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航母再添新燃料

来源 :中国经贸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ming_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的推出,意味着上市公司国有股划转社保正式启动。
  
  6月19日,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和社保基金会联合发布了《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下称“《办法》”)。根据该《办法》,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后,凡在境内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含国有股的股份有限公司,除国务院另有规定的,均须按首次公开发行时实际发行股份数量的10%,将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国有股转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有。标志着经多年讨论、各方呼吁的上市公司国有股划转社保正式启动。
  
  


  一度叫停的国有股“减持”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下称“全国社保基金”)作为战略性储备基金和老百姓的保命钱——用于弥补今后人口老年化高峰时期的养老金缺口,是中国各地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一直存在着缺口大、欠账多的问题。因此,从2000年8月创设的全国社保基金伊始,关于划转国有股充实社保账户的建议就不绝于耳。
  清华大学金融学系主任李稻葵曾建议“社保基金买‘大小非’”。尽管5623亿元(2008年年底“社保金”账面资产总额)买不了“大小非”(事后其申明原意是“用社保基金解决‘大小非’问题”而非“买入”),但表达的应该算是“共识”。社保基金成立之初,“国有股减持”就曾是其最重要资金归集渠道。
  早在2000年全国社保基金成立之初,经济学家吴敬琏就建言,用国有资产存量解决政府对老职工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乃是目前唯一现实选择。他主张将部分国有净资产或国有股股东权益划拨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并记入老职工个人账户。
  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减持国有股筹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其中,核心的是第五条,即新发、增发股票时,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最受争议的是第六条,即“减持国有股原则上采取市场定价方式”,把高价减持和首发、增发“捆绑”起来。
  就在2001年6月14日,上证综指创出历史2245点新高后,股市即全面转入大熊市。迫于国有股减持的压力,仅仅4个月后,10月22日,证监会不得不紧急叫停“国有股减持”的相关规定;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正式决定,除国有企业海外发行上市继续执行“暂行办法”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文件形式明确“采取多种方式包括依法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同年全国社保基金人员扩编,设立股权部,负责划拨股权的管理工作。2004年,由财政部、国资委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等部门牵头成立“股权划拨研究领导小组”。 中共“十七大”也提出要多渠道筹集社保基金,弥补基金的缺口,但由于利益的复杂博弈和考虑到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该项工作迟迟没有真正启动。
  
  


  800亿元国有股“大转持”
  
  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特殊语境下,启动国有股划转社保基金的计划,无疑是一项具有实质意义的重大民生之举。
  首先,目前全国社保基金的资金规模不足以应付老龄化浪潮的到来;其次,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今年是“大小非”解禁高峰之年,如能将部分国有股权转由社保基金持有,社保基金长期投资理念将部分化解“大非”减持对市场的压力。而2006年年初,湖南有色金属成为第一家社保基金境外由“减持”改“转持”国有股的公司,也为社保基金直接管理国有股权积累了经验。
  四部委在公布《办法》的同时,还公示了需要履行转持义务的131家上市公司826家国有股东的名单,指出,“自公告之日起,应转持股份予以冻结。国有股东对转持公告如有异议,应在公告发布后30个工作日内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反馈意见,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予以重新核定。如果在30个工作日内,已被冻结股份的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还没有向监管机构提出异议的,将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结算公司”)实施转持。”
  按照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信息中心主任杨健估计,这131家上市公司826家国有股东如果正常履行转持义务充实社保基金,“市值大概有80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这800亿元资金无论对解决长期以来社保资金的匮乏,还是对股市投资理念由投机向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的转变,作用都是积极的。
  
