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学求创”策略提升学生笔墨技能的探究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ERY6805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墨画又称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十分感兴趣,但由于国画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足,教学过程趣味不浓,作业中创造能力不强,所以导致学生对中国画的笔墨技能都不讲究,并且笔墨没有味道。而中国画非常强调笔墨技能,如何提升学生笔墨技能?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以《水墨画鱼》一课为例,尝试用“趣学求创”的策略来提升学生的笔墨技能。
  关键词:中国画 趣学求创 笔墨技能 策略
  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下的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水墨教学的内容。水和墨的组合,会产生许多独特的艺术效果。追求 “笔墨趣味”是國画艺术的核心精神。用惯了油画棒、水彩笔的学生们都愿意尝试一下用毛笔来画画源远千年的国画滋味。但由于国画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足;教学过程趣味不浓;作业中创造能力不强,导致学生对中国画的笔墨技能不了解,作品也缺乏笔墨趣味。在提倡“美术核心素养”的今天,努力探求提升学生笔墨技能的方法是笔者一直在努力追求的。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怀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时,就会以积极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所以国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趣学”是关键。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指出:“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并将之运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完成。”所以“趣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更好的“求创”,这是“深度学习”的关键。在国画教学中,笔者尝试运用“趣学求创”的策略,具体以四个策略来提升学生笔墨技能。笔者以《水墨画鱼》一课为例,谈谈运用导趣策略、引思策略、启情策略、求创策略来提升国画教学中学生笔墨技能的一些尝试。
  《水墨画鱼》是浙美版四年级水墨画单元的内容,从三年级开始水墨画课程就已渐渐融入到了每个学期的教学任务中。之前学生学习了《彩墨游戏》、《大狮子》、《向齐白石学画蔬果》等水墨方面的内容,基本能控制水墨线条的变化,懂得如何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在水墨技法上,学生接触了没骨、勾勒等基本水墨技法,体验了皴擦点染等水墨画的笔墨趣味。所以笔者在设计本课教学的时候确定“在认知、分析、欣赏鱼的基础上,掌握没骨法和勾勒法表现鱼的技巧和方法”是本课的重点,“探究水墨表现方法,用水墨创作出具有情趣的画面”是本堂课的难点。以“趣学求创”策略串联本课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分析画家作品的水墨表现技巧与方法,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用水墨创作出具有情趣的水墨画面,感受水墨画独特的韵味之美。
  一、导趣策略——畅玩笔墨游戏
  中国画最重要是笔墨,国画大师黄宾虹说:“善画者筑基于笔,建勋于墨。”国画之所以有如此魅力,主要归功于笔墨意趣。线条为骨、色彩为肉,两者缺一不可。而用线造型是中国画最主要的造型手段。线条不仅用于表现轮廓,还用来表现质感、明暗,使形象活灵活现。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趣学笔墨技法?用线表达情感,畅玩笔墨游戏是关键。
  上课伊始,学生的目光已然被桌子上事先准备好的美术工具深深吸引了,他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想体验水墨乐趣。笔者以“玩线游戏”切入主题,引导学生在纸上自由畅玩线条。学生的“畅玩作品”很快呈现在课堂中,有的长线、短线;粗的、细的;有浓、有淡(见图一),笔墨带来的乐趣令学生乐在其中。笔者将自己的玩线作品进行展示,引导表达线条的感情:“老师也玩了玩线条,这条短短粗粗的直线表达了我的坚决,对于一件事情我一定要完成!而这条弯弯曲曲的线条表达了优美,那是风儿吹过湖面泛起的涟漪!同学们,你画的线条代表了什么?”学生的思维被点燃了,“我画的曲线代表了景色的优美”“我画的短线代表了我着急的内心”“我画的竖长线条代表了建筑的高大”……通过笔墨游戏的畅玩,学生在玩的基础上,不知不觉学会了线条的语言,让自己的线条具有活力,这是国画中笔墨意趣的关键。
  国画教学中,线条表达了不同的感情,引导学生懂得用线表达情感,才能令笔墨焕发魅力。
  通过“导趣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笔墨游戏,看似简单的游戏环节,实际上则是引导学生初悟以笔墨线条传递情感的能力,游戏带来的乐趣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笔触与情感相融合,学生了解了笔墨技法的情感体现。
