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有很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诚如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三岁决定一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前辈的教诲,使我们有更清晰的道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小学生的礼仪是在交往中养成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礼仪是美好心灵的展现。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向进行礼仪教育呢?笔者认为抓好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从点滴抓起,养成文明的礼仪习惯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日常生活中小学生的文明习惯可以体现在文明的交往中,学会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时惜时、懂得感恩、勤俭节约、遵守秩序、勤于动手、锻炼身体、讲究卫生这些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现。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
《小学生日常规范》、《小学生守则》许多学生倒背如流,而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果皮、塑料袋现象就发生在他们身上。每年的三月学雷锋活动月,学校开展做好事活动。为什么许多学生回到家里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更不用说在社会上做好事了。所以,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境,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做起。比如说: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教师要主动行队礼问好,见到班里不整洁就主动整理,上学衣冠整齐,佩戴红领巾,上操、集会、放学站路队要做到快静齐。.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质的飞跃量的积累,良好的道德素质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
二、充分发挥教师与父母的表率作用
礼仪习惯是会伴随人的一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礼仪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有时也可能成为别人判断他人品质优劣的标准。家长和教师应该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作为教育的着力点,大量事实充分证明,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具有良好习惯的人,良好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便用不着借记忆,就很容易发挥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不仅从家长的言论中受到教育,而且还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遵纪守法的行动去影响自己的孩子。
在学校,教师的言行举止无不影响着小学生。小学生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因此,教师要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努力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要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比如上课师生问好老师也需要坚持向学生问好,叫学生坐下时老师都要说请坐。课间学生频频的向老师行礼问好,礼仪非常规范,老师也需要点头或招手并向同学们问好。在教育教学中老师需要注意仪表端庄,以身示范,学生便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养成教育
叶圣陶老先生说:“习惯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确实如此,良好的习惯不可能自发而成,必须经过指导和训练。作为班集体组织,可以分层次、分阶段、多类型地,让学生们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促进他们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利用节假日开展教育活动。如,“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重阳节”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等等。让学生在真真切切的活动中自己感动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这样的形式比长篇大论的空洞的说教显然效果要好。
四、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是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的好习惯。教育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正常的现象。教师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利用班队会讲,放学路队前提醒,出现不文明现象时,以点带面进行教育。平时发现有礼貌的同学及时肯定,树立典型,以他们的礼仪榜样去影响其他学生。这样学生就逐步形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
总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其发展过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家长、学校的共同努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持之以恒,才能使学生从小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从而自觉养成守规范的好习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棵小树苗只有在我们的辛勤浇灌,不断扶持下,才能长成栋梁之材。
一、从点滴抓起,养成文明的礼仪习惯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日常生活中小学生的文明习惯可以体现在文明的交往中,学会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时惜时、懂得感恩、勤俭节约、遵守秩序、勤于动手、锻炼身体、讲究卫生这些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现。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
《小学生日常规范》、《小学生守则》许多学生倒背如流,而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果皮、塑料袋现象就发生在他们身上。每年的三月学雷锋活动月,学校开展做好事活动。为什么许多学生回到家里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更不用说在社会上做好事了。所以,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境,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做起。比如说: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教师要主动行队礼问好,见到班里不整洁就主动整理,上学衣冠整齐,佩戴红领巾,上操、集会、放学站路队要做到快静齐。.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质的飞跃量的积累,良好的道德素质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
二、充分发挥教师与父母的表率作用
礼仪习惯是会伴随人的一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礼仪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有时也可能成为别人判断他人品质优劣的标准。家长和教师应该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作为教育的着力点,大量事实充分证明,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具有良好习惯的人,良好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便用不着借记忆,就很容易发挥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不仅从家长的言论中受到教育,而且还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遵纪守法的行动去影响自己的孩子。
在学校,教师的言行举止无不影响着小学生。小学生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因此,教师要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努力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要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比如上课师生问好老师也需要坚持向学生问好,叫学生坐下时老师都要说请坐。课间学生频频的向老师行礼问好,礼仪非常规范,老师也需要点头或招手并向同学们问好。在教育教学中老师需要注意仪表端庄,以身示范,学生便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养成教育
叶圣陶老先生说:“习惯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确实如此,良好的习惯不可能自发而成,必须经过指导和训练。作为班集体组织,可以分层次、分阶段、多类型地,让学生们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促进他们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利用节假日开展教育活动。如,“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重阳节”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等等。让学生在真真切切的活动中自己感动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这样的形式比长篇大论的空洞的说教显然效果要好。
四、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是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的好习惯。教育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正常的现象。教师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利用班队会讲,放学路队前提醒,出现不文明现象时,以点带面进行教育。平时发现有礼貌的同学及时肯定,树立典型,以他们的礼仪榜样去影响其他学生。这样学生就逐步形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
总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其发展过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家长、学校的共同努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持之以恒,才能使学生从小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从而自觉养成守规范的好习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棵小树苗只有在我们的辛勤浇灌,不断扶持下,才能长成栋梁之材。