺,如荷叶般安卧在山水之间,聆听着自然的天籁之音。这个原始的土家自然村落,按姓氏集聚着千户人家,以彭、梁、向三大姓为主,村民们说他们都是土司时期三位土王——彭公爵主、向老官人和田好汉的后代。
到了捞车河,你就会发现这里打眼的就是原始民居,放眼望去,寨内瓦连瓦,户挨户,门对门,街巷布局精巧。河边上不时有妇女捶打衣物或清洗物品,一群光着屁股的孩童在水里嬉戏,河上静静地漂着一支拉拉渡,见证了土家人日出而作的繁忙,日入而息的恬静。这拉拉渡是不收钱的,来往渡人,无怨无悔,似乎是土家人性格的真实写照。
上了岸,青瓦木楼、卵石护墙,栋栋吊角楼错落有序地紧紧相依,依山面水,古朴而壮观。寨子周围古树参天,一群群白鹤栖息于古树葱茏间,悠然翱翔成仙境般的风景。袅袅炊烟慢慢地从木楼青瓦上升腾,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任意走进一户农家,腊肉、霉豆腐、糍粑、油茶汤让你大饱口福。要是你有幸在这里住上一晚,静谧的农家生活与天籁般的自然气息,会让你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在寨子中行走,我看到很多村民外出的时候根本就不锁门,一问彭支书才知道他们这里根本就没有盗窃事件发生,村内的治安非常好,可见民风之淳朴。
牛角号里的梯玛神歌
在捞车河村的坝子上,69岁的梯玛田德美身穿八幅罗裙,头戴凤冠帽子,手持八宝铜铃与师刀,用土家语唱起请神的歌,那种犹如从灵魂深处发出来的声音,让我仿佛沿着一个长长的时光隧道,去到远古的祭祖仪式上。
就在大家沉醉其间时,他用一根穿线的小针,把一只碗连同碗里的灰凌空提了起来。灰松碗重针小,他使了什么法子?正疑惑间,台上的人说,这只是梯玛小试身手,上刀梯、下油锅等重量级绝活都还没拿出来。梯玛怎么这么神?旁边的人告诉我,梯玛还掌握许多祖传秘方,能治病救人呢!
作为依附于祭祀活动带有一定民风民俗和艺术特点的梯玛神歌在武陵地区流传了上千年,大凡土家族的祭祀、赶鬼驱邪、还愿请雨、送亡人等活动都由梯玛主持,包括土家族隆重的摆手活动。
我终于了解到,梯玛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是一种天人合一、人神合一的共同体,是沟通人神之间的神秘使者。举行还愿活动时,他时而威风凛凛、神气煞煞,如神降临,煞有介事地成为神的代言人,仿佛真的能对人传达神的旨意,时而又是一个活泼风趣、洒脱无羁的凡人,能够面神表达人的祈求。
田德美梯玛率领他的10个弟子踩起八卦步,边舞边唱。动作整齐划一,身体摆幅夸张,衣袂飘飘。
如果没有人介绍这是梯玛在做法事,我会以为这是由田德美梯玛领舞的飘逸雄健的摇滚,粗犷然而如流水般的韵律在绿色山野为背景的舞台上肆意流淌,令人快意舒坦。专家田隆信则见怪不怪,他说,你要是见过龙山县隆头镇杉树村的彭世学梯玛做法事,那更不得了,他穿着八幅罗裙单足在枯饼上旋转,可以转一百多个圈圈,像跳芭蕾舞一样。
自踏入湘西的大山,我就像一个不速之客闯入了一个陌生的文化禁地,左冲右突都找不到出口,一长串的采访对象不知藏在哪座山的深处。后来请教长期在捞车河村做田野调查的专家刘能朴才知道其奥秘。
《梯玛神歌》作为一种源于古代原始宗教的文化现象,刘能朴认为它承载了大量的古文化信息和艺术因子,它深
涵着音乐、文学、语言、民俗等多种学问,并以其原始、质朴的自然观和道德观,对土家族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它具有多重社会功能。首先具有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作为一部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不仅对没有自己文字的土家族人必不可少,也是专家学者研究土家族方方面面的活化石。谁破解了它深隐的“密码”,便可探寻出土家族历史的千古之谜。
民俗生态博物馆
洗车河流域是武陵地区土家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方,是一座活生生的民俗生态博物馆,摆手舞、茅古斯、打溜子、咚咚喹、哭嫁歌……都在捞车河村很好地保存了下来。
茅古斯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每逢节日,村民们装扮毛人表演先祖故事。他们用稻草包着头脸,身上披着棕衣,说话口齿不清、走路弯腰弓背,形象语言动作都是活脱脱的毛人。辨脚迹、设卡子、放猎狗、围野猪、分野肉、祭猎神,这一出戏演下来,仿佛原始人的狩猎活动从历史教科书上走到了面前。
打溜子是土家族一种古老而优美的打击曲牌音乐,用于结婚、年节等喜庆场合。一支溜子队伍由4人组成,所用的乐器有头钹、二钹、马锣、大锣4件青铜乐器。在演奏时,各人操一种乐器,配合默契,节奏紧密,互相照应,相得益彰。
土家人的打溜子第一次让世人惊艳,是缘于田隆信创作的《锦鸡出山》,1985年进京演出,轰动京华,被中央音乐学院选中作为出国的击乐珍品,带到西欧的四国艺术节上,让外国人大开眼界。后一发不可收,湘西的“锦鸡”多次在异国的舞台上“出山”,与“二泉映月”、“鸭子拌嘴”、“老虎磨牙”等名曲一道,被中央音乐学院作为“海内外有影响的中国民间乐曲”收藏。
土家人还会用一根小手指粗大、长不及5寸,仅有3个孔的小竹管吹奏出土家山寨四季的浓郁风情,也是在国外的大舞台出过风头,让外国人惊叹不已的,土家人叫“咚咚喹”。他们随手从树上扯一片绿叶,含在唇间,鼓起腮帮子,就吹出了土歌山调,还能吹《金山上的太阳》和《南泥湾》呢!