  转持《细则》有望很快出台
  
  “这次划转使得‘国有资产’变成了‘公有资产’,在产权归属上有了新的突破。”在国外,国有和公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在中国,这两个概念常常合二为一。 “‘公有’指的是全国人民共同拥有,‘国有’是指财产掌握在政府的手中。这次国有股划转社保基金就是从‘国有’划归到了‘公有’,受益人是目前全国享受社会保障的这2亿多人,以后范围还会扩大到13亿人民。”
  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划转是“钱从地方政府的口袋里挪到了中央政府的口袋里”——在符合划转条件的上市公司国有股东中,既有中央企业、中央企业的子公司,又有地市级国有企业及其子公司,甚至还有地方政府部门。由此,地方和中央的利益如何分配,地方的国有股到底是属于地方财政还是中央财政的问题成为热议。
  此外,国有股转持社保基金后导致控股权旁落外资的问题也被普遍关注。最典型的案例是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
  目前,共有11家上市金融企业需转交国有股,由于中国对大银行在控股权方面的限制,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几个国有大银行不存在控股权旁落外资的问题,但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外资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国有参股银行,则面临国有股转持后外资控股的局面。
  相关资料显示,南京银行第一大股东——南京市紫金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南京紫金”)持有24514万股股份,占南京银行总股本的13.35%;第二大股东——法国巴黎银行持股23170.51万股,持股比例为12.61%,与南京紫金仅相差0.74个百分点。根据《境内国有股转持公司国有股东的转持数据表》,南京紫金所持南京银行的股份由其母公司南京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无偿划拨后,南京紫金持股将减少至21234万股,持股比例跌至11.56%,法国巴黎银行将一跃而成为南京银行的第一大股东。
  宁波银行第一大股东——宁波市财政局持股数量为2.7亿股,持股比例为10.8%;第二大股东——华侨银行(母行是新加坡华侨银行)的持股比例为10%,仅仅低0.8个百分点。在划拨10%(2489万股)的宁波银行国有股份后,华侨银行将一跃成为宁波银行第一大股东。“股权分散,会造成原转持前董事会的股东结构发生变化,进而会影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其他股东的权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信息中心主任杨健不无担忧地表示。
  不仅是针对中央与地方的财产界定以及国有股控制权旁落问题,“还有陆陆续续发现的其他问题,目前我们正在搜集有关问题”。中国财政部企业司司长贾近日则表示,财政部等部委最近会出台国有股转持《细则》,“将涉及国有股转持具体操作层面的一些问题。目前正在核实阶段,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这意味着,困扰中国资本市场将近十年的国有股流通这个“老大难”问题,有望在8月份开始划转。
  
