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我们对一座城市的记忆已不仅仅停留在地标,更多可能是城市那些微小的局部。城市公共艺术,就是在钢筋混泥土里埋下在地文化的种子,用思想、互动、共鸣让其不断生长,从而制造共同的城市记忆。我们也把它称之为城市的第二次创作。
【关键词】:公共艺术;传承;创新
一、背景与意义
公共艺术是艺术生活化的延伸。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公共艺术越来越丰富地呈现于城市景观中,丰富的公共艺术不仅显现出一个城市政治的活跃与文化艺术创作的生命力,更近而使艺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对艺术表现最直接的关照。所谓公共艺术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已存在,它和公共意识共生,因为其展示的公开性、服务的公共性一度成为城邦精神的具体体现。
二、传承与发展
在无比纷繁的社会环境中寻找人与自然契合的互动与共生,这些公共艺术都皆在唤起人们对艺术化生活细节的追求。欧洲的公共艺术由于闻名的“百分比”计划呈现出风格各异而又极具人文关怀的趋势。另外欧洲公共艺术在塑造城市的形貌特征、历史、文脉,乃至精神灵性以及市民气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城市公共艺术是设立在公共场所,供人休息、娱乐、使用的公共設施所具有的艺术品的形态特征的概念,又可称为作为公共资源的艺术品的社会性概念,包括地面铺装图案、照明设施、电话亭、广场里的饮水装置、休息桌椅、以及路边标示盘等,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以无法取代的位置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文化、政治形态和审美趣味,呈现出城市艺术的表象。
法国是公认的浪漫和艺术之都。从19世纪中期开始,巴黎城区的规划和改造不仅奠定了现代巴黎的城市格局,而且也为整个巴黎甚至法国的不少城市留下来许多传统经典的城市景观。蒙彼利埃是法国南部重镇,市中心的广场是城市的交通枢纽,游人必到之地,广场上的路灯造型新颖,富有现代气息。整个路灯实际上也是构成艺术作品。
而我国国内的这一方面正需要改进,国内的新建路灯应用上已经部分是led的,而核心技术(白光芯片)有垄断在欧美日,因此价格高质量参差不齐,并且路灯设计样式并没有多大变化,诸如此类的公共设施借鉴法国街头的报亭、饮水池、路灯等都不仅具有公共实用性,更是成为点缀街头的艺术作品。
工业革命之后,在诸多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巴塞罗那逐渐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文化都市,坐落在佩拉达山坡上的古埃尔公园以其独特的彩色马塞克和奇特的造型成为现当代巴塞罗那公共艺术的杰出代表。同设计师设计的米拉公寓,房顶上有许多造型独特的雕塑设计,或像神兽,或像整装待发的卫兵,成为巴塞罗那独具魅力的天际景观。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超大城市的不断出现,进而引起人们对城市面积不断扩展、人口密度不断增加的深刻关注,为了顺应经济的发展,城市不断地被延伸、被拓展我们在不断推进城市化的进程时应该更大程度地将城市看作一个活的有机体,一味地填充并不能使其充满生气,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不协调最终导致城市的不和谐发展。我们所说的公共艺术并不仅仅是纯粹的艺术创作议题,它也与政治环境、社会现实、历史积淀、民俗民风密切相关,它不仅是艺术对社会公共生活的一种介入,更体现和强调民主的精神、人文的关怀,这种关怀往往是意识形态方面的潜移默化。艺术家们不断地创新,试着让作品与观赏者产生一种互动关系,积极发挥造型艺术的力量,并尽其所能地利用环境的资源,使作品与四周景观紧密结合。
地面为人们提供活动的场地,地面装饰处理则给人以尺度感,通过图案将地面上的人、树、设施与建筑联系起来,构成整体的美感。地面装饰不仅在改善城市空间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用于促进城市道路交通安全。
我国路面、步行街大多以沥青、水泥、沙石为主,使得路面平整宽阔,养护维修简便可再生利用,但温度稳定性差,压实的混合料空隙率大,耐水性差,因此我们不妨尝试国外的地面铺设,欧洲的地面装饰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并对空间环境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因此被大量应用于城市街路空间设计中。如德国城市希尔德斯海姆的站前广场、中心广场、步行街都特别注重地面铺设的装饰感,运用了大量的几何图案,在材质的运用上穿插使用方形花岗岩块石、白色大理石及块石,使步行者在视觉上一直处在艺术氛围中。而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步行街地面以色彩和谐的几何形为主,宛如在地面上铺设了华贵的地毯,气质非凡。有些地面以黑白碎石铺设,反差强烈,装饰感浓厚。