土家人一生都泡在歌的海洋里,他们穿的是粗布衣,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简单的吊脚楼,但他们一定要快乐,要有歌。
姑娘出嫁了要唱哭嫁歌。“传说邻家嫁女娘,邀呼伙伴来商量,三三五五团团坐,你哭一场我一场。”这是一首古老的《竹枝词》,它所展示的是一幅土家族婚礼中的哭嫁图。有人哭有人劝,有比有兴、声情并茂,边唱边用手帕抹泪。这和婚宴上举杯相庆的欢乐愉快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
捞车河村的土家文化保留完整,人们沿着洗车河走下来,仿佛就是在土家原生态文化博物馆里浏览了一遍。 (编辑 雷虎 [email protected])
武陵土家第一寨
站在晃悠悠的拉拉渡上,村支书彭顺雄指着沿河两岸的吊脚楼一脸骄傲地说:“我们捞车河村可是土家文化和建筑保存最完好的村落,被称为武陵土家第一寨,还是一座活生生的民俗生态博物馆,你要了解土家族文化到我们村可是搞对头哒!”
在酉水流域行走了很多天,见过漂亮的吊脚楼和土家村落不计其数,但当捞车河村一片黑压压屋脊跃入眼帘的时候,我还是第一时间就被它震住。
洗车河一路奔腾而下,到靛房河与洗车河交汇的地方,形成了酉水流域少有的平川大坝。两条江将寨子一分为三,河西的惹巴拉,河东的捞车、梁家寨、耶铺,如荷叶般安卧在山水之间,聆听着自然的天籁之音。这个原始的土家自然村落,按姓氏集聚着千户人家,以彭、梁、向三大姓为主,村民们说他们都是土司时期三位土王——彭公爵主、向老官人和田好汉的后代。
到了捞车河,你就会发现这里打眼的就是原始民居,放眼望去,寨内瓦连瓦,户挨户,门对门,街巷布局精巧。河边上不时有妇女捶打衣物或清洗物品,一群光着屁股的孩童在水里嬉戏,河上静静地漂着一支拉拉渡,见证了土家人日出而作的繁忙,日入而息的恬静。这拉拉渡是不收钱的,来往渡人,无怨无悔,似乎是土家人性格的真实写照。
上了岸,青瓦木楼、卵石护墙,栋栋吊角楼错落有序地紧紧相依,依山面水,古朴而壮观。寨子周围古树参天,一群群白鹤栖息于古树葱茏间,悠然翱翔成仙境般的风景。袅袅炊烟慢慢地从木楼青瓦上升腾,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任意走进一户农家,腊肉、霉豆腐、糍粑、油茶汤让你大饱口福。要是你有幸在这里住上一晚,静谧的农家生活与天籁般的自然气息,会让你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在寨子中行走,我看到很多村民外出的时候根本就不锁门,一问彭支书才知道他们这里根本就没有盗窃事件发生,村内的治安非常好,可见民风之淳朴。
牛角号里的梯玛神歌
在捞车河村的坝子上,69岁的梯玛田德美身穿八幅罗裙,头戴凤冠帽子,手持八宝铜铃与师刀,用土家语唱起请神的歌,那种犹如从灵魂深处发出来的声音,让我仿佛沿着一个长长的时光隧道,去到远古的祭祖仪式上。
就在大家沉醉其间时,他用一根穿线的小针,把一只碗连同碗里的灰凌空提了起来。灰松碗重针小,他使了什么法子?正疑惑间,台上的人说,这只是梯玛小试身手,上刀梯、下油锅等重量级绝活都还没拿出来。梯玛怎么这么神?旁边的人告诉我,梯玛还掌握许多祖传秘方,能治病救人呢!