  释放四大政策信号
  
  此次“实施办法”的推出,至少释放四层政策信号:
  一、偿还社保“历史欠债”,化解中央财政压力。199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开始制定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1997年,国务院又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首次将全国城镇企业职工统一、强制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畴。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全国城镇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缺口至少超过1万亿元,如果再加上社会统筹账户缺口,则中国城市人口的公共养老金缺口至少在2万亿元以上。如何完成制度断层的对接与跨越,正是社保基金创立的一大功能。因此,国有股按比例无偿划转给社保基金,实际是在偿还国有企业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历史欠账”。
  二、应对人口老年化,提速社保改革进程。根据人口老年化的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199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629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57%;而截至2007年年底,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增至1235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升至9.35%。可以说,中国目前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且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据预计,2015年前后中国人口结构将发生根本性逆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由“人口红利”逐渐转变为“人口负债”。而且,中国是在尚未实现“富裕”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年化社会,这意味着,庞大人口的养老在社保基金方面的压力与矛盾将全面爆发,做实中国社保基金已迫在眉睫。
  三、破解国企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困境。一直以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尤其是特大型国有控股公司,如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国有股所占总股本比例高达60%甚至80%以上——“一股独大”。而“一股独大”的国有控股企业直接导致法人治理结构低效或失效,虽然改制上市了,依然“换汤不换药”——股东大会与董事会形同虚设,无法真正体现股权分散、“内部制衡”的先进法人治理结构。社保基金会转持国有股后,享有转持股份的收益权和处置权,但不干预上市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将在一定程度上“稀释”股权,对“一股独大”的国企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分散”或“制衡”作用。
  四、延长部分“大小非”锁定期,分散市场“减持”压力。转由社保基金持有的国有股,社保基金会承继原国有股东的禁售期义务。对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至本办法颁布前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转持的股份,社保基金会在承继原国有股东的法定和自愿承诺禁售期基础上,再将禁售期延长三年。
  这一规定,将有利于延长“大小非”的锁定期,从而延后或分散市场减持压力,这对个股的股价稳定有益。同时,通过国有股转持全国社保基金,并强制延长这部分转持“大小非”的锁定期,可以迫使社保基金进行硬性“长期投资”,缓解社保基金的“短炒”投机冲动,有利于中国股市的长期稳定与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里,成就了有“红筹大班”之称的中国建筑掌门人孙文杰。有人说,他破解了国企“魔咒”。    7月13日,在中国证监会核准一年后,中国最大的建筑房地产综合集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建筑”,601668)终于进入招股阶段。根据中国建筑招股说明书显示,中国建筑此次拟发行不超过120亿A股普通股,融资规模至少为426亿元。成为IPO重启后,股本最大、募集资金额最大个股;
期刊
聚焦力拓窃密案    力拓窃密案“碰巧”发生在2009年中国铁矿石谈判“加时赛”僵局和中铝注资力拓失败的时间节点上。    在中国铁矿石谈判进入最关键的时点上,国际三大矿业巨头之一的力拓在中国出事了。  7月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证实,力拓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胡士泰因涉嫌为境外刺探和窃取中国国家机密,已于7月5日晚被中国国家安全机关刑事拘留。  同一天,上海市国家安全局也向新华社证
期刊
贝拉的《911生死婚礼》三部曲让她声名鹊起,被学界和媒体誉为新浪漫主义文化代言人;之后,她潜心创作“犹太人在上海”的系列长篇;第一部《魔咒钢琴》推出后,引起文学界广泛关注和好评;近日此书的英文版将隆重推出;紧接着第二部《香肠男高音》也即将面世。在如今一片商业文学的喧嚣中,她依然坚守只为灵魂写作,坚守纯文学这块神圣的领地。    文学之路    CBF《中国经贸聚焦》(下称“CBF”):我们知道,您
期刊
为应对日趋萎缩的消费市场,临近“五一”小长假,一些商家联手抱团,加大了促销力度,促销花样也多有翻新。  最显眼的大概要算上海徐家汇商圈。9大商家推出大力度的抽奖活动,4月30日营业时间均延至5月1日零点,其间将赠送价值32万元的奔驰C200K基本型轿车3辆,以及每根价值约4000元的99金20克金条150根。所有奖品分3次送出,每次抽奖先抽取50根金条,后抽取1辆奔驰轿车。  这不能不说是一次别出
期刊
身为“泰跃系”掌门人,刘军曾是资本市场上显赫一时的玩家,他最多时曾控制5家上市公司,以娴熟的手法从“壳”资源频频“抽血”,源源不断地供应着他庞大的产业帝国。    曾经轰动一时的京城地产窝案随着“泰跃系”掌门人刘军的审结而告一段落。  今年6月上旬,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刘军有期徒刑14年。来自保定市检察院、石家庄市检察院的五名检察官共同组成公诉方,刘军及其控制的北京泰跃房地产有限公司
期刊
荣智健的三大错误  据《东方早报》报道,4月8日,中信泰富董事长荣智健在香港宣布辞职。众多媒体的报道基调全是四个字——“荣家谢幕”,在惋惜之余,更多却似乎是幸灾乐祸。一向光环缠身的荣氏家族,在危机降临之际竟得如此公众观感,实在出人意料。    评论:荣氏于中信功不可没,但中信却始终是家官商,尽管荣智健据有相当股权。其错误之一是,没有择机让荣家资本独立;荣智健的错误之二是对官商生存之道思考不深。中信
期刊
伴随着大量流动性的释放,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目前国内外通胀压力凸显,通胀预期明显上升。    随着上半年经济数据的发布,中国政府刺激经济政策已经发挥效力,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向好的态势,全年“保八”有望。但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态势还不稳定,格局还不平衡”。尤其,巨额信贷投放释放大量流动性,以及来自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输入型通胀压力,由此带来的越来越强烈的通胀预期备受关注。      “保
期刊
人民币国际化或许只是一个幌子,短期目标主要是为了扶持境内出口企业顺利度过金融危机。    距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近3个月后,该项工作终于得以正式启动。    7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其网站上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次日,又公布了相关细则。7月6日,第一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款项从中银香港汇往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同一天,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以及招商银行分
期刊
作为中国政府保障弱势群体住房权益的一项民生举措,经适房却成了各利益方觊觎的“唐僧肉”。    近来,有关中国经济适用房(下称“经适房”)发生的怪象屡被报道:从北京26岁女子梁静盗卖40多套经适房揽财1400余万元,到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质问记者“替谁说话”中经适房的土地建别墅,再到武汉千万亿分之一概率的“六连号”事件……一时间,经适房问题再次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      成为诈骗新“卖点”  
期刊
近日“雀巢并购太子奶案”,令太子奶及其背后的“对赌”游戏成为热议焦点。    作为中国最大的发酵型乳酸菌奶饮料企业,湖南太子奶集团(下称“太子奶”)在经历数次股权更迭、政府强势介入重组后,近日又传出将被雀巢并购的消息,一时沸沸扬扬。    祸起“对赌协议”?    1996年由李途纯创办的太子奶,一路披荆斩棘,迅速做大。其下坡路肇始于和外资之间签订的“对赌协议”。业内人士指出,正是依据这一游戏规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