对于都市人来说,轨道交通是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地铁里川流不息的人群总是孤立匆忙,而公共艺术的介入将人们的关注点聚合在一起,人们开始欣赏和思考。都市人的生活很容易被千篇一律的设计麻痹,随着高呼着效率的声音往往模糊了人们对生活的各种体验,但北欧的公共艺术不会疲倦双眼,它们不刻意追求历史叙事的宏大,也不盲目追随现代的科技感,它们尊重精神的个性化和自由的艺术观。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地铁就被誉为世界最长的地下艺术长廊,原本闭塞而单调的交通输送空间成为一次艺术幻想之旅,每一个不同的车站都被不同艺术家用不同的风格和构思进行装点。我国的地铁太过千篇一律,大多为广告,使得国内地铁就成为了一个设计与业主小心翼翼的互动下产物。
三、结论
城市公共艺术通过不乏幽默和奇特的方式和公众对话,和整个城市空间对话。那些充满幻想和取材神话的残缺脸部造型放置在街头,看似有些脆弱和诡异,细细解读才发现这样的夸张和解构实际上是一种对古典的追念,是唤醒人们在追逐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不要遗忘对理想的信仰。公共艺术不仅是用具有美感的艺术品装饰美化城市的公共空间、公共场所,它还应该是具有一定特色、一定内涵和某种精神与情感的艺术,能够和公众产生共鸣并有助于形成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特色。大街小巷不经意间的公共艺术像是艺术家们送上的意外惊喜,有的是对惯性思维的幽默调侃,有的是想象力的大胆突破,这些让我们回归悠闲的生活步调,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彭丽纳.公共艺术与城市的整体性[J].大众文艺.2012(02)
[2]刘奇志,朱志兵.武汉与澳门城市规划体系比较研究[J].城市规划.2011(05)
[3]刘堃,金广君.当代城市设计实践中的城市空间调研方法论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 2011(01)
[4]任绍斌,吴明伟.西方城市空间研究的历史进程及相关主题概述[J].城市规划学刊. 2010(05)
[5] 查振华.论城市形象的构成[J]. 城市发展研究. 2009(05)
[6] 陈希文.公共艺术应体现自然的、和谐的环境整体性[J].美术大观.2009(02)
[7] 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 2001(06)
【关键词】:公共艺术;传承;创新
一、背景与意义
公共艺术是艺术生活化的延伸。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公共艺术越来越丰富地呈现于城市景观中,丰富的公共艺术不仅显现出一个城市政治的活跃与文化艺术创作的生命力,更近而使艺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对艺术表现最直接的关照。所谓公共艺术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已存在,它和公共意识共生,因为其展示的公开性、服务的公共性一度成为城邦精神的具体体现。
二、传承与发展
在无比纷繁的社会环境中寻找人与自然契合的互动与共生,这些公共艺术都皆在唤起人们对艺术化生活细节的追求。欧洲的公共艺术由于闻名的“百分比”计划呈现出风格各异而又极具人文关怀的趋势。另外欧洲公共艺术在塑造城市的形貌特征、历史、文脉,乃至精神灵性以及市民气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城市公共艺术是设立在公共场所,供人休息、娱乐、使用的公共設施所具有的艺术品的形态特征的概念,又可称为作为公共资源的艺术品的社会性概念,包括地面铺装图案、照明设施、电话亭、广场里的饮水装置、休息桌椅、以及路边标示盘等,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以无法取代的位置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文化、政治形态和审美趣味,呈现出城市艺术的表象。
法国是公认的浪漫和艺术之都。从19世纪中期开始,巴黎城区的规划和改造不仅奠定了现代巴黎的城市格局,而且也为整个巴黎甚至法国的不少城市留下来许多传统经典的城市景观。蒙彼利埃是法国南部重镇,市中心的广场是城市的交通枢纽,游人必到之地,广场上的路灯造型新颖,富有现代气息。整个路灯实际上也是构成艺术作品。
而我国国内的这一方面正需要改进,国内的新建路灯应用上已经部分是led的,而核心技术(白光芯片)有垄断在欧美日,因此价格高质量参差不齐,并且路灯设计样式并没有多大变化,诸如此类的公共设施借鉴法国街头的报亭、饮水池、路灯等都不仅具有公共实用性,更是成为点缀街头的艺术作品。