作为依附于祭祀活动带有一定民风民俗和艺术特点的梯玛神歌在武陵地区流传了上千年,大凡土家族的祭祀、赶鬼驱邪、还愿请雨、送亡人等活动都由梯玛主持,包括土家族隆重的摆手活动。
我终于了解到,梯玛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是一种天人合一、人神合一的共同体,是沟通人神之间的神秘使者。举行还愿活动时,他时而威风凛凛、神气煞煞,如神降临,煞有介事地成为神的代言人,仿佛真的能对人传达神的旨意,时而又是一个活泼风趣、洒脱无羁的凡人,能够面神表达人的祈求。
田德美梯玛率领他的10个弟子踩起八卦步,边舞边唱。动作整齐划一,身体摆幅夸张,衣袂飘飘。
如果没有人介绍这是梯玛在做法事,我会以为这是由田德美梯玛领舞的飘逸雄健的摇滚,粗犷然而如流水般的韵律在绿色山野为背景的舞台上肆意流淌,令人快意舒坦。专家田隆信则见怪不怪,他说,你要是见过龙山县隆头镇杉树村的彭世学梯玛做法事,那更不得了,他穿着八幅罗裙单足在枯饼上旋转,可以转一百多个圈圈,像跳芭蕾舞一样。
自踏入湘西的大山,我就像一个不速之客闯入了一个陌生的文化禁地,左冲右突都找不到出口,一长串的采访对象不知藏在哪座山的深处。后来请教长期在捞车河村做田野调查的专家刘能朴才知道其奥秘。
《梯玛神歌》作为一种源于古代原始宗教的文化现象,刘能朴认为它承载了大量的古文化信息和艺术因子,它深
涵着音乐、文学、语言、民俗等多种学问,并以其原始、质朴的自然观和道德观,对土家族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它具有多重社会功能。首先具有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作为一部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不仅对没有自己文字的土家族人必不可少,也是专家学者研究土家族方方面面的活化石。谁破解了它深隐的“密码”,便可探寻出土家族历史的千古之谜。
民俗生态博物馆
洗车河流域是武陵地区土家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方,是一座活生生的民俗生态博物馆,摆手舞、茅古斯、打溜子、咚咚喹、哭嫁歌……都在捞车河村很好地保存了下来。
茅古斯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每逢节日,村民们装扮毛人表演先祖故事。他们用稻草包着头脸,身上披着棕衣,说话口齿不清、走路弯腰弓背,形象语言动作都是活脱脱的毛人。辨脚迹、设卡子、放猎狗、围野猪、分野肉、祭猎神,这一出戏演下来,仿佛原始人的狩猎活动从历史教科书上走到了面前。
打溜子是土家族一种古老而优美的打击曲牌音乐,用于结婚、年节等喜庆场合。一支溜子队伍由4人组成,所用的乐器有头钹、二钹、马锣、大锣4件青铜乐器。在演奏时,各人操一种乐器,配合默契,节奏紧密,互相照应,相得益彰。
土家人的打溜子第一次让世人惊艳,是缘于田隆信创作的《锦鸡出山》,1985年进京演出,轰动京华,被中央音乐学院选中作为出国的击乐珍品,带到西欧的四国艺术节上,让外国人大开眼界。后一发不可收,湘西的“锦鸡”多次在异国的舞台上“出山”,与“二泉映月”、“鸭子拌嘴”、“老虎磨牙”等名曲一道,被中央音乐学院作为“海内外有影响的中国民间乐曲”收藏。
土家人还会用一根小手指粗大、长不及5寸,仅有3个孔的小竹管吹奏出土家山寨四季的浓郁风情,也是在国外的大舞台出过风头,让外国人惊叹不已的,土家人叫“咚咚喹”。他们随手从树上扯一片绿叶,含在唇间,鼓起腮帮子,就吹出了土歌山调,还能吹《金山上的太阳》和《南泥湾》呢!
土家人一生都泡在歌的海洋里,他们穿的是粗布衣,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简单的吊脚楼,但他们一定要快乐,要有歌。
姑娘出嫁了要唱哭嫁歌。“传说邻家嫁女娘,邀呼伙伴来商量,三三五五团团坐,你哭一场我一场。”这是一首古老的《竹枝词》,它所展示的是一幅土家族婚礼中的哭嫁图。有人哭有人劝,有比有兴、声情并茂,边唱边用手帕抹泪。这和婚宴上举杯相庆的欢乐愉快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
捞车河村的土家文化保留完整,人们沿着洗车河走下来,仿佛就是在土家原生态文化博物馆里浏览了一遍。 (编辑 雷虎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