  二、引思策略——体验引发感悟
  体验是学习与发展的源泉。“导趣策略”下了解笔墨情感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体验各种笔触引发感悟,而“引思策略”则以情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实现技能角度的提高,让笔墨充满了生命。
  在学生初步了解线条的语言后,笔者继续展开教学,以学生的“玩线作品”进行表演展示,将线条“变变变”。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老师所吸引,好奇探索的天性引导了他们进行认真的观察。老师在线条上略微添加几笔,此时,一条可爱的小鱼跃然纸上,师展开情境:可爱的小鱼儿独自在外,它的爸爸担心极了,急着来找它。粗壮的这条线就是着急的鱼爸爸,直直的线条说明它游动的速度非常快,添加上鱼嘴、眼睛、鱼鳍,鱼爸爸赶来了。这条弯曲的线是鱼妈妈,她身子细长,性格温柔。笔者边创设情境边画,简单的几根线条变成了简单的小故事,幸福的一家三口出现在了画面中!(见图三)师引导:“你们玩的线条中藏着怎样的鱼呢?有着怎样的故事?学生进行添画作业,简单几笔的添加,不光完成的是鱼的外形,而且添加的是情,是生命。(见图三)
  引思策略中,学生形成了将无意识画的线条赋予了生命色彩的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感悟,自由想象,将自我的情感与画面融为一体,用学生能掌握的方式,让笔下的水墨鱼儿充满生趣。体验引发感悟过程中,喜怒哀乐各种情感都可以用点线面的方式进行体验,有情感的笔墨才拥有生命。
  通过“引思策略”,学生体验了各种情感的线性表达,把情感与线条相融合,感悟到情感与笔触相通,让笔下的鱼儿充满生机。国画教学中运用“引思策略”,学生通过自己表现的“情感”与名家表现的“情感”作品相对比,从而体会到中国画不同形式的美感。   三、启情策略——理解形式美感
  体验情感表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抒发情感。中国画中对于情感的表达有其不同形式的美感,让学生掌握了解各种形式美感,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启情”策略的关键。
  通过之前的“引思策略”,学生能用简单的线条加添画的方式画鱼,并且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过此时的鱼儿虽生动,但形式单一,缺乏形式美感。如何让学生理解形式美感?这是深入课堂的关键。接下来,笔者从情境中引导学生:“小鱼游啊游,它将游到哪里去?它游到了这幅画中,它在哪儿你能找到吗?这是一位大师的作品,我们刚刚画的鱼就是向这位大师学习的。”学生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齐白石大师的作品《年年有余》中(见图五),笔者引导学生“找一找”“数一数”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比较找出画面中鱼的不同点,主要是外形、种类和墨色浓淡的区别,从而引导学生对中国画特有的“笔趣”和“墨趣”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教学过程中用以简入繁的方式对画面有了初步的感知后,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也必不可少,学生了解白石老人在九十三岁高龄创作的这幅作品,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要孜孜不倦,不断学习,这也是“美育”的意义所在。为丰富鱼的表现形式,二次示范的环节中,先讓学生猜猜“勾勒法”的鱼是怎么画的,再来看老师是怎么画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在给予学生一种知识或能力的时候,先让他们预先进行思考或尝试能不能自主掌握这种能力,这非常重要。学生将自我的想法与老师的示范进行对比,更有利于笔墨技法的掌握。
  国画教学中,通过“启情策略”,学生从名家之作的欣赏过程中,理解了中国画的形式美感,知道怎样以“形式美”去表现自己的画面,表达自我的感情。
  “启情策略”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了归类,学生明白了情感的表达可以通过形象之美、色彩之美、笔墨之美、形制之美四方面进行表现,学生在国画形式美的熏陶下,欣赏了形美,了解了笔墨个性,明白了怎样能使画面更具有情感和审美性,为后期创作做好了铺垫。
  四、求创策略——掌握创作方法
  笔墨游戏的“导趣”、体验感悟的“引思”、形式美感的“启情”,最终是为了学生能够掌握中国画独特的笔墨创作方法,明白了解如何让笔墨有个性,如何凸显情感,如何让画面具有审美性。
  之前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没骨法”“勾勒法”两种水墨画鱼方法,通过名家作品的欣赏,学生理解了可以通过鱼的形象、色彩、笔墨、形制来体现水墨画鱼的形式美。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展示李苦禅、朱耷笔下的鱼,并让学生猜猜画家的作品想表达什么?又是怎么表达的?这是一个情感探究的环节。本课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用水墨创作出具有情趣的画面。如何表现“情趣”,这里给了学生一个启发。通过欣赏多幅画家和同龄人的水墨画鱼作品(见图七),明白画面最终要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从而说说自己想画怎样的鱼?会怎么表现这样的鱼。带着情感画鱼,画面会充满“情趣”。