工业革命之后,在诸多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巴塞罗那逐渐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文化都市,坐落在佩拉达山坡上的古埃尔公园以其独特的彩色马塞克和奇特的造型成为现当代巴塞罗那公共艺术的杰出代表。同设计师设计的米拉公寓,房顶上有许多造型独特的雕塑设计,或像神兽,或像整装待发的卫兵,成为巴塞罗那独具魅力的天际景观。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超大城市的不断出现,进而引起人们对城市面积不断扩展、人口密度不断增加的深刻关注,为了顺应经济的发展,城市不断地被延伸、被拓展我们在不断推进城市化的进程时应该更大程度地将城市看作一个活的有机体,一味地填充并不能使其充满生气,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不协调最终导致城市的不和谐发展。我们所说的公共艺术并不仅仅是纯粹的艺术创作议题,它也与政治环境、社会现实、历史积淀、民俗民风密切相关,它不仅是艺术对社会公共生活的一种介入,更体现和强调民主的精神、人文的关怀,这种关怀往往是意识形态方面的潜移默化。艺术家们不断地创新,试着让作品与观赏者产生一种互动关系,积极发挥造型艺术的力量,并尽其所能地利用环境的资源,使作品与四周景观紧密结合。
地面为人们提供活动的场地,地面装饰处理则给人以尺度感,通过图案将地面上的人、树、设施与建筑联系起来,构成整体的美感。地面装饰不仅在改善城市空间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用于促进城市道路交通安全。
我国路面、步行街大多以沥青、水泥、沙石为主,使得路面平整宽阔,养护维修简便可再生利用,但温度稳定性差,压实的混合料空隙率大,耐水性差,因此我们不妨尝试国外的地面铺设,欧洲的地面装饰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并对空间环境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因此被大量应用于城市街路空间设计中。如德国城市希尔德斯海姆的站前广场、中心广场、步行街都特别注重地面铺设的装饰感,运用了大量的几何图案,在材质的运用上穿插使用方形花岗岩块石、白色大理石及块石,使步行者在视觉上一直处在艺术氛围中。而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步行街地面以色彩和谐的几何形为主,宛如在地面上铺设了华贵的地毯,气质非凡。有些地面以黑白碎石铺设,反差强烈,装饰感浓厚。
对于都市人来说,轨道交通是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地铁里川流不息的人群总是孤立匆忙,而公共艺术的介入将人们的关注点聚合在一起,人们开始欣赏和思考。都市人的生活很容易被千篇一律的设计麻痹,随着高呼着效率的声音往往模糊了人们对生活的各种体验,但北欧的公共艺术不会疲倦双眼,它们不刻意追求历史叙事的宏大,也不盲目追随现代的科技感,它们尊重精神的个性化和自由的艺术观。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地铁就被誉为世界最长的地下艺术长廊,原本闭塞而单调的交通输送空间成为一次艺术幻想之旅,每一个不同的车站都被不同艺术家用不同的风格和构思进行装点。我国的地铁太过千篇一律,大多为广告,使得国内地铁就成为了一个设计与业主小心翼翼的互动下产物。
三、结论
城市公共艺术通过不乏幽默和奇特的方式和公众对话,和整个城市空间对话。那些充满幻想和取材神话的残缺脸部造型放置在街头,看似有些脆弱和诡异,细细解读才发现这样的夸张和解构实际上是一种对古典的追念,是唤醒人们在追逐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不要遗忘对理想的信仰。公共艺术不仅是用具有美感的艺术品装饰美化城市的公共空间、公共场所,它还应该是具有一定特色、一定内涵和某种精神与情感的艺术,能够和公众产生共鸣并有助于形成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特色。大街小巷不经意间的公共艺术像是艺术家们送上的意外惊喜,有的是对惯性思维的幽默调侃,有的是想象力的大胆突破,这些让我们回归悠闲的生活步调,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彭丽纳.公共艺术与城市的整体性[J].大众文艺.2012(02)
[2]刘奇志,朱志兵.武汉与澳门城市规划体系比较研究[J].城市规划.2011(05)
[3]刘堃,金广君.当代城市设计实践中的城市空间调研方法论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 2011(01)
[4]任绍斌,吴明伟.西方城市空间研究的历史进程及相关主题概述[J].城市规划学刊. 2010(05)
[5] 查振华.论城市形象的构成[J]. 城市发展研究. 2009(05)
[6] 陈希文.公共艺术应体现自然的、和谐的环境整体性[J].美术大观.2009(02)
[7] 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 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