  学生掌握创作方法的过程中,引导对情感的抒发与表达始终放在首位,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运用中国画形式美的法则,使作品在技能角度的基础上具有创意。
  国画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形象美、色彩美、笔墨美、构图美、气韵美、线条美,运用好形式美感的法则,寄情于画,最终能提升学生的笔墨技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国画作品。
  “趣学求创”策略下的国画教学模式,探寻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活动方式,立足于“趣”,以“趣学”为先导,融入儿童趣味的元素。教学过程以“导趣策略”为基础,以“引思策略”为辅助,以“启情策略”为升华,以“求创策略”为目的,提升了学生的笔墨技能。学生在“趣学求创”中感悟了国画“新玩法”,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混沌走向明晰,从无法走向有法,开智明慧,摆脱传统水墨画教学模式的束缚,提升了中国画笔墨技法,使学生体验到水墨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姚引儿.走进儿童的水墨世界[J]. 美术报,2012
  [2]刘冬梅.浅谈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国画教学[J].戏剧之家,2015(23)
  [3]段阳.小学美术国画教育实践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3(02)
  [4]李文芳.小学美术国画创意教学实践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教育论文美术),2016
  (宁波大榭开发区第一小学 浙江宁波)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压花艺术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趣味性,能够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好教材。《压花艺术》是一门实践动手能力很强的技能课程,可充分调动学生(包括大学生、中学生和小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素养,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大学生、中学生和小学生中都可以推广压花艺术,而且很受欢迎。  其实,压花艺术并非人们想象中那么高深莫测,不
期刊
褚浩然孫佳媛邵睿可
期刊
庆元县美術教师作品选登
期刊
她喜欢唱歌跳舞。在她的人生舞台上,她扮演过知青、农场干部、乳业女皇。她在传统国企的舞台上跳了三十多年,退休后却进入陌生的风险投资领域,原因是原来“那样的舞台太小”。    王佳芬的典型一天是这样安排的:早上七点起床,工作,在单位解决午饭,下班回家,深夜12点后睡觉,之前还要打开电脑处理刚刚跳出来的邮件。  过去三十年,除了电子邮件改变了一些交流形式外,她的生活节奏基本不变。  她首先在农场的党务系
期刊
一节完整的美术课堂不单单是精准的教学过程,以三维目标为基准的学生作业展示评价环节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案例是笔者结合《生动的表情》这一课的内容,设计的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几个评价的环节,着眼于评价的即时性、普遍性与激励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在评价环节的欣赏交流中,提升对美术作业的关注度。  教学目标  本课的内容选自浙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也是本册
期刊
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有关学校、校外教育单位:  美育关乎国民素养和民族兴旺,在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在建立民族信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展示我国艺术教育的成果,中国儿童中心拟举办龙杯第二
期刊
摘 要:为改变单一化、指令性的水墨画作业要求,造成的学生个性与创造力不足等实际问题,笔者提出“孵化型创作”这一新的学法加以破解。本文以浙美版第九册《泼墨山水》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巧玩造形”、“赏探创景”和“评画悟法”三大举措以及多样教学妙招,对此作深入的阐明。  关键词:孵化 创意 水墨创新教学 要略  “孵化”是一个用心孕育的生长过程。孵化型创作是教师借助实物、图片、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通过组
期刊
摘 要:绘本是视觉图像和文字语言相结合的一种绘画形式,深受孩子们喜爱。绘本的画面呈现故事情节,体现情感和认知,是孩子表达情感与思维的工具。孩子通过老师的引导,自己编写故事,并将故事用画面的形式画出来,听孩子用画笔讲故事,画一本属于自己的图画书。通过此课程的设置,让孩子学习绘本方面的专业知识,孩子如同一位“导演”,多角度地创作一部作品,对于孩子宏观整体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细节捕捉等方面都起到非
期刊
宁海县潘天壽中学
期刊
博雅育英 繽纷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